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铁凭啥可以成为“防空洞”“避难所”?
据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月24日(昨天),俄军对乌克兰基辅、顿巴斯等地区采取包括空袭在内的军事行动。有视频显示,乌克兰居民当街哭诉:这里没有避难场所,我们该往哪里去?战事迅即,乌克兰最高拉达(议会)通过乌克兰全境进入战时状态的决定。首都基辅地铁免费开放,地铁站将作为防空洞使用。
基辅地铁曾效仿莫斯科地铁设计有战时防护功能
乌克兰基辅地铁1号线于1960年11月6日投入使用,是乌克兰的首个地铁系统,现载客量为每天170万人次,占基辅市公共运输服务人次的34%。基辅地铁1号线当时是继莫斯科地铁及圣彼得堡地铁后,前苏联所建造的第三个地下铁路系统,和莫斯科地铁及圣彼得堡地铁在战时防护设计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如1935年5月15日,前苏联在修建莫斯科地铁时,充分考虑了战时防护要求,其结构抗力很高,最大埋深达90米,战时可掩蔽350万人。这也就是基辅地铁能在遭遇空袭时免费对附近居民开放,成为避难所的主要原因。
城市地铁设计战时防护是通用做法
现今反空袭作战中,城市地铁系统兼顾战时防空需要是世界各国城市较为通用的做法。
城市地铁系统可以在拟定的核武器、生化武器、常规武器袭击和袭击后的城市次生灾害作用下,作为城市的人员及物资临时掩蔽场所。
将建设有战时防护功能的地铁系统纳入城市防空的疏散、掩蔽体系,为市民就地就近提供应急避难场所,成为现代“防空洞”,对稳定人心减少损失、维持城市正常秩序、保持战争潜力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城市地铁系统设计战时防护对象主要是核武器、常规武器、生化武器的袭击以及战争袭击后的城市次生灾害。
城市地铁系统设计战时防护能防御预定的核爆炸地面冲击波及相应的热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同时能防御预定的常规武器和生化武器的杀伤破坏作用,以及地面建筑物倒塌等城市次生灾害的杀伤破坏作用。
城市地铁系统设计战时防护范围包括全线地下车站、地下区间以及附属于地铁地下车站主体及区间隧道以外独立设置的安装重要设备的地下工程。
城市地铁系统设计战时防护标准应按国家规定的城市人防类别和城市人防建设规划,由当地人民防空主管部门确定抗力级别和防护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