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西南交通大学: 以教育服务高铁“走出去”


 

  肯尼亚蒙内铁路当地技术人才培训

  

  不久前,由中国企业承建的肯尼亚蒙巴萨—内罗毕标轨铁路(简称“蒙内铁路”)迎来建成通车一周年。


  不少肯尼亚人的生活因蒙内铁路而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目前,约有超过1500名肯尼亚员工参与蒙内铁路运营,这些员工是直接受益者,他们学习了知识、掌握了技能,因蒙内铁路而过上了更好的生活。


  其中,“幸运儿”康西莉亚曾担任蒙内铁路首班列车副司机。据她介绍,在这一年的实践中,她随车跟着中国师傅学习解决驾驶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康西莉亚坦言,这份工作存在着很大的挑战,但是,“我感觉自己的价值正一点一点地实现”。她说:“经过大量驾驶客运机车技术培训后,我为能够成为东非标轨铁路第一批机车司机感到自豪。”


  开启“打包”教育新路子


  蒙内铁路是海外第一个全部采用中国标准实施的项目,是中国铁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又一重大成果,也是中国标准走出去的重要机遇。随着铁路建设的持续推进,肯尼亚政府向中国路桥提出了本土铁路建设和运营管理人才培养的需求。机务、工务、车务、电务、车辆……任何一个单位都难以独立承担国际铁路人才教育培训的全部任务!


  正在这时候,西南交大领衔的轨道交通职业教育联盟抓住机遇,承接了这一订单,开启了铁路教育服务“打包”提供的新路子。


  2015年4月,蒙内铁路技术人才培训项目正式启动。西南交大牵头负责国际商务谈判、合同管理、团队建设和项目运行。联盟内的8个铁职院校选派60余名优秀教师参与了进来,其中一些老师的教龄已近30年。项目开办了两期共25个班级,培训了893名当地学员。


  据西南交大远继学院国际培训部主任温郸冰介绍,管理团队确定了全新培养方案,采取“专业教师+翻译”和“专业教师英文授课”的教学模式,使用英文同步教材,连教学文件都有统一规范的模板。赴肯教师接受岗前培训,并按照要求提前备课。在肯尼亚期间,管理团队实施听课制度,监控教学质量。每周的教学研讨例会上,还会总结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教训,并对下周的工作进行安排讨论。


  管理团队领队、西南交大外国语学院翻译中心主任戴若愚会在这里将他的教学经验分享出来,“我更多的是指导老师怎样克服跨文化交流中间存在的障碍,怎么样把中国技术、中国铁路标准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能够懂、能够会”。


  培训效果得到中国驻肯尼亚大使馆经参处、肯尼亚政府、中国企业及中外媒体的一致认可。肯尼亚交通部常务秘书伊伦谷·尼亚凯亚称赞道:“在西南交大的帮助下,这批学生将成为肯尼亚铁路发展的希望所在。”


  除了培训学生外,西南交大还在2015年应中国路桥公司要求,组织和实施了肯尼亚铁路培训学院来华教师培训,为肯尼亚培训各铁路专业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同时,在组织肯尼亚当地员工培训过程中,每个专业课堂都有肯尼亚铁路学院教师跟班学习。


  管理团队负责人、西南交大远继学院副院长欣羚说:“人才培训需求会越来越多,我们将迎来广阔天地!”


  扎实做好援外培训


  由新华社拍摄的蒙内铁路英文纪录片MyRailway,MyStory在肯尼亚国家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主要讲述了蒙内铁路沿线中肯两国铁路建设者的故事。片中,远在西南交通大学的师生上镜了,原因就是一位蒙内铁路的实验室技术员被他的中国导师推荐到学校接受了援外培训。


  西南交大从2015年起开始承办商务部和科技部援外培训项目。三年来,来自亚洲、非洲、南美洲和欧洲等40余个国家的学员在涉及铁路规划、建设、运营及投融资等领域的培训中受益匪浅。


  “援外培训是展现中国高速铁路、重载铁路、城轨交通等技术实力的舞台,是把中国铁路技术标准推向国际的一个很好的窗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支撑点。”电气工程学院教师郭锴与所有参与援外培训的教师一样,对此有着很明确的认识,因此备课时格外用心。


  2015年,西南交大受中国政府委派,作为对口单位与印度共建铁道大学。2017年,根据学校与印度铁道部签订的《高速铁路高层管理人员培训项目服务合同》,以培训班为依托,为中印高铁务实合作加油助力。


  近期,由中国路桥投资建设中肯友谊—肯尼亚铁路培训中心,由西南交大负责该中心的后期教学和运营工作,这为蒙内铁路提供了绝大部分运营所需的一线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逐渐地,西南交大在轨道交通领域已经培养了来自全球8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4000余名国际留学生。这些留学生大多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有六成以上选择了轨道交通领域相关专业。他们回国后还成为了中国与“一带一路”各国沟通友谊、交流文化的使者。


  一位毕业于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的巴基斯坦博士谈道,在学习期间,他产生了强烈的为“一带一路”倡议做贡献的内生动力,完成学业后,他在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任助教,目前正助力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的建设。


  培养中国学子奔赴最前线


  在肯尼亚紧挨着蒙内铁路的一个施工现场,中铁公司技术员王中强正负责着现场技术交底、函件收发、合同解读、变更索赔等工作。他是西南交大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2016届毕业生,也是西南交大首届中铁国际班学员。“中铁国际班的平台让我的大学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王中强说,“国际班就是来海外工作的一个入门。”


  2015年,西南交大在国内首次开办了联合培养高铁国际化人才的中国中铁国际班,对涉及土木工程、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测绘工程、工程管理、电气工程及其法语、英语、翻译等专业的65名签约学生,实行订单式培养。


  订单式培养重构了学生第4学年课程体系,强化了海外工程实操教学以及外语教学,增设工程英语与商务英语、国际法律与风俗礼仪、国际项目管理、国际商务等四方面课程,以努力培养适应轨道交通国际竞争的复合型人才。


  西南交大国际班学员、电气工程学院毕业的曹檩子,在毕业之后参与到铁总国际和北方工业联合中标的巴基斯坦拉合尔第一条地铁——“橙线铁路”的建设工作当中。和蒙内铁路一样,这条线路同样采用中国标准,使用中国设备。“公司所参与的工程是中巴经济走廊下的示范性工程,很明显这就是‘一带一路’倡议在最基层的人们手上一点一点实现的过程。”曹檩子为此而自豪着。


  据西南交大招生就业处教师董鹏飞介绍,学校国际班的培养模式受到用人单位好评,已作为模板推广到了全国其他高校,更吸引了包括中国交建、中国建筑、中铁二院等大批“一带一路”建设主力军来校开展联合培养。

 

Copyright © 2004-2014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