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青岛地铁9号线一线工人发明混凝土抹压“神器”

  
 
  在青岛地铁9号线华城路站基坑的施工现场,支护班组的蹇兴先师傅正用手持的“神器”麻利地为混凝土面抹平,给混凝土“打上高光”。为保证混凝土表观质量,华城路站采用二次抹压工艺,在混凝土初凝前与终凝前分别对构件面层混凝土进行压实、抹平,确保喷射混凝土面的平整度一次性成型。这种工艺虽然压缩了工时,节省了二次找平抹面工序,但为现场作业工人的抹面带来了更大的压力,而蹇师傅手中的“神器”则顺利解决了这一难题。

 
  这是一台经过改造的小型手持收光机,操作简单易上手,可保证作业工人轻松掌握,有效地缩短了人工抹面时间,降低用工成本,大大提高了喷混面的外观质量,并为铺设防水板提供光滑的作业面,同时还能满足后续钢围檩、防水卷材等施作要求。
 
  蹇兴先手中的“神器”,就是华城路站班组建设中,一线产业工人的贡献之一。几个月前,支护班组管理班组长尤月华在施工中发现,喷射混凝土完成后,工人们使用铁锹或铲子进行抹面,无法保证喷混面的平整度且工效低,提出了这项改良建议。
 
  平凡的岗位上,尤月华干出了不平凡的事业,成为班组的“五小创新”的带头人。“我以前一直觉得自己就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但是在9号线班组建设‘小立法加二次分配’机制的鼓励下,我觉得,我们能做的事可能很小,但干到极致就有大能量,为地铁建设作贡献。”小型手持收光机投入使用之后,抹面速度快速提高,由原来每小时抹面100平方米,提高到每小时300平方米。抹面完成后进行覆膜养护,有效提高喷混面的平整度质量,成本低廉,移动方便、操作简单。
 
  地铁9号线华城路站由中铁(上海)投资集团和青岛市政空间开发集团联合施工,车站位于城阳区正阳中路与华城路交叉口,为地下两层明挖岛式车站,车站总长290米,基坑深度为20.1米,采用明挖法施工。自开工以来,在青岛市市政公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的监督指导下,各参建单位克服前期协调面广、绿迁范围大、管线错综复杂等困难,克服雨季、高温、台风等恶劣天气,通过党建联建、班组建设等有效措施,施工进度不断提速,五小创新层出不穷。
 
  青岛地铁集团第一建设分公司工程处副处长倪向阳表示,班组是地铁建设最基础的单元,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青岛地铁深入推行班组建设以来,不断涌现越来越多的“五小”创新成果。班组建设不仅提高了工效,更打通了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的“最后一公里”。
Copyright © 2004-2014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市场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