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杂志精选 > 内容

广东五大都市圈开启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

2022-11-16 来源:
本文摘要: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根据人口、用地、行政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各都市圈规划范围,...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根据人口、用地、行政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各都市圈规划范围,包括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该《指引》明确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具体内容包括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网络,一体化推进城市轨道建设,并对五大都市圈轨道交通提出了建设任务。
 
  广州都市圈
 
  强化都市圈“强核心簇群式”空间布局模式。轨道交通方面,推进“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优化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进一步完善都市圈内外干线铁路通道建设。以广州、佛山为核心规划形成13条、6向的高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推动佛穗莞城际、芳白城际、广花城际及其北延线、南珠中城际、肇清从城际的建设。加快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优先推进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佛山11号线的建设,研究都市圈内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衔接,推动实现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探索建立城际铁路与地铁系统制式兼容、互联互通换乘体系,实现公交化运营。
 
  构建多级协同的交通枢纽体系,提升广州核心枢纽能级。结合广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的建设时序,优先建设白云机场高铁站。机场高铁站引入广中珠澳、广河、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等高铁线路,实现国际航空枢纽湾区内1小时直达。建设国际铁路枢纽,提升广州核心枢纽能级,建成广州白云站,高水平改造广州东站,推进广州站升级改造,推进广湛高铁佛山站建设,新建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打造都市圈铁路“五主三辅”客运枢纽,形成“十字+环+放射”状网络形态,实现都市圈内部辐射带动及对外各向高快速联系。
 
  深圳都市圈
 
  在自然与行政边界紧约束的前提下,将区域核心功能分散至距离主城30公里左右的若干节点与重点平台,形成“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拓展模式,满足都市圈复杂的功能供给需求,和广州都市圈共同支撑“黄金内湾”建设。
 
  将构建“三横四纵”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围绕深圳都市圈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结构,形成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其中,“三横”第一圈层以深圳轨道2、5号线所形成的环线与深珠通道-南坪高速-盐排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一横”,是串联深圳都会核心区核心功能与疏解过境交通的主要通道。第二圈层以深圳轨道18号线快线与深圳外环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二横”,是串联深圳外围5个新城的主要交通通道。第三圈层则以中南虎城际(规划)与常虎高速延长线-佛莞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是串联东莞南部九镇的主要交通通道。“四纵”自西向东分别是西部沿海走廊、中部隧洞走廊、东部谷地走廊和东部盆地走廊。其中,西部沿海走廊是以深圳20号市域快线和穗莞深城际为支撑,结合原有的莞太路、广深高速、沿江高速形成复合交通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宝安-滨海湾。中部隧洞走廊是包括南光-龙大高速、深圳13号市域快线(规划)、深莞增城际(规划)的复合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光明-松山湖。中部谷地走廊是结合石马河谷地形,利用现状广九铁路、东深公路,叠加常龙城际(规划)和深圳22号线形成的复合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龙华-东莞东南板块。东部盆地走廊由于莲花山脉两支形成长度超过10公里的山脉阻隔,轨道通道有限,依托深汕高速、深汕高铁、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形成的渡河交通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龙岗-惠阳。
 
  强化协作分工的“轴辐式”枢纽格局,构建与分布式区域发展结构匹配的轴辐式铁路枢纽格局。深莞惠中心区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发挥主城区人流集散的功能。其中,深圳布局5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2个,分别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2个,惠州站、惠城南站。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通过设置虎门站、滨海湾站、塘厦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6个临界次级枢纽,与主枢纽形成高效的轴辐式结构分担主枢纽压力,支撑东莞滨海湾、深圳会展海洋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科学城、塘厦、平湖北、大运新城、惠阳以及大亚湾等关键分布式节点。其余地区结合松山湖、常平、龙岗、平湖等轨道交汇地区形成11个次一级铁路枢纽。
 
  珠西都市圈
 
  构建一极三核多节点、内联外接多轴带、蓝绿网络高品质的“多中心环布式”都市圈结构。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打通都市圈对外高铁大通道,积极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项目研究与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网络,织密都市圈城际轨道网,促进珠中江地区快速联系,加快推进中南虎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云江城际、珠阳城际等项目研究与建设,鼓励发展市域(郊)铁路。一体化推进城市轨道建设,加强都市圈三市间城市轨道统筹规划和互联互通,支持珠中江联合申报地铁建设。优化轨道交通枢纽布局,强化江门站、珠海中心站(鹤洲)珠江西岸轨道客运交通枢纽地位,强化江门北站珠江西岸轨道货运交通枢纽地位。
 
  汕潮揭都市圈
 
  汕潮揭都市圈空间拓展模式为多中心环布式,以廊道式交通通道串联,打造“紧凑型组合城市+开敞型区域”都市圈空间形态。构建“核心-圈层-放射”的交通网络格局,加快推动建设粤东城际轨道“一环一射线”项目,形成三市直连直通,串联各大重点平台地区的核心通道,打造轨道内环线;加快推进汕头至普宁城际,揭惠铁路等,形成轨道外环通道。推动高快速路建设,形成圈层式交通环线,依托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一期、牛田洋快速通道、宁莞高速公路?潮州东联络线形成内环通道;加快建设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二期、揭惠高速公路、南澳联络线一级公路形成二环通道;推进宁莞高速公路、揭普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大潮高速至潮州港金狮湾港区延长线等构建三环通道。推进广汕汕高铁、汕漳高铁、广河客专联络线等高速铁路及大潮高速、梅?潮汕高速等高速通道建设,串联核心圈层与外围区县的产业。
 
  构建“两主四辅”客运枢纽体系。提升潮汕站、汕头站枢纽能级。加快汕头高铁站建设,引入粤东城际、汕汕高铁、汕漳高铁、厦深铁路,打造多式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潮汕站改造提升,增加站房容量,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汕头南站、潮南站、粤东城际揭阳站、汕汕铁路惠来站?建设,加快推进汕头东站、饶平南站等未明确站点的选址建设。
 
  湛茂都市圈
 
  构建“双核两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加快完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合浦至?湛江高铁前期工作,谋划推进广湛高铁与深南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湛江至海南高铁选线建设。研究利用深茂铁路提供城际列车服务,强化都市圈核心组团与湛江吴川机场的联系。持续推进博贺疏港铁路建设,研究预留河茂铁路西延线、合湛铁路、粤海铁路乌石支线疏港铁路、茂名港铁路博贺新港区专用线、博贺疏港铁路吉达支线、深茂铁路茂名站至广湛高铁茂名南站联络线选线通道。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广东五大都市圈开启新一轮轨道交通建设

  近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对外公布《广东省都市圈国土空间规划协调指引》,根据人口、用地、行政治理等因素,综合识别各都市圈规划范围,包括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珠西都市圈、汕潮揭都市圈、湛茂都市圈。该《指引》明确了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具体内容包括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网络,一体化推进城市轨道建设,并对五大都市圈轨道交通提出了建设任务。

 
  广州都市圈
 
  强化都市圈“强核心簇群式”空间布局模式。轨道交通方面,推进“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优化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1小时通勤圈,进一步完善都市圈内外干线铁路通道建设。以广州、佛山为核心规划形成13条、6向的高效对外高速铁路通道。推动佛穗莞城际、芳白城际、广花城际及其北延线、南珠中城际、肇清从城际的建设。加快落实广佛地铁18条衔接通道,优先推进佛山经广州至东莞城际(广州28号线)、佛山11号线的建设,研究都市圈内城市轨道交通相互衔接,推动实现都市圈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一张网”,探索建立城际铁路与地铁系统制式兼容、互联互通换乘体系,实现公交化运营。
 
  构建多级协同的交通枢纽体系,提升广州核心枢纽能级。结合广河高铁、广中珠澳高铁的建设时序,优先建设白云机场高铁站。机场高铁站引入广中珠澳、广河、贵广高铁广宁联络线等高铁线路,实现国际航空枢纽湾区内1小时直达。建设国际铁路枢纽,提升广州核心枢纽能级,建成广州白云站,高水平改造广州东站,推进广州站升级改造,推进广湛高铁佛山站建设,新建广州至广州南联络线、广州至广州东三四线、广州东至新塘五六线。打造都市圈铁路“五主三辅”客运枢纽,形成“十字+环+放射”状网络形态,实现都市圈内部辐射带动及对外各向高快速联系。
 
  深圳都市圈
 
  在自然与行政边界紧约束的前提下,将区域核心功能分散至距离主城30公里左右的若干节点与重点平台,形成“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拓展模式,满足都市圈复杂的功能供给需求,和广州都市圈共同支撑“黄金内湾”建设。
 
  将构建“三横四纵”的综合交通网络格局,围绕深圳都市圈多中心分布式的空间结构,形成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快线的复合交通走廊为骨架的网络综合交通格局。其中,“三横”第一圈层以深圳轨道2、5号线所形成的环线与深珠通道-南坪高速-盐排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一横”,是串联深圳都会核心区核心功能与疏解过境交通的主要通道。第二圈层以深圳轨道18号线快线与深圳外环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为“二横”,是串联深圳外围5个新城的主要交通通道。第三圈层则以中南虎城际(规划)与常虎高速延长线-佛莞高速形成的综合交通走廊,是串联东莞南部九镇的主要交通通道。“四纵”自西向东分别是西部沿海走廊、中部隧洞走廊、东部谷地走廊和东部盆地走廊。其中,西部沿海走廊是以深圳20号市域快线和穗莞深城际为支撑,结合原有的莞太路、广深高速、沿江高速形成复合交通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宝安-滨海湾。中部隧洞走廊是包括南光-龙大高速、深圳13号市域快线(规划)、深莞增城际(规划)的复合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光明-松山湖。中部谷地走廊是结合石马河谷地形,利用现状广九铁路、东深公路,叠加常龙城际(规划)和深圳22号线形成的复合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龙华-东莞东南板块。东部盆地走廊由于莲花山脉两支形成长度超过10公里的山脉阻隔,轨道通道有限,依托深汕高速、深汕高铁、深圳轨道交通14号线形成的渡河交通走廊,串联深圳中心区-龙岗-惠阳。
 
  强化协作分工的“轴辐式”枢纽格局,构建与分布式区域发展结构匹配的轴辐式铁路枢纽格局。深莞惠中心区布局9个轨道主枢纽,发挥主城区人流集散的功能。其中,深圳布局5个,分别为深圳北站、深圳站、西丽站、深圳机场站以及坪山站;东莞布局2个,分别为东莞东站、第二高铁站;惠州布局2个,惠州站、惠城南站。在人口与经济活跃的东莞、惠州和深圳相邻地区,通过设置虎门站、滨海湾站、塘厦站、光明城站、平湖站、惠州南站6个临界次级枢纽,与主枢纽形成高效的轴辐式结构分担主枢纽压力,支撑东莞滨海湾、深圳会展海洋新城、东莞松山湖、深圳光明科学城、塘厦、平湖北、大运新城、惠阳以及大亚湾等关键分布式节点。其余地区结合松山湖、常平、龙岗、平湖等轨道交汇地区形成11个次一级铁路枢纽。
 
  珠西都市圈
 
  构建一极三核多节点、内联外接多轴带、蓝绿网络高品质的“多中心环布式”都市圈结构。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推进高速铁路建设,打通都市圈对外高铁大通道,积极推进广州至珠海(澳门)高铁等项目研究与建设。构建互联互通的城际铁路网络,织密都市圈城际轨道网,促进珠中江地区快速联系,加快推进中南虎城际、南沙至珠海(中山)城际、云江城际、珠阳城际等项目研究与建设,鼓励发展市域(郊)铁路。一体化推进城市轨道建设,加强都市圈三市间城市轨道统筹规划和互联互通,支持珠中江联合申报地铁建设。优化轨道交通枢纽布局,强化江门站、珠海中心站(鹤洲)珠江西岸轨道客运交通枢纽地位,强化江门北站珠江西岸轨道货运交通枢纽地位。
 
  汕潮揭都市圈
 
  汕潮揭都市圈空间拓展模式为多中心环布式,以廊道式交通通道串联,打造“紧凑型组合城市+开敞型区域”都市圈空间形态。构建“核心-圈层-放射”的交通网络格局,加快推动建设粤东城际轨道“一环一射线”项目,形成三市直连直通,串联各大重点平台地区的核心通道,打造轨道内环线;加快推进汕头至普宁城际,揭惠铁路等,形成轨道外环通道。推动高快速路建设,形成圈层式交通环线,依托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一期、牛田洋快速通道、宁莞高速公路?潮州东联络线形成内环通道;加快建设潮汕环线高速公路二期、揭惠高速公路、南澳联络线一级公路形成二环通道;推进宁莞高速公路、揭普高速公路、潮惠高速公路、大潮高速至潮州港金狮湾港区延长线等构建三环通道。推进广汕汕高铁、汕漳高铁、广河客专联络线等高速铁路及大潮高速、梅?潮汕高速等高速通道建设,串联核心圈层与外围区县的产业。
 
  构建“两主四辅”客运枢纽体系。提升潮汕站、汕头站枢纽能级。加快汕头高铁站建设,引入粤东城际、汕汕高铁、汕漳高铁、厦深铁路,打造多式换乘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推进潮汕站改造提升,增加站房容量,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汕头南站、潮南站、粤东城际揭阳站、汕汕铁路惠来站?建设,加快推进汕头东站、饶平南站等未明确站点的选址建设。
 
  湛茂都市圈
 
  构建“双核两廊多节点”的多中心分布式结构,加快完善区域轨道交通网络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合浦至?湛江高铁前期工作,谋划推进广湛高铁与深南高铁茂名至岑溪连接线、湛江至海南高铁选线建设。研究利用深茂铁路提供城际列车服务,强化都市圈核心组团与湛江吴川机场的联系。持续推进博贺疏港铁路建设,研究预留河茂铁路西延线、合湛铁路、粤海铁路乌石支线疏港铁路、茂名港铁路博贺新港区专用线、博贺疏港铁路吉达支线、深茂铁路茂名站至广湛高铁茂名南站联络线选线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