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年终大考开始,这些城市地铁在冲KPI!

  2023年进入尾声,不仅有打工人在冲刺年底KPI,城市地铁也开始一场竞速赛。
 
  11月28日,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标志着成都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突破600公里,超越深圳,跃居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
 
  武汉、广州、北京、深圳、重庆等地也宣布了地铁方面的新消息,多条线路都计划在年底开通运营。
 
  9月起,广州和佛山正式告别了“满15次后打6折”的地铁票价累次优惠。新方案实行“满额优惠”,普通乘客在一个自然月内,乘坐广州地铁公交累计实际支出票款满80元不满200元部分享受8折优惠,超出200元部分享受5折优惠。
 
  按上班族每月工作22天、往返搭乘44次地铁计算,当单程票价超过9元时,乘客才能在新方案中享受更大优惠。对大多数普通打工人来说,地铁“暗中”涨价了。
 
  杭州和北京则分别在节能上下功夫。今年4月起,杭州地铁公告,部分站点自动扶梯仅于工作日上下午开启。有网友调侃,“杭州地铁电梯率先实现了8小时工作制,还双休”。为节能减排,北京地铁6号线一期20座车站公共区更换了照明灯具。据估算,仅此一项改造,每年能节约520万度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141吨。
 
  各大城市地铁在今年的频繁动作,都与“降本增效”密切相关,绝大多数城市地铁去年都亏了不少钱。截至2022年末,国内共有41座城市开通了地铁。从上海清算所、中国债券信息网等平台查询到,至少32个城市的地铁公司公布了2022年的业绩,扣除政府补助,仍实现盈利的城市仅有5个。
 
  今年以来,多地地铁项目被叫停,再次引发人们对地铁建设与运营成本的关注。然而,放眼全球,90%的地铁线都在亏钱,对城市地铁运行效果的评判,也远不止能否盈利这一个指标。
 
  一二线城市全力冲击KPI
 
  临近年底,不少地区都公布了本地地铁开通运营的新消息。
 
  12月1日,武汉地铁5号线调整工程开通试运营,与5号线贯通运行。线路向南延伸,新增2座车站,改善周边约20万人的出行。另外,广州地铁七号线二期、五号线东延段也将于年底开通运营。
 
  北京则公布3号线一期工程的最新进展情况,实现土建“洞通”,进入全线铺轨施工阶段。按照年度建设计划,今年年底北京将开通17号线北段和16号线剩余段2条(段)线路,新增运营里程约30.2公里,届时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837公里。
 
  北京是中国第一个建地铁的城市,人均乘车里程(通勤距离)也最长。当前,北京在建轨道交通11条线段,共计231.3公里,涉及东城、西城、朝阳、海淀、丰台、通州、昌平、平谷8个行政区以及河北省三河市。
 
  交通运输部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全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9条,运营里程约9860公里,运营里程9862公里,实际开行列车344万列次,完成客运量26.6亿人次,进站量15.9亿人次。
 
  记者留意到,北京以27条在运营地铁线路数位居首位,其次是上海(20条)、广州(18条)、深圳(17条)、南京和武汉(均14条),运营线路在10条以上的城市还有成都(13条)、杭州(12条)、沈阳(11条)、重庆(10条)。
 
  在运营里程方面,上海、北京、广州、深圳位列前四,分别为825公里、807公里、609.8公里、558.6公里。紧跟其后的是成都(557.8公里)、杭州(516公里)、武汉(504.3公里)、重庆(455.9公里)、南京(448.8公里)和青岛(326.3公里)。
 
  不过随着年底多条线路开通运营,这个排名开始发生变化。11月28日,成都轨道交通19号线二期开通初期运营,总里程突破600公里,超越深圳,跃居国内轨道交通“第四城”。
 
  中国地铁建设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作为对比,截止2022年底,全国共有53个城市开通地铁等轨道交通服务,开通线路290条,运营里程9584公里,车站5609座。这意味着,在2023年的前10个月,有2个城市新开通地铁,涉及线路9条、里程近300公里。
 
  不过相较2017年和2018年超过800公里的年增长,目前的建设有所放缓。2018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提高了申报建设地铁和轻轨的相关经济指标,包括城市财政收入、地区生产总值、客流强度指标。之外还提到将严控资金风险,严格防范因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对列入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预警范围的城市,应暂缓审批其新项目。
 
  受地铁审批门槛提高的影响,符合地铁建设条件的城市很少,符合轻轨建设条件的城市相对较多,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正日益多元化。
 
  一边建设,一边亏损
 
  根据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透露,建造地铁,平均每公里费用约7亿元。
 
  具体来看,不同城市、不同线路、不同地形、不同工程难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地铁建设成本。
 
  比如,在山城重庆,一公里地铁造价高达8亿元;在泉城济南,由于地下水网复杂,一公里地铁造价也要上亿元。
 
  而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由于土地紧张、人口密集、历史文化保护等问题,一公里地铁造价更是超过10亿元。
 
  除了建设成本外,地铁的运营成本也非常高。
 
  根据报道,我国轨道交通企业的运营成本(不包括大修和更新费用)的中位数为每公里1126.15万元。
 
  对于北上广深等地的轨道交通企业,一旦进入大修和更新期,运营成本将超过每公里1500万元。
 
  这些运营成本主要涵盖人工成本、维修成本、能源消耗、维护费用等各个方面。
 
  此外,随着线路老化、设备更新以及安全标准的提高等因素,运营成本还将持续增加。
 
  这凸显了轨道交通企业在保持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的同时,需要不断面对成本管理的挑战。
 
  中国通地铁亏本运营是因为地铁的建设和运营成本高昂,而票价却相对低廉,导致地铁公司必须依赖政府的补贴来维持运营。
 
  但地铁作为一种高效、便捷、绿色、安全的公共交通方式,仍然具有巨大的市场需求和社会价值。
 
  要实现地铁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推进地铁的商业化模式转型,让更多的社会资本参与到地铁建设和运营中来,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
 
  地铁的造价不菲,平均每公里大约7亿-8亿元,有的甚至每公里超过10亿元。目前全国造价最高的地铁线路是北京的16号线,平均每公里投资为12亿元。大规模的地铁建设,对地方政府的资金要求较高。
 
  地铁建设申报仍然源源不断,但大部分的城市地铁都面临亏损。
 
  地铁太贵,市域(郊)铁路的里程正在快速提升,由2018年656.5公里增加到2022年的1223.46公里。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中国内地运营的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制式结构中,地铁占比77.84%,市域快轨占比11.89%;当年新增运营线路中,地铁占比73.89%,市域快轨占比19.66%。
 
  根据第一财经报道,市域铁路的造价比地铁便宜很多。以最近开工的线路为例,成都到德阳的S11线全长70.869公里,总投资305亿元,平均每公里造价为4.3亿元;温州轨道交通S3号线一期工程平均每公里造价4.9亿元;重庆的永川线则每公里4.66亿元。
 
  不过地铁公司赚钱与否,并不是评判运营效果的唯一标准,其提供的社会服务价值和文化价值,难以用金钱衡量,更该算民生账。
 
  “在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关键是要统筹城市居民需求和城市建设能力的关系。既要尽力而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人民群众出行质量;又要量力而行,科学有序,不造成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经济负担。”李连成说。
 
  亏损会放慢修地铁吗?
 
  各地争建地铁的热情并未被“亏损”阻挡。随着上一轮建设周期接近尾声,新一轮地铁建设申报工作已经开始。
 
  今年7月,备受关注的深圳市轨道五期建设规划获批,规划线路11条,总长185.6公里,总投资1952亿元,跨市线路将突破行政区界,延伸至东莞。
 
  不只是一线城市,常州第三条地铁路线已经开工建设。据不完全统计,包括芜湖、兰州、南通、太原、哈尔滨、大连等30多个城市开启了新一轮地铁建设规划报批或前期研究工作。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是有门槛的。201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曾在发布会上表示,城市的GDP要超过1000亿元,财政收入要超过100亿元,市区主城区人口超过300万人以上,预测的客流强度每公里要3万人以上才能够修地铁。
 
  201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管理的意见》(下文简称《意见》)出台,进一步提高了门槛。根据《意见》,城市想要修地铁,地方GDP和财政收入分别需达到3000亿元和300亿元,是此前的3倍。
 
  对中小城市来说,地铁不但能带来新的城市人口、产业,还能带动地价上涨,很多城市甚至县城也兴起建地铁热潮,不惜负债也要申报修建地铁。对“兜里”没那么多钱的城市来说,提高门槛,是对地方负债率的遏制。按照《意见》,对负债风险高的城市的审核必然趋于严格。
 
  《意见》明确规定,地铁路线初期的客流强度至少要达到0.7万人次每日每公里,远期客流规模达到单向高峰小时3万人次以上。而如果严格按照《意见》要求,可能一批已建地铁城市的新申请也要被拦在门外。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2022年地铁客流强度超过及格线的城市只有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南京、沈阳、成都、西安和长沙。
 
  今年以来,不少城市的地铁规划项目缩水,有分析将原因指向地铁亏损。“亏损可能是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更不是最重要的因素。”李红昌分析,如出现“地铁线路缩水”的情况,大多出现在建设规划阶段,而不是项目规划期间。就建设规划而言,整个申报审批流程的每个环节都有诸多要求,如准备齐全详细的客流预测、环境评估、社会稳定性评估等等文件,才能开始层层向上报批,经过市、省、国家的多个部门和专家的评估后,“如砍掉部分线路,也是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
 
  “城市修建地铁并不只计算主营业务本身的得失,更要算经济大帐。”李红昌举例说,地铁修建本身就是一笔巨额投入,能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同时促进当地产业的规模化发展,还能有效缓解城市地面交通拥堵问题,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城市影响力、竞争力。
 
  地铁终点往往就是城市核心向外延展的边缘。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分会专家委员解筱文曾表示,地铁作为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具有重要的社会服务功能,甚至重要到了必不可少的程度。“虽然当前亏损,但从长远看,地铁建设产生的资产却是优良和稀缺资产,不仅不应该贬值,更是增值的优良资产。所以,不能单纯以狭义的效益和是否盈利来考量”。
 
  总结:
 
  地铁的造价不菲,平均每公里约7亿-8亿元,而中国的地铁里程位居世界第一。交通运输部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0月,全国共有55个城市,开通运营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99条,运营里程约9860公里,运营里程9862公里。
 
  中国地铁建设依然保持较高速度的增长。在2023年的前10个月,有两个城市新开通地铁,涉及线路9条、里程近300公里。
 
  记者留意到,相较2017年和2018年超过800公里的年增长,目前的建设速度已经有所放缓。受地铁审批门槛提高的影响,符合地铁建设条件的城市很少,符合轻轨、市域(郊)铁路建设条件的城市相对较多,未来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正日益多元化。
Copyright © 2004-2014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