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融通江海向大洋 ——铁路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1-10-18 来源:人民铁道
本文摘要:  2662.1万人次!这是2021年国庆假期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数量。客流恢复度良好,旅客出行需求旺盛,轨道上的长三角活力涌动,为区域融合发...
  2662.1万人次!这是2021年国庆假期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数量。客流恢复度良好,旅客出行需求旺盛,“轨道上的长三角”活力涌动,为区域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代化交通基础。
 
  201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一次按下了“快进键”。
 
  打造发达的铁路网,融合大江南北;用足发达的铁路网,推动区域绿色发展。长三角铁路主动融入、勇挑重担,为区域经济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金秋时节,在万里长江下游的马鞍山,随着最后一根桩基顺利完成灌注,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桥桩基施工全部完成。大桥建成通车后,长三角地区铁路过江通道将增至9条。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大长三角区域铁路重点项目规划实施力度,着力提高长三角地区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更好地服务和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开通运营,豫皖浙三省实现高铁“无缝衔接”。
 
  2020年7月1日,距长江入海口最近的一条钢铁大动脉——沪苏通铁路和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
 
  2020年底,连镇、盐通等高铁开通运营,投产新线1200多公里,高铁营业里程突破6000公里,浙西南、皖西南、苏北等地无缝对接长三角核心区,长三角地区陆域所有地级市全部通动车组。
 
  从皖西南到浙西南,从苏北到上海,一条条高铁向前延伸,一个个项目纷纷开建。2020年6月,上海至苏州至湖州铁路开工建设。这是铁路部门为加快完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交通网络布局而精心打造的又一条标志性城市走廊。2020年底,金华至建德铁路顺利开工。
 
  在长三角地区,高铁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四网合一”的节点布局正有序推进;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将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
 
  扩大“轨道上的长三角”便捷效应,更好服务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后,家住上海陆家嘴的郑先生,从工作地太仓大学科技园到上海市中心,乘高铁最快只要26分钟。便捷的交通,让他觉得时空距离越来越近。
 
  和郑先生有着相似感受的,还有在长三角地区每年选择高铁出行的广大旅客。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建成了密集的高铁网,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0.5小时至3小时高铁都市圈。
 
  上海,被赋予长三角“龙头”的历史使命。铁路部门在上海客运枢纽图定开行动车组超500对,直达长三角除舟山外40个地级市和25个省会城市。为满足上海日通勤、周通勤旅客的乘车需求,铁路部门在早高峰8时前开行苏州、昆山、嘉兴、杭州至上海的动车组近20对,周末增开上海至无锡、南京、合肥、安庆、六安等地的动车组20多对,助力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铁路勇于担当。国铁集团加强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开发出在铁路12306App和东方航空App销售的空铁联运产品,实现一个订单一次支付。上线的一期产品以上海虹桥站、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为核心枢纽,开通苏浙皖大部分城市经上海前往东航国内各通航城市的双向联运。上海局集团公司主动解决高铁、普铁服务发展不平衡问题,及时在65个普速客运站、42个高普混合客运站实施电子客票,让乘坐普速列车的旅客也可享受到电子客票“一证通行”的便利。
 
  一条条高铁开辟出一道道高效、快速的城市走廊,催生出一条条“高铁经济带”、一座座“高铁新城”、一块块“高铁城区”。如今,在整个长三角地区,一个以“上海知识型服务业体系”“杭州现代商务休闲、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产业体系”“苏锡常等区域特色新型制造业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
 
  25.2%!这是2020年长三角铁路旅客发送量在区域旅客发总量中的占比。高铁,已经成为三省一市最强的“黏合剂”。
 
  依托“轨道上的长三角”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长三角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发展便捷绿色的交通体系”被写入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之中。
 
  8月19日10时18分,X8020次中欧班列满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从义乌西货运站鸣笛启程,直奔万里之遥的终点站德国罗斯托克港,标志着义乌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3000列。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制造”和外向型经济的代表性区域之一,正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截至9月底,长三角地区合肥、南京、苏州等7个城市今年以来累计开行中欧班列2638列,运送25.99万标准箱,辐射30多个国家。
 
  放眼全球,长三角面朝太平洋,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和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均镶嵌其中。
 
  在宁波舟山港港区内设立穿山港站,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将铁路伸向大海、构建铁海联运大能力集疏运体系的重要举措。2020年建成启用后,穿山港区成为铁路在宁波舟山港办理铁海联运的三大港区之一,也是目前铁路延伸到港口的最大“千万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现在,穿山港站作业已实现“一天三班”,2020年11月突破1万标准箱发送量,创单月新高。
 
  集聚“铁+港+船+企”优势,助推腹地外贸企业复工达产。目前,在宁波舟山港,铁海联运班列按照固定站点、固定时间、固定车底,每日循环开行,共有钱清、合肥、南昌等19个方向,覆盖全国15个省区市的56个城市,挑起了当地外贸运输的大梁。
 
  依托铁路为综合交通赋能,促进上海更好实现扩大开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铁路部门结合上海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工作方案》,聚焦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作用发挥和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优化,推动集装箱运输向铁路转移。他们开展多式联运合资合作,与上海港等单位共同组建上海港海铁联运有限公司,搭建铁海联运服务公共平台,四方紧密合作,压缩物流成本,畅通铁海联运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铁路部门已开行7省14市至芦潮港的铁海联运班列,苏州、常州、湖州、长兴、海安等地实现班列循环开行“天天班”。
 
  融通江海向大洋。在中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勇于先行的铁路正破浪前行,助推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冉冉升起。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融通江海向大洋

人民铁道

  2662.1万人次!这是2021年国庆假期长三角铁路发送旅客数量。客流恢复度良好,旅客出行需求旺盛,“轨道上的长三角”活力涌动,为区域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现代化交通基础。

 
  201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提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再一次按下了“快进键”。
 
  打造发达的铁路网,融合大江南北;用足发达的铁路网,推动区域绿色发展。长三角铁路主动融入、勇挑重担,为区域经济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加快“轨道上的长三角”建设,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保障
 
  金秋时节,在万里长江下游的马鞍山,随着最后一根桩基顺利完成灌注,巢马城际铁路马鞍山长江公铁大桥主桥桩基施工全部完成。大桥建成通车后,长三角地区铁路过江通道将增至9条。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部署要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提高政治站位,进一步加大长三角区域铁路重点项目规划实施力度,着力提高长三角地区铁路运输服务品质,更好地服务和支撑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2020年6月28日,商合杭高铁合肥至湖州段开通运营,豫皖浙三省实现高铁“无缝衔接”。
 
  2020年7月1日,距长江入海口最近的一条钢铁大动脉——沪苏通铁路和沪苏通长江公铁大桥通车运营。
 
  2020年底,连镇、盐通等高铁开通运营,投产新线1200多公里,高铁营业里程突破6000公里,浙西南、皖西南、苏北等地无缝对接长三角核心区,长三角地区陆域所有地级市全部通动车组。
 
  从皖西南到浙西南,从苏北到上海,一条条高铁向前延伸,一个个项目纷纷开建。2020年6月,上海至苏州至湖州铁路开工建设。这是铁路部门为加快完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交通网络布局而精心打造的又一条标志性城市走廊。2020年底,金华至建德铁路顺利开工。
 
  在长三角地区,高铁与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四网合一”的节点布局正有序推进;到2025年,铁路网密度将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基本实现。
 
  扩大“轨道上的长三角”便捷效应,更好服务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沪苏通铁路开通运营后,家住上海陆家嘴的郑先生,从工作地太仓大学科技园到上海市中心,乘高铁最快只要26分钟。便捷的交通,让他觉得时空距离越来越近。
 
  和郑先生有着相似感受的,还有在长三角地区每年选择高铁出行的广大旅客。近年来,长三角地区建成了密集的高铁网,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0.5小时至3小时高铁都市圈。
 
  上海,被赋予长三角“龙头”的历史使命。铁路部门在上海客运枢纽图定开行动车组超500对,直达长三角除舟山外40个地级市和25个省会城市。为满足上海日通勤、周通勤旅客的乘车需求,铁路部门在早高峰8时前开行苏州、昆山、嘉兴、杭州至上海的动车组近20对,周末增开上海至无锡、南京、合肥、安庆、六安等地的动车组20多对,助力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输出。
 
  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铁路勇于担当。国铁集团加强与中国东方航空集团有限公司合作,设计开发出在铁路12306App和东方航空App销售的空铁联运产品,实现一个订单一次支付。上线的一期产品以上海虹桥站、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为核心枢纽,开通苏浙皖大部分城市经上海前往东航国内各通航城市的双向联运。上海局集团公司主动解决高铁、普铁服务发展不平衡问题,及时在65个普速客运站、42个高普混合客运站实施电子客票,让乘坐普速列车的旅客也可享受到电子客票“一证通行”的便利。
 
  一条条高铁开辟出一道道高效、快速的城市走廊,催生出一条条“高铁经济带”、一座座“高铁新城”、一块块“高铁城区”。如今,在整个长三角地区,一个以“上海知识型服务业体系”“杭州现代商务休闲、文化创意产业为核心的高附加值产业体系”“苏锡常等区域特色新型制造业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区域联动发展新模式正在形成。
 
  25.2%!这是2020年长三角铁路旅客发送量在区域旅客发总量中的占比。高铁,已经成为三省一市最强的“黏合剂”。
 
  依托“轨道上的长三角”调整运输结构,推动区域绿色发展
 
  长三角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发展便捷绿色的交通体系”被写入国务院批复的《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总体方案》之中。
 
  8月19日10时18分,X8020次中欧班列满载着100个标准集装箱出口货物从义乌西货运站鸣笛启程,直奔万里之遥的终点站德国罗斯托克港,标志着义乌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突破3000列。
 
  长三角地区作为“中国制造”和外向型经济的代表性区域之一,正积极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截至9月底,长三角地区合肥、南京、苏州等7个城市今年以来累计开行中欧班列2638列,运送25.99万标准箱,辐射30多个国家。
 
  放眼全球,长三角面朝太平洋,集装箱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上海港和货物吞吐量世界第一大港——宁波舟山港均镶嵌其中。
 
  在宁波舟山港港区内设立穿山港站,是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将铁路伸向大海、构建铁海联运大能力集疏运体系的重要举措。2020年建成启用后,穿山港区成为铁路在宁波舟山港办理铁海联运的三大港区之一,也是目前铁路延伸到港口的最大“千万级”单体集装箱码头。现在,穿山港站作业已实现“一天三班”,2020年11月突破1万标准箱发送量,创单月新高。
 
  集聚“铁+港+船+企”优势,助推腹地外贸企业复工达产。目前,在宁波舟山港,铁海联运班列按照固定站点、固定时间、固定车底,每日循环开行,共有钱清、合肥、南昌等19个方向,覆盖全国15个省区市的56个城市,挑起了当地外贸运输的大梁。
 
  依托铁路为综合交通赋能,促进上海更好实现扩大开放,推动城市绿色发展。铁路部门结合上海市政府出台的《上海市推进海铁联运发展工作方案》,聚焦芦潮港铁路集装箱中心站功能作用发挥和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优化,推动集装箱运输向铁路转移。他们开展多式联运合资合作,与上海港等单位共同组建上海港海铁联运有限公司,搭建铁海联运服务公共平台,四方紧密合作,压缩物流成本,畅通铁海联运的“最后一公里”。目前,铁路部门已开行7省14市至芦潮港的铁海联运班列,苏州、常州、湖州、长兴、海安等地实现班列循环开行“天天班”。
 
  融通江海向大洋。在中国东部的长江三角洲区域,勇于先行的铁路正破浪前行,助推一个世界级的城市群冉冉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