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邮包”改变国际铁路运邮大格局
11月26日,中欧班列(重庆)首次完成回程运邮测试,这不仅是中欧班列(重庆)自身的一大突破,也是重庆在国际铁路运邮领域的一大突破。
“如果没有中欧班列(重庆),就不会有铁路运输国际邮包这一局面的出现。”重庆海关相关人士称,中欧班列(重庆)改变了国际邮包运输的大格局。
国际铁路禁令终于打破了
中欧班列(重庆)开行后一年,中国邮政集团相关负责人来渝调研,并提出了让中欧班列(重庆)试验运邮的想法。为此,重庆市政府高度重视,责成当时的物流办专项推进该项事宜。
然而,一条禁令成为了“拦路虎”。
铁路合作组织(OSJD)1956年颁布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定》明文规定:在国际铁路直通货物联运中不准运送邮政专运物品。要修改《国际货协》该款规定,不仅需要与铁路合作组织27个成员国的铁路部门进行协调,还需要与中欧班列(重庆)沿线各国的海关、邮政部门等进行对接。
该事项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重庆方面的做法,是利用中欧班列(重庆)先进行国内段测试。通过重庆到阿拉山口这一路段的测试,重庆基本摸清国际邮包运行中涉及的运输、海关、邮政等环节。随后,针对测试中遇到的问题,重庆又争取到中铁、德铁、俄铁、哈铁等的支持。
同时,重庆也积极与国家相关部门沟通协调。据不完全统计,当时召开了各种会议30多次,电子邮件往来多达300余封。这也换来了积极的回应——海关总署明确表示就中欧班列(重庆)运邮事宜与外方协调;中国邮政集团则向中欧班列(重庆)沿线各国提出运邮设想,得到了各国邮政部门的积极响应。
多方努力下,铁路合作组织在立陶宛召开政府层面会议,讨论通过了新版《国际货协》,其中删除了对禁止运输邮政专用品的相关描述,并拟订2015年7月1日起生效。
全国首个铁路运邮试点落户重庆
禁令破除后,新一轮操作开始进行。
2014年8月,国家铁路局、中铁总公司同意开展中欧班列(重庆)运邮国际段测试,路线为重庆到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2014年9月1日,载有国际邮包的中欧班列(重庆)从重庆出发,于5日后抵达阿拉木图,完成清关、分拨等手续,宣告这次国际段测试成果。
一年多后,经海关总署批准,重庆成为可通过货运列车进行国际运邮的试点城市,这也是全国首个可以进行铁路运输国际邮包的试点城市,为后来全程段运邮测试打下基础。
随后,搭乘中欧班列(重庆)的26袋邮包、共计139件邮件抵达德国法兰克福邮件处理中心,随即进入配送环节。这标志着中欧班列(重庆)全程运邮测试成功,开创了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全程运输国际邮包的先河。
重庆海关表示,为了保证这一次运邮的成功,海关在监管通过模式上实现了“三个首次”:首次将安全智能关锁运用到中欧班列(重庆)国内段监管,实现启运地、中转地、出境地海关通过安全智能锁统一实施监管;首次在中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上实现了海关通关与邮政作业系统的数据共享;首次实现中欧国际铁路运邮电子化通关,通过关锁直接存储、读取“邮件详情单、邮件清单、邮件路单”等相关通关信息。
2017年7月,中欧班列(重庆)固定于每周四、六分别发运一个邮件集装箱。由此,中欧班列(重庆)运载国际邮包,实现常态化。
小邮包加速重庆开放步伐
中欧班列(重庆)运输的邮包虽小,但对重庆对外开放的意义却很大。
“这次回程运邮测试班列成功,不仅仅是德国与重庆的事。”重庆海关相关人士称,一旦市场需求提高,德国乃至整个欧洲要运往中欧的邮包,都可以通过中欧班列(重庆)来发送。届时,重庆有望成为欧洲国际邮包在国内,尤其是西部地区的集散分拨地,对重庆扩大开放程度,加速开放步伐是明显助力。
国家邮政局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中欧班列运输国际邮件是当前我国邮政业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抓手,是国际邮件运输模式的一次创新。此次德国杜伊斯堡至重庆进口运邮测试的成功是中欧班列运邮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将为推动中欧班列进口邮件测试和常态化运作、促进双向互通打下良好基础。
跨境电商也是明显的受益者。据了解,过去跨境电商一般采取航空运邮或水陆联运,而目前跨境电商已发展起海外仓、落地邮等新模式,运邮需求量更大、经济性更好、时效更均衡。中欧班列(重庆)运邮运量大,时效性高于水陆联运,运价又比空运便宜。如今,中欧班列(重庆)实现国际邮包的进出口双向运输,对跨境电商而言是一大利好。
德国邮政敦豪集团高级运营副总裁托马斯·巴德里说,中欧班列可以激活中德跨境电商贸易,中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个邮政运输渠道出口电商产品。
市口岸物流办表示,下一步,重庆和中国邮政集团将以中欧班列(重庆)铁路运邮通道为平台,以重庆铁路口岸国际邮件处理中心和海外仓为节点,以重庆跨境电商产业集群为支点,通过开放平台、整合资源、拓展功能、共享信息、协同发展,助推重庆建成内陆国际物流枢纽和内陆开放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