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全国一盘棋”我国最大的“跨市”地铁群正在布局

  近日,国家发改委印发的《“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强化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支撑。基本贯通综合运输大通道,提高铁路和高速公路城市覆盖率。建设城市群一体化交通网,加快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建设,有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其他重点城市群多层次轨道交通建设,到2025年新增城际铁路和市域(郊)铁路运营里程3000公里,基本实现主要城市间2小时通达。系统布局和优化完善枢纽机场、支线机场、通用机场和货运机场,实现市地级行政中心60分钟到运输机场覆盖率达到80%。建设综合交通枢纽集群,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功能,打造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系统,推动新建枢纽布局立体换乘设施,鼓励同台换乘,实施既有枢纽换乘设施便捷化改造。发展旅客联程运输和货物多式联运,推广全程“一站式”“一单制”服务,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
 
  增强城市群和中心城市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符合我国资源环境条件和人口经济变动趋势。同时,应加大政策举措力度,促进人口经济在城市间合理分布,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一是分类推动城市群发展。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区域重大战略,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实施长江中游、北部湾等城市群发展“十四五”实施方案,推动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发展,加强城市群对周边特殊类型地区发展的辐射带动。二是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建立健全省级统筹、中心城市牵头、周边城市协同的同城化推进机制,提高都市圈交通运输连通性便利性,引导产业从中心至外围梯次分布、合理分工、链式配套,鼓励都市圈社保和落户积分互认。三是推动超大特大城市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兼顾经济、生活、生态、安全等多元需要,科学确定城市规模和开发强度,合理控制人口密度,有序疏解中心城区功能、设施以及过度集中的公共服务资源。四是提升大中城市功能品质。推动制造业差异化定位、规模化集群化发展,完善对外交通通道及设施,支持三级医院和高等学校在大中城市布局,增加文化体育资源供给,提升城市生活品质。五是增强小城市发展活力。培育发展小城市特色优势产业,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支持资源枯竭城市因地制宜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加强民生保障和救助扶助。六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选择一批条件好的县城重点发展,推进县城产业配套设施提质增效、市政公用设施提档升级、公共服务设施提标扩面、环境基础设施提级扩能、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分类引导小城镇发展,优化边境地区城镇布局。
 
  全国布局“轨道上的都市圈”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进程持续加快,预计今年全国(不含港澳台,下同)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里程可能将突破1万公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1日发布消息称,截至2022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51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9573.65公里。今年上半年新增南平市1个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图片在稳住经济大盘,适度超前建设基础设施的政策背景下,一些中心城市陆续完成当期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启动新一轮规划的编制和报批,预计未来将形成新一轮城市轨交建设的热潮。
 
  8月2日,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公示《广州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2018—2035年)》(下称《规划》),向社会征求意见。本轮规划为广州构建了高速地铁、快速地铁、普速地铁组成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规模达到53条、2029公里,与上一轮规划对比,新增30条、1004公里线路。
 
  在内部轨道交通方面,《规划》首先提出在中心城区加密,提升中心城区的辐射能力及效率,支撑城市空间新格局,加密中心城区大客流走廊的覆盖,解决现有线路客流瓶颈问题,提升轨道服务品质。
 
  目前,广州中心城区的地铁非常拥挤,尤其是3号线、5号线的客流压力最大。为此,《规划》提出分别搭建沿广花路、解放路的24号线,以及沿广州大道的26线,舒缓三号线的交通压力。同时,沿着临江大道,以二十五号线来疏解5号线的压力。
 
  《规划》实施后,广州轨道交通线网规划里程将位于全球前列。国内方面,全市百万人口拥有城市轨道里程101公里(北京109公里、上海88公里、深圳77公里),仅次于北京;从全球来看,全市百万人口拥有轨道交通(含城际铁路、市郊铁路、城市轨道)里程125公里(东京100公里、纽约127公里、伦敦151公里),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巩固提升广州国际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规划》策略里提出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枢纽共享、网络互联、中心直达”的一体化轨道体系。同时支持“双区建设、双城联动”,实现广佛一张网、穗莞多通道、相邻城市中心直达,形成对外轨道衔接通道28条,其中广佛衔接通道18条,穗莞衔接通道6条,广州至深圳、清远、中山、惠州等地区衔接通道各1条。协同高铁、城际,实现广州与湾区各城市中心60分钟直达,其中至佛山、东莞30分钟可达。
 
  无独有偶,深圳正在谋局将地铁线路向都市圈内的东莞、惠州延伸。
 
  近日,据深圳媒体透露,未来深圳与东莞、惠州之间将形成跨市轨道共17条。其中,深莞之间13条、深惠之间4条。目前,深圳6号线支线东延、深圳11号线北延、深圳22号线北延、深圳10号线东延及深圳14号线东延等5条正在研究列入五期建设计划。这标志着,呼唤已久的深莞、深惠跨市地铁,即将从概念走向现实,深圳人口和产业有望持续向两地转移。届时,在大湾区,各大城市之间不仅将有高铁、动车、城轨连通,还有更具同城化意义的地铁网络贯通,大湾区将在交通意义上成为一个城市。
 
  此外,上海、北京的跨省地铁也在有序推进之中。早在2013年,全国首条跨省地铁上海11号线全线贯通,自此上海到江苏昆山有了直达通道。未来,上海到江苏太仓、浙江嘉兴,或将有市域快轨连通。
 
  而呼唤了十多年之久,北京地铁终于开始向河北延伸。目前,北京轨道交通22号线(平谷线)北京段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标志着北三县将首次接入首都地铁网。
 
  此外,还有一众二线城市开始布局都市圈内的地铁网络大扩张。
 
  去年底,武汉地铁11号线三期葛店段开通运营,鄂州由此跨入“地铁时代”,成为继武汉市之后、全省第二个拥有地铁的城市。
 
  目前,南京S6号线宁句城际开通运营,宁马城际、宁扬城际、宁滁城际全面开工,未来南京到镇江、扬州及安徽马鞍山、滁州都将有轨道交通连接。
 
  2022年轨道交通建设如火如荼
 
  2022年上半年最新各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排行榜,上海仍居首,西安排名第12,多地竞争激烈
 
  城市实力的强弱离不开交通的贡献,城市建设的好坏离不开交通的加成,城市形象的养成,离不开交通的促进。
 
  对于城市交通而言,轨道交通是“档次”较高、造价较贵、速度较快、安全到家的便捷运输工具。
 
  近年来全国多城市掀起了地铁热,加快建设步伐,而一些普通地级市也在积极论证轨道交通。
 
  下面看一下截至7月末的全国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
 
  上海共有20条线路(含磁悬浮),总里程达831公里,依然暂居榜首,这充分说明上海无愧于全国最大城市称号。
 
  北京(包含有轨线路两条),总里程783公里,未来规划项目将陆续开工建设,和上海一样,两座城市客流量也是全球数一数二的,而帝都轨道交通远远没有饱和。
 
  广州上半年里程有所增加,其中共有16条线路,总长度高达621公里,和成都的差距已经拉开。
 
  成都目前共开通12条线路,但里程仍然为518.96公里,稳居全国第五,实力依然强劲。
 
  杭州共有线路11条,总里程450公里,进步神速,而在两年前,杭州总里程还没有西安高,约230公里。
 
  武汉、南京、深圳、青岛和天津,里程居前,其中深圳轨道交通总里程先后被多座城市超越,发展速度较慢。
 
  再来看看西北最大城市、国家中心城市西安,目前共有8条线路开通,里程252.6公里,发展缓慢。
 
  未来,西安还将陆续修建轨道交通近20条,预计到2035年,西安将成为轨道交通强市,市民出行将更加变化。
 
  昆明、南昌、南宁等中西部省会城市同样表现出色。
 
  在这份表单中,几家地级市的上榜格外引人注目,特别是芜湖和洛阳,前者是中西部第一个通轻轨的非省会城市,而洛阳更是中西部第一个通地铁的非省会城市,可谓意义重大,成为了全国各地关注的焦点。
 
  随着洛阳芜湖轨交建成并投入使用,将为其他城市争取获批提供了依据和条件。
 
  新线审批依旧很严
 
  跨城地铁的扩容,让三四线城市得以借助都市圈,完成了地铁的“曲线救国”。要知道,不是每个城市都有资格建设地铁。根据2018年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地铁、轻轨建设门槛全面提高。地铁要求GDP3000亿元以上、市区人口30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300亿以上;轻轨要求GDP1500亿以上、市区人口150万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亿以上。前些年,包头等城市地铁项目被叫停,原因就是GDP和财政收入不达标;惠州一直谋求与深圳地铁连通,但过去受制于市区人口规模而多次搁浅。日前,基于防范地方债务的考虑,国家进一步收紧了地铁建设的门槛。去年底,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出台文件表示,严禁以新建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名义违规变相建设地铁、轻轨。
 
  今年初,有媒体据报道,有关部门将进一步细化城轨审批条件,不受理不具备条件的城市和一般地级市的首轮建设规划;同时规定开通运营三年后客流不达标的,不能上报新一轮建设规划。这意味着,即使GDP、人口、财政收入等硬性指标达标,客流量不足的也无法建设地铁。这就凸显了都市圈下“跨城地铁”的重要性,相当于给经济体量不足的三四线城市开了一个后门。都市圈最显著的标志就是“1小时交通圈”,这自然离不开地铁、轻轨、市域快轨、城际铁路的互联互通。在交通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位于大都市圈内的三四线城市即使不符合要求,也同样有望贯通地铁。这正是大都市圈时代三四线城市的重要机遇所在。
 
Copyright © 2004-2014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