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5条新线 将迎来“500公里”时代 四条新线年底前开通

2022-10-18 来源:综合自公开信息
本文摘要:  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经济发展的纽带,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脚。翻开深圳这十年的民生账本,一条条地铁新线、一项项重大交通工程串...
  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经济发展的纽带,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脚。翻开深圳这十年的“民生账本”,一条条地铁新线、一项项重大交通工程串连起城市的各个角落。
 
  近十年,新建的快速路与高速路为跨区自驾通行带来了普遍地提速,福田、罗湖、南山等三个行政区核心地区互相通行的驾驶时间普遍缩短10%。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到福田市民中心区在五年内从原来的平均约70分钟缩短至50-55分钟,进入市内通行的“一小时通行圈”。
 
  织密地铁网络
 
  今年第四季度将开通5条地铁新线
 
  地铁是展示城市发展速度的窗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精彩的起笔,前海从一片不起眼的小滩涂,崛起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的国际化新城,拾级而上,跨步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列,成为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后起新秀”。2019年9月28日,深圳地铁5号线二期拟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成为首条贯穿整个前海片区的线路。
 
  十年间,深圳轨道交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迎来了两次集中通车,现在保持平均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设速度。其中,2019年是深圳地铁建设的第一个“井喷”期,共有地铁三期、四期工程的16条(含延长线,不含4号线北延段)约284公里项目同时在建,创历年之最。2020年,深圳一年开通6条地铁新线、新增107公里地铁线路。如今,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已达431公里。今年第四季度,随着14号线、12号线、16号线等5条地铁新线的开通,深圳地铁将正式迈入“500公里”时代。
 
  越织越密的地铁网络,也改变了很多市民的生活轨迹。“跨区通勤”成为深圳人的通勤特征。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随着地铁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4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共4条地铁新线开通,各区之间平均出行耗时均有下降,通勤幸福感大大提升。其中,光明中心区地铁从无到有,公共交通一小时可达罗湖、福田、宝安。龙华地铁线路更完善,前往罗湖、福田等提速10%。
 
  市民生活半径和出行幸福感,正随着地铁版图的拓展不断延伸、增强。深圳市轨道办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地铁线网日均客运强度达1.45万人次/公里,居全国首位,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首次超过60%。
 
  完善绿色慢行系统
 
  每年推进建设300公里非机动车道
 
  如果说,以地铁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是城市运行的“大动脉”,慢行系统则是城市的“毛细血管”。美团共享单车数据显示,深圳轨道站点共享单车服务站点占比超过95%。从2016年10月,第一辆共享单车进入深圳,到如今日均订单量超过138万人次。庞大的骑行数据,既勾勒出深圳慢行出行发展的轨迹,也体现了深圳人的新出行方式。
 
  近年来,深圳慢行系统发展越来越“快”,以每年300公里速度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截至今年6月,深圳非机动车道总里程为2885.4公里,城市非机动车道设置率达24.9%。数据的背后,是深圳完善绿色慢行网络的决心。目前深圳共42万辆共享单车,注册用户量达2911万人,绿色出行已成为一种新时尚、新潮流。
 
  骑行也是一种健身运动社交的方式。美团单车数据显示,现在深圳人单次骑行时长增长明显,相比2016年增长23.8%,时长增长在全国排行前三,1公里以上的中长距离骑行需求显著增长。
 
  “骑行比起乘坐公交、地铁,还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和细节,用车轮丈量深圳的美景,享受难得的自己专属的慢生活时光。”骑行爱好者牛哥发现,骑行也是观察深圳的独特方式之一。美团共享单车数据显示,深圳骑行热点区域从传统的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南山区向龙华区、龙岗区和盐田区等区转移,骑行热度最高的区域从南山中心区商圈、福田CBD商圈、龙华商圈转变为龙华区龙华街道、宝安区新安街道、龙岗区坂田街道,这与深圳发展变迁和新老商圈发展轨迹不谋而合。
 
  见证者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瑞:
 
  智慧“大脑”支撑城市交通让“出行即服务”成为可能
 
  “城市交通硬件的提升是有上限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式尽可能地提高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效率。”
 
  张瑞博士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斗院)执行院长,也是北斗智能的联合创始人。他既是深圳智慧交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2007年,张瑞因为参与大亚湾科研项目第一次来到深圳。
 
  大数据助力优化运营交通线路
 
  “当时市民市内出行主要靠公交车,通过公交车站牌了解线路和到达”。日常出行靠纸质地图找路、乘坐公交要提前到站等车、打车遇到司机不认识路……这些是张瑞初来深圳时的出行体验。
 
  五年后,张瑞为课题调研再次来到深圳,“当时日常出行已经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了解出行路线和通勤方式,但是数字化应用的普及还不够广泛。”2014年,张瑞正式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作,参与研究建设深圳智慧交通相关工作。在他看来,“交通发展和建设不仅是开通新的线路,更要构建一个智慧‘大脑’去支撑城市交通运行,提升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效率”。
 
  2014年前后,深圳公交车逐步从燃油车替换为新能源车,《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提出,年底前基本实现出租车纯电动化的目标。在张瑞看来,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是智慧交通建设的关键一步。“传统的公交调度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其中,过去市民反馈公共运营交通线路不合理,公共线路改变需要调研,并结合乘客和司机的意见,运营单位进行分析、协调。现在可以根据大量出行数据监测、分析后,决策更高效、更科学。”
 
  5分钟内客流预测准确率近90%
 
  深圳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成为市民公共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进站客流激增如何应对、地铁安全如何保障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张瑞介绍,北斗院参与了深圳地铁客流播报系统以及安防系统的建设,客流播报可以让运营单位和市民及时了解线路客流情况,调整出行计划。
 
  张瑞介绍,北斗院打造了全国第一个面向地铁安全的立体防控系统。2019年利用该系统,深圳和广州地铁抓逃效率提升6倍。“这个系统还可以进行地铁大客流预测,每个站点5分钟以内的客流预测情况准确率接近90%,一旦预测到大客流情况,地铁运营单位和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根据客流预测对进站人流和周边安防力量进行调度,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张瑞认为,未来理想的公共交通出行是可以实现的,即乘客发布出行需求后就可形成完整的出行方案。“未来的公共交通出行可能没有固定线路,服务方会根据乘客需求提供某一种出行方式或一套无缝接驳出行方式。城市管理者则需要打造一套完整的、智慧化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让各种公共交通方式衔接、协同和配合,让“出行即服务”成为可能。
 
  “老深圳”唐翔宇:
 
  跨区通行普遍“提速”为幸福生活“加码”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通车,让城市道路通行环境改善是最为明显和直观的,尤其是二期通车后,宝安到坪山最快1个小时左右,市内出行拥堵也得到缓解。”
 
  提起深圳城市出行的变化,“老深圳”唐翔宇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路网的建设和升级以及科学的管理和动态的优化。唐翔宇曾连续当选三届南山区人大代表,并担任南山区人大道路交通监督小组组长达8年。针对某片区道路拥堵问题,唐翔宇实地调研十余次,针对实际情况提出部分路段单向通行的改善建议,实现片区通行效率提高80%,片区拥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1999年唐翔宇来到深圳发展,“市民、乘客、司机各种角色的出行感受我都体会过”。在唐翔宇看来,近十年,深圳道路公路网进一步织密,极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也让市民出行、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一组数据印证了唐翔宇的观点。数据显示,新建的快速路与高速路为跨区通行带来了普遍的“提速”,福田、罗湖、南山等三个行政区核心地区互相通行的驾驶时间普遍缩短10%。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到达福田市民中心区更是在五年内从原来的平均约70分钟缩短至50-55分钟,进入市内通行的“一小时通行圈”。
 
  除了越织越密的道路网络,城市绿色出行路网的完善也给唐翔宇留下深刻印象。“十年前,深圳很多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通过人行道或者机动车道行驶”。唐翔宇观察发现,近十年来,深圳交通在绿色出行路网完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自2012年以来,深圳市依托新建或改扩建道路绿化及人行道建设,为“轨道+单车”出行模式的发展及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创造了条件,非机动车道“断头”情况少了,平整通畅的骑行绿道越来越多了,市民绿色出行条件越来越好了。
 
  新增126公里深圳四条新线年底前开通
 
  从深圳市轨道办获悉,“两线三枢纽”即深圳地铁14号线、11号线福岗段和岗厦北、黄木岗、大运枢纽为期4天的工程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完毕,标志着“两线三枢纽”已顺利完成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离通车又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进入第四季度深圳迎来地铁开通的集中期。从本月起至年底,深圳市将陆续开通12、14、16号线和6号线支线4条地铁线路,新增里程126公里,届时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527公里,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两线三枢纽”完成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据悉,本次安全评估对“两线三枢纽”的前提条件、土建工程、车辆工程、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站台门系统、电(扶)梯、自动售检票系统、消防和给排水系统、FAS、BAS、环控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初期运营准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核查。有关参建单位将根据工作安排,积极推进评估复核工作,经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复核合格后,“两线三枢纽”即可具备初期运营基本条件并可办理初期运营手续,通车在即。
 
  “两线三枢纽”开通运营后,将成为连接深圳CBD与东部地区的交通走廊,进一步方便临深地区与市中心区的通勤。对于加快深圳都市圈建设进程,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助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月福田至坪山乘地铁40分钟直达
 
  地铁14号线拟于10月28日开通。该线路始于福田区岗厦北交通枢纽,终至坪山区沙田,是坪山区的第一条地铁线路。线路全长50.32公里,设18个站,经福田、罗湖、龙岗、坪山,串联福田中心区、布吉、横岗、大运新城、坪山中心、坑梓等地区,全线运行时长49分钟,从福田中心区至坪山只需要40分钟就可到达。
 
  从11月底至12月底,深圳市还将陆续开通6号线支线、12号线和16号线。6号线起自光明站,止于深莞边界,全长约6.13公里,未来计划连接东莞1号线。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左炮台东站,串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南山中心片区、宝安中心片区、西乡片区、机场东片区、福永片区、大空港片区及会展片区等地区,止于海上田园东站。
 
  未来二期工程将延伸至松岗。地铁16号线一期由大运站引出,贯穿大运新城、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等片区,终于坪山田心站,未来二期工程由大运站至西坑。
 
  三大交通枢纽月底开门迎客
 
  伴随着本月底地铁14号线的开通,届时被该线路串联起来的深圳市三大交通枢纽——岗厦北枢纽、黄木岗枢纽和大运枢纽也将正式开门迎客。
 
  日前随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来到位于市民中心东侧的岗厦北枢纽看到,装修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采光天井的设计大气又极具科技线条感,被称为“深圳之眼”。“眼睛”之下,中庭跨轨行区玻璃罩为全国地铁首创,乘客可在站厅层俯瞰列车进出站过程。开通后,将实现2号线、10号线、11号线、14号线的站内换乘,未来还可与1号线岗厦站的地下商业空间直接联通。
 
  黄木岗枢纽和大运枢纽的设计也各具特色。黄木岗枢纽可实现与7号线、14号线和规划中的24号线三线换乘;大运枢纽将实现与3号线、14号线、16号线以及深大城际铁路4条线路的直接换乘。
 
  据介绍,目前深圳市已开通12条地铁、共419公里,1条有轨电车线、共11.7公里,线网密度达0.21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2021年,深圳市城市轨道总客运量21.9亿人次,日均客运强度达1.42万人次/公里,居全国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超60%,在公共交通中骨干作用明显。
 
  包括上述四条即将开通的地铁线路在内,深圳市在建地铁线路共16条段,约227公里,总投资约2305亿元。其中,8号线二期由盐田路站至小梅沙,是第一条通往大小梅沙的地铁线,目前车站均已封顶,区间盾构完成87%,计划2024年开通运营。
 
  “两线”小档案
 
  地铁14号线全长50.32公里,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按GoA4级标准,是一次性、高质量开通的全自动运行长大线路。线路起自福田中心区岗厦北枢纽,经罗湖区、龙岗区,止于坪山区沙田站,预留延伸至惠州的条件。全线共设站18座,新设福新地下停车场、昂鹅车辆段。
 
  地铁14号线作为深圳首条东部地铁快线,开通后将使坪山区首次迎来“地铁时代”,可极大提高坪山居民往来各区的出行效率,实现“40分钟交通圈”通勤,未来也将是支持深圳东进战略实施的重要交通保障。
 
  地铁11号线福田至岗厦北区间,线段全长1.6公里。届时,将同步开通11号线福田站至岗厦北站、岗厦北枢纽(包含10号线岗厦北站)、大运枢纽、黄木岗枢纽三枢纽轨道交通部分。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5条新线 将迎来“500公里”时代 四条新线年底前开通

综合自公开信息

  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经济发展的纽带,更是民生幸福的重要注脚。翻开深圳这十年的“民生账本”,一条条地铁新线、一项项重大交通工程串连起城市的各个角落。

 
  近十年,新建的快速路与高速路为跨区自驾通行带来了普遍地提速,福田、罗湖、南山等三个行政区核心地区互相通行的驾驶时间普遍缩短10%。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到福田市民中心区在五年内从原来的平均约70分钟缩短至50-55分钟,进入市内通行的“一小时通行圈”。
 
  织密地铁网络
 
  今年第四季度将开通5条地铁新线
 
  地铁是展示城市发展速度的窗口。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精彩的起笔,前海从一片不起眼的小滩涂,崛起成为一座高楼林立的国际化新城,拾级而上,跨步走向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列,成为珠三角城市群中的“后起新秀”。2019年9月28日,深圳地铁5号线二期拟正式开通初期运营,成为首条贯穿整个前海片区的线路。
 
  十年间,深圳轨道交通发展不断刷新纪录,迎来了两次集中通车,现在保持平均每年200公里以上的建设速度。其中,2019年是深圳地铁建设的第一个“井喷”期,共有地铁三期、四期工程的16条(含延长线,不含4号线北延段)约284公里项目同时在建,创历年之最。2020年,深圳一年开通6条地铁新线、新增107公里地铁线路。如今,深圳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运营里程已达431公里。今年第四季度,随着14号线、12号线、16号线等5条地铁新线的开通,深圳地铁将正式迈入“500公里”时代。
 
  越织越密的地铁网络,也改变了很多市民的生活轨迹。“跨区通勤”成为深圳人的通勤特征。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数据显示,2020年,随着地铁2号线三期、8号线一期、4号线三期、3号线三期共4条地铁新线开通,各区之间平均出行耗时均有下降,通勤幸福感大大提升。其中,光明中心区地铁从无到有,公共交通一小时可达罗湖、福田、宝安。龙华地铁线路更完善,前往罗湖、福田等提速10%。
 
  市民生活半径和出行幸福感,正随着地铁版图的拓展不断延伸、增强。深圳市轨道办数据显示,2021年深圳地铁线网日均客运强度达1.45万人次/公里,居全国首位,城市轨道交通客运量占全市公共交通客运量比例首次超过60%。
 
  完善绿色慢行系统
 
  每年推进建设300公里非机动车道
 
  如果说,以地铁为主体的公共交通是城市运行的“大动脉”,慢行系统则是城市的“毛细血管”。美团共享单车数据显示,深圳轨道站点共享单车服务站点占比超过95%。从2016年10月,第一辆共享单车进入深圳,到如今日均订单量超过138万人次。庞大的骑行数据,既勾勒出深圳慢行出行发展的轨迹,也体现了深圳人的新出行方式。
 
  近年来,深圳慢行系统发展越来越“快”,以每年300公里速度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截至今年6月,深圳非机动车道总里程为2885.4公里,城市非机动车道设置率达24.9%。数据的背后,是深圳完善绿色慢行网络的决心。目前深圳共42万辆共享单车,注册用户量达2911万人,绿色出行已成为一种新时尚、新潮流。
 
  骑行也是一种健身运动社交的方式。美团单车数据显示,现在深圳人单次骑行时长增长明显,相比2016年增长23.8%,时长增长在全国排行前三,1公里以上的中长距离骑行需求显著增长。
 
  “骑行比起乘坐公交、地铁,还能看到不同的风景和细节,用车轮丈量深圳的美景,享受难得的自己专属的慢生活时光。”骑行爱好者牛哥发现,骑行也是观察深圳的独特方式之一。美团共享单车数据显示,深圳骑行热点区域从传统的福田区、罗湖区、宝安区、南山区向龙华区、龙岗区和盐田区等区转移,骑行热度最高的区域从南山中心区商圈、福田CBD商圈、龙华商圈转变为龙华区龙华街道、宝安区新安街道、龙岗区坂田街道,这与深圳发展变迁和新老商圈发展轨迹不谋而合。
 
  见证者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张瑞:
 
  智慧“大脑”支撑城市交通让“出行即服务”成为可能
 
  “城市交通硬件的提升是有上限的,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化、智慧化的方式尽可能地提高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效率。”
 
  张瑞博士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北斗院)执行院长,也是北斗智能的联合创始人。他既是深圳智慧交通发展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2007年,张瑞因为参与大亚湾科研项目第一次来到深圳。
 
  大数据助力优化运营交通线路
 
  “当时市民市内出行主要靠公交车,通过公交车站牌了解线路和到达”。日常出行靠纸质地图找路、乘坐公交要提前到站等车、打车遇到司机不认识路……这些是张瑞初来深圳时的出行体验。
 
  五年后,张瑞为课题调研再次来到深圳,“当时日常出行已经可以通过数字化手段了解出行路线和通勤方式,但是数字化应用的普及还不够广泛。”2014年,张瑞正式到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工作,参与研究建设深圳智慧交通相关工作。在他看来,“交通发展和建设不仅是开通新的线路,更要构建一个智慧‘大脑’去支撑城市交通运行,提升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效率”。
 
  2014年前后,深圳公交车逐步从燃油车替换为新能源车,《2018年“深圳蓝”可持续行动计划》提出,年底前基本实现出租车纯电动化的目标。在张瑞看来,城市公共交通电动化是智慧交通建设的关键一步。“传统的公交调度需要大量的人力参与其中,过去市民反馈公共运营交通线路不合理,公共线路改变需要调研,并结合乘客和司机的意见,运营单位进行分析、协调。现在可以根据大量出行数据监测、分析后,决策更高效、更科学。”
 
  5分钟内客流预测准确率近90%
 
  深圳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地铁成为市民公共出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进站客流激增如何应对、地铁安全如何保障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张瑞介绍,北斗院参与了深圳地铁客流播报系统以及安防系统的建设,客流播报可以让运营单位和市民及时了解线路客流情况,调整出行计划。
 
  张瑞介绍,北斗院打造了全国第一个面向地铁安全的立体防控系统。2019年利用该系统,深圳和广州地铁抓逃效率提升6倍。“这个系统还可以进行地铁大客流预测,每个站点5分钟以内的客流预测情况准确率接近90%,一旦预测到大客流情况,地铁运营单位和相关部门可以及时根据客流预测对进站人流和周边安防力量进行调度,确保市民出行安全”。
 
  张瑞认为,未来理想的公共交通出行是可以实现的,即乘客发布出行需求后就可形成完整的出行方案。“未来的公共交通出行可能没有固定线路,服务方会根据乘客需求提供某一种出行方式或一套无缝接驳出行方式。城市管理者则需要打造一套完整的、智慧化的城市交通管理系统让各种公共交通方式衔接、协同和配合,让“出行即服务”成为可能。
 
  “老深圳”唐翔宇:
 
  跨区通行普遍“提速”为幸福生活“加码”
 
  “深圳外环高速公路通车,让城市道路通行环境改善是最为明显和直观的,尤其是二期通车后,宝安到坪山最快1个小时左右,市内出行拥堵也得到缓解。”
 
  提起深圳城市出行的变化,“老深圳”唐翔宇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路网的建设和升级以及科学的管理和动态的优化。唐翔宇曾连续当选三届南山区人大代表,并担任南山区人大道路交通监督小组组长达8年。针对某片区道路拥堵问题,唐翔宇实地调研十余次,针对实际情况提出部分路段单向通行的改善建议,实现片区通行效率提高80%,片区拥堵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1999年唐翔宇来到深圳发展,“市民、乘客、司机各种角色的出行感受我都体会过”。在唐翔宇看来,近十年,深圳道路公路网进一步织密,极大改善了城市交通环境,也让市民出行、生活的幸福感、获得感大大提升。
 
  深圳北斗应用技术研究院提供的一组数据印证了唐翔宇的观点。数据显示,新建的快速路与高速路为跨区通行带来了普遍的“提速”,福田、罗湖、南山等三个行政区核心地区互相通行的驾驶时间普遍缩短10%。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到达福田市民中心区更是在五年内从原来的平均约70分钟缩短至50-55分钟,进入市内通行的“一小时通行圈”。
 
  除了越织越密的道路网络,城市绿色出行路网的完善也给唐翔宇留下深刻印象。“十年前,深圳很多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通过人行道或者机动车道行驶”。唐翔宇观察发现,近十年来,深圳交通在绿色出行路网完善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自2012年以来,深圳市依托新建或改扩建道路绿化及人行道建设,为“轨道+单车”出行模式的发展及公共自行车系统建设创造了条件,非机动车道“断头”情况少了,平整通畅的骑行绿道越来越多了,市民绿色出行条件越来越好了。
 
  新增126公里深圳四条新线年底前开通
 
  从深圳市轨道办获悉,“两线三枢纽”即深圳地铁14号线、11号线福岗段和岗厦北、黄木岗、大运枢纽为期4天的工程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完毕,标志着“两线三枢纽”已顺利完成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离通车又近了一步。
 
  与此同时,进入第四季度深圳迎来地铁开通的集中期。从本月起至年底,深圳市将陆续开通12、14、16号线和6号线支线4条地铁线路,新增里程126公里,届时深圳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527公里,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两线三枢纽”完成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据悉,本次安全评估对“两线三枢纽”的前提条件、土建工程、车辆工程、通信系统、信号系统、供电系统、站台门系统、电(扶)梯、自动售检票系统、消防和给排水系统、FAS、BAS、环控系统、全自动运行系统、初期运营准备等方面进行了深入、全面的核查。有关参建单位将根据工作安排,积极推进评估复核工作,经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复核合格后,“两线三枢纽”即可具备初期运营基本条件并可办理初期运营手续,通车在即。
 
  “两线三枢纽”开通运营后,将成为连接深圳CBD与东部地区的交通走廊,进一步方便临深地区与市中心区的通勤。对于加快深圳都市圈建设进程,助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轨道交通建设,助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本月福田至坪山乘地铁40分钟直达
 
  地铁14号线拟于10月28日开通。该线路始于福田区岗厦北交通枢纽,终至坪山区沙田,是坪山区的第一条地铁线路。线路全长50.32公里,设18个站,经福田、罗湖、龙岗、坪山,串联福田中心区、布吉、横岗、大运新城、坪山中心、坑梓等地区,全线运行时长49分钟,从福田中心区至坪山只需要40分钟就可到达。
 
  从11月底至12月底,深圳市还将陆续开通6号线支线、12号线和16号线。6号线起自光明站,止于深莞边界,全长约6.13公里,未来计划连接东莞1号线。地铁12号线一期工程起于左炮台东站,串联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南山中心片区、宝安中心片区、西乡片区、机场东片区、福永片区、大空港片区及会展片区等地区,止于海上田园东站。
 
  未来二期工程将延伸至松岗。地铁16号线一期由大运站引出,贯穿大运新城、龙岗中心城、坪山中心区等片区,终于坪山田心站,未来二期工程由大运站至西坑。
 
  三大交通枢纽月底开门迎客
 
  伴随着本月底地铁14号线的开通,届时被该线路串联起来的深圳市三大交通枢纽——岗厦北枢纽、黄木岗枢纽和大运枢纽也将正式开门迎客。
 
  日前随市人大常委会视察组来到位于市民中心东侧的岗厦北枢纽看到,装修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采光天井的设计大气又极具科技线条感,被称为“深圳之眼”。“眼睛”之下,中庭跨轨行区玻璃罩为全国地铁首创,乘客可在站厅层俯瞰列车进出站过程。开通后,将实现2号线、10号线、11号线、14号线的站内换乘,未来还可与1号线岗厦站的地下商业空间直接联通。
 
  黄木岗枢纽和大运枢纽的设计也各具特色。黄木岗枢纽可实现与7号线、14号线和规划中的24号线三线换乘;大运枢纽将实现与3号线、14号线、16号线以及深大城际铁路4条线路的直接换乘。
 
  据介绍,目前深圳市已开通12条地铁、共419公里,1条有轨电车线、共11.7公里,线网密度达0.21公里/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一。2021年,深圳市城市轨道总客运量21.9亿人次,日均客运强度达1.42万人次/公里,居全国第一;城市轨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分担率超60%,在公共交通中骨干作用明显。
 
  包括上述四条即将开通的地铁线路在内,深圳市在建地铁线路共16条段,约227公里,总投资约2305亿元。其中,8号线二期由盐田路站至小梅沙,是第一条通往大小梅沙的地铁线,目前车站均已封顶,区间盾构完成87%,计划2024年开通运营。
 
  “两线”小档案
 
  地铁14号线全长50.32公里,设计速度120公里/小时,按GoA4级标准,是一次性、高质量开通的全自动运行长大线路。线路起自福田中心区岗厦北枢纽,经罗湖区、龙岗区,止于坪山区沙田站,预留延伸至惠州的条件。全线共设站18座,新设福新地下停车场、昂鹅车辆段。
 
  地铁14号线作为深圳首条东部地铁快线,开通后将使坪山区首次迎来“地铁时代”,可极大提高坪山居民往来各区的出行效率,实现“40分钟交通圈”通勤,未来也将是支持深圳东进战略实施的重要交通保障。
 
  地铁11号线福田至岗厦北区间,线段全长1.6公里。届时,将同步开通11号线福田站至岗厦北站、岗厦北枢纽(包含10号线岗厦北站)、大运枢纽、黄木岗枢纽三枢纽轨道交通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