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韩斌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韩斌

成 果

在两化融合的国家战略中,工业软件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加大工业软件的研发投入力度和开展工业软件产业化工作,是我国提升产品能级和提升产业内涵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特别是上海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以下简称轨道院)韩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因此,若要工业软件发挥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工业制造和产品,用户需求至关重要。在这一结合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的科研院所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专 访

 
  在两化融合的国家战略中,工业软件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加大工业软件的研发投入力度和开展工业软件产业化工作,是我国提升产品能级和提升产业内涵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特别是上海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以下简称轨道院)韩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因此,若要工业软件发挥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工业制造和产品,用户需求至关重要。在这一结合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的科研院所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合作参与产业项目发挥优势搭建平台
 
  记者:轨道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哪些领域?为什么要集中在这些领域?将来还会扩展到哪些领域?
 
  韩斌:轨道院致力于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教学和科研,并致力于开拓创新,发展便捷、环保、经济和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轨道院从1921年开始逐步积累发展到今天,目前我们主要关注三个发展方向并进行扩展:第一,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融入“现代交通”或“大交通”,这主要是由于轨道交通在当代交通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在轨道交通的RAMS(可靠性、可使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方面进一步加强软硬件研究和深入拓展。第三,在新技术领域,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当然,所有这三个领域一定是多学科的融合,一定是建立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上的。
 
  记者:据了解,在上海开展城市轨道交通A型大车国产化研制、地铁综合监控等项目上,贵院都有参与,贵院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目前这些项目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或阶段性成果?
 
  韩斌:城市轨道交通A型大车国产化研制项目开始于2005年9月,轨道院主要参与和负责方案设计、分析计算、试验大纲的编写以及部分电气设计工作等。我们从零起步,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于2007年9月成功下线,并于2009年底在上海9号线通过10万公里的载客运行鉴定。国产A型地铁列车在沪下线打破了跨国公司在该领域长期的技术垄断。
 
  通过几十年在轨道车辆制动技术的耕耘,轨道院在制动技术基础研究、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研制成功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控制直通电控制动系统,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国产化高速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上海地铁7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也是工业软件产业化非常典型的案例。轨道院从2004年起耗时将近一年时间开展调研工作,2005年开始组建团队,在申通集团、同济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用了两年多时间成功开发出综合监控系统(不包括列车和信号系统),并于2009年开始应用于上海地铁7号线。
 
  夯实专业服务能力服务未来“大交通”建设
 
  记者:你曾经提到过“大交通”的概念,如何理解“大交通”或者交通一体化?目前,贵院参与了哪些项目或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
 
  韩斌:同济大学为适应当前包括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建设需要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提出以交通、汽车、轨道和电子信息为核心,集规划、土木、建筑、桥梁(隧道)、机械、材料等学科力量,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通过具体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包括环境、能源、装备、管理、信息等多要素在内的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装备产业提供支撑。
 
  伴随着我国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轨道院长期以来从事相关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在轨道交通领域承担牵头和重要角色。
 
  近年来,我们参与和承担了铁道部高速重载中制动、振动与噪音、动力学等一系列课题,我们还参与了科技部、上海市、江苏省、湖南省等轨道交通领域的项目。最近还承担了上海市轨道交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记者:“大交通”是个复杂课题,涉及多个方面,不仅涉及学校和企业,在学校内部还会涉及其他院系。目前,贵院是如何促使这个大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有哪些规划和展望?
 
  韩斌:同济大学在城市建设相关学科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鲜明的办学特色。大交通是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个相关院系已形成共识,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在培养交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们正在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多学科融合创新为手段、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以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应用及基础性研究等项目为依托,稳步推进。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无论在标准建设还是在试验、检测方面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009年轨道院承担了科技部的国家支撑计划“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系统”平台建设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同济嘉定校区现有试验线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扩展,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在着眼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有着迫切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在今年首先开展了轨道和信号系统试验平台的建设工作。在4月21日,该综合实验线通过了“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信号试验验证平台”方案技术论证。
 
  我们将通过社会化协作共建方式,把轨道交通综合试验与验证系统(平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以及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试验基地、检测基地和培训基地。并以车辆工程学科和运行控制学科为依托,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建立综合性研究基地。以自主开发、创新为龙头,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适应产业需求并带动相关学科如材料工程、电子电气工程等的发展,为我国轨道车辆、通信信号、供电等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研发试验的平台,尤其为工业软件企业在轨道交通系统与装备中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试验环境和服务。目前该平台已为业界企业所认可和参与。
 
  秉承同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诺,该系统立足同济、服务产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将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自主创新和能级提升作出贡献。
 
  记者:工业软件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作为服务机构,贵院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韩斌:构建和实施同济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扩大和提升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校际合作,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大学生互访、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的体系,为轨道交通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复合型高级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我们除了培养研究性人才外,还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专业背景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端专业化人才。
 
  校企合作是轨道院的传统,我们和国内外的一些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得到了它们的大力支持。
 
  记者:在轨道交通领域,一些核心的软件技术如信号系统等都被国外企业掌握,包括其他领域的工业软件亦是如此。您觉得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应该从哪些方面奋起直追?你有哪些建议?
 
  韩斌:两化融合已成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上海近期发布了《上海市振兴工业软件专项行动方案(2010-2012年)》。工业软件一定要和产业、系统、产品相结合,也就是要依托国家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发展工业软件;振兴工业软件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相关的单位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如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标准先行,应尽快制定工业软件的相关标准以利于产业的发展;在公共平台的建设特别是涉及工业软件的硬件环境、试验测试平台、检测认证体系等方面,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都应参与并加大投入力度。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韩斌

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韩斌
成 果

在两化融合的国家战略中,工业软件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加大工业软件的研发投入力度和开展工业软件产业化工作,是我国提升产品能级和提升产业内涵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特别是上海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以下简称轨道院)韩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因此,若要工业软件发挥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工业制造和产品,用户需求至关重要。在这一结合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的科研院所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专 访

 
  在两化融合的国家战略中,工业软件在其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加大工业软件的研发投入力度和开展工业软件产业化工作,是我国提升产品能级和提升产业内涵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特别是上海实现产业转型的重要手段。”同济大学铁道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院院长(以下简称轨道院)韩斌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专访时这样说道。因此,若要工业软件发挥重要作用,将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工业制造和产品,用户需求至关重要。在这一结合过程中,作为第三方的科研院所无疑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合作参与产业项目发挥优势搭建平台
 
  记者:轨道院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轨道交通哪些领域?为什么要集中在这些领域?将来还会扩展到哪些领域?
 
  韩斌:轨道院致力于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的教学和科研,并致力于开拓创新,发展便捷、环保、经济和现代化的公共交通系统。
 
  轨道院从1921年开始逐步积累发展到今天,目前我们主要关注三个发展方向并进行扩展:第一,充分发挥同济大学多学科的综合优势,融入“现代交通”或“大交通”,这主要是由于轨道交通在当代交通中的地位所决定的。第二,积极推进“产学研用”合作。在轨道交通的RAMS(可靠性、可使用性、可维修性和安全性)方面进一步加强软硬件研究和深入拓展。第三,在新技术领域,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为产业发展提供支撑。当然,所有这三个领域一定是多学科的融合,一定是建立在当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基础上的。
 
  记者:据了解,在上海开展城市轨道交通A型大车国产化研制、地铁综合监控等项目上,贵院都有参与,贵院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目前这些项目进展如何?取得了哪些成就或阶段性成果?
 
  韩斌:城市轨道交通A型大车国产化研制项目开始于2005年9月,轨道院主要参与和负责方案设计、分析计算、试验大纲的编写以及部分电气设计工作等。我们从零起步,通过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于2007年9月成功下线,并于2009年底在上海9号线通过10万公里的载客运行鉴定。国产A型地铁列车在沪下线打破了跨国公司在该领域长期的技术垄断。
 
  通过几十年在轨道车辆制动技术的耕耘,轨道院在制动技术基础研究、新技术研究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果,研制成功国内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微机控制直通电控制动系统,并将该技术成功应用于国产化高速列车、城市轨道交通车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
 
  上海地铁7号线的综合监控系统也是工业软件产业化非常典型的案例。轨道院从2004年起耗时将近一年时间开展调研工作,2005年开始组建团队,在申通集团、同济大学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用了两年多时间成功开发出综合监控系统(不包括列车和信号系统),并于2009年开始应用于上海地铁7号线。
 
  夯实专业服务能力服务未来“大交通”建设
 
  记者:你曾经提到过“大交通”的概念,如何理解“大交通”或者交通一体化?目前,贵院参与了哪些项目或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研究?
 
  韩斌:同济大学为适应当前包括高铁、城市轨道交通在内的建设需要和产业快速发展的形势,提出以交通、汽车、轨道和电子信息为核心,集规划、土木、建筑、桥梁(隧道)、机械、材料等学科力量,发挥多学科综合交叉优势,通过具体学科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为包括环境、能源、装备、管理、信息等多要素在内的交通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和装备产业提供支撑。
 
  伴随着我国铁路和轨道交通建设,轨道院长期以来从事相关的基础和应用性研究,在轨道交通领域承担牵头和重要角色。
 
  近年来,我们参与和承担了铁道部高速重载中制动、振动与噪音、动力学等一系列课题,我们还参与了科技部、上海市、江苏省、湖南省等轨道交通领域的项目。最近还承担了上海市轨道交通“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
 
  记者:“大交通”是个复杂课题,涉及多个方面,不仅涉及学校和企业,在学校内部还会涉及其他院系。目前,贵院是如何促使这个大课题研究顺利进行的?有哪些规划和展望?
 
  韩斌:同济大学在城市建设相关学科领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与鲜明的办学特色。大交通是项复杂的大系统工程,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和领导下,各个相关院系已形成共识,在更高层面上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在培养交通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服务交通建设和产业发展等方面不断创新,以更好地服务社会。
 
  我们正在以服务社会为宗旨、以多学科融合创新为手段、以培养人才为己任、以学科建设为目标、以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应用及基础性研究等项目为依托,稳步推进。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业无论在标准建设还是在试验、检测方面都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2009年轨道院承担了科技部的国家支撑计划“轨道交通综合试验系统”平台建设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在同济嘉定校区现有试验线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扩展,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在着眼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装备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特别是在对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国产化有着迫切需求的情况下,我们在今年首先开展了轨道和信号系统试验平台的建设工作。在4月21日,该综合实验线通过了“轨道交通运行控制信号试验验证平台”方案技术论证。
 
  我们将通过社会化协作共建方式,把轨道交通综合试验与验证系统(平台)建成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以及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试验基地、检测基地和培训基地。并以车辆工程学科和运行控制学科为依托,通过产学研用结合,建立综合性研究基地。以自主开发、创新为龙头,突破关键技术瓶颈,适应产业需求并带动相关学科如材料工程、电子电气工程等的发展,为我国轨道车辆、通信信号、供电等整机和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研发试验的平台,尤其为工业软件企业在轨道交通系统与装备中的自主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试验环境和服务。目前该平台已为业界企业所认可和参与。
 
  秉承同济对接国家重大需求、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诺,该系统立足同济、服务产业,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将为我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自主创新和能级提升作出贡献。
 
  记者:工业软件业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要求非常高。作为服务机构,贵院如何进行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取得了哪些进展?
 
  韩斌:构建和实施同济特色的工程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和创新培养模式,扩大和提升与国外大学和研究机构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校际合作,与国外知名大学建立大学生互访、双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和博士生联合培养的体系,为轨道交通领域培养具有创新潜质的复合型高级拔尖人才和紧缺人才。我们除了培养研究性人才外,还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良好专业背景和复合型知识结构的高端专业化人才。
 
  校企合作是轨道院的传统,我们和国内外的一些企业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得到了它们的大力支持。
 
  记者:在轨道交通领域,一些核心的软件技术如信号系统等都被国外企业掌握,包括其他领域的工业软件亦是如此。您觉得目前我国工业软件应该从哪些方面奋起直追?你有哪些建议?
 
  韩斌:两化融合已成为国家战略,在此背景下,上海近期发布了《上海市振兴工业软件专项行动方案(2010-2012年)》。工业软件一定要和产业、系统、产品相结合,也就是要依托国家重点领域、重大项目、重大产业发展工业软件;振兴工业软件要根据不同的行业在更大范围内组织相关的单位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机制(如产业联盟)共同推进;标准先行,应尽快制定工业软件的相关标准以利于产业的发展;在公共平台的建设特别是涉及工业软件的硬件环境、试验测试平台、检测认证体系等方面,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都应参与并加大投入力度。

 

上一篇:孙晓霞
下一篇:吴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