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奉铁路与北戴河旅游业的情结

2008-11-07 14:43:27 来源:人民铁道报 浏览次数:
风光秀丽、气候宜人的北戴河是中国北方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每年都有大批游客慕名来此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块旅游胜地的发现和开发与近代中国重要的国有铁路———京奉铁路的修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
   
    清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清政府决定修筑天津至山海关方向的铁路,派遣总工程师英国人金达等人勘测线路。当他们行至北戴河时,被这里的山明水秀、气候清凉所吸引,于是金达建议在此修建站舍。当铁路修至山海关一段时,工程师杜纳尔偕同友人避暑于北戴河海滨;受其影响,铁路工程委员杨季琳、周德华以及伦敦会、公理会、监理会等纷纷在北戴河金山嘴地区购买土地、营建别墅,以供避暑之用。于是,“赴北戴河避暑”逐渐成为当时一种流行于中外上层人士中的时尚。
   
    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秦皇岛自行开辟为通商口岸;同年4月,清政府派遣专员到北戴河重新进行勘测,正式划定北戴河为“避暑区域,准中外人杂居”。在正式辟为避暑区后,前来该地消夏游览的人士日渐增多,其中不仅有富商巨贾、军政要人,而且每年暑假,一些学堂里的女学生也被偕同前往。前来避暑的外国人中,英、美、德、法、俄、奥、意、丹、墨、荷兰等国的人皆有,但其中以美国人居多。至1911年前后,北戴河已经成为中国北方著名的避暑胜地。
   
    然而,令游客感到不便的是,往来于北戴河的游客在京奉铁路北戴河站下车后,需要换乘马车、驴轿等再经过7.5公里远的湿地和山麓才能到达海滨。每当夏天雨水过后,这段路程很难行走,游客大都不愿意前行。1917年5月,出于便利游客的考虑,京奉铁路局局长廖世经奉交通部部长许世英之命,在北戴河站与海滨之间修筑了一条长约7.5公里的支线,名曰海滨支路,并于当月开通运营。
   
    夏季时,北戴河站与海滨站之间每日开行列车6次,每次约20分钟可达,从而大大改善了旅行的交通条件,受到游客的交口称赞;冬季时,由于游客稀少,所以列车停开。不过,1934年前后,往来北戴河的游客已不仅限于避暑,赴该地经商者也日渐增多,故而列车开始常年开行。
   
    此外,京奉铁路局还采取其他办法来促进北戴河旅游业的发展。例如,京奉铁路局规定:对旅游团体实行减价优待办法,由秦皇岛至海滨往返专车,20人以上的团体减收10%,21人~49人减收15%,50人~99人减收20%,100人及其以上减收25%。同时,京奉铁路局还与其他国有各铁路局联合发售游览票、在平津各大报纸中刊布旅游广告,并修建铁路旅馆。这些旅馆位于车站附近,内部设施完备,房价、餐费都很便宜,为游客提供了很大的方便。
   
    在京奉铁路局的全力支持下,每年到北戴河海滨的游客超过万余人,铁路的客运收入也随之增长,京奉铁路与北戴河旅游业可谓相得益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