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2019春运:让回家路更便捷、更安全

 
  1月21日,为期40天、旅客发送量约29.9亿人次的春运“大迁徙”即将启动。同时,各地各相关部门也吹响了春运保障的集结号。
 
  今年春运有哪些新特点?将出台哪些新的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如何保障回家的路更畅通、更安全?1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办2019年春运形势和工作安排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交通运输部、应急管理部、国家铁路局、中国民航局、中国铁路总公司等7个部门对今年春运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
 
  统筹协调:打通春运“最后一公里”
 
  据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介绍,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到29.9亿人次,比上年春运增长0.6%,其中铁路4.13亿人次,道路客运24.6亿人次,民航7300万人次,水运4300万人次。总的来看,群众出行方式日益多元化,但高峰时段部分铁路线路较为紧张,高速公路部分区段通行压力较大。
 
  “今年春运比上年提前11天,高校学生流和外出务工流相叠加,返乡群体庞大。预计返乡高峰日铁路出行需求将达1050万人次,其中北京、广深、沪宁杭地区客流高度集中。”连维良说。
 
  如何保障返乡群体“最后一公里”的安全、畅通,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表示:“今年春运,交通管理部门将充分发挥大运输、大服务的优势,指导各地城市公交、轨道交通、出租汽车等方式做好运力对接,做好‘最后一公里’的衔接,确保旅客不管在什么时段下了飞机、下了铁路、下了船,都能够坐得上车,回得了家。”
 
  据了解,为加强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衔接,北京、广州、成都等地均开通了“预约巴士”,还有一些城市建立了“异地候机楼”来提供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联运服务,畅通旅客出行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
 
  “同时,为了完善城际交通和城市交通之间的有效衔接,全国已有50个火车站实现了站内换乘,最大限度方便旅客出行。此外还在北京南站、南京南站、广州南站等18个火车站提供高铁加共享汽车服务,为‘最后一公里’提供更多选择。”中国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新说。
 
  旅客至上:创新便民利民服务举措
 
  打造舒适、便捷的春运旅途,增强人民群众出行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离不开有效的服务措施和先进的技术手段。
 
  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介绍说,今年春运民航系统将大力推行“无纸化”出行。截至目前,全国已有229家机场开通了自助值机和电子登机牌,32家千万级机场实现旅客值机安检、登机全流程电子化,实时推送所有航班动态信息,同时简化退改签手续。“同时,我们正在北京、深圳、吉林开展电子临时乘机身份证明试点,旅客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上网申请办理。”董志毅说。
 
  围绕春运旅客出行全流程需求,铁路部门也推出多项服务新举措。李文新介绍,在购票进站方面,铁路部门在推出网上刷脸核验和候补购票试点的同时,增加了大量自助核验设备,提高了旅客的进站效率;在站车服务方面,实施畅通工程和厕所革命,把车站候车室最大限度留给旅客候车,确保车厢厕所干净卫生;在旅行方面,将严控超员,确保不出现因超员影响列车运行秩序的情况。
 
  “在公路客运方面,现在全国二级以上汽车客运站省际联网售票已经开通,已有98%的二级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同时北京、天津、上海等城市精心优化空巴通、空铁通、铁路无轨站、异地候车等便捷的旅客换乘服务举措,让群众出行更加省时、省事、省钱、省心。”刘小明说。
 
  此外,为满足旅客的个性化体验,交通运输部还鼓励运输企业利用移动互联网开展定制公交、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等灵活多样的服务方式,网上约、线下行,方便农民进城、市民下乡。“服务质量是一个行业发展的生命线,只有服务好了,老百姓的获得感才更强。”刘小明强调。
 
  安全第一:强化安全监管和应急管理
 
  春节是万家团圆的节日,平安是家人最大的期盼,安全是回家最近的路。
 
  据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负责人李江平介绍,目前我国私家车保有量达1.89亿辆,自驾车已成为春运出行的重要选择。然而,春运期间车流人流密集,恶劣天气多发,交通情况复杂,安全风险不容忽视。
 
  “公安交管部门将强化源头管控,集中排查和督促整改道路交通安全隐患,严禁不合格的车、不合格的人参加春运。严格路面管理,最大限度将警力、装备投向路面,依法打击‘三超一疲劳’、酒驾醉驾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李江平说。
 
  今年春运期间高铁车次大幅增加,铁路部门将会采取哪些措施保障高铁安全?
 
  “我国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达2.9万公里以上,每天在高铁线路上运行的高速动车组超过3000对,旅客超600万人次。”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严贺祥表示,“为确保春运期间高铁安全万无一失,铁路有关单位对所有固定设备、移动设备,特别是高铁动车组,进行全面检查整治,对所有参与春运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对站车消防设施及应急备品开展专项检查。”
 
  此外,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洁强调,为确保人民群众出行平安,应急管理部进一步完善了应急处置预案,把保春运作为当前最重要的任务,24小时不间断值班备勤,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遇到突发事件时,应急管理部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完善抢通保畅应急预案,合理统筹地方和社会应急救援队伍、车辆、物资等措施,提升雨雪冰冻及事故灾害应急处置能力。”苏洁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1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连维良,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公安部交通管理局负责人李江平,应急管理部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司司长、新闻发言人苏洁,国家铁路局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严贺祥,中国民航局副局长董志毅,铁路总公司副总经理李文新介绍2019年春运形势和工作安排,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春运期间高铁车次大幅增加,有一定提升之后会采取哪些措施保障高铁安全?另外是关于12306网站的,每年春运12306网站都是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今年还推出了候补票程序,这部分有哪些落实的情况?谢谢。
 
  严贺祥介绍,我国家现在高铁的运营里程已经达到了2.9万公里以上,占世界总规模的2/3。每天在高铁线路上运行的高速动车组超过3000对,每天乘坐高铁出行的旅客600万人次以上。高铁在春运中确实发挥着重要的角色,运输任务也是非常繁重的,保安全的压力还是很大的。确保高铁运行安全是铁路运输、建造各企业和公安、监管各部门重大的政治任务和责任担当。
 
  为确保春运期间高铁安全万无一失,铁路有关单位组织对所有固定设备、移动设备,特别是高铁动车组,进行全面检查整治,对所有参与春运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对站车消防设施及应急备品开展专项检查。针对可能出现的雨雪冰冻极端天气等各类突发事件,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确保能够及时正确处置。针对济青、杭黄等10条新高铁线路集中开通和1月5日起全国铁路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增强“变化就是风险”的意识,着力加强安全管理,认真组织开展工程验收和安全评估,严格落实运营管理机构人员和各项管理制度、作业标准,确保新线开通和新图实施安全平稳有序。
 
  春运期间,国家铁路局将围绕确保高铁运营安全,以车票实名制、旅客安全检查、乘降组织、设备设施质量、非正常情况下的行车组织、新开通高铁安全、高铁沿线环境等为重点,深入重点地区、重点车站、重点列车进行督导检查,督促铁路运输建造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各项春运安全措施。
 
  当前,影响高铁安全的重要因素是沿线环境问题。高铁沿线存在的私搭乱建、非法挖沙取土等行为,以及高铁两侧一定范围内搭建的彩钢房、塑料大棚、广告牌等设施,遇有条件耦合、极易对高铁运行安全造成影响。这些问题虽经整治,有了一定好转,但尚未彻底,且极易反复,有些问题边整边犯,整改难度大。在此,我呼吁相关部门、各级地方人民政府、社会公众高度关注高铁沿线环境安全问题,及时制止危及高铁安全的非法违法行为,整治高铁沿线环境安全隐患,共同努力为高铁运行安全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李文新表示,安全是我们的生命线。为确保铁路运行安全,铁路总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做好春运前的各项准备。无论是设备整治、环境整治、运力安排,还是干部职工值班,目前工作已全部就位。二是加强应急处置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实践,铁路具有完备的应急处置预案。另外,全路200万干部职工节日期间将坚守岗位,尤其是利用大年三十、初一、初二这三天临客停运空挡,安排50万职工上岗进行固定设施、机车车辆移动设备的检修,确保节后运输安全稳定。可以说,确保春运安全尤其是高铁安全万无一失,我们是有信心的。
 
  关于候补购票,今年春运我们为满足广大旅客的需求,在旅客第一时间买不着票的时候,可以通过候补客票来把退回来的票及时补上。自2018年12月27日开始,在12306网站包括手机客户端,选取了春运期间部分能力紧张方向列车的长途区段,开展候补购票试点,减少旅客在购票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时,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反复查询余票。截止到1月17日,一共接到候补订单29.4万笔,剔除旅客主动退单,待兑现的订单19万笔,成功兑现11.9万笔,车票17.8万张,兑现率达到62.6%,效果非常好。
Copyright © 2004-2014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