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万众期盼:双鸭山早日拥抱“高铁时代”

  
 
  34座隧道已贯通32座,七星峰隧道本月底即将贯通,峻山隧道完成总工程量的97%,双鸭山西站如火如荼建设中,预计到2022年初牡佳客运专线将正式通车运行……
 
  每当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之时,都会在双鸭山城乡激起阵阵涟漪,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想;都会让双鸭山人奔走相告,欢欣鼓舞。
 
  在高铁建设的日子里,全市广大人民群众始终在期盼着、关注着、议论着、支持着。高铁每一个重要节点的消息,都会在新闻媒体乃至街头巷尾迅速传播、扩散,都会“刷屏”朋友圈,人们发自肺腑地为之欢呼……
 
  自2016年黑龙江省牡(牡丹江)佳(佳木斯)客运专线项目启动以来,我市群众就期待着何时能开通,期待着乘坐高铁快速到达全国各地,期待着出远门不再那么辛苦。
 
  高铁,全新的前进速度,强劲的发展脉动。双鸭山即将正式迈入崭新的高铁时代,双鸭山人的便捷出行梦,因高铁的开通也将梦想成真!
 
  “高铁可以实现当天往返哈尔滨,实在太方便了,这是百姓的一大福音,真希望早点开通。”“有了高铁,不仅咱们出门方便,外地人来旅游也方便了,以后双鸭山的特色产品一定会大卖。”“离开老家好多年了,一直很关心家乡的发展,当得知开始修建高铁就一直盼着,这回返乡更方便了。”采访中,许多市民发出感慨之声。
 
  作为龙江最东部的地级市,双鸭山的人民、双鸭山的发展,都在迫切地呼唤着高铁。
 
  王岩考上大学离开本市,后在哈尔滨定居,家乡的母亲和姐姐是她最大的牵挂。虽然几百公里的路程不算太遥远,但是工作繁忙、女儿年幼,回家终究不是一件易事。她说,高铁能让自己回家“快”一些、“频”一些。在鸡西生活的范治武经常来看望在双鸭山的父亲,以前因为没有直达的火车,他基本都是驾车,得知在不久的将来可以坐高铁从鸡西直达双鸭山,他很是兴奋。
 
  高铁开通后,大学生群体往返学校方便许多。大二学生刘超的室友来自全国各地,他们曾在大一时就相约利用假期到各自家乡旅游,但由于双鸭山路途遥远,需要乘坐近一天的火车,因此一直没有成行。他期盼着家乡早日通高铁,在他毕业前能够带领同学到青山国家森林公园、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等风光秀美之地游玩,领略双鸭山的大美风光。
 
  高铁诠释的高速度,更是双鸭山腾飞的翅膀。高铁贯通人流、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降低交通成本,促进各地区的贸易往来,能够带动沿线城市更好更快发展。
 
  刘丹和朋友共同经营服装店,经常需要到哈尔滨、北京、广州等地选款式、款型。她说:“早些年我们去哈尔滨要坐一宿火车,后来需要到佳木斯倒车,这回终于快要实现在家门口坐车快速到达省城了。以前因为交通滞后,咱们城市接收时尚元素较慢,相信未来我市会第一时间领略潮流的魅力。”
 
  双鸭山新玛特某品牌内衣经营者刘淑梅告诉记者,她以往到南方参加订货会都需要提前一、两天出发,一番倒车后才能到达目的地。她特别羡慕那些可以乘坐高铁的经销商们,一想到自己的家乡即将通高铁,也会实现当天到达,心里就很开心、很期待。
 
  带着速度与激情、梦想与希望,双鸭山发展的历史性机遇已经开启。高铁将带给这座城市无尽的可能,带给这片土地无限的希望。
 
  在外地经商的大连市双鸭山乡友会副会长刘达说,以往每年回家探亲时,都会约几位商友来寻找商机,可当对方得知双鸭山既没有机场,更没有高铁,就都带着遗憾回去了。“这回双鸭山要通高铁了,相信飞机通航也不是遥不可及,将来我不仅会带着更多的客商来到家乡,加强两地之间的商贸交流,还要把先进的经营理念传入家乡,让双鸭山的优质产品走向全国各地。”刘达的话语充满着激动之情。
 
  沿着历史轨道,回溯艰辛历程,这段逐梦之旅却是如此令人难以忘怀。双鸭山人对高铁高度关注、翘首以盼,都希望进一步加快修建牡佳高铁进度,早日圆自己的高铁梦。
 
  高铁的开通让人们心生自豪,也有了更多的憧憬。年过六旬的王力夫回忆说,“印象中,最早有火车时,到哈尔滨得坐一天半;上世纪90年代,有一趟到哈尔滨的列车,10个多小时能到;然后有了夜间的火车,熬一夜不说,卧铺票特别难买;后来有了白天的火车,上午出发晚上才到,一天的时间都搭在路上了。现在有了高铁,用不上3个小时就到哈尔滨了,真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
 
  产业在聚集、项目在落地、发展在提质、幸福在提升。面对高铁时代即将到来的历史机遇,双鸭山正在一路高歌、一路向前。
 
  新闻链接:
 
  牡佳客运专线是我国《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的主要建设项目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铁路工程项目,也是目前在建的全国最北高寒高铁。线路起于牡丹江,经林口、鸡西、七台河、桦南、双鸭山终至佳木斯,全长371.6公里,设计时速250公里,是黑龙江省在建最长的高铁线路。牡佳高铁建成通车后,将与已开通运营的哈牡高铁、哈佳铁路共同构成龙江东部快速铁路环线,对促进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Copyright © 2004-2014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