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青岛地铁:产业化起步



 
  随着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建设提速,人们传统印象中专注于建设和运营的青岛地铁正悄然转型。着眼于更高质量的发展诉求,青岛地铁渐渐向产业化布局挺进,“经营地铁”由理念转向实践,推进路径逐渐清晰。
 
  昨日,即墨轨道交通产业园在即墨蓝村镇正式开工。作为青岛地铁集团携手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所联合打造的轨道交通配套基地,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山东省内最大的轨道车辆智能检修、研发中心,提升我市在轨道交通运营维保方面的整体实力,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领先地位。
 
  而就在上个月,青岛地铁华润·海洋智慧小镇项目在西海岸新区动工。作为青岛地铁首个开工建设的产业园项目,该项目将TOD(即TransitOrientedDevelopment)模式与产业导入有机结合,在TOD模式基础上创新实施的TIOD(TransitIndustryOrientedDevelopment)产业导入型开发模式,即在原有地铁站点综合开发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特色有针对性地融入产业开发,为城市功能再造、提升区域活力、产城创融合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这是青岛地铁在产业化新轨道上“谋篇布局”的两个“代表作”。未来,青岛地铁的产业化布局和发展潜力更值得期许。在不久前发布的一份基于研发能力、产业链基础能力、现状及潜力、政策支撑力等指标基础上的城市轨道交通产业报告中,青岛居国内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潜力的第二梯队。在政策支撑能力方面,青岛则居国内第一。“产业化思维的导入,既给现在的地铁建设增强了自我造血功能,也为未来的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市地铁办主任、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贾福宁说,未来,青岛地铁将进一步践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强化土地复合功能,更深度地融入轨道交通产业链,由“建地铁向建城市”转变,着力打造国内地铁产业化运营的标杆。
 
  抢抓行业机遇新风口
 
  纵观世界各国的轨道交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在线网规模及水平、产业规模与质量、产业集聚园区的支撑力和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影响下,正在逐步过渡到向高质量、高水平发展。从国内行业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迈入新一轮建设期,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正处于市场空间巨大、理念与技术革新发展、产业基础良好的三大历史性机会交融契机。
 
  目前,青岛已开通3条线,通车里程超100公里,1号、4号、8号、13号等线路在建。其中,13号线将于年底前开通。然而,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及同类城市相比,我市轨道交通运营通车里程还有较大差距,青岛地铁亟须尽快成网运营,发挥轨道交通的综合效力。
 
  市地铁办副主任、青岛地铁集团副总经理张君告诉记者,目前,尽管青岛地铁获得了一定的金融资本支撑,但现有地铁资金筹措机制难以支撑地铁可持续发展,一线一模式,政策碎片化。按现行资金筹措政策,2017-2026年市本级财力年均需求80亿元,若有后续规划线路继续建设,市财力未来十年资金压力量将会继续增大。
 
  与此同时,经过近年来的积淀发力,青岛地铁已经具备了链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推进产业化的基础条件。目前,青岛地铁与青岛16家轨道交通科研平台,国家轨道交通建设公司,整车制造、零部件、系统研发制造企业,以及青岛地铁产业协会70家会员等形成了巨大的业务网络,将成为链接完善产业生态的重要保障。
 
  打造产城融合“样板间”
 
  提起产业化运营,东京、斯德哥尔摩等一些轨道交通发达的国内外城市普遍采用了TOD模式——即以城市轨道交通走廊为纽带和导向,以综合用地组团为节点,这种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基础上的,已经被广泛地认同为可以有效利用城市土地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满足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城市发展模式。
 
  以东京为例。作为一个国际性大都市,东京仅距城市中心半径20公里的范围内就聚集着800多万人口。高密度发展的城市形态使城市内部交通量高度集中。由于土地缺乏以及全部依赖进口石油,日本在历史上一直采取鼓励公共交通的政策。东京的新老CBD、大型社区中心几乎全部集中在环形铁路和中央线的车站附近,成为TOD模式典型。在香港,全香港约有45%的人口居住在距离地铁站仅500米的范围内,九龙、新九龙以及香港岛更是高达65%。绝大多数位于非铁路沿线的住宅围绕公共汽车站形成高密度组团。深圳学习香港的开发模式,确立了“轨道+物业”发展模式。一方面充分利用上盖空间提升土地价值,另一方面以地铁沿线土地储备和物业的升值效益反哺轨道交通建设运营,实现了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在借鉴深圳、香港先进经验的基础上,近年来,青岛地铁将TOD模式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在地铁线路规划中充分考虑线站位对城市规划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围绕轨道交通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沿线用地规划控制等出台了相关意见,为青岛地铁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提供政策支持。目前,已完成2号线辽阳东路车辆基地上盖项目、11号线海大停车场上盖物业开发项目、昆仑山路项目及井冈山地下空间项目等十余个TOD项目,累计开发面积70多万平方米。
 
  TOD项目的实施为青岛地铁在国内首个试水TIOD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据了解,作为国内首家TIOD模式的智慧小镇,西海岸海洋智慧小镇项目跨越地铁13号线盛海路站、大珠山站,东至琅琊台南路,南至滨海大道,西至规划珠山路,北至明富大道,总规划范围约为2800亩,总开发建设体量约200万平方米。项目以海洋产业为主导、智慧产业为基础,重点发展海洋高端设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新能源、智慧交通以及智慧医疗产业,项目总体开发建设周期约为6年。
 
  “小镇将在横向上,从配套、管理、政务、交流等方面,打造优质服务园区;在纵向上,从技术、资金、人才、市场等方面构建专业产业园区。”海洋智慧小镇项目负责人介绍,通过交通升级引导城市变革,最大程度实现对城市土地资源的高效复合利用,解决城市发展空间不足、土地资源受限、环境质量改善等一系列问题。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西海岸新区首个依托地铁建设的城市综合体,形成产、研、商、娱、居综合的全新区域。
 
  挺进轨交产业生态圈
 
  加快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更深度融入城市的轨道交通产业链,是青岛地铁着力勾勒的产业化愿景。未来,青岛地铁着力打造的将是一个以“技术+资金+人才+市场”为核心的完善的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位于市区北部的即墨轨道交通产业园和城阳地铁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就是承载这一“小目标”的重要载体。
 
  刚刚开工的即墨轨道交通产业园将融合即墨生态环境、发扬泉河文化和古驿道文化,打造以“高端的产、宜居的城、幸福的人”为目标的高品质城际轨道交通配套基地。该项目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6000亩,建设涵盖轨道交通产业设备维修保养、核心零部件制造、轨交配套产品生产等功能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园;同时将围绕轨道交通站点打造与产业相匹配的、具备完善城市功能的商住生活配套区。其中,地铁维修保养中心项目由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三方合资兴建,建设城轨地铁车辆维保中心基地,承接青岛全域城轨地铁整车、大部件检修及相关配套业务,未来将面向山东省承接检修服务和管理咨询业务。项目达产后年产值12亿元。
 
  “即墨轨道交通产业园紧邻世界动车小镇、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与中车四方、庞巴迪等企业仅一墙之隔,周边产业能级高,特色突出,能够快速形成产业集群。”张君表示,规划中的地铁16号线贯穿域内,打通了蓝谷经城区至新机场的快速通道,可以更好实现与青岛同城发展、融合发展、互动发展。
 
  位于城阳的青岛地铁国际创新产业园项目将着力做强轨道交通装备、核心研发与成果转换,创建“产、学、研、用”为一体的国家级轨道交通产业集聚区,逐步形成全球轨道交通新技术发源地和成果转移辐射中心。该项目依托青岛轨道交通产业雄厚的基础,着力打造“青岛地铁+产业生态圈+龙头企业”的模式,吸引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链协同和互动的产业群落,规划产业聚集区与学苑区,以轨道交通上下游产业链总部基地、双创孵化基地、大数据中心、检测认证中心为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同时规划布局地铁综合实训基地与轨道交通专业院校。该项目预计年底前开建。
 
  任何新鲜的尝试都会面临挑战和难题,TIOD模式也不例外。“在TIOD模式的推广过程中,产城结合与区域自平衡、招商引资与政策扶持、土地供应与投产计划等方面的矛盾还需要我们在实践汇总中不断地探索、解决。”贾福宁坦言,但青岛地铁有信心有能力加快补齐在产业推进上的短板,努力形成更多新动能,打造轨道交通产业生态圈,推动轨道交通在支撑引领城市发展、引导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等发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为城市未来建设发展开辟出一条具有地铁特色的新路径。
 
Copyright © 2004-2014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