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60载国际铁路运邮壁垒一朝打破


  重庆市沙坪坝区团结村集装箱中心,工作人员正忙着将大大小小的邮包装箱,之后,这些邮包将搭乘中欧班列(重庆)从这里运往欧洲。这是近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此采访时看到的一幕。
 
  然而,曾几何时,铁路运邮在国际上是明令禁止的。
 
  重庆海关偏偏不信这个邪,在他们辗转协调、推动下,国际铁路合作组织讨论通过了新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议》,删除了禁止运输邮政专运物品的规定。从此,为沿线各国群众运送邮包,成为中欧班列(重庆)的又一项重要使命。
 
  据统计,2017年11月至2019年6月,重庆海关共监管中欧班列出口运邮68个集装箱、102.1万件、321.1吨。
 
  其实,打破国际铁路运邮壁垒,只是重庆海关近年来围绕“放管服”改革,创新监管方式、优化监管模式、缩短通关时间的一个缩影。运用安全智能锁实现中欧班列(重庆)沿线数据共享,推行“四自一减”为企业简化报关手续,这些“全国首创”成为重庆海关支持中欧班列(重庆)发展壮大,助推“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重要举措。
 
  打破壁垒实现国际铁路运邮
 
  “这是一项重大突破,开创路运邮的先河。”重庆邮局海关副关长代文利告诉记者。
 
  按照1956年国际铁路合作组织颁布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议》规定:在国际铁路直通货物联运中,不准运送邮政专运物品。
 
  “中欧班列是一条联系沿线各国的民心路、利民路、便民路,必须克服千难万险,想方设法打破禁令,让邮包互通沿线各国,方便沿线群众。”重庆邮局海关监管科副科长夏峥感慨,“可要想打破这项禁令谈何容易,不仅需要铁路合作组织27个成员国的铁路部门同意,还需要与中欧班列(重庆)沿线各国的海关、邮政部门等进行协调。”
 
  2014年,重庆海关工作人员辗转于重庆和北京两地,与原国家铁路局、海关总署积极沟通、协调,希望从国家层面打破铁路不能运邮的壁垒。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海关总署明确表示,针对中欧班列(重庆)运邮事宜积极与外方协调;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向沿线各国提出运邮事宜,得到各国邮政部门响应;国际铁路合作组织讨论通过新的《国际铁路货物联运协议》,删除了禁止运输邮政专运物品的规定,于2015年7月1起生效。
 
  2016年9月29日,一列载着邮包的列车从重庆铁路口岸出发,10月13日顺利抵达德国法兰克福邮件处理中心,开了中欧国际货运班列全路段运输国际邮包的先河。
 
  自2017年7月开始,中欧班列(重庆)每周四、六分别固定发送一个邮件集装箱,实现了国际邮包运送常态化。
 
  2018年11月26日,一批来自德国杜伊斯堡的邮包到达重庆国际邮件互换局铁路口岸中心。中欧班列(重庆)首次较大规模邮件进口测试圆满成功,这是中欧班列运邮工作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表明中欧班列已打通了全部通关环节,沿线各海关、口岸已达成一致,往返运邮条件都已成熟。
 
  如今,中国的玩具、服装、首饰、鞋子等通过搭乘中欧班列(重庆)运抵沿线14个国家;欧洲的奶粉、化妆品、红酒等特产可由中欧班列运回国内,大大丰富了沿线国家消费者的选择。
 
  安全智能锁更是“万能钥匙”
 
  国际铁路禁邮的壁垒被打破,但随之新的问题也来了:中欧班列(重庆)途经多个国家,每经过一个海关都要开箱验货,通关效率和安全性可想而知。
 
  将纸质单据变为电子数据读取,让各国海关共享数据,安全智能锁的设想就此应运而生。
 
  提出设想后,重庆海关多次开会研究,并请来了技术专家论证。最终,集邮件数据、机检图像、邮件路单、检查结果等于一体的安全智能锁诞生。
 
  2016年9月,安全智能锁首次被运用到中欧班列(重庆)国内段监管中。安全智能锁锁在装有邮包的集装箱上,实现了集装箱邮包启动地、中转地、出境地海关通过安全智能锁统一监管。
 
  此次成功测试,一举改变了以前以纸质单据为基础的传统邮件监管模式,海关人员不再实施集装箱开箱侵入式查验,而是通过手持阅读机即可查阅查验结果,实现了邮包监管从交换站到口岸全程电子化、智能化,压缩了通关时间,提升了安全水平,节省了企业通关成本,增强了企业获得感。
 
  也正由此,重庆海关在全国率先部署邮递物品信息化管理系统。
 
  在国际运邮中大显神威后,如今的安全智能锁有了更多用武之地。在不断改进中,2018年,安全智能锁运用到了“关铁通”铁路合作项目。
 
  在这里,这把锁不仅可以实现数据交换和互认,而且通过锁内嵌入的定位模块,借助“北斗平台”可实时查看定位信息,显示班列的运行轨迹。也就是说,这把锁已是“千里眼”,具有精准定位功能,国际海关监管合作新模式就此诞生。
 
  2018年,安全智能锁应用更为广泛。这年,重庆海关承担了“重庆—多斯特克—阿拉木图”路线的中哈海关“关铁通”项目试运行工作,采取将海关监管所需17项数据通过“中哈关铁通数据交换平台”与安全智能锁进行同步上传,货物舱单数据依据交换平台与沿线海关进行数据共享。
 
  最终,在哈方仓库,由哈方海关人员对安全智能锁进行成功解锁操作,哈萨克斯坦海关认可中国海关的查验结果以及放行信息,标志着第三次中哈“关铁通”数据交换测试工作顺利完成。
 
  “我们就是一个走向世界的门户,把我们的智能化电子信息监管技术以及行业标准推广到沿线国家。”代文利说。
 
  “四自一减”企业报关去繁就简
 
  2018年10月29日,首趟全程使用商品车专用铁路运输车厢的回程测试班列,装载112台奔驰公司商品车,从德国不莱梅港始发开往重庆。
 
  为保障此次测试班列在口岸能够顺利快速通关,重庆海关与奔驰公司、承运方多次讨论,量身制定监管方案,改变以集装箱为进口整车承运单元的传统监管模式,在全国率先支持商品车专用铁路运输班列国内段监管,进一步降低进口整车运输成本。
 
  谈及为何要主动出击创新简化监管流程,重庆海关办公室副主任薛研梅告诉记者,随着中欧班列(重庆)越来越火、重庆自贸试验区成立,从重庆进出口的产品越来越多。
 
  “这些产品大多为电子产品、机械设备、化工产品、食品、药品、轻工业品和生活用品。如果按照海关原有管理制度,工作节奏不仅不适应发展需求,而且根本无法满足企业需要。”薛研梅说。
 
  进行制度革新,必须拿出破釜沉舟的勇气。近年来,重庆海关紧紧围绕“放管服”改革要求,积极投身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改革创新,企业不但可以依托信息化系统自主备案,还能自定核销周期、自主核报,自主补缴税款,同时海关简化业务核准手续,这“四自一减”,作为重庆海关的首创,在全国自贸区推广。
 
  英业达(重庆)有线公司关务部主管陆怡云告诉记者,由系统自动审批通过,公司目前无纸化申报率已达95%。令她体会最深的是审批时效,现在已经实现系统审批在10分钟以内完成。
 
  “实施‘四自一减’举措,最大限度优化了海关监管和作业流程、简化了企业办理海关手续,实现了‘去繁就简’。”重庆西永海关备案科负责人孙维昊说。
 
  重庆海关副关长邓明辉向记者介绍说:“今年一季度,重庆口岸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比去年同期分别压缩了74%和96%,我们主动创新和优化海关监管方式,先行先试,不断提升重庆口岸的贸易便利化水平。”
 
  “接下来,在海关总署支持下,我们还会进一步加强监管通关改革和海关关际合作,全力为中欧班列(重庆)营造高效便捷的通关环境。我相信,在新的一年里,中欧班列(重庆)将会越开越好、越开越多、越开越快!”重庆海关口岸监管处处长张锦东说。
 
  记者感言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国际间的邮件往来是融通民心的重要方式。
 
  为打破国际铁路禁止运邮的藩篱,重庆海关进行了无数次尝试和努力。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海关为此召开各种会议30多次,电子邮件往来多达300余封。功夫不负有心人,努力换来了积极的回应:海关总署明确表示就中欧班列(重庆)运邮事宜与外方协调;中国邮政集团则向中欧班列(重庆)沿线各国提出运邮设想,得到各国邮政部门积极响应。
 
  如今,在重庆海关,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经成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恒久驱动力。而这些年来,多次的“全国率先”也恰好印证着这一推断。
 
Copyright © 2004-2014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