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提高站段装备水平
2007-07-12 14:37:20 来源:人民铁道报 浏览次数:近年来,原平工务段以铁道部技术政策为导向,依靠自身力量,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全力推进装备现代化,走出了一条又好又快的发展之路。
实现先进的检测手段
为提高线桥设备质量,确保行车安全,原平工务段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千方百计购进了先进的检测工具。
线路设备动态检测。为了及时准确地发现线路病害,该段使用了先进的车载式动态仪。段线路技术科设专人负责整理和分析车载式动态仪传回的相关数据,全面了解管内线路情况和设备状态,并将线路和设备病害情况及时向有关车间和班组下达,要求他们及时整修、及时报告,从而形成了发现问题、处理问题、反馈情况的闭环式管理。
无缝线路位移观测。该段用准直仪替代了原来的手工观测,克服了手工观测精确度低、周期长、受自然因素影响大等问题,有利于掌握无缝线路的真实状态。
雨量监测形成网络。该段在管内轩岗、原平、忻州、平社、灵丘、平型关、五台山、繁峙、代县九处安装了用于观测雨情的雨量计,形成了覆盖全段的雨量监测网络。通过观测雨量计的变化,工作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对雨量作出准确判断,有利于实现科学防洪。
智能型探伤仪的应用。该段与地方科研机构共同研制出了ZG-1智能型探伤仪,实现了人与探伤仪的有效结合,避免了由人为因素导致的漏检、误判,提高了探伤作业效率,保证了探伤质量。
强化薄弱的设备基础
线路基础设施的安全稳定性是安全行车的命根子。该段以“规范管理、强基达标”为目标,利用现有条件,自力更生强化设备基础,为安全行车打下了坚实基础。
该段从基础设施抓起,强化路基整治。他们用换下来的旧轨枕完成了7个区间41.9公里的路基加固工程,用三合土在管内京原线和北同蒲部分区段夯实了路肩。
为保证5000吨列车的开行,该段争取上级投资,将桥上的木枕换成了新型轨枕,并利用施工封锁时间集中力量更换桥枕67座14200根,在正线上更换新二型轨枕84322根,消灭了失效轨枕。
同时,他们还利用大修资金,将京原线184公里短轨改造成了整区间无缝线路,消灭了正线上的接头,并将正线换下来的旧钢轨更换到站内到发线上,减少了站内杂型轨,提高了设备质量。
增强设备保护意识
他们以《铁路运输安全保护条例》为依据,加大了对管内设备的保护力度。
防护网逐年增多。该段管内部分地区处于居民区和市区,路外人员横穿铁路、偷盗器材等问题对行车安全造成了较大影响。针对这一情况,该段在管内重点地段增加了防护网,在轩岗站外区段增设了防护墙,行人上道、设备丢失的情况明显减少。
公铁护栏形成屏障。针对管内部分地区公路和铁路并行的实际情况,该段利用两年多的时间安装了8公里公铁护栏,避免了因汽车意外冲上轨道造成列车停车的问题。
防撞架成为“新卫士”。2005年7月,该段在管内153座桥、涵的两侧安装了300多个防撞架,并建立了管理防护的长效机制。2006年,他们又新增了17个防撞架,并对之前安装的防撞架进行了63次整修。防撞架成为保护线路设备的“新卫士”。
走向机械化作业
近年来,该段以实现养路机械化为目标,通过多方筹资,新上了不少小型养路机械装备,到目前为止,该段已有各种养路机械62种。他们为车间和班组配备了内燃机动扳手、液压捣固机、钻孔机、钢轨切割机,在中修施工中还使用了高行程道岔起道机,同时还成立了小型机捣队,实现了机械化捣固作业。在此基础上,部分职工还掌握了铝热焊技术,能够自行焊接长轨条。相信随着新设备的不断上马,原平工务段的机械化养路水平一定会出现新的跃升。
- 上一篇:“太空人”取代旧式热水器
- 下一篇:人员整体素质与技术装备水平同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