百年铁路 今日辉煌
——访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专家、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凤书先生
贾国平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历经沧桑的京张铁路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修建和技术改造,扩大了运输效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之后,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铁道部按照建设和谐铁路的总体战略要求,进一步加大了对京张铁路的改造,京张铁路也焕发了新的青春和活力。经过改造提升,一条旅游专线——北京北至延庆市郊“S2线”铁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开通运营。根据2008年调整后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新建北京至张家口城际铁路即将开工建设。京张铁路通车100周年后,一条高速、现代化的全新面貌的城际铁路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中国铁路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期
铁路是国家的重要基础设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动脉和大众化的交通工具,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最近几年来铁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大发展,按照国家批准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中国铁路确定了快速扩充运输能力、快速提升技术装备水平的发展思路。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开展大规模高标准铁路建设,强化既有线技改扩能,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提高了运输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向世人展示了中国铁路建设发展的巨大成果和美好前景。
中国铁路正处在快速发展的黄金机遇时期。2003年以来,经过不懈努力,我国铁路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在工务工程、通信信号、牵引供电、机车车辆、信息化建设等领域,技术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令人自豪的是,在以下几个主要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一是高原铁路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青藏铁路在攻克多年冻土、高原缺氧、生态脆弱三大世界性工程难题方面取得重大成果,自2006年7月1日通车以来,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营。二是机车车辆装备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国内企业制造、使用中国品牌、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和大功率机车已批量投入运营,表现出了良好的安全技术性能,完全能够满足我国发展高速铁路和重载运输的需要。三是客运专线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京津城际铁路的建设和运营,在高速铁路的固定设施、系统集成、列车控制、运营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了一系列重大技术创新,初步形成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高速铁路技术标准体系。四是既有线提速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通过第六次大面积提速,全面掌握了时速200公里及以上既有线提速的设计、施工、养护、维修等成套技术。五是重载运输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大秦铁路采用先进的机车同步操纵技术及和谐型机车、大吨位货车制造与使用技术,开行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2008年运量达3.4亿吨,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六是运输调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以青藏铁路调度集中的成功实践为标志,我国铁路已经全面掌握新一代分散自律调度集中技术,适应了我国铁路调度指挥向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正在建设中的京沪高速铁路,全长1318公里,是当今世界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行速度最高的高速铁路,全线持续运行速度达到350公里及以上,京沪间4小时左右到达。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是一项世纪性工程,也是一项世界性工程。按照铁道部党组的要求,要建设一流高速铁路,必须具有世界一流的运行速度,世界一流的工程质量,世界一流的技术装备,世界一流的运输效率,世界一流的运营管理。
到2012年,中国铁路将有1.3万公里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投入运营,其中时速300~350公里有8000公里,时速200~250公里的有5000公里,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1万公里以上,电气化率、复线率均达到50%以上,发达完善的铁路网将初具规模,铁路技术装备现代化也将呈现全新的面貌。
截至2008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8万公里,居世界第三。目前全世界有铁路的国家和地区共120个,从路网规模看,美国是27万公里,俄罗斯是8.5万公里,到2009年底,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8.6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二,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超越。中国铁路的运输密度、货物周转量、旅客周转量、货物发送量名列世界第一,中国铁路以占世界铁路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运输效率世界第一。
中国铁路的发展引起世界的关注和赞叹
中国铁路的快速发展举世瞩目,引起许多国家的赞叹和钦佩。宋凤书先生兴奋地向我们介绍了他最近参加的几个国际铁路项目的情况和切身体会。
2008年3月,他作为专家参加了铁道部中印铁路合作工作组赴印度就中印铁路合作进行考察。印度人口众多,国土面积较大,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铁路客货运需求剧增。目前客货运、中长途客车、市郊客车混跑的运输组织方式将难以适应需要,急需实现客货分线、市郊客车与中长途客车分线运输。根据2008年1月印度铁路董事会主席吉纳先生与铁道部刘志军部长在北京签订的中印铁路合作备忘录,主要包括改善信号技术、通信技术、电力牵引供电设计及可靠性。信号系统的可靠性、大轴重(25吨及以上)铁路设计及养护维修技术、铁路研发、轨道养护机械、多式联运及物流园区规划等十个方面的合作。考察结束后,吉纳主席代表印度铁路提出希望中方近期首先在以下四个项目上给予印铁技术支持。
1. 建设新布巴内斯瓦尔客站、班加罗尔BYPL客站。
2. 德里—孟买或德里—加尔各答既有铁路的提速改造,速度目标值为160km/h。
3. 建设一个与上海芦曹港站相类似的现代化集装箱中心站。
4. 建设印度北部至东部轴重为25吨的重载货运专线,即卢迪瓦纳—加尔各答铁路。
2008年10月他以铁道部高级顾问的身份率铁道部第五期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班赴英国考察,主要考察了英国铁道学会、圣藩克拉斯车站、莫西公司调度指挥中心、Balfour Beatty Rail公司、Unipart Rail公司、庞巴迪公司、克诺尔公司、比威公司等,所到之处对中国铁路的发展都表示赞叹,特别一些乘坐了京津城际高速铁路的外国朋友,赞不绝口,表示要向中国铁路学习。中国铁路近五年来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让我们引以自豪,充满信心。中国铁路史无前例的大规模建设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性,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及时。在英国考察期间,正值愈演愈烈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世界经济的发展,为及时有效地应对变化很快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经济增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果断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并且把加快铁路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铁道部党组加快铁路建设、快速扩充运输能力的决策对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当前新的经济形势下,铁路建设投资大、产业链长的特点对拉动投资和内需具有十分明显的作用。
2009年9、10月间,他还作为铁道部高级顾问,两次赴巴西考察高速铁路建设项目。巴西TAV高铁项目是从里约热内卢至圣保罗和坎皮纳斯的高速铁路项目,全长511公里,时速350km/h,要求2016年奥运会前建成并投入运营。巴西政府对该项目采用PPP项目融资模式,进行国际招标。巴西政府委托英国合乐公司对该项目进行了投资估标,估标投资额为346亿雷亚尔(合200亿美元)。目前除中国外,还有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日本等国家的企业参加投标。12月18日巴西政府发布招标通告和招标书有关资料,预计2010年5月底完成招标。中国铁路根据铁道部关于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的总体部署,组织设计、施工、装备制造、运营管理等企业组成联合体参加投标。中国具有能整套出口的高速铁路建设技术,并已组织多次赴巴西考察,考察期间抓住时机,宣传中国铁路有关高速铁路建设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播放以介绍京津城际高速铁路为代表的中国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成就的短片,介绍中国铁路具有技术先进、政府支持、融资保障、工期快、成本低的优势,表明中国铁路参与巴西高速铁路建设的强烈愿望,巴西政要及各界人士都对中国铁路近几年的发展十分钦佩和赞赏,对中国铁路积极参加巴西高速铁路项目投标表示欢迎和支持。
宋凤书先生现在还担任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当谈到基金会的情况时,他兴致勃勃地说,基金会要为铁路的快速发展和和谐铁路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他说,为了做好基金会的工作,加大宣传力度,基金会和人民铁道报社、铁道导报、铁道知识、世界轨道交通杂志社都有很好的合作关系。他详细地介绍了詹天佑基金会的情况。
基金会要促进中国铁路科技事业的繁荣和优秀人才的成长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是经铁道部同意,报民政部审定,国务院领导批准,于2005年12月17日在北京正式成立。2008年荣获民政部全国性基金会评估AAA级。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原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的基础上,按国家新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立的。基金会是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的非营利民间组织,独立社团法人。基金会实行双重管理,业务主管单位为铁道部,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
缅怀詹天佑先生对发展中国铁路事业做出的突出功绩,继承和弘扬他爱过、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支持和资助科技活动,表彰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促进中国铁路科技事业的繁荣和优秀人才的成长,为和谐铁路建设做出贡献。
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渠道募集资金,面向社会设立行业性的铁道科学技术奖,表彰奖励在科学研究、技术创新与开发、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科学技术普及等方面取得成果和做出贡献的铁路优秀科技人员,促进铁路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资助重大科技活动,与国内外科技团体建立友好与合作关系,为企事业单位和团体设立专项奖励基金。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理事会为决策机构,并设监事会。理事会下设秘书处和奖励评审委员会,秘书处为基金会的日常办事机构,由秘书长主持工作。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的基金来源有:国内外友好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的捐赠,政府资助以及其它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的各类捐赠。基金的使用由理事会管理,实行独立核算,受铁道部的审计监督。
自1993年设立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至2009年已成功地举办了九届奖励活动,共958名科技人员获奖,其中获专项基金奖的人员481名。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是首批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查批准予以登记的奖项,已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活动的重要、有益补充,也是铁路科技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奖项,受到了广大铁道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对促进铁路科技进步和优秀人才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该奖项现设大奖、成就奖、贡献奖、青年奖、专项基金奖,奖金额:大奖6万元/人、成就奖2万元/人、贡献奖1万元/人、青年奖0.8万元/人。
自1992年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设立以来,积极争取铁道部和社会各方面的关怀与支持,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多年来,重点做好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的评审工作,资助重点科技活动30多项,相继举办了詹天佑先生诞辰135周年和145周年纪念活动,协办“詹天佑”业绩巡回展,铁路青少年夏令营,资助《中国科学技术专家战略》交通卷、铁道卷以及《铁道学报》、《铁道知识》的出版,组织编辑出版《詹天佑研究文集》、《詹天佑》画册、《詹天佑文集》、《获奖者业绩》,在有关高校设立“詹天佑班”等。开展的各项活动均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为实施“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促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推动铁路系统的改革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将继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推进铁路科技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开创工作新局面,在促进科技创新和实施人才强路战略、加快人才成长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是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铁道科技发展基金的基础上,按国家新颁布的《基金会管理条例》的要求设立的。基金会是从事社会公益性活动的非营利民间组织,独立社团法人。基金会实行双重管理体制,业务主管单位是铁道部,登记管理机关为民政部。
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简称詹天佑奖)奖励为铁道科技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促进科技进步和优秀科技人才成长。自1993年设奖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已进行了九届奖励活动,共奖励958人,其中专项基金奖481人。
詹天佑奖在铁道部和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几届奖励活动已成为铁路科技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奖项,受到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欢迎,对促进铁路科技进步和优秀人才的成长发挥了积极作用。詹天佑奖于2001年3月首批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审查批准予以登记,并颁发了《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登记证书》,已成为国家科学技术奖励的有益补充。
根据《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詹天佑奖现设詹天佑大奖3名、奖金额6万元/人,詹天佑成就奖15名、奖金额2万元/人,詹天佑贡献奖20名、奖金额1万元/人,詹天佑青年奖40名、奖金额0.8万元/人,另外设立了7个专项基金奖,奖励条件、奖项和名额由各专项基金确定。詹天佑奖的证书、奖章、奖金由基金会统一颁发,专项基金奖的奖金由基金会给予资助。
詹天佑奖评审工作分为推荐申报和评审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推荐申报阶段。由詹天佑基金会与铁道部人事司、科学技术司、劳动和卫生司联合下文《关于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推荐申报工作的通知》,铁道部部内有关司局、部属各企业单位、中国铁道学会、有关总公司(集团公司)、其他有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等为归口推荐申报单位。各归口单位负责组织所属单位(系统)的申报工作,对申报的人选进行遴选后,签署意见,统一推荐上报。不受理个人和非申报单位的推荐。
第二阶段为评审阶段。各单位推荐人选经基金会秘书处进行资格审查合格后,作为候选人参加评审。詹天佑奖评审实行初审、复审、终审三审制。初审由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专业评审组,对候选人“业绩”和“水平”的评述以及相关证明材料是否充分和确切,候选人取得成果、业绩的排名和实际贡献,候选人是否达到获奖条件等进行复审和评议。复审由基金会奖励评审委员会负责,对初审是否符合评审原则,推荐候选人科技成果、业绩、水平的社会影响和实际效果等进行全面综合性审议,重点对大奖、成就奖和贡献奖进行遴选。终审由詹天佑基金会理事会负责,主要是对奖励评审委员会的复审结果进行评审,重点审议大奖候选人人选,对意见分歧较大的人选做进一步审议。终审结果在基金会网站和《人民铁道》进行公示,无异议后,发文公布并由基金会颁发获奖者证书和奖金。
科学技术奖励制度是我国科技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方针的具体体现,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科技奖励制度的深化改革,社会力量设奖,已经成为我国科学技术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规范管理工作,保证社会力量设奖的质量和有序进行,科学技术部于1999年颁布、并于2006年修订了《社会力量设立科学技术奖管理办法》,这事基金会开展奖励工作的政策和法律依据。
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和谐铁路建设,为基金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机遇。基金会在理事会领导下,合法募集资金,不断完善各项管理,为科技奖励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组织保证。
詹天佑奖的设立,为激励科技人员的创新意识,鼓励科技人员为铁路建设贡献聪明才智,提供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和舆论氛围。为了使奖励工作更加符合铁路科技发展新形势的要求,2006年基金会根据名誉理事长铁道部部长刘志军的提议和理事会决定,对《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进行了补充和修改,在原詹天佑大奖、成就奖、青年奖的基础上,增设了“詹天佑贡献奖”,重点奖励在铁路运输组织、经营管理、挖潜提效、安全生产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经过调整,增加了詹天佑奖的奖励层次,扩大了奖励范围,同时把奖励条件由原来按专业和技术领域确定,修改为按理论研究水平、应用技术能力和实际应用效果来确定,使奖励工作能够更加完善合理,求得实效,为鼓励科技人员刻苦钻研,努力实践,注重现代科学技术在实际生产当中的应用,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詹天佑奖是铁路科技领域的重要奖项,具有相当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奖励活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遵循奖励条件和依照评审程序,高水平、高质量的推选出优秀的铁路科技人才,提高了基金会的社会公信度和詹天佑奖的公信力。许多科技工作者认为获得詹天佑奖是一种很高的荣誉,是对他们工作成绩和贡献的一种肯定,从而进一步激发了创造热情,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第一届至第九届詹天佑奖共有11名科技人员获大奖,现在已有8名是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许多单位反映,詹天佑奖在学位点评选中起到了帮助和促进作用,获奖者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高涨,勇于攻关承担重大科研项目,成为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特别是获得詹天佑青年奖的年轻科技工作者,现在都已成为各单位、各部门、各专业的技术骨干。铁道部有关部门规定,在提高工资待遇高级工程师评审中,凡获得詹天佑大奖或詹天佑成就奖者,可不受学历资历的限制,破格参加选拔评审。
基金会将按照新的奖励办法,做好科技奖励工作,重点奖励在铁路运输生产、路网建设、科技进步和运输管理体制改革中勇于实践,开拓创新,做出突出成绩和贡献的科技人才,特别是中青年科技人才,突出詹天佑奖为和谐铁路建设,为实现铁路又好又快发展服务的作用。
詹天佑班
为有组织地在长期致力于为铁路系统培养和输送技术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的青年学生中,开展继承和弘扬詹天佑先生爱国、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的活动,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爱国奉献、刻苦学习的热情,树立振兴中华民族的崇高理想,立志成为国家和铁路现代化的优秀人才,詹天佑基金会在具备条件的高校设立詹天佑班。
詹天佑班的建立和发展得到各级领导的支持和重视。2004年9月首届‘“詹天佑班”在北京交通大学成立。2005年12月铁道部部长、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刘志军亲切看望北京交通大学首届詹天佑班的师生、与师生合影留念,并为詹天佑班题词:“学习詹天佑,成为詹天佑,超越詹天佑”,勉励同学们以詹天佑为榜样,刻苦学习,与时俱进,努力把自己培养成“詹天佑”式的大师级人才。
目前已在北京、西南、兰州、华东、大连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和石家庄铁道学院等七所高校设立了“詹天佑班”。在校班级34个,在校学生1222名,主要专业有交通运输、桥梁工程、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子信息。截止2009年9月,已在北京交大、中南大学、华东交大等三所学校124名詹天佑班的学生毕业。
随着基金会的发展,基金会不断加强和完善詹天佑班的建设和管理,制订了《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班管理办法》和《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詹天佑班专项经费管理办法》,对詹天佑班的设立条件、审批、管理及表彰奖励等做出明确规定。同时加大对詹天佑班的资助力度,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努力为铁路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出贡献。
几年来,詹天佑班的管理逐步规范。各校在选拔詹天佑班学生时,高标准,严要求,根据学生的政治表现和学习成绩,广挑精选,并实行动态管理。学校为班级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创造各种条件,在保证学生出色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撰写学术论文,参加学术交流。詹天佑班还积极组织和参加围绕继承和弘扬詹天佑精神开展的各项科技活动,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班级整体思想健康,学习优良,形成了有特色的班训和班风。詹天佑班的学生已在学习、科研、社会实践方面成为全校学生的榜样,影响力和示范作用日益显现。詹天佑班对所在院校的师生是一种荣誉,詹天佑班的学生因成为詹天佑班的成员而感到自豪。
基金会十分重视詹天佑班的建设。基金会领导多次抽出时间参加詹天佑班的开班典礼和活动,和师生一起座谈,听取学校对詹天佑班建设和发展的情况汇报与建议,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在办班经费上给予支持,资助学校、班级开展活动;赠送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帮助兰州交大在校内建立了“天佑园”等。
铁道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决策,今后几年的铁路建设任务将十分繁重,建设项目多、投资规模大、技术要求高都是前所未有的。院校如何抓住机遇,承担重任,在为铁路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人才支持、技术支持的同时,为自身发展争取和创造条件,是目前各高校十分重视的问题。詹天佑班的建设和发展,对学校的发展起着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2008年12月,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一行到西南交通大学调研、指导工作。陈副部长在听取学校领导汇报时,对詹天佑班的建设情况很感兴趣,详细了解了班级建设和管理情况。行业背景高校与行业在发展中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下,具有行业背景的高等院校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学科的作用,为行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才保证,是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陈部长指出,西南交大依托优秀学科,通过“詹天佑班”的形式为铁路培养和输送应用型创新人才,值得有关高校学习和借鉴。
基金会在加强对詹天佑班建设和管理方面,要进一步做好服务工作,在交流、活动、实习、升学、就业等方面多为学校和班级创造条件,提供更加有效的支持。基金会将继续征求同学和老师的意见和建议,了解他们的需求,共同把詹天佑班建设好,更好地发挥詹天佑班的积极作用。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专项基金
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专项基金,是企事业单位或社会团体自筹资金,在詹天佑基金会设立的专项科技奖励基金。专项基金根据基金会的宗旨和任务,在本单位和系统内开展科技奖励和科技资助活动,以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成长。
根据《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专项基金管理办法》和《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奖励办法》,专项基金单位设立詹天佑专项基金奖,重点奖励部门或系统中专业技术水平突出、成绩优异的科技人员,增加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的奖励层次,扩大奖励范围,更好地为一线科技人员服务,开创科技奖励工作的新局面。
专项基金在基金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专项科技奖励活动。专项基金奖是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的组成部分,每两年评选一次。专项基金奖的奖励条件、奖项和名额由专项基金管委会制定,报基金会备案。获奖者人员名单报基金会理事会认定,并由基金会统一颁发证书和奖章。截至2009年,已有481名科技人员获得了专项基金奖。
目前基金会已设立了北京交通大学、北京铁路局、西南交通大学、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兰州交通大学等七个詹天佑专项基金,在基金会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专项科技奖励活动。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和铁道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培养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信息、交通,特别是轨道交通现代化建设高水平、高层次人才,解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铁路现代化建设与改革重大技术与政策问题的重要基地。学校重视与铁路企业间长期、稳定的产学研合作关系,坚持为铁路快速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支持和人才支持。詹天佑北京交通大学基金1992年设立,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北京交通大学专项基金奖主要奖励在学校教学、科研发展和学校创一流中做出成绩的科研、教学人员。现设有科技奖、教学奖、管理奖等3个奖项,已经开展了九届奖励活动,共奖励98人。
北京铁路局是中国铁路运输系统的大型企业,是全国五百强企业之一,所辖线路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两市一省”及山东、河南、山西省的部分地区,与沈阳、济南、郑州、太原四个铁路局相接。管内共有正线144条,其中主要干线15条,管辖铁路营业里程全长4688.1公里。目前,北京局已经从单一的铁路运输企业发展为以运输业为基础,形成多产业的多元化经营群体。詹天佑北京铁路局基金1994年设立,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北京铁路局专项基金奖主要奖励为铁路运输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和各级管理者,现设有成就奖、青年奖等2个奖项,已经开展了7届奖励活动,共奖励105人。
西南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由教育部、铁道部和四川省共建,以轨道交通为特色、工科为优势、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国重点大学,西南交大以教育兴国为己任,弘扬“竢实扬华,自强不息”的交大精神,秉承“严谨治学、严格要求”的优良传统,培养了大批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民族振兴和国家富强,特别是轨道交通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詹天佑西南交通大学基金1997年设立,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西南交通大学专项基金奖主要奖励学校为我国科技进步和学校科研、教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师、科技、管理人员,现设有科技奖、教书育人奖、管理奖、青年奖、研究生奖等5个奖项,已经开展了7届奖励活动,共奖励97人。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的特大型建筑企业,是中国乃至全球最具实力、最具规模的特大型综合建设集团之一。在高原铁路、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及建设领域处于行业领军地位。詹天佑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基金1998年设立,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专项基金奖主要奖励总公司系统为铁路建筑事业和科教兴业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现设有成就奖、青年奖、人才(管理)奖等3个奖项,已经开展了6届奖励活动,共奖励136人。
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是具有光荣历史和厚重文化的大型综合性建筑施工企业,是全国首批工程总承包建筑企业。具有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技资质及公路工程、房屋建筑、市政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主要从事新(改、扩)建铁路、电气化铁路、临管运营及公路、桥梁、隧道、市政、城市轻轨、地下铁道、工民建筑等土木工程的施工和勘测设计。詹天佑中铁三局基金2001年设立,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专项基金奖主要奖励中铁三局为铁路事业做出突出成绩的科技人员,现设有科技创新奖、杰出青年奖、项目管理优秀人才奖等3个奖项,已经开展了2届奖励活动,共奖励45人。
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是为国家基础建设服务的大型科技型企业,以铁路、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等勘察设计为主的国家甲级大型综合设计院,综合实力排在全国勘测设计百强单位前列。50多年来为共和国的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其技术实力雄厚,聚集了一大批工程设计英才。是铁道部铁路技术研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铁道部所属唯一的设计院。詹天佑铁三院基金2009年设立,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铁三院专项基金奖主要奖励对我国铁路事业,特别是对铁路勘察设计事业做出突出成绩的优秀科技人员,现设有突出贡献奖、创新奖、青年奖等3个奖项,将在2010年开始奖励活动。
兰州交通大学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具有鲜明办学特色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的育人原则,注重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校科研工作坚持贴近国家发展战略、贴近铁路发展战略、贴近地方发展战略,立足铁路特色,立足西北特色,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詹天佑兰州交通大学基金2009年7月设立,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兰州交通大学专项基金奖主要奖励兰州交通大学为教育、科技做出突出成绩的教师和科技人员,设教育奖、科技奖、管理奖、青年奖、研究生奖等5个奖项,将在近期内开展奖励活动。
铁道部关于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大决策,大规模铁路建设的形势和任务,为铁路科技创新工作搭建了更高的平台,也为铁路科技工作者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科技奖励工作在深化铁路科技创新、提升铁路自主创新能力,促进人才成长方面的积极作用,在铁道部各级领导和有关单位的关心和支持下,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将进一步加强詹天佑专项基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詹天佑基金的社会公信度和詹天佑奖的公信力,为和谐铁路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人物简介
宋凤书,铁道部原副总工程师,教授级高工,现任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专家,铁道部中印、中巴、中美铁路项目工作组顾问,铁道车辆知名专家和学科带头人。自1989年以来,在铁道部长期担任中国铁路车辆技术管理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围绕中国铁路提速、重载、质量、安全、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加强技术管理,推进技术进步,提高车辆装备整体水平。主持和组织了我国铁道车辆一系列技术发展和创新的重大项目,全面推动了铁道车辆装备的技术进步。如主持开发了多种新型客货车辆、客货车辆技术装备提速和重载工程、铁路运载装备升级换代、车辆运用工程信息化建设、安全监测与防范体系构建、寿命管理、修制改革等。在全国铁路提速系统工程中是技术装备主要负责人。主持客车技术装备的研制、开发,参加组织铁路提速试验和实践,解决许多关键技术问题,提供设备保证。“中国铁路提速工程成套技术与装备”荣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集体一等奖。
担任铁道部副总工程师后,负责铁路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工作,任铁道部机车车辆装备现代化领导小组副组长,按照国务院“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总体要求,妥善处理好引进技术与国产化的关系,积极组织时速200公里及以上动车组、高原机车、大功率货运机车的技术引进和国产化工作。
2003年后,担任铁道部高速铁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和专家组副组长,现任京沪高速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专家,主要负责高速铁路运载工具——高速动车组的技术引进与国产化工作,主持编制了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主要技术参数、技术条件,制订了高速动车组技术引进与国产化方案,提出了动车组运用、检修能力布局的基本原则和方案。多次参加国家有关高速铁路建设的论证和咨询工作。2002~2005年任国际重载协会(IHHA)理事,多次在国际重载协会上作学术报告。
多年来积极培养中青年专家,曾先后在《铁道车辆》、《中国铁路》等杂志和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发表几十篇论文和学术报告,并出版发行专著。现在还担任詹天佑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西南交大和兰州交大特聘教授。中国铁路最高学术刊物《铁道学报》原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