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千亿起步,全国在下“轨道产业集群” 一盘棋

  青岛城阳:打造2000亿轨道产业全产业链
 
  为充分发挥国家级试点示范作用,促进“两业”融合有序推进,《城阳区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近日印发。《规划》提出,到2025年,建成全球先进的现代化轨道交通产业链体系,轨道交通全产业链规模达2000亿元,服务性收入占比超30%,产业本地配套率达45%左右。
 
  2020年8月,城阳区获批国家首批“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域,2家企业先后获批国家级试点企业、1家企业获批省级试点企业、4家企业获批市级试点企业,试点企业数量列全市第一。“到2025年,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规模水平、耦合程度、能级层次实现跃升,成为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能。具体来说,到2025年,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比重30%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比3.2%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60%,两业融合各级试点企业数达20家,形成若干具有原创性、标杆性、引领性的两业融合新模式、新业态。”城阳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罗万伦说。
 
  《规划》提出全力打造两个链化融合先导产业,即轨道交通和生物医药健康产业。聚焦轨交产业“链式”集群建设,建立全国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基地,打造全国轨道交通检验检测和认证核心基地和“一带一路”国际标准输出互认重要节点。以高速磁悬浮实验中心、试制中心建设为牵引,推进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悬浮列车产业化,抢占科技竞争制高点。立足轨道交通独特产业资源,规划建设列车主题公园。开发集智能工厂参观、模拟驾乘体验、教育科普于一体的特色工业旅游线路,将“动车小镇”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休闲新地标。聚焦世界级轨交创新高地建设,到2025年,引进科研院所35家,主持或参与重大研究项目或专项15项以上,申请各项专利不少于1000项,突破和储备前沿技术80项,实现成果转化30项,带动相关产值200亿元以上。
 
  南昌:预建千亿元规模产业园
 
  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位于南昌市新建区经济开发区,紧邻南昌红谷滩区九龙湖片区。目前,该项目已列入江西省“十四五”规划建设项目、南昌市“十四五”工业项目及重大重点项目专项规划。
 
  据介绍,该园区总用地面积约3000亩,分三期完成建设,产值规模逾千亿元。其中,一期面积为783亩,规划建设企业定制区、标准制造区、总部经济区、科技研发区、配套服务区,主要以智慧轨道交通为引领,采取差异化发展策略,对传统制造业、新制式轨道交通、智慧运营及智慧维保进行“1+4”产业布局,倾力打造“专业化、产业化、智能化、特色化、国际化”千亿级特色园区和全国产城融合的典范,全力发挥地铁产业强大集聚动能。
 
  “自开工以来,我们的施工建设紧锣密鼓,高峰时现场有1200余名工人作业,现在即将迎来第一个投产项目。”3月16日,位于新建经济开发区的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据了解,南昌轨道交通产业园聚焦产业招商,目前已有23家企业完成工商注册(迁址)入园。其中,由中铁工程装备集团和南昌轨道交通集团产业投资管理公司合资成立的江西中铁工程装备有限公司,于2021年12月落户入园,其主营的盾构机生产制造基地,可填补我省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空白。
 
  湖南多措并举发力建设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集群
 
  近日,湖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湖南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集群规模超过3000亿元,建成世界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研发中心,全国最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中心,全国最大的轨道交通产业服务中心,基本建成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到2035年,全面建成集群规模全球领先、制造能力国际一流、核心技术引领产业变革方向、全球资源交汇集聚的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规划》提出,按照“产品高端化、要素国际化、市场全球化、技术自主化”的思路,以建设世界级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为目标,推动关键技术突破,加快产品谱系拓展,延伸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体系。
 
  为推动“十四五”发展目标落实落地,《规划》立足湖南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形成整车制造为引领主体、核心部件和关键系统为发展核心、产业多维度延伸的同心多元化发展格局,部署了7项主要任务:
 
  一是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持续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全要素、多层次、贯通式协同创新体系。强化协同创新水平,提升产业整体技术创新水平。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核心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增强创新活力。全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克和重大产品创新攻关,研发一批代表“中国速度”“中国质量”和“中国制造”水平的创新产品。
 
  二是加速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补齐产业链短板,开展重要产品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大力锻造产业链长板,促进产业链向两端延伸、向高端攀升。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协同性和稳定性,提升产业链主导力、控制力和供应链安全水平。
 
  三是加快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数字化转型,推进智能化升级,打造智能制造行业标杆。促进绿色化发展,加快服务化转型,推进企业由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
 
  四是积极培育优质企业与品牌。强化自主知识产权,培育产品品牌,加快产品质量提升和品种更新换代。支持优质企业,打造企业品牌,推进集群集聚,提升区域内产业整体发展实力。
 
  五是着力优化产业发展生态。完善产业空间布局,强化长株潭城市群产业错位发展、协同联动,加快形成“一核一极多点”的发展布局。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园区服务水平。
 
  六是全面深化开放合作。协力推进长株潭一体化,融入国内经济大循环,推进主机企业带动配套企业和全产业链“走出去”。
 
  七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国资国企激励机制。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开拓产品市场。
 
  总收入欲破3500亿元,北京丰台轨道交通产业提升国际化水平
 
  作为北京市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北京市丰台区形成了以中关村丰台园为核心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总收入突破千亿元,已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地。到2025年,丰台轨道交通产业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总体收入将突破3500亿元,轨道交通企业总数超过240家,轨道交通产业研发人才数量达到15000人,产业创新平台数量突破40家,研发费用较2020年实现翻番,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十四五”时期丰台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正式发布。根据《规划》,丰台区将紧抓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时代机遇,建立“大手拉小手”产业生态,完善自主创新体系,产业和空间有效匹配,坚持国内国际“双循环”,推动丰台轨道交通产业再上新台阶。
 
  轨道交通是丰台区特色主导产业,涵盖了从科技研发、规划设计、工程建设、装备研制到运营维护的全产业链条,丰台区拥有轨道交通企业180余家,其中,总收入亿级以上54家、十亿级以上22家、百亿级以上4家;总收入从2015年开始连续六年突破千亿元,在全国各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中遥遥领先。作为北京市发展轨道交通产业的主要承载区,丰台形成了以中关村丰台园为核心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基地。
 
  “十三五”期间,丰台轨道交通企业获国家级科学技术奖3项,北京市科学技术奖5项,企业主导或参与制修订标准总计310余项,轨道交通产业利润总额增加了约100亿元,年均增速为13.5%,轨道交通产业已成为丰台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增长点。
 
  “十四五”时期,丰台将加快自主创新、促进轨道交通产业升级、创造产业发展新动能、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规划》提出,到2025年,丰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产业生态体系成熟完善,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成为国内领先、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中心。到2025年,丰台轨道交通产业总体收入突破3500亿元,轨道交通企业总数超过240家,轨道交通产业研发人才数量达到15000人,产业创新平台数量突破40家,研发费用较2020年实现翻番,人均发明专利数较2020年增加20%,国际化水平大幅提升,形成3-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跨国公司。
 
  丰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丰台将以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为出发点,在北京市整体框架下谋划丰台轨道交通产业发展,聚焦通信信号、工程技术、运维服务等环节,实现与国内其他产业基地的错位发展。同时推动区内企业加强合作,促进产业上下游联动,建立“大手拉小手”的产业生态,实现协同发展。
 
  针对全国领先的轨道交通产业聚集区中关村丰台园,《规划》提出,将组建丰台园开发建设平台,加强产业空间的统筹,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空间。以丰台园为核心,构建东区、西区为引领,新扩区域为补充的创新空间格局。东区打造轨道交通企业总部办公区,布局设计研发、科技服务和管理决策等功能业态;西区聚焦轨道交通数字产业化发展,打造成为中关村数字经济创新社区,布局国家级产业创新平台。
 
  打造“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
 
  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是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是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高水平打造“轨道上的大湾区”,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大湾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大湾区内部快速通达能力,增强对外辐射带动功能,充分助力大湾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总体看来,当前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进展较为顺利,但同时,区域规划统筹和协调管理力度不够、大湾区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规模小、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等突出问题亟待解决。
 
  一、进一步完善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的统筹统管机制。从规划角度保障多网融合的实现,构建各层级连通的线网布局,构建系统设施连通体系,从标准体系方面保障多网融合的实现,包括技术标准、工程标准、维护标准、服务标准、运营标准等。统一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项目建设标准,避免按不同制式标准建成各都市圈局部小线网,实现真正意义上“一张网、一票通、无缝化衔接”的互联互通。
 
  二、积极打造“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结合区域城市传统的制造业优势、依托珠江西岸扎实的先进装备制造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集中发展,形成更大规模产业集群。重点扶持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联盟”。
 
  三、持续加大大湾区轨道交通产业科技赋能。围绕轨道交通新材料、新装备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加强政产学研的合作,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建立联合技术研发中心,引导企业重视自主创新和研发能力的培养提升,持续加大湾区轨道交通领域的科技赋能。借助区域内的技术领先优势,将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卫星通信等新兴信息技术与轨道交通业务深度融合,实现大范围、全方位、高效率的运行控制与管理,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向智能化方向发展。
 
  常州经开区打造千亿级轨道交通产业链
 
  近日,泰国国家铁路局传来好消息———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为泰国“量身定制”的20台CDA5B1型米轨交流传动内燃机车顺利交付,后续还将有30台机车陆续生产投用。这是经开区轨道交通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有力见证。
 
  轨道交通产业是常州经开区的主导产业之一,辖区内拥有中车戚墅堰公司、中车戚墅堰所、今创集团等一众百年老厂和龙头企业,还集聚了博瑞电力、信承瑞技术等200多家轨道交通配套企业,业务涵盖内燃机车整车制造,高速列车牵引传动、制动转向等各大领域,产品达2500余种,依托轨道交通产业园,经开区已基本实现全产业链配套。
 
  “常州经开区是全国七大轨道交通产业基地之一。2021年,经开区轨道交通产业实现产业集群总产值386亿元,较上年增长13%。自经开区成立以来,历年增长5%-7%。”江苏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管理办公室主任殷清介绍。透过这组数字,可以清晰窥见经开区轨道交通产业的发展态势。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这对于经开区的轨道交通企业来说无疑是一个转型发展的机遇。“站在当下,面向轨道交通产业发展未来,我们将坚持规划引领、政策保障,各展所长。”殷清表示,经开区和轨道交通产业园将始终坚守实体经济的根基和优势,全力打造长三角千亿级交通产业“火车头”。
 
  成都新都现代交通产业着力打造轨道交通与现代航空两大千亿产业基地
 
  新都现代交通产业功能区总规划面积145.4平方公里,核心区27平方公里,是成都全轨道交通和航空产业的重要承载地,致力于打造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国内一流、世界领先的现代航空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正加快构建“双千亿级产业基地”。
 
  目前,功能区已引进重点工业企业52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52家,500强企业23家,上市公司45家,高新技术企业103家,2020年实现工业总产值563.76亿元,营业收入701.62亿元,税收22.31亿元。
 
  据介绍,功能区按照独立城市的理念,以未来服务35万人口和千亿级产业集群的功能定位,规划布局两城一心,即功能区核心区,锦南新城和悦动新城,打造面向公园,服务功能区的产业人群聚集地和成德绵经济带最具幸福力的产业新城。目前,功能区已启总投资超过300亿元的90个大生态、大交通、大配套的项目建设,力争85%的产业配套和85%的生活需求在产业功能区内解决。
 
  功能区以轨交活力成为牵引,打造面向世界和未来的轨道交通产业创新高地,立足成都市轨道交通产业一校一总部三基地布局的主基地之一,以西南唯一高能级整车厂中车成都公司为龙头,引进了中车电机等配套企业60余家,形成了年产600辆地铁的能力,实现了成都地铁60%新都造和成都最快地铁新都造。今年全国首列第一代全新自动每小时时速达到160公里的市域列车在中车成都正式上线。功能区将聚焦轨交装备研制及后市场,推动传统智能,向“智能+服务”转变。
 
  天津武清区兴建大型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基地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
 
  武清区正在开发区四期重点建设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千亿级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以铁科院武清基地项目为核心,成功引入高速铁路动力、控制、扣件、环保等系统的研发制造功能,加之中国铁路大数据中心项目,目前武清基地已基本涵盖铁科院智能轨道交通产业全链条全系统,极大增强了产业辐射范围和带动功能。
 
  近年以来武清区成功吸引舍弗勒轨道交通、天津古普机械等4家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项目落户,目前全区已聚集北交控、哈尔滨铁路研究所、克伦斯轨道设备安全检测等上下游企业160余家,其中北交控信号系统的研发和生产已达到6代水平,将对轨道交通上下游配套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起到重要带动作用。
 
  武清区全力加快智能轨道交通人才创新创业联盟建设。目前共链接北京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在内的高校10多家,聘请多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担任联盟特聘专家,凝聚相关科研人员1100余名,充分发挥联盟在项目、资金、场景杠杆方面作用,加快相关人才培养,打造国内智能轨道交通产业集群化发展高地。
 
  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首批16家企业入驻
 
  由武汉地铁集团与黄陂区政府共同组建的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发展有限公司,与16家入驻企业签订定制厂房租赁协议,标志着首批企业开始正式入驻武汉轨道交通产业创新基地,国企改革行动取得新成果。截至目前,该基地洽谈轨道交通企业80余家,已签约企业43家,注册企业40家,总投资预计达652亿元。
 
  武汉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基地位于黄陂区前川城区西部,规划范围约33.57平方公里,规划“一核、两轴、五组团”。
 
  “一核”指由7号线北延长线(前川线)北车基地站和百泰路站共同组成的地铁小镇服务核心区;“两轴”指沿规划路中环线布局的产业发展主轴,沿黄孝公路布局的城市发展主轴;“五组团”是指车辆制造及智能维保组团、站场装备制造组团、工程装备制造组团、技术研发服务组团、展示观光体验组团。
 
  基地建设将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进与中央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实现优势资源嫁接,融合发展。为了解基地目前的建设及招商情况,
 
  先期已建成轨道交通产业园(部分)
 
  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区
 
  广东轨道交通产业园位于新会区,初步规划用地约1500亩,远期总用地面积为7300亩,分为修造基地和配套基地两部分。
 
  修造基地是园区龙头中车广东轨道交通车辆有限公司所在地,该项目分两期进行建设,计划总投资31.4亿元。配套基地以中车项目为龙头,汇聚轨道交通产业上下游高端配套产业。目前已有江门市中车轨道交通装备有限公司等12家配套企业落户,计划总投资约24.5亿元。
 
  中国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
 
  中车成都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是中国中车和四川省、成都市战略合作协议的结晶,是中国中车整合优势资源实施西南市场布局,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打造西南战略高地的重大战略举措。
 
  产业园位于新都区石板滩镇,项目总投资50.7亿元,占地2000亩,其中一期占地1073.5亩。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159亿元,实现年税收6亿元。该项目是中国中车西南地区建设规模最大、产品品种最多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基地,目标是打造中国中车西部地区城际动车组、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造修基地、中国中车西南地区高速动车组维保和高级检修基地,中国中车轨道交通客运装备造修出口服务基地,中国中车西南地区新能源动力及工程化研发制造基地。
 
  江苏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
 
  江苏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位于戚墅堰经济开发区东侧,园区内和周边地区拥有轨道交通相关配套企业近200家,形成了中车戚机厂、戚研所、今创等一批竞争优势突出的企业,正在向着长三角千亿级轨道交通基地迈进。戚墅堰轨道交通产业园申报的轨道交通装备标准化试点项目名列2018年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标准化试点。
 
  无锡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是由无锡市政府批准设立的专业园区,也是国家级开发区——锡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配套园区,始建于2003年,总规划面积近6平方公里。整个园区规划建设四大产业板块,即道路基础板块、轨道交通工程机械板块、车辆配套系统板块、车辆控制系统板块,每个板块均包括产业研发与生产用地。
 
  中铁轨道高科技产业园
 
  是由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实施运营的国内首个轨道交通高科技产业园。园区2012年开始建设,规划总占地面积482亩,建筑面积(地上)约70万方,项目分为1/2/3号地块,实行滚动开发。
 
  青岛即墨轨道交通产业园
 
  青岛即墨轨道交通产业园项目由青岛地铁集团携手中车四方股份、中车四方所联合打造,建成后将是山东省内最大的轨道车辆智能检修、研发中心。将提升青岛市在轨道交通运营维保方面的整体实力,强化城市轨道交通装备领先地位。
 
  规划建设占地面积约6000亩,建设涵盖轨道交通产业设备维修保养、核心零部件制造、轨交配套产品生产等功能完整的轨道交通产业园。已于今日正式开工。
 
  宜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
 
  宜宾市政府与四川省铁路产业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交通大学、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等六家单位将在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预计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
 
  该项目将建成集轨道交通核心技术研发、整车总装、零部件生产、运营维保、综合服务为一体的轨道交通产业基地。项目建成投产后,预计近期达到产值50亿元/年,税收1亿元/年,解决本地就业1000人;远期达到产值300亿元/年,税收10亿元/年,解决本地就业2000人。
 
  湖南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
 
  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与长沙经开区管委会签署合作协议,将投资100亿元在湖南建设新型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占地1700亩,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配备现代化工业厂房,将按照工业4.0标准建设焊接、加工、组装、检测和试验自动化流水线,主要产品包括磁浮列车、磁浮货运系统、悬挂式单轨列车、跨座式单轨列车、有轨电车等,同时建设8条新型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线。
 
  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值100亿元以上。预计2018年1月开工,2019年上半年建成。
Copyright © 2004-2014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