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岛铁路 百年沧桑
2008-08-04 13:38:40 来源:中国铁路之家 浏览次数:祖国最南端的旅游城市三亚,将开行至京、沪、穗直达客列,从此将告别与内地不通铁路的历史———天涯近在咫尺。
修建铁路是海南人民的梦想
作为孤悬海岛的海南,修建铁路,是多年来海南人民挥之不去的梦想。
第一个提出修建海南铁路的人是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他提出修筑铁路延伸至海南腹地以利海南开发,后因调任湖广而作罢。
1918年,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筹谋建国方略时,首次提出开发海南,并提出将铁路修到琼州海峡。
1939年日寇侵琼后,先后发现了三亚田独铁矿、昌江石碌铁矿。为了掠夺海南珍贵矿产资源,1940年,侵华日军驱使5万多华工修建铁路,1942年底建成了岛上第一条铁路,将在石碌开采的矿石运往八所港再运往日本。1940年至1943年间,日军在岛上修建了总长为254.3公里的窄轨(1.067米)铁路。三年间,日军通过铁路运走了300万吨铁矿石。
这条浸透了中国人民血与泪的铁路,是日寇侵琼罪行的历史铁证。
1955年,石碌铁矿恢复生产,1957年5月11日陷于瘫痪的石八线被修复通车。1958年,广州铁路局勘测设计、铁道兵施工,按标准轨距改造海南岛本线,1960年修复安游经黄流至岭头126.73公里线路,同时建成黄流至莺歌海盐场5.8公里专用线。从此,本线改称安黄线。
1985年,三亚至八所全线开通,正式改称海南西环线,但整个路网格局依旧。
粤海铁路跨越琼州海峡,天堑变成了通途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琼岛旧貌换新颜。
1988年4月,海南建省。每年有数百万吨反季节瓜果蔬菜、200多万吨金属矿石、近300万吨机械设备及电器运往内地,这个数字还在逐年增长。2003年,到海南旅游的人数已超过常住人口数,并且这个数字以每年24%的速度递增。1995年底,崖13-1天然气田投产,海南只能消化5亿立方米,剩下29亿立方米天然气只能外运,运输不畅令外商投资开发天然气和化工城的计划搁浅。
我们寻求铁路这个成本低、速度快的大宗运输工具,寻求通过遍布全国各地的铁路网,将“海南制造”运往全国各地。我们也期待着有一条直达铁路,让内地游客能轻松自如地畅游天涯海角。
这种梦想也渐渐变成现实。
1988年7月,铁道部第二勘测设计院首次提出“琼州海峡通道”概念,并建议从轮渡着手建设通道。1994年12月21日、1997年3月14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邹家华分别在深圳、北京召开铁道部、广东省和海南省三方协调会,决定项目名称正式确定为“粤海铁路通道”。
1992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海南铁路通道项目,分湛(江)海(安)线、海(口)叉(河)线、琼州海峡火车轮渡“两线一渡”。
1998年8月30日,总投资45亿元的粤海铁路通道建设工程正式启动。2004年12月5日,粤海铁路客运开通,我国铁路史上首对跨海旅客列车(海口—广州)K407/8次正式开行。从此,铁路通道跨越了琼州海峡,天堑变成了通途,海南梦想成真。
粤海铁路通道建成后,海南进出岛客货运输又添了一条新通道。海南本土产的瓜果菜、橡胶、矿石、食盐、饮料等工农业产品从海口南站运到全国各地。国投水泥厂、海南钢铁公司、华盛天涯水泥有限公司等均依靠铁路运输主要产品。去年,粤海铁公司货物运输量达695万吨,创历史新高。一拨拨游客坐火车上岛旅游观光,尽享独特的椰风海韵。
提速改造后的西环线即将运营,海南铁路将融入全国铁路网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历经半个多世纪沧桑的海南西环铁路,日渐老化。提速改造前,除海口至叉河169公里为国铁Ⅱ级单线铁路外,其余均为设备陈旧、落后、不配套的等级外铁路,且相当部分钢轨为日本侵琼时使用的P35、P37钢轨,列车运行速度慢(50公里/小时左右)且存在极大安全隐患,无法与全国铁路联网开行旅客列车。
为适应今年4月18日中国铁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的要求,铁道部和海南省政府相商,决定对西环线进行提速改造。该线自2005年10月起分别从海口至红塘、红塘至三亚进行动工改造,线路总投资23亿元。去年12月13日全线铺通,今年3月20日通过验收。
改造后,列车运行时速将从原来最高的80公里/小时提至120~160公里/小时。老机车宣告退役,新型机车闪亮登场。
- 上一篇:世界铁路史上最伟大的创举--成昆铁路
- 下一篇:中国最早的复线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