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数字化工程前瞻:五到十年见真章 ——对话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IT总监 王金锋

2021-10-12 来源: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作者:吴付标
本文摘要:继前海、雄安等巨型数字化项目之后,华东院又签下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全省性数字化项目——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项目。全院营收从2014年的50亿增长到2020的500亿,其中2020年纯数字化项目合同金额达到十几亿,全院专业从事数字化工作的人员已经超过1000人。
  在每一个伟业的创立中,都需要一群舍我其谁的人去开疆拓土,不论是在觉醒年代,还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群人,一辈子。”在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院”)官网上看见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该院IT总监、副总工程师王金锋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与他时隔8年的两次对话中,仿佛看见了中国工程数字化发展的大画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2013年的那次对话中,华东院刚拿下国内首个千万元级的水电站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合同。
 
  8年后的今天,继前海、雄安等巨型数字化项目之后,华东院又签下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全省性数字化项目——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项目。全院营收从2014年的50亿增长到2020的500亿,其中2020年纯数字化项目合同金额达到十几亿,全院专业从事数字化工作的人员已经超过1000人。
 
  时间见证了华东院的蝶变,也划出了数字中国的发展曲线。
 
  时光催老了先锋们的容颜,也见证着数字中国从少年走向青春。
 
  18年数字化腾飞
 
  华东院堪称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的一面镜子、一杆旗帜。数字化创新驱动着企业的转型升级。
 
  2003年华东院开始从二维走向三维,先后经历了数字化规划设计、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管理4个阶段,行业领域也从农村进入城市,从最初在大江大河高山峡谷中设计水电站,跨越到拓展新能源、市政交通和数字城市等新疆域。
 
  华东院经历了跨越性发展,营收从2010年的18亿,增长到2014年50亿,2016年100多亿,2018年300亿,2020年500亿,这其中除了模式转换的因素之外,数字化的赋能给华东院带来了很大的转变和成就。
 
  谈及华东院的数字化里程碑,王金锋近来感受最深的是三大里程碑项目:前海BIM总体项目、雄安数字化城市项目和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项目。
 
  华东院作为前海的BIM总体负责单位,以BIM解决方案助力实现了地上地下同步开发、线上线下全面管理的突破,大力推进了前海规划建设的进程,提升了建设品质。华东院在两个领域实现了创新性突破,一是建立了覆盖整个片区、高精度的实景、地质和规划三大基础模型,二是建立了包含大屏信息系统、web端和移动端三大系统的BIM建设管理平台。

 
  前海项目提升了华东院对于数字城市的认知,提升了多专业、多项目对数字城市项目的综合建设能力,对于国家数字城市建设展现了示范意义。
 
  而在千年大计的雄安项目,华东院则从城市数字化升级到了包括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智慧森林等的智慧城市应用。一个上百人的团队把所有的模型都汇集在一起,完成了征迁安置系统、苗木系统、数字电网系统和各种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并且把所有的规划叠加在一张图上、一个模型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谈及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项目,王金锋倍感兴奋,这不仅是因为合同金额大,而且该项目将拓展华东院乃至中国数字化的发展的新空间。这一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将把人文、经济、气候、国土、工信、医疗等数据都放到一个平台上进行数据治理,走向人工智能学习,也有望促进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
 
  1000人数字化团队
 
  华东院尝到了数字化发展的果实,但在王金锋看来,该院数字化战略的形成是必然也有偶遇。
 
  他说:“在华东院的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形成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中,在中国数字化的觉醒年代,正好有那么一群人、那么一个团队,在一个对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有着深邃认知的领导人带领下,擦出了火花,经历了凤凰涅槃。”
 
  华东院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就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化工程公司。在2013年的访谈中,王金锋说:“华东院提出了服务和效率这两个策略。第一,我们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更高水准的服务。第二,我们要以更高的效率来提供这种服务,而更核心的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技术。如果我们的技术手段更新,服务更好,效率更高,有哪个业主和政府不喜欢?因此,我们就把三维协同设计和数字化服务作为华东院企业战略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在更是将数字化智慧化能力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
 
  现在华东院的数字化战略越来越清晰。该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促进生产手段和服务产品的转变和发展;以数字化战略为引领,颠覆传统的设计与EPC业务,形成迭代创新的数字化产品模式和数字化业务模式。
 
  他说;“华东院正以两大能力作为核心——工程与技术能力、数字化与智慧化能力,努力实现十四五战略规划,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即是数字化、全球化。”
 
  所有大业的成就,都是以人为本。战略是人形成的,也是人来干成的。
 
  华东院的成功印证了“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这句话的正确性。华东院多年来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投资了数十亿直到今天才收获硕果,没有一个杰出的战略领导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个领导者就是华东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春生。
 
  但是,干什么事业都要有一百零八将。多年来,华东院信息化和数字化核心团队始终没有散。有那么一群人满腔热血,不仅愿意而且有能力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方面为华东院、为数字中国建设事业做点事。
 
  如今华东院数字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支近800人的团队,加上各子公司的数字化团队,专业从事数字化的人员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
 
  一群百花齐放的数字化伙伴
 
  数字化战略需要有数字化团队和数字化伙伴一起来实现,而Bentley就是华东院数字化伙伴中不可或缺的一位。华东院和Bentley的合作也从最初的单向学习走向了互帮互学、共同成就。
 
  Bentley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从设计平台MicroStation,发展到协同设计管理平台ProjectWise,再到数字孪生平台iTwin,而且专注服务基础设施领域。在王金锋看来,这一技术路线非常可行,并且高度契合了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2009年,华东院与Bentley签署了十年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协议。2019年,他们又续签了第二个十年期的战略合作。华东院在软件本地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合中国勘测设计行业的使用习惯做了改善和补充,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地质、土木、电气等满足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特点的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并借助Bentley软件的强大后台,形成了海上风电、智慧轨道、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管理等数百个数字化应用平台。

 
  华东院和Bentley找到了共同发展的道路,目前正在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拓展新的研发方向,发挥Bentley在基础性、前沿性和平台性的研发优势,实现更深化的合作。
 
  鉴于华东院和王金锋的杰出贡献,Bentley为王金锋颁发了“2020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写到:“他以前瞻的视野,率领团队以信息化驱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立足全生命周期打造了里程碑性的水利水电和跨行业数字化应用平台,并成功实施一系列标杆项目,助力企业跨界发展,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是中国水利水电和跨行业数字化的探索者、引航者。”
 
  在与技术伙伴合作的基础上,华东院大力推动行业生态圈的发展,共同创造市场,共同促进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发展。王金锋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迎春来。”
 
  一个充满想象的数字化未来
 
  回首走过的路,王金锋说心路历程更多是艰辛的历程。华东院乃至中国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虽然任重道远,如今看见了通途。
 
  从计算机到网络,再到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王金锋和他的伙伴们一路坚持了四十年,在最初技术不够成熟和应用场景没有出现的情况下摸索前进。如今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三件事:见证和参与了华东院的腾飞;看见一批后起之秀崭露头角;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国家战略发展一致,最高兴的是看见数字化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这或许是一种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的心声吧。
 
  我们的对谈意犹未尽,王金锋对未来有着紧迫感也有很多期许。在数字化大潮中大浪淘沙,许多技术公司正在参与进来,对于行业是机会,对于企业也有威胁。从工程数字化到数字化工程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设计和建设单位需要尽快抓住工程优势形成数字化能力,还没有启动数字化的企业要加紧启动,投入还不多的企业要加大投入。数字化会在未来五到十年见真章。让我们一起放眼看未来。
 

本文涉及广告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数字化工程前瞻:五到十年见真章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在每一个伟业的创立中,都需要一群舍我其谁的人去开疆拓土,不论是在觉醒年代,还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一群人,一辈子。”在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东院”)官网上看见的这句话,让我感触很深。
 
  该院IT总监、副总工程师王金锋就是其中的一员。在与他时隔8年的两次对话中,仿佛看见了中国工程数字化发展的大画卷: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在2013年的那次对话中,华东院刚拿下国内首个千万元级的水电站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合同。
 
  8年后的今天,继前海、雄安等巨型数字化项目之后,华东院又签下可能是中国第一个全省性数字化项目——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项目。全院营收从2014年的50亿增长到2020的500亿,其中2020年纯数字化项目合同金额达到十几亿,全院专业从事数字化工作的人员已经超过1000人。
 
  时间见证了华东院的蝶变,也划出了数字中国的发展曲线。
 
  时光催老了先锋们的容颜,也见证着数字中国从少年走向青春。
 
  18年数字化腾飞
 
  华东院堪称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的一面镜子、一杆旗帜。数字化创新驱动着企业的转型升级。
 
  2003年华东院开始从二维走向三维,先后经历了数字化规划设计、设计施工一体化管理、工程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数字城市建设管理4个阶段,行业领域也从农村进入城市,从最初在大江大河高山峡谷中设计水电站,跨越到拓展新能源、市政交通和数字城市等新疆域。
 
  华东院经历了跨越性发展,营收从2010年的18亿,增长到2014年50亿,2016年100多亿,2018年300亿,2020年500亿,这其中除了模式转换的因素之外,数字化的赋能给华东院带来了很大的转变和成就。
 
  谈及华东院的数字化里程碑,王金锋近来感受最深的是三大里程碑项目:前海BIM总体项目、雄安数字化城市项目和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项目。
 
  华东院作为前海的BIM总体负责单位,以BIM解决方案助力实现了地上地下同步开发、线上线下全面管理的突破,大力推进了前海规划建设的进程,提升了建设品质。华东院在两个领域实现了创新性突破,一是建立了覆盖整个片区、高精度的实景、地质和规划三大基础模型,二是建立了包含大屏信息系统、web端和移动端三大系统的BIM建设管理平台。

 
  前海项目提升了华东院对于数字城市的认知,提升了多专业、多项目对数字城市项目的综合建设能力,对于国家数字城市建设展现了示范意义。
 
  而在千年大计的雄安项目,华东院则从城市数字化升级到了包括智慧电网,智慧交通,智慧森林等的智慧城市应用。一个上百人的团队把所有的模型都汇集在一起,完成了征迁安置系统、苗木系统、数字电网系统和各种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并且把所有的规划叠加在一张图上、一个模型上。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谈及浙江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项目,王金锋倍感兴奋,这不仅是因为合同金额大,而且该项目将拓展华东院乃至中国数字化的发展的新空间。这一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将把人文、经济、气候、国土、工信、医疗等数据都放到一个平台上进行数据治理,走向人工智能学习,也有望促进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
 
  1000人数字化团队
 
  华东院尝到了数字化发展的果实,但在王金锋看来,该院数字化战略的形成是必然也有偶遇。
 
  他说:“在华东院的企业数字化战略的形成中,并没有一个特定的理论指导。在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高潮中,在中国数字化的觉醒年代,正好有那么一群人、那么一个团队,在一个对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有着深邃认知的领导人带领下,擦出了火花,经历了凤凰涅槃。”
 
  华东院在“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中就将其发展目标定位为国际化工程公司。在2013年的访谈中,王金锋说:“华东院提出了服务和效率这两个策略。第一,我们提供差异化的服务,更高水准的服务。第二,我们要以更高的效率来提供这种服务,而更核心的是技术手段和数字化技术。如果我们的技术手段更新,服务更好,效率更高,有哪个业主和政府不喜欢?因此,我们就把三维协同设计和数字化服务作为华东院企业战略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现在更是将数字化智慧化能力作为企业的发展战略核心”
 
  现在华东院的数字化战略越来越清晰。该院的信息化和数字化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服务,提升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以数字化技术为支撑,促进生产手段和服务产品的转变和发展;以数字化战略为引领,颠覆传统的设计与EPC业务,形成迭代创新的数字化产品模式和数字化业务模式。
 
  他说;“华东院正以两大能力作为核心——工程与技术能力、数字化与智慧化能力,努力实现十四五战略规划,其最为明显的特征即是数字化、全球化。”
 
  所有大业的成就,都是以人为本。战略是人形成的,也是人来干成的。
 
  华东院的成功印证了“信息化和数字化是一把手工程”这句话的正确性。华东院多年来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投资了数十亿直到今天才收获硕果,没有一个杰出的战略领导者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这个领导者就是华东院董事长、党委书记张春生。
 
  但是,干什么事业都要有一百零八将。多年来,华东院信息化和数字化核心团队始终没有散。有那么一群人满腔热血,不仅愿意而且有能力在信息化和数字化方面为华东院、为数字中国建设事业做点事。
 
  如今华东院数字公司已经形成了一支近800人的团队,加上各子公司的数字化团队,专业从事数字化的人员规模已经超过1000人。
 
  一群百花齐放的数字化伙伴
 
  数字化战略需要有数字化团队和数字化伙伴一起来实现,而Bentley就是华东院数字化伙伴中不可或缺的一位。华东院和Bentley的合作也从最初的单向学习走向了互帮互学、共同成就。
 
  Bentley具有很强的软件开发能力,从设计平台MicroStation,发展到协同设计管理平台ProjectWise,再到数字孪生平台iTwin,而且专注服务基础设施领域。在王金锋看来,这一技术路线非常可行,并且高度契合了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发展的需要。
 
  2009年,华东院与Bentley签署了十年期的战略合作伙伴协议。2019年,他们又续签了第二个十年期的战略合作。华东院在软件本地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结合中国勘测设计行业的使用习惯做了改善和补充,在此基础上开发了地质、土木、电气等满足中国勘察设计行业特点的三维协同设计平台,并借助Bentley软件的强大后台,形成了海上风电、智慧轨道、数字城市、智慧城市管理等数百个数字化应用平台。

 
  华东院和Bentley找到了共同发展的道路,目前正在基础设施数字化领域拓展新的研发方向,发挥Bentley在基础性、前沿性和平台性的研发优势,实现更深化的合作。
 
  鉴于华东院和王金锋的杰出贡献,Bentley为王金锋颁发了“2020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终身成就奖”。颁奖词写到:“他以前瞻的视野,率领团队以信息化驱动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立足全生命周期打造了里程碑性的水利水电和跨行业数字化应用平台,并成功实施一系列标杆项目,助力企业跨界发展,引领行业发展风向,是中国水利水电和跨行业数字化的探索者、引航者。”
 
  在与技术伙伴合作的基础上,华东院大力推动行业生态圈的发展,共同创造市场,共同促进中国基础设施数字化的发展。王金锋说;“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迎春来。”
 
  一个充满想象的数字化未来
 
  回首走过的路,王金锋说心路历程更多是艰辛的历程。华东院乃至中国基础设施的数字化走过了一段艰难的路,虽然任重道远,如今看见了通途。
 
  从计算机到网络,再到信息化、数字化、智慧化,王金锋和他的伙伴们一路坚持了四十年,在最初技术不够成熟和应用场景没有出现的情况下摸索前进。如今最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三件事:见证和参与了华东院的腾飞;看见一批后起之秀崭露头角;自己一生的努力和国家战略发展一致,最高兴的是看见数字化已经升级为国家战略。这或许是一种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的心声吧。
 
  我们的对谈意犹未尽,王金锋对未来有着紧迫感也有很多期许。在数字化大潮中大浪淘沙,许多技术公司正在参与进来,对于行业是机会,对于企业也有威胁。从工程数字化到数字化工程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设计和建设单位需要尽快抓住工程优势形成数字化能力,还没有启动数字化的企业要加紧启动,投入还不多的企业要加大投入。数字化会在未来五到十年见真章。让我们一起放眼看未来。
 

本文涉及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