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力争3年投资4200亿元
重庆、四川这两个山水相依、人文相近、一衣带水的省市,正在以重庆和成都这两个城市为中心,共同发力驱动,构建新的增长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提出,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4个地区作为“极”,建设面向世界的四大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未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将和其他三“极”一起,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主骨架。日前,重庆市政府印发《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简称《方案》),提出力争3年投资4200亿元,开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管道等干线6500公里,全力建设9大基础网络,实施40项“百亿工程”。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交通先行。”重庆市交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加速构建轨道多层次、高速多通道、航道千吨级、机场双枢纽、管道一张网、寄递村村通、运输一体化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网络,推动重庆、成都加快形成“高铁双通道、高速八车道”的复合快速通道,全力打造成渝双核超大特大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成渝双核至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地区相邻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都市圈1小时通勤4个“1小时交通圈”,有力支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互联互通
《方案》提出,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发展,完善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形成分工合理、衔接顺畅的多向出渝大通道,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交通需求。
重庆将按照“五年全开工、十年全开通”目标,东向拓展、西向提质、南向共建、北向挖潜,全力推进高铁网建设;统筹推进重庆北站南站房改造、重庆东站等铁路枢纽建设,打造一体化无缝换乘枢纽体系;全力推进TOD综合开发,强化轨道站点与常规公交无缝衔接。到2022年,全市高铁在建及运营规模超过1800公里,全市普速铁路运营里程超过2100公里,中心城区城市轨道线网运营里程力争超过500公里。
依托轨道交通,重庆将加快实现主城新区城市间、主城新区与中心城区间直联直通,打造主城都市区“1小时通勤圈”,构建主城都市区“多中心、多层级、多节点”的网络型城镇空间,推进建设一体融合、互联互通、环射结合的市域铁路系统。
两地一体化通道明年达16个
迎来发展新机遇,重庆正加速实现由内陆腹地向开放前沿演变,加宽加密的高速公路网络将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注入巨大的发展动力。
根据《方案》,重庆将加快构建“三环十八射多联线”高速公路网,开工建设成渝高速公路加宽等项目,加快建设渝遂高速公路北碚至铜梁段扩能等项目,建成黔江至石柱等项目,全面缓解射线通道交通压力,有效加密“一区两群”高速公路网络。到2022年,力争开工建设高速公路800公里,建成高速公路700公里,全市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近4000公里,省际出口通道达到27个,其中川渝间一体化通道达到16个。
在普通公路方面,到2022年,重庆将实施国省干线公路改造4000公里,新改建农村公路2.2万公里。加密次支路网,消除“断头路”81条,完善路网结构,提升市民出行环境。到2022年,新开工建设城市道路80公里,建成110公里,中心城区城市道路里程达到5800公里。
综合交通辐射全球
重庆作为距离欧洲较近的国家中心城市和国家泛欧泛亚开放门户城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升“极”的新机遇下,正加速孕育新发展格局下的新突破。
作为长江上游航运中心,重庆将加强成渝地区航运体系统筹分工协作,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到2022年,基本形成干支联动、畅通高效的长江上游航道网络,全市四级及以上航道里程达到1400公里;全市港口货物吞吐能力达到2.2亿吨,全面支撑长江上游航运枢纽建设,现代化港口集群基本形成。立足综合交通,全市将集约通道资源,统筹铁公水空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打造物流多式联运集散体系,促进多式联运和港产城融合发展。
面向国际,《方案》提出开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T3B航站楼及第四跑道工程,建成武隆仙女山机场,开建重庆新机场、潼南通用机场等项目,建成万州五桥、黔江武陵山机场改扩建工程,与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共同打造双核驱动、内陆引领的国际航空门户枢纽体系。到2022年,全市机场旅客吞吐量力争达到每年5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45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