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王灿喜
王灿喜现为京沪线济宁42号邹城市峄山镇北龙村护路房护路组组长。1976年高中毕业后,王灿喜就已经在这里守望京沪线了。37年的时光,把一个青葱少年变成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铁路已经流入了他的血液。

成 果

37年里,王灿喜每天都要在线路上巡逻两至三次,粗略计算,王灿喜已经至少走了40万公里(约为围绕地球10圈的距离)。其中查除隐患600多次,修复护网110余处,被当地电视台评为“最美济宁人”。

专 访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关于铁路的记忆,我们乘坐的列车在铁道上飞驰而过,走过几千米的路程,时间仅是几分钟而已。但在铁道下守护列车前进的护路员却在这几千米路程上走了几十年。他们有的甚至终生与铁道为伴,行程达到八十万里路,像一根根铁轨卧在铁道上……
 
  王灿喜:人生就是一条京沪线
 
  “每天经过106对列车,其中客车68对,其余为货车。”53岁的王灿喜望着不远处的京沪线,喃喃低语,“我负责巡护的路线长8.5公里,经过7个自然村,8000多人口……”
 
  王灿喜现为京沪线济宁42号邹城市峄山镇北龙村护路房护路组组长。1976年高中毕业后,王灿喜就已经在这里守望京沪线了。37年的时光,把一个青葱少年变成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铁路已经流入了他的血液。
 
  王灿喜说,他从小就生活在铁路旁边,对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知道沿着这条铁路可以直达北京。“1461/1462就是从上海到北京的,每次看到这趟列车,就好像自己到了北京。”其实在他半个世纪的生命里,他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济南,最南也就是徐州了,“我还去过临沂”,王灿喜补充说。
 
  在王灿喜巡护的8.5公里范围内,哪有一棵树,哪里的桥梁涵洞曾经有损坏,他都牢记在心。在他的巡护笔记中,排查隐患的例子不胜枚举:2006年10月,在670km+078m处,发现下行线处有一个大坑,造成枕木下沉3mm,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抢修;2007年4月,在巡逻时发现两名小学生在铁路道轨上玩耍,立即将其领下铁路,经询问得知他们没见过火车,想来看看;2011年12月,发现铁路旁有一妇女东张西望,形迹可疑,遂将该情况报告护路办,后经公安部门得知该妇女因神志不清离家出走多日,如果走上铁路,后果不堪设想……
 
  37年里,王灿喜每天都要在线路上巡逻两至三次,粗略计算,王灿喜已经至少走了40万公里(约为围绕地球10圈的距离)。其中查除隐患600多次,修复护网110余处,被当地电视台评为“最美济宁人”。
 
  孟召吉:“铁路管家”的账本
 
  在离北龙护路房不远处的南关护路房,护路员孟召吉同样已经在京沪线上守望了二十多年。
 
  记者翻开南关护路房厚厚的台账登记,上面记录着该房护路工每一天的工作记录,事无巨细,上面的笔迹像刻钢板一样,一笔一划,字迹清晰,均为孟召吉所写。
 
  “南关护路组处在城乡接合部,横穿四个镇街两个社区,人流物流量大,铁路沿线个体商贩、临时房多,外来人员居住多,社会治安环境复杂。”为此,孟召吉带领护路员对靠近铁路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并对其进行铁路安全常识,保护铁路设施,“不要动通信线路,不要进到铁路护网内”。
 
  在田庄大桥市场附近,经常有个体商贩在桥下搭建临时房,经营废品收购、卖煤炭。“按照上级规定,铁路桥下不准有任何建筑物,也不允许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为清除隐患,孟召吉多次探访该地段,“和商贩们都混熟了,向他们讲解铁路安全的重要性,劝说他们远离铁路。”
 
  铁路护路工作非常繁琐,大多是一些小事琐事,但对铁路安全来说却是重大隐患。“路边栽树、挖沙、工程施工、特殊人员靠近铁路……”孟召吉坦言要消除这些隐患没有什么“巧办法”,只有日复一日的巡护和走访。
 
  据了解,从1996年以来,在孟召吉所在的辖区内,未发生任何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事情,被称为“安全放心路段”。
 
  护路联防的邹城现实
 
  据了解,邹城市境内现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和兖日铁路三条重要线路贯穿境内,境内铁路全长70.66公里,跨越9个镇街、107个村庄,现设有护路房6个,护路员2 3名,线路巡查大队1个,队员6名,他们日夜守护着“国家大动脉”的安全。
 
  1993年5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贵阳召开“全国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现场会”。会议对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进行了规范。“贵阳会议”后,山东省迅速落实“贵阳会议”精神,由此拉开了山东省铁路护路联防的工作帷幕。
 
  1996年5月,山东省综治委在邹城市召开了全省铁路护路联防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推广邹城市铁路护路联防的先进经验。
 
  “护路联防”是作为钢铁大动脉的铁路专属专享的一个概念,是很多铁路人都有些陌生的词汇。简单解释,护路联防就是铁路外围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多年以来,铁道部和中央综治委、中央综治办不断完善护路联防工作机制。护路联防成为创造铁路良好安全环境、确保铁路安全运行、减少路外伤亡的有效途径。
 
  邹城当地护路工作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解放战争时期即有群众义务护路的传统,而护路联防工作一直居全国前列。
 
  邹城护路联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候山东各地就开始组织民兵、村民义务护路。而邹县双桥村人段新明14年如一日,坚守护路岗位,被当时的铁道部、公安部和山东省委授予“模范护路员”的称号。
 
  在京沪上行线752km+760m处的双桥护路房庭院内,段新明的墓就在这里。墓碑的右前方竖着一块长方形的石条,上面刻有段新明的临终遗言:“我活着护路,死了也要护在铁路上,请求组织上把我的骨灰埋在铁路旁。”
 
  近年来,邹城市护路办与铁路公安派出所联合办公,做到“两个牌子一个所”。2002年,邹城市获得“全国铁路护路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11月,邹城市被评为全省“平安铁路示范市县”。
 
  但耀眼成绩的背后是护路员的默默奉献。以王灿喜为例,他回忆刚开始参加护路工作时,“生产队里记工分,后来开始给工资,但每月只有20元,之后虽不断上涨,但还是非常微薄。直到前两年,工资才涨到每月700元。”
 
  但王灿喜说他不后悔选择这个职业,虽然妻儿老小对此均满怀牢骚。他的工作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其中有一句自编的打油诗似乎可以说明他的心境:“驻扎大桥边,护守铁路线,不管风雪夜,哪怕有危险!警惕倍提高,智勇要双全,光荣使命感,为国献肝胆。”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王灿喜

王灿喜现为京沪线济宁42号邹城市峄山镇北龙村护路房护路组组长。1976年高中毕业后,王灿喜就已经在这里守望京沪线了。37年的时光,把一个青葱少年变成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铁路已经流入了他的血液。
成 果

37年里,王灿喜每天都要在线路上巡逻两至三次,粗略计算,王灿喜已经至少走了40万公里(约为围绕地球10圈的距离)。其中查除隐患600多次,修复护网110余处,被当地电视台评为“最美济宁人”。

专 访

  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关于铁路的记忆,我们乘坐的列车在铁道上飞驰而过,走过几千米的路程,时间仅是几分钟而已。但在铁道下守护列车前进的护路员却在这几千米路程上走了几十年。他们有的甚至终生与铁道为伴,行程达到八十万里路,像一根根铁轨卧在铁道上……

 
  王灿喜:人生就是一条京沪线
 
  “每天经过106对列车,其中客车68对,其余为货车。”53岁的王灿喜望着不远处的京沪线,喃喃低语,“我负责巡护的路线长8.5公里,经过7个自然村,8000多人口……”
 
  王灿喜现为京沪线济宁42号邹城市峄山镇北龙村护路房护路组组长。1976年高中毕业后,王灿喜就已经在这里守望京沪线了。37年的时光,把一个青葱少年变成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铁路已经流入了他的血液。
 
  王灿喜说,他从小就生活在铁路旁边,对铁路有着特殊的感情。他知道沿着这条铁路可以直达北京。“1461/1462就是从上海到北京的,每次看到这趟列车,就好像自己到了北京。”其实在他半个世纪的生命里,他到达的最远的地方是济南,最南也就是徐州了,“我还去过临沂”,王灿喜补充说。
 
  在王灿喜巡护的8.5公里范围内,哪有一棵树,哪里的桥梁涵洞曾经有损坏,他都牢记在心。在他的巡护笔记中,排查隐患的例子不胜枚举:2006年10月,在670km+078m处,发现下行线处有一个大坑,造成枕木下沉3mm,必须立即组织人员抢修;2007年4月,在巡逻时发现两名小学生在铁路道轨上玩耍,立即将其领下铁路,经询问得知他们没见过火车,想来看看;2011年12月,发现铁路旁有一妇女东张西望,形迹可疑,遂将该情况报告护路办,后经公安部门得知该妇女因神志不清离家出走多日,如果走上铁路,后果不堪设想……
 
  37年里,王灿喜每天都要在线路上巡逻两至三次,粗略计算,王灿喜已经至少走了40万公里(约为围绕地球10圈的距离)。其中查除隐患600多次,修复护网110余处,被当地电视台评为“最美济宁人”。
 
  孟召吉:“铁路管家”的账本
 
  在离北龙护路房不远处的南关护路房,护路员孟召吉同样已经在京沪线上守望了二十多年。
 
  记者翻开南关护路房厚厚的台账登记,上面记录着该房护路工每一天的工作记录,事无巨细,上面的笔迹像刻钢板一样,一笔一划,字迹清晰,均为孟召吉所写。
 
  “南关护路组处在城乡接合部,横穿四个镇街两个社区,人流物流量大,铁路沿线个体商贩、临时房多,外来人员居住多,社会治安环境复杂。”为此,孟召吉带领护路员对靠近铁路的人员进行登记造册,并对其进行铁路安全常识,保护铁路设施,“不要动通信线路,不要进到铁路护网内”。
 
  在田庄大桥市场附近,经常有个体商贩在桥下搭建临时房,经营废品收购、卖煤炭。“按照上级规定,铁路桥下不准有任何建筑物,也不允许作为商品交换的场所。”为清除隐患,孟召吉多次探访该地段,“和商贩们都混熟了,向他们讲解铁路安全的重要性,劝说他们远离铁路。”
 
  铁路护路工作非常繁琐,大多是一些小事琐事,但对铁路安全来说却是重大隐患。“路边栽树、挖沙、工程施工、特殊人员靠近铁路……”孟召吉坦言要消除这些隐患没有什么“巧办法”,只有日复一日的巡护和走访。
 
  据了解,从1996年以来,在孟召吉所在的辖区内,未发生任何影响铁路运输安全的事情,被称为“安全放心路段”。
 
  护路联防的邹城现实
 
  据了解,邹城市境内现有京沪铁路、京沪高铁和兖日铁路三条重要线路贯穿境内,境内铁路全长70.66公里,跨越9个镇街、107个村庄,现设有护路房6个,护路员2 3名,线路巡查大队1个,队员6名,他们日夜守护着“国家大动脉”的安全。
 
  1993年5月,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在贵阳召开“全国铁路护路联防工作现场会”。会议对铁路护路联防工作进行了规范。“贵阳会议”后,山东省迅速落实“贵阳会议”精神,由此拉开了山东省铁路护路联防的工作帷幕。
 
  1996年5月,山东省综治委在邹城市召开了全省铁路护路联防经验交流暨表彰会议,推广邹城市铁路护路联防的先进经验。
 
  “护路联防”是作为钢铁大动脉的铁路专属专享的一个概念,是很多铁路人都有些陌生的词汇。简单解释,护路联防就是铁路外围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多年以来,铁道部和中央综治委、中央综治办不断完善护路联防工作机制。护路联防成为创造铁路良好安全环境、确保铁路安全运行、减少路外伤亡的有效途径。
 
  邹城当地护路工作有着悠久的传统,在解放战争时期即有群众义务护路的传统,而护路联防工作一直居全国前列。
 
  邹城护路联防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那时候山东各地就开始组织民兵、村民义务护路。而邹县双桥村人段新明14年如一日,坚守护路岗位,被当时的铁道部、公安部和山东省委授予“模范护路员”的称号。
 
  在京沪上行线752km+760m处的双桥护路房庭院内,段新明的墓就在这里。墓碑的右前方竖着一块长方形的石条,上面刻有段新明的临终遗言:“我活着护路,死了也要护在铁路上,请求组织上把我的骨灰埋在铁路旁。”
 
  近年来,邹城市护路办与铁路公安派出所联合办公,做到“两个牌子一个所”。2002年,邹城市获得“全国铁路护路先进单位”荣誉称号,2011年11月,邹城市被评为全省“平安铁路示范市县”。
 
  但耀眼成绩的背后是护路员的默默奉献。以王灿喜为例,他回忆刚开始参加护路工作时,“生产队里记工分,后来开始给工资,但每月只有20元,之后虽不断上涨,但还是非常微薄。直到前两年,工资才涨到每月700元。”
 
  但王灿喜说他不后悔选择这个职业,虽然妻儿老小对此均满怀牢骚。他的工作笔记本上记得密密麻麻,其中有一句自编的打油诗似乎可以说明他的心境:“驻扎大桥边,护守铁路线,不管风雪夜,哪怕有危险!警惕倍提高,智勇要双全,光荣使命感,为国献肝胆。”

上一篇:覃明源
下一篇:程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