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电气登陆科创板
10月20日,随着上海证券交易所内的一声锣响,国内轨道交通供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中铁高铁电气装备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688285,股票简称:高铁电气)登陆科创板,正式挂牌交易,成为中国中铁第一家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
中国中铁党委书记、董事长陈云,总裁、党委副书记、执行董事陈文健,党委常委、总会计师孙璀,董事会秘书何文等出席上市仪式。上交所、陕西省金融监督管理局、陕西证监局、宝鸡市人民政府、国铁集团、四川艾德瑞、国新控股、浙江制造、中保投资、中信建投、大信会所、康达律所、九富财关、西北工大、西南交大,以及中国中铁总部有关部门、中铁电气化局、中铁上投、中铁上海工程局、中铁二院、中铁电工、高铁电气、保德利等相关负责人和专家在现场共同见证高铁电气鸣锣上市。
陈云在致辞中指出,今天高铁电气登陆科创板,是中国中铁全面对接资本市场的一个标志,是发展历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中国中铁作为特大型综合性建筑央企,始终坚持融入国家战略、响应政策号召、面向行业前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以资本市场为纽带不断增厚国有资产、壮大企业核心竞争力。自2007年12月实现沪港两地整体上市以来,目前已拥有了沪港两地主板、创业板、科创板四个上市平台,通过多种市场化方式实现境内外直接融资,有效推动了企业资产结构优化和业务转型升级,也为中国资本市场贡献了多个经典案例。
陈云表示,中国中铁分拆高铁电气登陆科创板,是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重要指示精神的战略部署,是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制造“三个转变”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实践,是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革,落实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的有力支撑,是坚持高质量发展,促进企业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高铁电气上市后,凭借首次公开发行的东风,必将进一步巩固行业龙头地位,秉承工匠精神,发力科技研发与产品创新,开启向“中国创造”“中国质量”“中国品牌”加速转变的新篇章。
作为科创板发行新规实施后上市的第一股,本次高铁电气发行价格7.18元/股,发行市盈率为20.29倍,发行新股数量为9,410.00万股,最终募集资金总额67,563.80万元,募集资金将主要投资于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智能制造项目、轨道交通供电装备智慧产业园建设项目。高铁电气上市后中国中铁依然为实际控制人。
高铁电气:国内轨道交通供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
作为中国中铁间接控股子公司,高铁电气伴随着我国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而诞生,迄今已有63年的发展历史,始终专注于电气化铁路接触网产品、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及轨外产品的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核心技术转化的产品先后用于我国多项铁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重大项目,部分产品填补了我国轨道交通供电系统关键产品的空白,多项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是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行业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之一,在高速铁路接触网行业市场占有率约60%,在城市轨道交通供电设备市场占有率约50%,见证了我国电气化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从无到有、由弱变强、由技术引进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
从2008年建成开通我国第一条时速达到350公里高速铁路京津城际到2019年建成开通我国第一条智能化高速铁路京张高铁,高铁电气相继为武广、郑西、京沪、哈大、兰新、京沈高铁等多条高速铁路牵引供电系统提供约占工程需求总量60%以上接触网供电装备,实现国内速度等级全覆盖,重载、极寒、强风、强沙、重污等特殊运行环境全覆盖,为我国建成世界最发达高铁网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新基建领域,高铁电气在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方面颇有建树。截至2020年底,高铁电气累计为国内45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提供轨道供电系统产品和服务,占总需求量的50%以上,相继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实现了轨道交通供电制式的诸多“第一”:第一条国产化柔性悬挂轻轨——上海明珠线;第一条国产化地铁——广州地铁2号线;第一条国产化跨座式轻轨——重庆轻轨较新线一期;第一条有轨电车超级电容充电轨系统工程——广州海珠环线等。
高铁电气系统掌握轨道交通接触网系统的研发、设计、制造和检测等关键核心技术,拥有核心技术28项,有效专利186项(其中发明专利25项、PCT专利3项),先后被授予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中国轨道交通自主创新50强企业等称号,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在内的28个奖项,其产品先后出口德国、韩国、以色列等十几个国家。公司主要参与研制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简统化”接触网产品,获得了2020年度中国铁道学会科学技术奖特等奖,该产品除了在国内京沈、京张、盐通等高铁项目中应用外,还走出国门,在印尼雅万高铁使用,实现了从技术引进到中国制造再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充分彰显了中国高铁接触网制造技术的硬核实力。
科创板上市后,高铁电气将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作用,加大科技研发投入,进一步扩大产业布局,加快推进高速铁路接触网装备智能制造、轨道交通供电装备智慧产业园建设、研发中心建设等项目,有效推进核心设备轻量化、环保型、智能化研究进度,提高智能化生产水平和生产效率,增强企业持续盈利能力和整体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