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发布
2021-08-20 来源:天津市人民政府
本文摘要:8月18日,天津政务网公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天津交通”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8月18日,天津政务网公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天津交通”十四五“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天津将基本建成:链接全球、世界一流的“海空两港”;密接京冀、覆盖城乡的“公铁两网”;快慢有序、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网;智慧绿色、治理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主要内容包括:
实施天津滨海国际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新建T3航站楼、综合换乘中心和停车楼,延长东跑道、第一平行滑行道,新建第二平行滑行道,实现“三航站楼、两跑道”运行,提升机场综合保障能力,协同打造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
打造“机场+轨道”样板。与T3航站楼一体化设计、建设京滨城际铁路机场站,接入京津冀城际铁路网和国家高速铁路网。引入Z2线、津静线市域(郊)铁路(机场线)等。
新建中国通航天津滨海机场、蓟州通用机场,加快形成现代化通用机场体系。
建成京滨、京唐、津兴铁路,推进“津城”至武清、廊坊、通州(津武线)市域(郊)铁路适时启动建设,推动京津城际“公交化”运营,连同既有京津、京沪高铁形成5条高铁城际连通北京格局。
加快建设京滨铁路(北辰区至滨海新区段)、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推动津滨线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加快建设津静线市域(郊)铁路,有序推进津宁线市域(郊)铁路建设。
完善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西站等3座主客运站功能,新建宝坻南站、北辰站、京滨城际铁路机场站等高铁站。
推进京津塘高速扩容改造,开展密涿京沪联络线、唐廊高速二期前期研究,强化与北京城区、通州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快速联系。提升改造京津、京岚公路,建设马营公路,实现各区便捷通达北京。
加快建设“津城”轨道M4、M6二期、M7、M8、M10、M11号线,建设“滨城”B1、Z4号线,建设双城间Z2号线,启动建设一批延伸线,开展会展机场线规划前期研究,稳步推进既有线路更新改造。
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四五”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天津在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交通运输连接生产和消费两端,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基础依托和重要环节,“十四五”时期要深入落实构建新发展格局赋予交通运输的新要求、新任务,着力完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本规划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对标对表《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天津市国土空间发展战略》等文件,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十四五”时期本市综合交通运输发展的基本思路、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涵盖港口、航空、铁路、公路、城市公共交通等领域,是指导“十四五”时期本市综合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和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一章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本市依据《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天津市综合交通运输“十三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初步建成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安全便捷、畅通高效、绿色智能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本市全面建成高质量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一、“十三五”时期发展成就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推进
区域铁路建设实现同图同步,京津冀地区城际铁路网规划、京津冀核心区铁路枢纽总图规划获批,四条高铁通北京(京津、京沪、京滨、津兴铁路)、一条高铁通雄安(津保铁路)格局正在加快形成,初步实现京津雄0.5至1小时通达。市域货运铁路环线基本建成,建成大北环、西南环线、南港铁路和进港三线等铁路及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建成南疆矿石铁路等铁路专用线,基本形成环放式市域货运铁路网和“北进北出、南进南出”集疏港铁路网。铁路客运服务更加便捷惠民,京津城际延长线实现公交化运行,成功开行津蓟市郊列车、京蓟城际列车。
2020年铁路总里程1368公里,其中高铁城际里程达到310公里,铁路运营里程密度位居全国第一;2019年客运量5332万人、货运量9887万吨,较2015年分别提高31.5%、18%;2020年客运量2636万人,货运量11124万吨,货运量较2015年提高32.8%。
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成效明显
轨道交通骨干地位显著提升,地铁5号线、6号线(一期)、1号线东延线建成通车,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到232公里,较2015年增加92公里,地铁和轻轨实现统一运营管理,实现银行卡、手机应用程序(APP)和一卡通等多渠道支付,京津冀交通一卡通覆盖全部地铁、公交线路,2019年日均客运量达到144万人次、高峰日客运量达到187万人次,较2015年分别提高82%、89%。2020年全市轨道交通日均客运量92.55万人次。建成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开延调公交线路超过300条,建成194公里公交专用道,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新能源公交车辆占比达到80%,全面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实施公共汽车运营成本规制,运营智慧安全水平明显提升。2019年全市常规公交日均客运量达到305万人次,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为59.6%,2020年日均客运量173万人次。出租汽车行业市场秩序更加规范,出台天津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完成巡游出租汽车信息化设备安装、运价调整,建成网约车监管平台,实施“三站一场”驻站式管理、出租汽车“亮星”等创新管理举措,群众获得感明显提升。共享单车运营管理逐步规范,出台天津市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系列管理办法,规范单车、企业行为,实施精细化管理,形成“总量控制、动态调节”的管理模式,至2020年底中心城区投放总量控制在34万辆,初步实现良性发展。
综合运输服务品质不断提升
公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在公交、地铁、出租车等交通运输领域广泛开展“保畅通、有温度、优服务”活动,实施“三站一场”整治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提升。制定京津通勤便利化12项措施,推进京津城际运营公交化、支付优惠同城化、枢纽通达便利化、重点区域直通车等方面措施落实。道路运输加快转型升级。客运班线达到311条,省际班线辐射全国14个省市,14个三级及以上客运站全部实现与京冀联网售票。道路货运向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模式初见成效,14家企业开展甩挂运输试点,20家企业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2020年批准网络货运经营企业39家、整合社会车辆65万余部。2020年道路货物运输周转量达到640.12亿吨公里,较2015年增长85.43%。物流快递业快速发展。初步建成空港航空快递物流园、东疆港跨境快递物流园、武清电商快递物流园三大快递专业类物流园区,基本建立末端配送网络,次晨达、次日达、上门取件等快递业务稳步增加,快递上机、高铁极速达、冷链快递、跨境包裹、农村快递等新兴业务迅速增长,积极创建国家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实现配送车辆统一标识、统一车型、统一平台管理、统一智能监控。
交通运输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交通发展智慧度明显提升。交通运输数据资源全面整合,建成天津市智能交通信息系统一、二期、京津冀综合交通出行服务信息共享应用示范工程,在全国率先搭建交通专有云平台、率先发布市交通运输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交通运输数据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已接入24家单位共1880余亿条数据,提供综合交通数据分析等决策管理服务。交通运输监测能力全面提升,视频监控100%覆盖高速公路、火车站等重点设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入网率和上线率达到100%。重点领域开展智能交通创新试点,建成智能网联汽车开放测试道路29.85公里、封闭测试场1800亩,在全国首次实现真实高速公路(宁静高速)无人驾驶汽车比赛,投入运营首批自动驾驶公交车(熊猫公交)。
交通发展绿色度明显提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前完成“天津港不再使用柴油车辆转运煤炭”国家任务,大力推进“公转铁”、“散改集”,停止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集疏港,港作船舶实现100%使用岸电,来津靠港船舶全部使用低硫燃油,在出租、邮政快递、轻型物流配送等领域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应用,严格实施道路扬尘“六个百分之百”控制措施,减排成效明显。推进低碳技术应用,完成绿色循环低碳城市区域性项目、天津港绿色港口主题性项目,开展津石高速天津西段、邦喜公路绿色公路典型示范工程,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年均分别达到95%、80%。
行业治理能力明显提升。行业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组建天津市港航管理局、天津市道路运输管理局、天津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总队,完成市交通运输委直属事业单位改革,由35家减少至11家。“放管服”改革成效突出,取消、下放政务服务事项46项,实现“网上办”152项、“一次办”152项、“马上办”53项、“就近办”42项、信用承诺办理76项,成为全国“信用交通省”建设典型省份。法治体系更加健全,与京冀联合制定京津冀公路立法协同、行政执法、联合治超合作管理办法,制修订5部地方性法规规章、35件行政规范性文件,确定权责清单488项,制定交通运输法治保障配套制度32部,“四基四化”建设深入推进。坚持执法“长牙”,开展“出清”、“利剑”、“猎鹰”、“护网”执法行动和京津冀联合治超专项行动,实现行政复议无撤销、行政诉讼无败诉,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
安全管理能力明显提升,基本建立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行业的安全责任体系,出台天津市交通运输行业安全生产管理规定等8项制度,建成安全生产平台,建立交通运输行业安全风险分析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控”体系,实现京津冀应急处置联动。
第二章“十四五”发展目标
基本思路和发展目标
到2035年,基本建成便捷顺畅、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凸显,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绿色国际海港枢纽、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和区域航空枢纽。综合立体交通网连通效能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2—3—6—18出行交通圈”(双城之间20分钟通达、京津雄30分钟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60分钟通达、全国主要城市180分钟通达)、“3—1—2—3快货物流圈”(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时送达、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交通基础设施质量、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居全国前列,交通运输全面适应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撑本市基本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
着眼于实现2035年目标,综合考虑交通发展机遇、优势、条件和阶段性任务要求,“十四五”期间交通运输发展目标是:坚持港口为魂、铁路为骨、道路为基、航空为翼,在抓历史机遇、抓谋篇布局、抓重点节点、抓行业治理、抓便民服务、抓安全生产等方面持续发力,基本建成海空两港链接全球、世界一流,公铁两网密接京冀、覆盖城乡,城市交通快慢有序、公交优先的现代化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形成枢纽国际化、京津同城化、津滨便捷化、城乡一体化的交通格局,交通强市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基本建成链接全球、世界一流的“海空两港”
对标世界一流港口,发挥天津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海上门户枢纽作用,以区域港口协同增强发展动力,以智能化、绿色化引领发展方向,不断提高天津港在世界航运领域的资源配置能力,到2025年,集装箱航线达到135条,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达到2200万标准箱,邮轮旅客吞吐量超过100万人次,国际航运中心排名进入前20位,北方国际航运枢纽的地位更加凸显,成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点、陆海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现代化的国际航运枢纽。
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国际航空货运枢纽发展定位,到2025年,机场航线达到300条,旅客吞吐量达到31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达到40万吨。初步实现客运3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货运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地位基本确立,基本建成区域航空枢纽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基本建成密接京冀、覆盖城乡的“公铁两网”
加快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到2025年,基本形成5条高铁城际连通北京格局,高铁城际里程达到470公里,铁路网总里程突破1500公里,路网密度居全国前列,基本实现京津雄30分钟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
加快完善互联畅通公路网,到2025年,形成“八横六纵”高速公路网,普通国省道覆盖主要乡镇,“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公路总里程达到16140公里,其中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里程分别达到1360公里、2800公里,路网整体水平全国领先,基本实现京津雄1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时通达、乡镇15分钟上高速。
(三)基本建成快慢有序、公交优先的城市交通网
城市轨道交通骨干地位突出,国家已批复的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项目全部建成,到2025年,形成“津城”地区“双环17射”轨道交通网,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基本实现双城主城区内部45分钟通勤,双城之间20分钟通达;公交出行更加便捷,公交站点500米覆盖率达到100%、300米覆盖率达到80%,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四)基本建成智慧绿色、治理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智慧先进:推进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运输,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字大脑”,以大数据等手段促使“粗放管理”转向“精耕细作”,全面提升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推进数据归集、数据共享、数据孪生。到2025年,综合交通运输政务数据接入率达到100%,数据资源依法公开共享率达到100%,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营运车辆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率达到100%,智慧交通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
绿色集约:推进建设集约绿色基础设施,深化运输结构调整,推广应用低碳型运输装备,加强交通运输领域污染防治。到2025年,基本实现基础设施环境友好、运输组织集约高效、运输装备清洁低碳,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国家和我市“双碳”工作交通运输领域目标任务得到全面落实。
安全可靠:建立更加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增强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强化京津冀应急联动。到2025年,交通运输安全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应急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治理先进:建立立法完备、执法高效、监督严密、保障有力的交通运输法治体系,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立政府主导、市场为主体、社会广泛参与、共建共治共享的交通运输治理体系。
第三章“十四五”重点任务
建设密接京冀、通达全国的区域铁路枢纽
立足打造国家级客、货铁路枢纽,强化京津间多通道高效联系,积极推进市域(郊)铁路建设,承接北京非首都货运铁路功能外迁。到2025年,高铁城际里程达到470公里,铁路网总里程突破1500公里,基本实现京津雄30分钟通勤、京津冀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
(一)构建京津多通道快速铁路网
建成京滨、京唐、津兴铁路,推进“津城”至武清、廊坊、通州(津武线)市域(郊)铁路适时启动建设,推动京津城际“公交化”运营,连同既有京津、京沪高铁形成5条高铁城际连通北京格局,实现“津城”、“滨城”与北京城区、通州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等大容量、高效交通联系。
(二)构建双城多层级轨道交通网
助力“津城”、“滨城”双城发展格局,强化双城间快速联系,加快建设京滨铁路(北辰区至滨海新区段)、京津城际机场引入线,推动津滨线市域(郊)铁路前期工作,适时启动建设。强化双城与外围组团快速联系,加快建设津静线市域(郊)铁路,有序推进津宁线市域(郊)铁路建设。
(三)完善区域广覆盖干线铁路网
推进建设津潍铁路(京沪辅助高铁通道),开展京滨铁路至天津西站联络线、津承城际等项目前期工作,开展津沧城际、津雄城际、环渤海城际前期研究工作,增强与周边城市及环渤海、长三角地区便捷联系。
(四)优化提升综合客运枢纽功能
完善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西站等3座主客运站功能,新建宝坻南站、北辰站、京滨城际铁路机场站等高铁站,建设综合立体客运枢纽,以高效交通服务构筑承接非首都功能“微中心”。强化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优化既有客运站与城市轨道交通便捷换乘,推动新建高铁城际站与城市轨道交通同步建设,逐步推行票制互通、安检互信、信息共享、支付兼容。大力发展高铁枢纽经济,推动高铁站与周边地区“站城一体”开发。
(五)推进建设区域货运组织中枢
扩大铁路货运辐射范围。补齐西向、北向货运铁路短板,开展霸州—徐水—涞源—张家口铁路、津蓟铁路扩能改造及北延前期工作,构建贯通“三北”、联通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腹地运输网络。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货运功能外迁,推动汉双、汊周联络线前期工作,规划形成以汊沽编组站为核心的京津冀货运组织系统。
推进大宗散货“公转铁”、“散改集”。建设港区铁路专用线,建设唐官屯等物流园铁路专用线。完善港口集疏运铁路运价形成和动态调整机制,构建更加稳固的港口短距离大宗货物“量价互保”模式。推动港、铁企业搭建海铁联运发展平台公司、共建内陆物流节点,探索建立重来重去、铁路箱下海和“门到门”全程物流组织模式,探索利用20英尺35吨敞顶箱开展海铁联运的可行性。
推进集装箱海铁联运。推进建设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二线束,按照运量与运力匹配的原则,适时推进三到五线束建设,完善集装箱中心站仓库、堆场等配套设施。探索建立集装箱“长途精品班列+短途城际快运班列”体系,研究开行双层集装箱铁路班列,研究市域公交化小运转集装箱班列开行方案的可行性。
增强城市物流服务能力。按照“外集内配、绿色联运”原则,将有条件的现有铁路站场和闲置货场升级为城市配送节点,建立区域共享周转仓,推行“轨道+仓储+新能源汽车配送”新模式。
建设广泛覆盖、服务优质的公路交通体系
推动公路发展由规模扩张为主向服务提质、管理提效转变,构建外通内畅、广泛覆盖的公路网络,打造安全舒适、便利共享的公路出行服务,建成“四好农村路”标杆城市。到2025年,公路总里程达到1.6万公里,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分别达到1360公里、2800公里,基本形成市域城镇间“0.5至1小时交通圈”、京津雄核心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京津冀主要城市“3小时交通圈”。
(一)提高京津快速通达能力
推进京津塘高速扩容改造,开展密涿京沪联络线、唐廊高速二期前期研究,强化与北京城区、通州副中心、大兴国际机场快速联系。提升改造京津、京岚公路,建设马营公路,实现各区便捷通达北京。
(二)增强双城辐射带动能力
推进津雄高速改扩建前期工作,建设津港、津宝公路等,提升“津城”对外辐射能力;实现津石高速、塘承高速全线贯通,形成滨海新区通往西部、北部腹地通道;建设津北、津汉公路等,加密双城间路网。到2025年,实现双城与各区至少有1条一级公路和1条高速公路连通。
(三)提升区域公路联通能力
强化与周边城市多通道联系。建设津歧、团大、津淄、林廊公路等,推进G228(沿海公路)等战略通道建设,实现普通国省道省际接口高标准对接。
完善区区互联公路网络。加强相邻区之间联系,建设武静、宝武、九园公路等。加强各区对外联系,建设仓桑、独流减河北堤路、G112宁河城区段改线工程等。建设京津塘高速大王古庄出入口、津蓟高速天津站外迁等一批高速公路节点工程,方便沿线城镇出行。
(四)增强海空两港集疏运能力
重点规划建设天津港集疏运专用货运通道,形成北部港区“四横三纵、北进北出、南进南出”集疏运网络。重点建设津北公路等,增强天津滨海国际机场集疏运能力。
(五)高标准建设“四好农村路”
提升农村公路技术标准,提高县道技术等级,实施乡村路窄路加宽工程,加强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打造平安农村路、美丽农村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向进村入户倾斜,深入开展“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推广区、乡镇、村三级“路长制”,实现市、区、乡镇、村四级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权力和责任清单建立及责任落实率100%。推动建立以各级公共财政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保障机制,健全养护绩效考核评价体系,推进养护规范化发展,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5%以上。优化“村村通客车”布局,支持开通乡村旅游公交线路,健全区、乡镇、村三级物流体系。
(六)构建畅安舒美运行体系
推动建立“主动养护”体系。完善公路养护管理体制机制,建立涵盖市场管理、作业管理、绩效管理和技术管理的养护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养护科学决策,加大预防性养护力度,加大养护新技术推广力度,有序实施养护工程,高速公路优等路率达到90%以上,普通国省道优良路率达到85%以上。推广应用绿色低碳养护技术、材料,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干线公路废旧沥青路面循环利用率分别达到98%、85%以上。
打造多元乐享的服务体系。推动“公路+旅游”融合发展,配合打造国家旅游风景道,推进建设停车休息观景点、简易自驾车房车营地,完善旅游交通标识体系。升级改造高速公路服务区,完善母婴室、第三卫生间等便民设施,引入知名餐饮品牌,试点建设“司机之家”,支持建设星级服务区,探索打造特色服务区。完善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政策,加强电子不停车快捷收费管理,提高出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构建韧性可靠的安全体系。深入开展生命安全防护、危桥改造和灾害防治工程,实施安全隐患治理专项行动,国省道一、二类桥梁比例达到95%以上,新发现四、五类桥梁处置率100%,乡道及以上行政等级公路高风险路段处置率100%,完善双向四车道及以上普通国省道安全设施,规范设置中央隔离设施。开展指路标志体系优化、普通公路平交道口整治及公路路域环境综合整治。加强科技治超、非现场执法,完善公路治超站点布局。
建设快慢有序、富有活力的客运交通体系
加快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汽车等为补充的便捷高效、智慧有序的“活力快网”,形成交旅融合、低碳舒适的“休闲慢网”。到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保持在60%以上,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
(一)建成轨道交通骨架网络
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建设“津城”轨道M4、M6二期、M7、M8、M10、M11号线,建设“滨城”B1、Z4号线,建设双城间Z2号线,启动建设一批延伸线,开展会展机场线规划前期研究,稳步推进既有线路更新改造。到2025年,全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突破500公里,基本实现双城及环城四区重点区域全覆盖。
强化轨道交通接驳。推进站点周边公交场站、自行车停车点等衔接设施建设,支持中小运量接驳系统建设,推进“地铁+公交”联程优惠,拓宽智能支付途径。
实施精细化管理。加快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下运营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健全轨道运营服务监督体系。依托自动售检票系统(AFC)、清分系统(ACC)、客流监测系统,探索建立轨道交通车站管理系统,实现精细化运力投放和实时客流管控。完善便民服务设施,优化站内指引系统,增设移动坡道等适老化设施。
(二)打造公交都市标杆城市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公交场站补短板工程,新改建公交场站24座,加快公交站点和充电、加氢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中途站提升改造工程,建设标准化站台,推广智能电子站牌等,提供公交车到站预报、行程时间预计等信息服务。实施公交专用道提速工程,优化公交专用道沿线交叉口交通组织,推进公交信号优先系统及港湾式公交站建设。到2025年,“津城”建成区内建筑区公交站点3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80%,公交专用道平均车速提高到20公里/小时。
提升线网服务水平。“津城”、“滨城”内部长距离线路实施取直截断措施,降低线网复线率及非直线系数,调减轨道环线以内与轨道交通竞争公交线路,优化轨道环线至外环线区域线网,增加未开通轨道区域公交接驳线路,鼓励发展定制公交,优化外围城区公交线路供给。
提高智能管理水平。升级公共交通行业智能化管理平台和企业运营管理平台,实现运行监测实时化、运营调度智能化、调度指挥一体化、企业管理综合化。推动公交车辆车载智能终端升级改造。推广公交出行新型支付方式,逐步实现由一卡通支付、电子支付向无感支付过渡。
(三)完善道路网和停车设施
优化城市道路路网。完善骨干路网,加快津蓟等快速路沿线立交节点建设,推进津静等外围干线公路与外环线交叉节点改造,完善快速环线与外环线之间主干路网。推进国家会展经济片区、海河柳林地区、北辰活力区等重点地区路网建设。加密次支路网,打通微循环,推进小街廓、窄马路、密路网建设,完善地铁站点周边衔接道路。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环境,提高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连续性、通畅性,改善行人过街条件。逐步提升“津城”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
强化停车设施建设管理。推进路外停车设施建设,强化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有条件区域因地制宜建设立体停车楼。完善路内停车管理,优化路内停车泊位布局,完善分区域、分时段差别化停车收费政策。推进智慧停车设施建设,探索共享停车模式。
(四)加快道路客运转型升级
发展特色客运服务。推进道路客运与高铁、民航错位发展,优化客运线网,重点发展具有基础性、保障性的中短途城际网。加强道路客运与机场、高铁枢纽等衔接,发展机场快线、高铁快线、商务快客等特色客运,鼓励发展房车游、自驾游。
改善公众出行体验。提升管理服务信息化水平,建设道路客运运营监管系统,加快建立道路运输电子证照,完善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二级及以上客运站实现电子客票全覆盖,探索“刷脸”进站乘车,逐步推进联程联运和一票制服务,试点“门到门”定制服务。提升农村客运服务能力,研究建立与农村客运发展相适应的财政资金投入机制,完善农村客运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因地制宜采用城乡公交、预约响应等多种客运组织模式,方便群众出行。推进客运场站无障碍设施改造。
(五)完善综合客运服务体系
形成客运交通“多级一网”。依托完善的航空网、高铁网、轨道网、城乡客运网,形成四级客运枢纽体系,即: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天津港为核心的国际枢纽,天津站、天津西站、滨海西站、天津南站等为核心的区域枢纽,轨道交通站为主体的城市枢纽,道路客运站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枢纽,实现空铁融合、轨道“四网融合”、城乡客运一体化,推动新建枢纽主要运输方式间换乘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到2025年,基本形成45分钟双城主城内部通勤圈、京津雄30分钟城际通勤圈、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2小时交通圈,全球主要城市1日通达。
推进京津通勤便利化。实现京津城际公交化运营,扩大京津城际同城卡应用,实现京沪高铁天津南站至北京南站“公交化”票制、“预约+直刷”乘车,实现京津公交一卡通行、地铁一码支付,推进铁路地铁安检互认。推进通武廊区域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等产业承接平台开通“京津直通车”,推进“京津通勤”客运班线定制化服务。
推进旅客运输“联程联运”。研究出台支持旅客联程联运政策及地方标准,培育旅客联程运输经营主体,支持“出行即服务”等无缝化旅客联运预订和支付平台发展,逐步推进多种运输方式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推进旅游交通产品创新和游客联程联运,促进“运游结合”。
建设融合创新、先进适用的智慧交通体系
推进先进信息技术深度赋能交通运输,打造综合交通运输“数字大脑”,以大数据等手段促使“粗放管理”转向“精耕细作”,全面提升精准感知、精确分析、精细管理和精心服务能力,实现数据归集、数据共享、数据孪生。2025年智慧交通发展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一)促进交通大数据融合共享
强化数据采集系统建设。推进新改建交通基础设施与信息化采集设施同步规划、设计、建设、运维,推进既有交通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具备高精度定位、智能网联功能的终端设备在公交车、出租车、营运货车、两客一危车辆、共享单车、船舶等运载工具应用。坚持“一个平台”技术路线,为推进铁路、民航、港口等领域数据接入提供平台支撑。到2025年,重要交通基础设施、重点运营车辆运行状态数据采集率达到100%。
统筹推进大数据共享开放。建立完善交通大数据与政务大数据共享机制,建立交通运输公共数据共享清单。健全交通运输领域公共信息资源开放机制,优先开放与民生紧密相关、社会需求迫切、有利于激活市场活力的公共信息资源,引导交通行业公共企事业单位依法开放自有公共信息。研究开展政务信息资源质量评估,建立数据资源动态更新机制,形成持续更新迭代的数据资源目录体系。到2025年,形成全覆盖、高质量的综合交通运输政务大数据,实现跨部门、跨行业数据资源共享。
大力推动大数据综合运用。建立科学决策支持体系,构建综合性大数据分析技术模型,逐步实现交通需求精细化分析、交通设施运行精准化评价、交通运行问题动态诊断和有效解决。建立行业管理支持体系,深入推进跨部门、跨运输方式行业管理大数据应用,提升大数据在行业管理中的效能。建立出行服务支持体系,支持鼓励相关企业发展出行即服务(MaaS),逐步实现出行信息“主动推送、高端定制、智慧便捷”。
着力加强大数据安全保障。实施天津市交通运输行业数据资源交换共享与开放应用平台安全升级,开展交通运输领域数据分类分级安全管理,推进重要信息系统密码技术应用和重要软硬件设备自主可控,实现关键数据资源异地容灾备份。普及应用去标识化、云安全防护、大数据平台安全等数据安全技术。
(二)提升重点领域智慧化水平
智慧港口领域。建设天津港智慧专业化码头科技示范工程,以5G、卫星定位、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为依托,建设新型信息基础设施、智能化集装箱码头、智能化生产操作系统和港口数据信息枢纽。
智慧公路领域。推进公路资产数字化管理,实现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干线公路重要路段、节点“一张图”。构建智慧高速公路运行监测管控体系,建立视频监控云平台,推进国省道重点路段、节点高清视频监控全覆盖,试点开展车道级运行监测,提高高速公路视频监控数据应用水平。整合升级高速公路智能出行服务平台,深化高速公路ETC门架应用,研究应用自由流收费技术,扩大ETC在其他领域应用。探索建设路侧基站,试点应用自动驾驶、车路协同技术。推进建设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行一体化综合性管理服务平台。
智慧出行领域。实现京津地铁一码支付,推进与其他省市二维码支付互认。升级公共交通行业智能化管理平台和企业运营管理平台。推动天津市“巡网融合”项目落地实施。利用信息化技术,引导规范共享单车高效使用和有序停放。建立道路运输车辆安全运行全过程智能视频监控报警系统。
智慧管理领域。加强交通运输“互联网+监管”系统应用,实现与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对接,为综合监管、智慧监管提供支撑。升级移动执法智能终端,提升巡查工作便捷化、移动化、智慧化水平,提升应急指挥能力和执法能力。全面实现执法人员、案件、监督、业务、档案等综合执法相关信息网络化、电子化。深入挖掘社会监督信息、违法举报信息、执法历史数据,显著提高执法调度指挥效率与京津冀跨区域交通行政执法信息共享共用水平。到2025年,执法案件基础信息数字化率达到100%。
(三)构建高层次创新发展体系
推进智能网联全场景试点应用。支持天津(西青)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京津中关村科技城5G智能网联创新智慧城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区域构建典型应用场景,开展共享汽车、公交车等智能化、网联化示范应用。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在开放道路测试,支持港口、轨道交通、物流快递等领域无人集卡、船联网、自动驾驶地铁、无人配送车、无人机等智能装备试点应用,逐步实现智能交通全场景接入。
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和转化应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机制,鼓励交通行业各类创新主体建立创新联盟。推动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运载工具数字孪生技术应用,支持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车联网等技术研发,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应用产品。推进5G、北斗等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研发应用。积极申报科技示范工程,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公开共享、示范应用。
建设双碳引领、精明增长的绿色交通体系
推进建设集约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制定实施交通运输领域碳达峰行动方案,全面落实国家和我市“双碳”工作交通运输领域目标任务,提升绿色发展管理水平。
(一)建设集约绿色基础设施
强化空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推进复合型运输通道建设,强化土地、海域、岸线等空间资源集约利用,促进区域航道、锚地和引航等资源共享共用。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推进生态选线选址,合理避让耕地、林地、湿地,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和水土保持措施。强化交通规划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完善项目立项决策中的环境保护参与机制。
推进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新改建高速公路和有条件的普通公路、农村公路按照绿色公路要求建设,加强公路沿线噪声治理,鼓励新建服务区推行节能建筑,鼓励老旧服务区加快节能环保升级改造,支持有条件的高速公路服务区、港区、交通枢纽、公交场站建设充电桩(站)、LNG加注站。强化交通设施与沿线生态环境融合,在公路用地范围内开展绿化美化提升行动,公路可绿化面积绿化率达到100%。
强化各类材料循环高效利用。推动路面旧料和废旧轮胎循环利用,推进废旧设施设备、施工材料综合利用,鼓励工业固废、建筑垃圾在交通建设领域规模化应用,高速公路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大于98%,普通国省道废旧路面材料循环利用率大于85%。促进快递包装减量化、绿色化,加强循环利用。
建设韧性可靠、应急高效的安全交通体系
(一)增强交通运输应急能力
提升专业应急处置能力。完善交通运输应急管理体制,健全应急指挥体系,加强交通运输应急预案体系与自然灾害类、事故灾难类、公共卫生类、社会安全类应急预案体系衔接,强化与京冀周边地区、与气象、公安、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应急协调联动。建好市级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轨道交通运营事故应急处置、道路运输保障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提升水上搜救能力。完善部、市、区三级公路交通应急装备物资储备体系,提升市级公路应急保障基地应急救援能力。
增强社会应急救援能力。落实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依法依规编制应急预案,建设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配备应急物资装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救援社会协同能力,研究完善征用补偿机制,推动完善应急救援车辆在抢险救援过程中收费公路通行减免等政策。
增强军民融合保障能力。全面推进交通运输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保障国家战略通道畅通,提高国防交通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的综合保障能力。
- 上一篇:南京宁句线全线冷热滑试验顺利完成,计划年底开通
- 下一篇:最后一页
相关文章
- 南京宁句线全线冷热滑试验顺利完成,计划年底开通2021-08-20
- 南京8月20日起逐步恢复市内轨道交通2021-08-20
- 重庆轨道交通18号线首台TBM始发2021-08-20
- 深圳地铁最新进展2021-08-20
- 深圳地铁8号线二期一工区项目盐田食街站圆满封顶20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