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铁路局 > 内容

创新加速度 实干向未来 ——兰州局集团公司推进科技创新发展纪实

2022-11-24 来源:人民铁道网
本文摘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为铁路加快实施创新驱...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为铁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的部署要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打造“创新兰铁”和“智慧兰铁”,立足科技创新新高地,深耕六大重点领域,笃行实干,跑出了创新创造“加速度”,为铁路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贡献力量。
 
  描绘企业发展新蓝图
 
  5月11日,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现场,兰州局集团公司研发的隧道救援多功能台车成为全场亮点。它能够按照一道道指令,有条不紊地向坍塌隧道自动掘进,自主开挖坍塌土体,通过运输带传送土体至隧道外并及时注浆加固隧道。
 
  兰州局集团公司建设部副主任张宏看在眼里,却一点儿也不感到惊奇。近年来,兰州局集团公司先后破解了湿陷性黄土、F5断层等一道道世界性施工难题,在工程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尤其在隧道建设方面,机械化配套工艺工法逐渐趋于成熟和定型。
 
  “我们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锲而不舍走稳走好科技创新发展的路子。”2021年11月,该局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敏锐地提出了打造“创新兰铁”和“智慧兰铁”的发展思路。该局集团公司坚持一盘棋、一张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徐徐铺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蓝图。
 
  十指成拳聚合力。兰州局集团公司举全局之力,不断加大铁路前沿科技的探索和创新力度,坚持安全导向和专业探索并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项目技术含量,呈现出多元化、全面性的特点,在安全保障、运输经营、装备升级、节支创效、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覆盖了运输生产、经营开发、资源管理、建设管理等六大领域,研究和实践的范畴不断扩展深化。
 
  据统计,近5年来,兰州局集团公司共有20多项科技创新项目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成果覆盖局集团公司发展的各个领域;技术评审项目数量稳步增长,评审率从5年前的8%提高到现在的14%。今年,该局集团公司承接的国铁集团重大科研项目就有7项,涉及工务工程、运输经营、绿色环保等多个领域。
 
  探索科技创新新路径
 
  最近,兰州局集团公司再传捷报,工务部高铁管理科科长戚志刚荣获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是铁路行业和轨道交通领域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权威科技奖项,自1993年设立以来,共评选出青年奖60名。戚志刚这次获奖,就是兰州局集团公司促进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
 
  科技创新,机制为要。兰州局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了有关科技创新的9项制度办法,对基础能力建设、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20项落实措施进行明确,规范了科技创新流程,加快了科技领域改革,搭建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四梁八柱”,为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形成了层层抓科技创新的生动局面,有力提振了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万鑫兴是银川站车站值班员,2017年参加工作的他已经获得5项科研专利并发表5篇科研论文,其中2022年就申请专利4项并发表论文3篇。
 
  万鑫兴这几年着手的科研项目多为现场设备智能化改进、客运服务智能化、车流组织优化等领域的设备、系统研发,属于基层站段“短平快”科研课题。在兰州局集团公司,每个科技创新项目只要立项,随之而来的就是“两个对接”,相关专业人员第一时间与创新科研人员对接,第一时间完成“项目”和“人才”的对接,流程简洁,推进高效,全过程提供“点对点”服务指导,吸引了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加入局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队伍。今年该局集团公司参与科技创新的青年人才已突破百人,较2017年增长150%。
 
  打通堵点,畅通赛道。兰州局集团公司按照国铁集团关于深化铁路科技领域改革指导意见,在体制改革上大胆破冰,在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狠抓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局集团公司的落实,强化科研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推动科研项目由过程管理向成果管理转变;破除身份界定,支持青年骨干、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工人、一线优秀标兵等各类科技人才承担国铁集团、局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打造自上而下、覆盖全员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统筹各方面力量和各类资源,建立局集团公司100位人才科技专家库,出台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绩效跟踪评价、追踪问效机制,将科技领域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跑出创新创造加速度
 
  今年7月7日,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攻关,兰州车辆段成为全路首家具备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绿巨人”单元制动缸自主检修能力的设备维修单位,每列“绿巨人”可节省检修费45万余元。
 
  像这样的创新案例,在兰州局集团公司比比皆是,这里已经汇聚成创新创造的“蔚蓝海洋”。该局集团公司面向保障安全生产,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强重点领域应用型技术创新,越来越多的科技项目转化应用于现场、转化为生产力,跑出了创新创造的加速度。
 
  在安全保障方面,线路落石监控系统在陇海、宝中、包兰等线路上的23处防洪重点区域应用;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落地,实现了对货车和客车车辆运行安全的动态检测、资源共享和远程监控。
 
  在装备提升方面,有砟轨道平顺性和大机捣固车自动定位技术广泛应用在兰新铁路、陇海铁路、银西高铁,有砟高铁TQI动态指标改善率达到20%,既有普速线路TQI改善率达30%以上;建立了计算机联锁仿真试验室,有效提高了联锁试验效率。
 
  在节支创效方面,兰州局集团公司大力推广智慧食堂管控平台,平台已在管内45家单位的1490个食堂投入应用,节支效果明显。
 
  ……
 
  创新潮涌,激荡向海。今年以来,兰州局集团公司不断探索优化和完善激励机制,在既有的科技进步奖及课题绩效激励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课题负责人的科研自主权,积极推动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形成局集团公司科研所作为转化主体持有知识产权、所属单位作为转化主体承担产品生产销售、合作推广项目签订专利共有协议获得收益的三种成果转化模式,实现科研人员按照收益模式获得相应分红,逐步形成企业创新发展、人才持续涌现的双赢局面,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
 
  深耕沃土,厚积薄发。今年以来,兰州局集团公司喜报频传,围绕运输生产、经营开发、资源管理、建设管理、综合协同、战略决策6大领域,“双碳”目标下通道物流多式联运关键技术研究、铁路沿线自然灾害智慧化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30余项科研及信息化项目已作为“创新兰铁”“智慧兰铁”建设的支撑项目,成功进入“孵化期”。相信不久的将来,又会有一批丰硕成果诞生于西部铁路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发展的新高地。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创新加速度 实干向未来

人民铁道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这为铁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铁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按照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党组的部署要求,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打造“创新兰铁”和“智慧兰铁”,立足科技创新新高地,深耕六大重点领域,笃行实干,跑出了创新创造“加速度”,为铁路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贡献力量。
 
  描绘企业发展新蓝图
 
  5月11日,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应急管理部、甘肃省人民政府联合举行的“应急使命·2022”高原高寒地区抗震救灾实战化演习现场,兰州局集团公司研发的隧道救援多功能台车成为全场亮点。它能够按照一道道指令,有条不紊地向坍塌隧道自动掘进,自主开挖坍塌土体,通过运输带传送土体至隧道外并及时注浆加固隧道。
 
  兰州局集团公司建设部副主任张宏看在眼里,却一点儿也不感到惊奇。近年来,兰州局集团公司先后破解了湿陷性黄土、F5断层等一道道世界性施工难题,在工程建设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科技实力不断增强,尤其在隧道建设方面,机械化配套工艺工法逐渐趋于成熟和定型。
 
  “我们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锲而不舍走稳走好科技创新发展的路子。”2021年11月,该局集团公司主要负责人敏锐地提出了打造“创新兰铁”和“智慧兰铁”的发展思路。该局集团公司坚持一盘棋、一张网,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徐徐铺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的蓝图。
 
  十指成拳聚合力。兰州局集团公司举全局之力,不断加大铁路前沿科技的探索和创新力度,坚持安全导向和专业探索并重,不断提升科技创新项目技术含量,呈现出多元化、全面性的特点,在安全保障、运输经营、装备升级、节支创效、理论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覆盖了运输生产、经营开发、资源管理、建设管理等六大领域,研究和实践的范畴不断扩展深化。
 
  据统计,近5年来,兰州局集团公司共有20多项科技创新项目获得了省部级科技奖,成果覆盖局集团公司发展的各个领域;技术评审项目数量稳步增长,评审率从5年前的8%提高到现在的14%。今年,该局集团公司承接的国铁集团重大科研项目就有7项,涉及工务工程、运输经营、绿色环保等多个领域。
 
  探索科技创新新路径
 
  最近,兰州局集团公司再传捷报,工务部高铁管理科科长戚志刚荣获第十六届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青年奖。詹天佑铁道科学技术奖是铁路行业和轨道交通领域引领性强、影响力大的权威科技奖项,自1993年设立以来,共评选出青年奖60名。戚志刚这次获奖,就是兰州局集团公司促进科技创新工作不断进步的一个缩影。
 
  科技创新,机制为要。兰州局集团公司先后制定了有关科技创新的9项制度办法,对基础能力建设、优化科研管理制度、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等20项落实措施进行明确,规范了科技创新流程,加快了科技领域改革,搭建了科技创新体系的“四梁八柱”,为优化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厚植科技创新沃土提供了制度机制保障,形成了层层抓科技创新的生动局面,有力提振了科技工作者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万鑫兴是银川站车站值班员,2017年参加工作的他已经获得5项科研专利并发表5篇科研论文,其中2022年就申请专利4项并发表论文3篇。
 
  万鑫兴这几年着手的科研项目多为现场设备智能化改进、客运服务智能化、车流组织优化等领域的设备、系统研发,属于基层站段“短平快”科研课题。在兰州局集团公司,每个科技创新项目只要立项,随之而来的就是“两个对接”,相关专业人员第一时间与创新科研人员对接,第一时间完成“项目”和“人才”的对接,流程简洁,推进高效,全过程提供“点对点”服务指导,吸引了更多的优秀青年人才、专业技能人才加入局集团公司的科技创新队伍。今年该局集团公司参与科技创新的青年人才已突破百人,较2017年增长150%。
 
  打通堵点,畅通赛道。兰州局集团公司按照国铁集团关于深化铁路科技领域改革指导意见,在体制改革上大胆破冰,在制度创新上先行先试,狠抓科技“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局集团公司的落实,强化科研全生命周期过程管理,推动科研项目由过程管理向成果管理转变;破除身份界定,支持青年骨干、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工人、一线优秀标兵等各类科技人才承担国铁集团、局集团公司科研项目,打造自上而下、覆盖全员的科技人才培养机制;统筹各方面力量和各类资源,建立局集团公司100位人才科技专家库,出台局集团公司科技创新绩效跟踪评价、追踪问效机制,将科技领域改革不断推向深入。
 
  跑出创新创造加速度
 
  今年7月7日,经过一年多的持续攻关,兰州车辆段成为全路首家具备动力集中型动车组“绿巨人”单元制动缸自主检修能力的设备维修单位,每列“绿巨人”可节省检修费45万余元。
 
  像这样的创新案例,在兰州局集团公司比比皆是,这里已经汇聚成创新创造的“蔚蓝海洋”。该局集团公司面向保障安全生产,加快实施一批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项目,加强重点领域应用型技术创新,越来越多的科技项目转化应用于现场、转化为生产力,跑出了创新创造的加速度。
 
  在安全保障方面,线路落石监控系统在陇海、宝中、包兰等线路上的23处防洪重点区域应用;车辆轴温智能探测系统落地,实现了对货车和客车车辆运行安全的动态检测、资源共享和远程监控。
 
  在装备提升方面,有砟轨道平顺性和大机捣固车自动定位技术广泛应用在兰新铁路、陇海铁路、银西高铁,有砟高铁TQI动态指标改善率达到20%,既有普速线路TQI改善率达30%以上;建立了计算机联锁仿真试验室,有效提高了联锁试验效率。
 
  在节支创效方面,兰州局集团公司大力推广智慧食堂管控平台,平台已在管内45家单位的1490个食堂投入应用,节支效果明显。
 
  ……
 
  创新潮涌,激荡向海。今年以来,兰州局集团公司不断探索优化和完善激励机制,在既有的科技进步奖及课题绩效激励的基础上,逐步提升课题负责人的科研自主权,积极推动科研项目成果的转化,形成局集团公司科研所作为转化主体持有知识产权、所属单位作为转化主体承担产品生产销售、合作推广项目签订专利共有协议获得收益的三种成果转化模式,实现科研人员按照收益模式获得相应分红,逐步形成企业创新发展、人才持续涌现的双赢局面,进一步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创造活力。
 
  深耕沃土,厚积薄发。今年以来,兰州局集团公司喜报频传,围绕运输生产、经营开发、资源管理、建设管理、综合协同、战略决策6大领域,“双碳”目标下通道物流多式联运关键技术研究、铁路沿线自然灾害智慧化监测预警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30余项科研及信息化项目已作为“创新兰铁”“智慧兰铁”建设的支撑项目,成功进入“孵化期”。相信不久的将来,又会有一批丰硕成果诞生于西部铁路科技创新领军企业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