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区域一体化深度演化,中国虽与其他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保持着紧密的经贸联系,但沿线相对滞后的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该走廊战略通道作用的发挥。2021年12月3日,中老两国互利合作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中老铁路正式投入运营。作为泛亚铁路中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条跨越山河的“友谊之路”和“黄金线路”的开通,一方面,对中国而言,打通了中南半岛直通印度洋的通道,为未来与泰国、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国的贯通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中老铁路是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老挝的从“陆锁国”变为“陆联国”战略的对接,也是一条完全使用中国标准的国际铁路,标志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硬联通”迈出了重要一步,并将夯实澜湄合作、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中老铁路是老挝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条现代化铁路,为其“陆锁国”变“陆联国”战略的实现提供了可靠支撑,为老挝和整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中老铁路的开通标志着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和泛亚铁路中线建设的重大突破,这条铁路可大幅度降低中国大西南物资出口到中南半岛国家的物流成本,而且运输时间也会大大缩短。这条铁路的开通可以促进中老之间跨境园区、跨境产业、跨境旅游、跨境金融的合作发展,进而推动中老命运共同体建设不断深化。截至2022年3月12日开通运营满100天之时,中老铁路已累计发送旅客180多万人次,开行货物列车1500多列,运输货物120万吨,呈现出了客货运输两旺的良好态势,为改善沿线居民出行条件,畅通国内国际经济循环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中老铁路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中的战略意义
(一)地缘政治:提升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地缘政治地位
中国通过老挝连接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国交通网络,推动了沿线互联互通建设。在中老铁路开通之前,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缺乏高效的运输方式,运输成本较高,在中老铁路建成后,中老铁路成为泛亚铁路中段的主干道,形成“以中路撬动两翼”之势,对泛亚铁路东西线的修建产生积极影响,最终将形成三条运输通道:一是中老铁路经过泰国南下,连接马来西亚、新加坡等东盟国家;二是经曼谷直达泰国拉廊港进入印度洋,从海路沟通缅甸以及南亚诸国;三是经泰国林查班港连接越南、柬埔寨等国。中老铁路的开通有效提高了沿线跨境物流水平,拓宽了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甚至整个东盟的交通网络。中老铁路辐射东南亚,连通印度洋,将加深与中国的区域经济合作。
老挝和其他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也能实现运输的高效对接,拓宽地缘政治空间。从地理位置上看,老挝位于中南半岛腹地,被中国、缅甸、泰国等国家包围,不直接与海洋接壤,没有属于本国的海港,是一个典型的“陆锁国”,其国内交通运输设施十分落后。中老铁路开通前,老挝80%以上的货物都通过公路运输,成本比较高昂,落后的基础设施也限制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外来投资者的进入。中老铁路开通后,向北连接中国境内的玉溪—磨憨铁路,向南连接泰国的廊开—曼谷铁路,借助高效、优质的物流网络,老挝商品可以北上中国或南下泰国接壤印度洋港口,助力老挝与中南半岛部分国家的交通实现高效对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高了老挝和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的地缘政治地位。
(二)经济社会:推进中南半岛经济走廊经济社会协同发展
首先,中老铁路的开通将直接促进老挝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世界银行报告《从内陆到陆联:释放中老铁路联通潜力》认为,中老铁路通车后,从万象到云南昆明的货运成本将降低40%至50%,同时老挝国内线路成本将降低20%至40%。据东国—东盟博览社数据统计,中老铁路开通前,客运方面,中国云南边境至老挝万象公路客运票价约为225元人民币/人;货运方面,从中国云南边境通过公路到老挝万象的公路货运价格接近660元/吨;运输时间方面,中老铁路开通前,从老挝万象到中老边境通过公路运输需30小时左右。中老铁路开通后,铁路运输成为了最有优势的运输方式,客运方面,中国云南边境至老挝万象的铁路客运票价约为132元人民币(16万基普)/人,比公路运费下降了40%—50%;货运方面,中老铁路开通后,中国云南边境到万象铁路货运价格为220元/吨,比公路运费下降了50%—70%;运输时间方面中老铁路开通后,万象到中老边境缩短至3小时以内,节约近90%。
当前,中国是老挝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和第一大投资来源国,2021年,中国与老挝的双边贸易额达43.5亿美元,其中老挝出口26.8亿美元,增长28.2%,中国已成为老挝商品尤其是农产品的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同时,1989—2021年,中国企业在老挝直接投资项目共821个,仅2021年就有20个项目,价值总和超10亿美元。中老铁路的开通将进一步加深两国经贸联系,直接刺激老挝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社会利益。
同时,中老铁路的建成将间接带动整个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具有坚实的经贸往来基础。2021年,中国与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的双边贸易量占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贸易总额的37.3%;同时,截至2020年底,中国对其他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的直接投资存量为1085.2亿美元,占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存量的54%。未来,中老铁路这条运输大通道将产生辐射效应,加速沿线生产要素的有序流动,将中国在金融、技术、服务、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与越南、柬埔寨、缅甸等沿线国家的劳动力和自然资源实现优化组合,形成更公平、合理、高效的区域产业分工体系,增强区域协作性。值得一提的是,中老铁路还能与《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实现联动,促进区域间资源和市场的开发和利用,拉动沿线国家相关产业如旅游业发展,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技术力量:改善基建落后等硬件设施问题
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中国GDP总量位居全球第二,新加坡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已久,但经济走廊内还有缅甸、老挝、柬埔寨等不发达国家。部分国家工业基础薄弱,国内基础设施水平仍然十分落后,同时国家间基建基础和标准存在差异,使得中国难以与周边国家形成稳定高效的互联互通交通运输网络。如中南半岛各国铁路标准参差不齐,这将额外增加运输成本和时间。当前,使用标准1453毫米宽的中老铁路虽已通达老挝首都万象,但后期的站点维护仍需大量资金和技术人才,同时,老挝至泰国为1000毫米宽的铁路,尚未建成换装站,导致中老铁路直达泰国的换装联运无法实现,工程量巨大。因而,在经济实力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及建设标准有差异的情况下,区域间铁路直达连接存在障碍。作为互联互通的重要节点,中老铁路的区域辐射以及带动效应将为保持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的通道安全和供应链的稳定发挥巨大作用,还将为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带来互联互通硬件设施大幅提升。
二、进一步发挥中老铁路在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中作用的建议
(一)政治上:深化战略沟通对接,打造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命运共同体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12月3日在北京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通过视频连线共同出席中老铁路通车仪式。明确提出,双方要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把这条铁路维护好、运营好,把沿线开发好、建设好,打造黄金线路,造福两国民众。强调不仅要实现“硬联通”,还要抓好“软联通”,打造高质量、可持续、惠民生的沿线经济带;要推进新型基础设施项目合作,提升中老能源互联互通水平,加强农业、经济开发区、金融等领域合作。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在中老铁路通车仪式上指出,中老铁路的开通是老中“好邻居、好朋友、好同志、好伙伴”精神和老中命运共同体精神的生动写照,也是老中两党两国和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伟大写照,必将为老中两党、两国关系注入新的重要内涵。
稳定的政治环境是借助中老铁路加速走廊互联互通的重要倚靠。中南半岛经济走廊沿线各国需要发扬友好邻邦传统,加强各层级往来协调,保持“走亲戚”式的交往态势。发挥高层引领作用,深化政治互信,及时就经济走廊发展重大问题和国际地区形势加强战略沟通。密切政党、立法机构、商协会以及民间机构交往,不断拓展中国与其他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互信互助互惠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广度和深度。而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的问题上继续相互支持,共同维护区域国家整体权益,警惕强权政治干预风险。努力打造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命运共同体,突出战略性、全局性、统领性、规划性,从更高站位、更大视角、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把握地区关系发展方向,协商推进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尊重各方权益,以中老铁路为契机,共同绘制实现地区互联互通的发展蓝图。
(二)认识上:讲好中国故事,承担社会责任以优化舆论环境
民心相通是通过中老铁路破除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障碍的社会保障。根据老挝媒体对民众进行中老铁路评价的调查采访,老挝各界民众一致表示中老铁路是老挝最便捷高速的出行方式,认为中老铁路会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使两国人民交往的范围进一步扩大、交流的项目越来越多、两国人民的友谊越来越深厚。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关键在于增强中国深化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理念和倡议的说服力和公信力。一方面,要增强话语权,深化地区人文交流和合作,借助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提高定向传播力,策划推出主题报道,大力宣传中老铁路辐射范围内的经贸发展新成就和新变化,增强新闻传播的时、度、效,将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的繁荣景象及时传播出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中老铁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交流实践活动,主动激发来自经济走廊沿线国家的民间舆论聚拢效应,实现更深层次的文化地域互动,以文化为桥梁赢得来自老挝民众对中老铁路的认知认同,进而让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国深入了解和理性认识真实的中国,最终破除抑制互联互通实现的民心障碍。此外,中资企业要努力适应东道国的发展需求,避免与当地核心利益产生冲突,塑造良好的投资形象,主动承担有关社会责任,打消政府以及民众的顾虑。
(三)技术上:推进区域内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物流通道合作
对中南半岛经济走廊而言,由于贸易便利化程度不足,通关时间长,存在着配套服务较差、通关效率低等问题。另外,无缝跨境铁路运输的主要瓶颈在过境点,个别国家个别海关和其他边境管理机构实施的程序较为复杂,增加了贸易交易成本,导致进出口货物通关的延误和不确定性。部分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投资资金不足以及融资渠道不健全,阻碍了工业化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因此,提高通关效率和贸易便利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改进经济走廊基础设施建设是破除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障碍的有效途径。
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和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中国可以考虑引领更多资金流向经济走廊沿线基础设施领域,鼓励人员积极支持技术援助,推广中国在铁路、公路、桥梁建设上的先进技术和成熟经验,有效促进国家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科学规划新旧通道,让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成果充分惠及当地民众,进而打破基础设施对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的直接限制。同时,中老铁路的开通将扩大经济走廊国家间的贸易往来,倒逼跨境物流运输体系建设,为国际多式联运提供基础保障,满足大宗运输物资及必需物资的运输需求,降低跨境物流成本。除此之外,推动各国不同标准铁路换装站建设可以保障跨境物流运输效率,进而对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国家间互联互通产生积极影响。以中国、老挝、泰国贸易通道为例,中老铁路的建成通车为各国间开辟了新的贸易通道。铁路通车运营至今,国内已有15个省、市通过中老铁路货运班列发运货物至泰国、老挝、缅甸、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等8个东南亚、南亚国家,其中发运至泰国的货运量占比高达73%,发运至老挝的货运量占比约10%。可见,经中老铁路货运班列发运至泰老两国的货运量超过了80%,中老泰贸易新通道的成效初步显现。
(四)措施上:提高通关效率,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贸易便利化主要看边境物流与基础设施、海关与边境管理、政府能力及营商环境等方面,由于经济走廊内区域发展不平衡,发挥中老铁路互联互通节点作用仍然面临着贸易便利化程度低的“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问题。老挝货物进出口通关程序比较繁琐复杂,体现在通关设施配备不足,通关时间长,收费高。在口岸通关过程中,老挝还依靠手工作业,加上人员配备不足,整体素质不高,严重影响通关速度。另外,海关监管场所建设不完善,果蔬、水产、冻品等特殊商品的监管场所建设滞后,不能满足通关需求。通关效率和贸易通畅是利用中老铁路破除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障碍、充分释放RCEP发展机遇的关键基础。
中国可以考虑将昆明建设成为国际班列枢纽节点城市,支持边境地区开展区域性国际货运班列集结中心建设,例如,将昆明王家营集装箱中心站并入内陆—国际铁路货物运输临时开放站点管理,赋予其部分口岸功能,提高装运效率。简化通关手续,支持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各国探索铁路口岸“一地两检”通关模式,减少申报次数,规避冗余审批程序,缩短通关时间,提升通关效率。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注重提升口岸信息化水平,减少口岸接触,比如,通过中老铁路加强与老挝沟通对接,尽快在老挝磨丁口岸部署数字口岸系统,实现原始舱单境外提前传输,通过“提前申报”提升通关时效。可以借鉴中欧班列的做法,推进“智慧口岸”建设,优先促进老挝段口岸和货运站点的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建立电子申报、电子转关、电子放行系统,提升老方货物通关能力;创新通关查验监管模式,积极探索磨憨—磨丁口岸的“一地两检”等通关便利化措施;建立中老口岸电子信息平台,便利口岸间、各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数据共享。以中老铁路为依托,推动跨境贸易产业合作,逐步提升整个经济走廊贸易便利化水平,更好地服务于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大局,助力中南半岛经济走廊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