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高铁专家马吉帝眼中的中国之变

2018-12-10 来源:新华社综合
本文摘要:“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中国选择按下了快进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中国速度有力量!”谈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之变,亲眼见证中国高铁发展的叙利亚籍外国专家马吉帝感叹道。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中国选择按下了快进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中国速度有力量!”谈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之变,亲眼见证中国高铁发展的叙利亚籍外国专家马吉帝感叹道。
 
  2006年8月,马吉帝代表外资企业BFG集团从巴林来到长春,为中国高铁引进整体卫生间模块及导流罩两项重要技术。他来中国的这12年间,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相关专业人才和技术工匠。
 
  近10多年来,中国高铁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建成2.5万公里、占全球66.3%的高铁运营里程,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过70亿人次。到2020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约3万公里,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加速汇集。
 
  中国铁路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不仅实现了牵引力的大幅增加,更实现了速度的跨越式提升。生于21世纪前的中国人,对铁路客运的记忆多是站站停、处处满的绿皮慢车,而如今“四纵四横”的高铁网不仅让中国人的旅途更快速,也更舒适。
 
  和很多人观点类似,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背后离不开中国速度,中国高铁也是这样。马吉帝以高铁整体卫生间研发为例说,走完可行性研究、设计、制作模型和上路测试等环节,欧美国家可能要两年左右时间,在中国仅需两个月。
 
  “中国经济的定位,决定了中国必须使用快进模式,否则无法与别的国家竞争,而我喜欢中国这样的工作节奏和氛围。”马吉帝说。
 
  之前,马吉帝在其他国家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节奏较慢,他一直感觉很“累”,感觉自己跑得太快。“来中国后,我发现中国人工作和我一样高效率,感到很开心。”
 
  有学者认为,高铁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化生产能力的最主要亮点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铁路人就为建造高铁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通过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以及打破体制壁垒、整合国家科技资源的决心与魄力,中国高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赶超到领跑。
 
  如今的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其中既得益于坚持自主创新,又得益于开放合作,让马吉帝等外国专家参与中国高铁发展。
 
  马吉帝对中国高铁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中国各级政府高度肯定,不仅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成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还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40位外国专家名单。
 
  在与中国高铁开展关键技术合作的同时,马吉帝2016年还响应中国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主持开发了专门面向外籍人才的中英双语招聘平台“聘道网”。
 
  他创办“聘道网”时,再次体验到了中国投资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速度,决策速度很快,政府服务也很到位。
 
  马吉帝在中国不仅事业有成,还同一位漂亮的北京姑娘组建家庭,育有一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我的家现在就在中国,这里有我牵挂的事业和家庭。中国在我心目中和地处遥远中东地区的叙利亚一样重要。”
 
  马吉帝告诉记者,他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工作。
 
  马吉帝期待,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能够释放更多政策红利,给在华外国人提供更多便利,让更多怀揣梦想的外国人能够在中国实现梦想。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高铁专家马吉帝眼中的中国之变

新华社综合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是因为中国选择按下了快进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中国速度有力量!”谈到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之变,亲眼见证中国高铁发展的叙利亚籍外国专家马吉帝感叹道。
 
  2006年8月,马吉帝代表外资企业BFG集团从巴林来到长春,为中国高铁引进整体卫生间模块及导流罩两项重要技术。他来中国的这12年间,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相关专业人才和技术工匠。
 
  近10多年来,中国高铁实现跨越式发展。截至2017年底,中国已建成2.5万公里、占全球66.3%的高铁运营里程,累计安全运送旅客超过70亿人次。到2020年,中国高铁运营里程将达到约3万公里,人流、物流、资金流等加速汇集。
 
  中国铁路在改革开放的40年间,从蒸汽机车到内燃机车,再到电力机车,不仅实现了牵引力的大幅增加,更实现了速度的跨越式提升。生于21世纪前的中国人,对铁路客运的记忆多是站站停、处处满的绿皮慢车,而如今“四纵四横”的高铁网不仅让中国人的旅途更快速,也更舒适。
 
  和很多人观点类似,中国经济的巨大成功,背后离不开中国速度,中国高铁也是这样。马吉帝以高铁整体卫生间研发为例说,走完可行性研究、设计、制作模型和上路测试等环节,欧美国家可能要两年左右时间,在中国仅需两个月。
 
  “中国经济的定位,决定了中国必须使用快进模式,否则无法与别的国家竞争,而我喜欢中国这样的工作节奏和氛围。”马吉帝说。
 
  之前,马吉帝在其他国家工作的时候,由于工作节奏较慢,他一直感觉很“累”,感觉自己跑得太快。“来中国后,我发现中国人工作和我一样高效率,感到很开心。”
 
  有学者认为,高铁是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工业化生产能力的最主要亮点之一。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铁路人就为建造高铁打下了扎实的技术和人才基础。通过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创新模式,以及打破体制壁垒、整合国家科技资源的决心与魄力,中国高铁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赶超到领跑。
 
  如今的中国高铁总体技术水平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部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这其中既得益于坚持自主创新,又得益于开放合作,让马吉帝等外国专家参与中国高铁发展。
 
  马吉帝对中国高铁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中国各级政府高度肯定,不仅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成为各地政府的座上宾,还入选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最具影响力40位外国专家名单。
 
  在与中国高铁开展关键技术合作的同时,马吉帝2016年还响应中国政府“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主持开发了专门面向外籍人才的中英双语招聘平台“聘道网”。
 
  他创办“聘道网”时,再次体验到了中国投资者和政府有关部门的速度,决策速度很快,政府服务也很到位。
 
  马吉帝在中国不仅事业有成,还同一位漂亮的北京姑娘组建家庭,育有一子,一家人其乐融融。“我的家现在就在中国,这里有我牵挂的事业和家庭。中国在我心目中和地处遥远中东地区的叙利亚一样重要。”
 
  马吉帝告诉记者,他一直认为中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改革开放越来越深入,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学习、工作。
 
  马吉帝期待,在改革开放迎来4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能够释放更多政策红利,给在华外国人提供更多便利,让更多怀揣梦想的外国人能够在中国实现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