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铁路局 > 内容

高效有序背后的创新密码 ——郑州局集团公司利用大型养路机械开展集中修施工见闻

2021-03-23 来源:人民铁道网
本文摘要:“换轨车就位,各岗位人员到位,开始作业!”3月9日4时50分,随着“天窗”命令下达,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300余名干部职工在陇海线高柏站至阌乡站的上行区间打响了今年陇海线第一
  “换轨车就位,各岗位人员到位,开始作业!”3月9日4时50分,随着“天窗”命令下达,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300余名干部职工在陇海线高柏站至阌乡站的上行区间打响了今年陇海线第一阶段集中修的首场“战斗”。按照当日作业计划,他们要更换700米的正线长轨,并完成相应配件的回收工作。
 
  高柏站至阌乡站区间为山壑区段,昼夜温差大,线路曲线半径小,对于长轨更换施工而言是传统的重点难点区段。天还未亮,线路上寒风刺骨,施工作业组织却井井有条,数百名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从旧轨拆除、旧料回收到新轨架铺、线路综合整治一气呵成。记者走访施工现场调查发现,现场作业节奏流畅紧凑的背后蕴藏着多个创新密码。
 
  “一部三组”提效有方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流程环环相扣,时间点更要精确地计算卡控。”当日长轨更换施工的现场作业负责人、郑州工务机械段大修六车间主任张松法向记者介绍道,得益于“一部三组”,在充分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上,今年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的作业组织效率明显提升。
 
  在今年第一阶段集中修开始之前,郑州局集团公司就成立了集中修施工指挥部,下设现场协调、安全监督及质量监督检查3个工作组。从施工和运输组织方案制订、人员物资调配到“天窗”兑现及利用等方面,他们综合统筹、统一谋划,建立问题库并进行动态追踪分析及考核,有效卡控集中修现场作业的效率、安全及质量。
 
  “我最大的感受是各单位协调沟通的渠道更加通畅了。”张松法介绍,在3月8日的“一部三组”每日视频交班会上,郑州局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业务处室及各站段施工负责人集中“面对面会诊”,当场查摆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不到1个小时,我们就解决了卸轨场地、轨道车进出等潜在问题,为今天的施工准备赢得了更充足的时间。”张松法说道。
 
  未雨绸缪省时有利
 
  在高柏站至阌乡站区间换轨施工火热进行的同时,郑州工务机械段大修六车间技术员王志平和几名同事在20多公里外的焦村站至灵宝站区间徒步调查线路情况。他们拿着设备图纸,在现场复核标定新轨起点,确认绝缘接头、焊头位置,为该区段的换轨施工提前做准备。“我们今年春节算是‘流动过年’,伙计们从农历大年初一就开始着手探查沿线的施工地形,组织长钢轨装卸。”王志平笑着说。
 
  把工作提前做足做充分,也是施工过程变得高效有序的秘籍之一。据了解,今年郑州局集团公司管内陇海线、焦柳线第一阶段集中修将通过大型养路机械更换长钢轨283公里、清筛线路265公里,任务量创往年之最。
 
  “以前很难在前几个‘天窗’就看到清筛车齐鸣的场面。”3月10日,在张茅站至三门峡站上行区间的清筛施工现场,郑州工务机械段大修五车间副主任王海洋向记者感叹道。在今年集中修前,郑州局集团公司便组织相关工务单位提前完成沿线卸砟工作,为清筛车争取到了宝贵的作业时间,充分提升了“天窗”利用效率。“以单‘天窗’完成清筛0.8公里来核算,我们全年至少能节约20个‘天窗’,或者多完成16公里的清筛作业任务。”王海洋说。
 
  科技投入赋能有“智”
 
  3月9日下午,陇海线观音堂站附近机器轰鸣,郑州工务机械段维修二车间主任梁宏指挥现场的2台捣固车、2台稳定车按照“排捣”的作业模式有序开展数字化捣固施工。
 
  “今年集中修中我们首次把数字捣固引入普速铁路的整修之中。”梁宏介绍,数字化捣固常在高铁施工中出现,即提前将施工区段的线路数据导入捣固车轨道参数计算机,根据软件核算自动生成各作业点的起拨道量,精确控制捣固质量。“目前能保证将线路的水平、高低、方向等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既减少了重复作业次数,又减轻了工务单位后续的维护压力。”梁宏说。
 
  据了解,郑州局集团公司还在今年第一阶段集中修期间引入了移动闪光焊接、模块化清筛等技术,有效提升了现场作业质量。
 
  在高柏站至阌乡站区间换轨施工现场,一辆特殊的机械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的车尾仿佛装载着一个巨型滚筒,持续吸附着线路上被拆掉的旧扣件、螺栓等铁质配件。
 
  “我们利用磁吸原理设计了这部自动收料车。”郑州工务机械段设备科科长时玉昌介绍,自2018年首次在集中修中试用以来,他们联合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多次根据现场使用问题改良,目前铁质配件的回收率已达到100%。“在长轨更换施工中,使用该设备能有效解放15人至20人的劳动力。”时玉昌说。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高效有序背后的创新密码

人民铁道网

  “换轨车就位,各岗位人员到位,开始作业!”3月9日4时50分,随着“天窗”命令下达,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300余名干部职工在陇海线高柏站至阌乡站的上行区间打响了今年陇海线第一阶段集中修的首场“战斗”。按照当日作业计划,他们要更换700米的正线长轨,并完成相应配件的回收工作。

 
  高柏站至阌乡站区间为山壑区段,昼夜温差大,线路曲线半径小,对于长轨更换施工而言是传统的重点难点区段。天还未亮,线路上寒风刺骨,施工作业组织却井井有条,数百名工作人员分工明确,从旧轨拆除、旧料回收到新轨架铺、线路综合整治一气呵成。记者走访施工现场调查发现,现场作业节奏流畅紧凑的背后蕴藏着多个创新密码。
 
  “一部三组”提效有方
 
  “大型养路机械施工作业流程环环相扣,时间点更要精确地计算卡控。”当日长轨更换施工的现场作业负责人、郑州工务机械段大修六车间主任张松法向记者介绍道,得益于“一部三组”,在充分保证作业质量的基础上,今年大型养路机械施工的作业组织效率明显提升。
 
  在今年第一阶段集中修开始之前,郑州局集团公司就成立了集中修施工指挥部,下设现场协调、安全监督及质量监督检查3个工作组。从施工和运输组织方案制订、人员物资调配到“天窗”兑现及利用等方面,他们综合统筹、统一谋划,建立问题库并进行动态追踪分析及考核,有效卡控集中修现场作业的效率、安全及质量。
 
  “我最大的感受是各单位协调沟通的渠道更加通畅了。”张松法介绍,在3月8日的“一部三组”每日视频交班会上,郑州局集团公司领导班子成员、各业务处室及各站段施工负责人集中“面对面会诊”,当场查摆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不到1个小时,我们就解决了卸轨场地、轨道车进出等潜在问题,为今天的施工准备赢得了更充足的时间。”张松法说道。
 
  未雨绸缪省时有利
 
  在高柏站至阌乡站区间换轨施工火热进行的同时,郑州工务机械段大修六车间技术员王志平和几名同事在20多公里外的焦村站至灵宝站区间徒步调查线路情况。他们拿着设备图纸,在现场复核标定新轨起点,确认绝缘接头、焊头位置,为该区段的换轨施工提前做准备。“我们今年春节算是‘流动过年’,伙计们从农历大年初一就开始着手探查沿线的施工地形,组织长钢轨装卸。”王志平笑着说。
 
  把工作提前做足做充分,也是施工过程变得高效有序的秘籍之一。据了解,今年郑州局集团公司管内陇海线、焦柳线第一阶段集中修将通过大型养路机械更换长钢轨283公里、清筛线路265公里,任务量创往年之最。
 
  “以前很难在前几个‘天窗’就看到清筛车齐鸣的场面。”3月10日,在张茅站至三门峡站上行区间的清筛施工现场,郑州工务机械段大修五车间副主任王海洋向记者感叹道。在今年集中修前,郑州局集团公司便组织相关工务单位提前完成沿线卸砟工作,为清筛车争取到了宝贵的作业时间,充分提升了“天窗”利用效率。“以单‘天窗’完成清筛0.8公里来核算,我们全年至少能节约20个‘天窗’,或者多完成16公里的清筛作业任务。”王海洋说。
 
  科技投入赋能有“智”
 
  3月9日下午,陇海线观音堂站附近机器轰鸣,郑州工务机械段维修二车间主任梁宏指挥现场的2台捣固车、2台稳定车按照“排捣”的作业模式有序开展数字化捣固施工。
 
  “今年集中修中我们首次把数字捣固引入普速铁路的整修之中。”梁宏介绍,数字化捣固常在高铁施工中出现,即提前将施工区段的线路数据导入捣固车轨道参数计算机,根据软件核算自动生成各作业点的起拨道量,精确控制捣固质量。“目前能保证将线路的水平、高低、方向等误差控制在1毫米内,既减少了重复作业次数,又减轻了工务单位后续的维护压力。”梁宏说。
 
  据了解,郑州局集团公司还在今年第一阶段集中修期间引入了移动闪光焊接、模块化清筛等技术,有效提升了现场作业质量。
 
  在高柏站至阌乡站区间换轨施工现场,一辆特殊的机械车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它的车尾仿佛装载着一个巨型滚筒,持续吸附着线路上被拆掉的旧扣件、螺栓等铁质配件。
 
  “我们利用磁吸原理设计了这部自动收料车。”郑州工务机械段设备科科长时玉昌介绍,自2018年首次在集中修中试用以来,他们联合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多次根据现场使用问题改良,目前铁质配件的回收率已达到100%。“在长轨更换施工中,使用该设备能有效解放15人至20人的劳动力。”时玉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