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铁路建设“踩油门”,托举发展新高度

2025-10-23 来源:东方网
本文摘要: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创下历史同期新高。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创下历史同期新高。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雪域高原到海滨港口,一条条纵横交织的铁路线,正如血脉一般,将中国广袤的土地紧密相连,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发展的动力与希望。铁路,是交通的脉络,更是发展的筋骨,是流动中国的“硬核力量”。
 
  以“钢铁”为笔,书写稳增长的时代答卷。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运输持续向好,累计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铁路部门科学调度、提质增效,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087列,比去年同期增加7.1%。同时,“火车开进景区”的美好画卷不断延展——1至9月,全国铁路共开行1818列旅游列车,广深港高铁与中老铁路跨境客运量分别达到2330.9万人次和19.7万人次,铁路正以稳健而有力的步伐,连接城市、联通区域、贯通国内外,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也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以“智慧”为翼,解锁科技创新的突围之路。铁路建设的高歌猛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实支撑。从智能调度系统到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从北斗导航精准定位到5G信号全线覆盖,科技的力量正在为铁路发展注入新引擎。智能列车、无人驾驶、动态检测等新技术让铁路运行更加安全高效,智慧车站、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等服务让出行体验更加便捷顺畅,高铁装备制造、信号系统、信息平台等关键环节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突破,使“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创造”转型。创新,不仅改变着铁路的速度与效率,也让中国铁路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新国力”与“新名片”。
 
  以“绿色”为底,绘就生态文明的共生画卷。新时代的铁路建设,不再以“速度至上”为唯一目标,而是把“绿色发展”写进设计蓝图。CR450动车组通过轻量化设计与智能能耗优化,实现单位能耗降低10%,全国铁路电气化率已达到74.9%,氢能源动车组实现了“零碳排放”的技术突破。新增的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沈阳至佳木斯高铁沈阳至白河段、襄阳至荆门高铁及重庆东站等新线新站能力、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的高标运行成果,是中国铁路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线路选址避让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采用桥隧比优化、边坡绿化、节能降噪等多项绿色技术,打造“绿色廊道”和“生态车站”,站房屋顶铺设光伏板、站区设置雨水回收系统、沿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让铁路与青山共存、与碧水同行。
 
  每一条不断延伸的铁轨,都是中国经济坚韧向前的有力注脚;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生动见证;每一项绿色的实践,都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庄严誓言。展望未来,这张愈加完善的铁路网,必将承载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奔赴更加繁荣壮丽的新时代。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铁路建设“踩油门”,托举发展新高度

东方网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创下历史同期新高。铁路运输安全平稳有序。
 
  从繁华都市到偏远乡村,从雪域高原到海滨港口,一条条纵横交织的铁路线,正如血脉一般,将中国广袤的土地紧密相连,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发展的动力与希望。铁路,是交通的脉络,更是发展的筋骨,是流动中国的“硬核力量”。
 
  以“钢铁”为笔,书写稳增长的时代答卷。2025年前三季度,全国铁路运输持续向好,累计发送旅客35.4亿人次,同比增长6%。铁路部门科学调度、提质增效,全国铁路日均开行旅客列车11087列,比去年同期增加7.1%。同时,“火车开进景区”的美好画卷不断延展——1至9月,全国铁路共开行1818列旅游列车,广深港高铁与中老铁路跨境客运量分别达到2330.9万人次和19.7万人次,铁路正以稳健而有力的步伐,连接城市、联通区域、贯通国内外,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舒适的出行体验,也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贡献着不可替代的力量。
 
  以“智慧”为翼,解锁科技创新的突围之路。铁路建设的高歌猛进,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坚实支撑。从智能调度系统到自主研发的高端装备,从北斗导航精准定位到5G信号全线覆盖,科技的力量正在为铁路发展注入新引擎。智能列车、无人驾驶、动态检测等新技术让铁路运行更加安全高效,智慧车站、电子客票、刷脸进站等服务让出行体验更加便捷顺畅,高铁装备制造、信号系统、信息平台等关键环节的自主研发与国产化突破,使“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创造”转型。创新,不仅改变着铁路的速度与效率,也让中国铁路在全球舞台上展现出“新国力”与“新名片”。
 
  以“绿色”为底,绘就生态文明的共生画卷。新时代的铁路建设,不再以“速度至上”为唯一目标,而是把“绿色发展”写进设计蓝图。CR450动车组通过轻量化设计与智能能耗优化,实现单位能耗降低10%,全国铁路电气化率已达到74.9%,氢能源动车组实现了“零碳排放”的技术突破。新增的渝厦高铁重庆东至黔江段、沈阳至佳木斯高铁沈阳至白河段、襄阳至荆门高铁及重庆东站等新线新站能力、京哈高铁京沈段、沪昆高铁杭长段的高标运行成果,是中国铁路绿色发展的生动注脚。线路选址避让自然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采用桥隧比优化、边坡绿化、节能降噪等多项绿色技术,打造“绿色廊道”和“生态车站”,站房屋顶铺设光伏板、站区设置雨水回收系统、沿线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让铁路与青山共存、与碧水同行。
 
  每一条不断延伸的铁轨,都是中国经济坚韧向前的有力注脚;每一次技术的突破,都是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的生动见证;每一项绿色的实践,都是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庄严誓言。展望未来,这张愈加完善的铁路网,必将承载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奔赴更加繁荣壮丽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