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徐会杰
徐会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现任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成 果

 
  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项目、基于不同信号制式的轨道交通无感改造成套装备研究与应用、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提质增效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穿越既有桥梁主动支护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等多项重点工程,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编和参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分类与代码》等国家、地方标准8部。

专 访

  “天地交而万物通”。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便捷可达的轨道交通网络,犹如一座城市的血管脉搏,为繁忙的城市生活注入生命与活力。
 
  北京地铁对于大多数生活在首都北京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里正是新中国首条地铁的发源地。北京地铁路网的逐步发展是首都城市发展的缩影和见证,也承载了市民对于城市发展的深刻记忆。历经五十余年发展,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到785公里,早已成为首都百姓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记录和反映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日常,也寄托着人们奔向美好生活的希冀。北京地铁在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这一套发达便捷的地下网络体系是如何高效运转的?新时代的北京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如何应对?未来又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和惊喜呢?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记者对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会杰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
 
  采访伊始,徐会杰正在阅研一沓厚厚的文件资料,作为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已经从业二十五年,具有着工学博士和教授级工程师头衔的资深地铁人,徐会杰身上依然充满了严谨谦逊、沉稳睿智的气质,对于北京地铁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徐会杰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深刻体会和前瞻理念,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向记者娓娓道来。
 
  
 
  践行企业使命彰显国企担当
 
  北京地铁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注定要在中国地铁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北京地铁的发展更是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和力量,北京地铁人在时光隧道中一路披荆前行,创造出不凡的成就,在实现“国际最先进水平”的目标上更进一步,在国际地铁协会CoMETKPI对标中始终名列前茅。
 
  在向记者介绍北京地铁“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时,徐会杰言语中充满了地铁人的自豪与自信:“‘畅通北京,让首都更美好’是地铁公司的企业使命,也是三万多名北京地铁人坚守的责任和担当。‘十三五’时期,北京地铁公司所辖16条线路,累计客运量达到142.9亿人次,最高日客运量突破1100万人次,最高年客运量32亿人次,分别比‘十二五’时期提高15%、13%和10%,高水平开通了S1线、8号线三四期、6号线西延、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房山线北延等9条新建和延长线路,运营总里程达到525公里,运营规模显著扩大,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有较大提升,企业改革取得新的成效,创新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提高绿色出行比例、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北京地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安全运营是北京地铁永恒的主题。北京地铁路网错综复杂,高效运转最重要的保障是什么?徐会杰始终认为“安全运营”是首要任务,这也是北京地铁多年来坚守“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企业定位的关键词之一。近年来徐会杰始终以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为重点,围绕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技术装备、既有线更新改造、网络化安全运营提升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的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实践。提到安全,徐会杰的态度十分严肃:“首都地铁的安全运营保障,有着区别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特殊重要性。多年来,北京地铁始终坚持‘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小故障,大影响’等一系列‘超前防控’的安全管理理念,由‘人、机、环、管’四大要素和‘治、控、救’三道防线组成的矩阵式安全控制体系得到进一步强化,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我们出色完成了党的十九大、国庆70周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年度两次延误5分钟以上事故间平均车公里最高达到1910万,比‘十二五’末提高397%,北京地铁运营安全可靠度指标持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人民满意是北京地铁永远的追求。在为乘客提供可靠安全运营保障的同时,对于像北京地铁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公共服务型企业来说,乘客的满意率也是衡量北京地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谈到北京地铁“需求导向、持续改进、首善服务”的服务理念时,徐会杰多次提到“以乘客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十三五’时期,北京地铁在服务管理上已经树立起由‘方便管理’向‘方便乘客’的转变。我们以‘接诉即办’为抓手,将解决乘客诉求融入运营服务管理体系和调度指挥体系,落实‘有一办一,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推进整体服务水平提高。我们持续开展了乘客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调查,同时加大对服务举措的宣传力度,引导乘客共同参与服务建设,多年来,北京地铁乘客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6%左右。”
 
  创新是北京地铁发展的强劲动力。“十三五”期间,北京地铁在运营管理创新及智慧地铁建设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运营管理创新方面,北京地铁在疫情期间创新了网络化运营思路,精准投放运力,采取调整车辆停放布局、列车多交路运行、双向不平衡运行、越行大站快车等多形式组合的方式,分五批次在13条线路实施并固化“超常超强”运营举措,10条线路跑进2分间隔,4条线路达到1分45秒,站外常态限流基本取消,站台滞留完全消除,车厢拥挤明显缓解,乘客出行体验感增强,网络化整体运输效能大幅提升,取得“多快好省”综合成效。在智慧地铁建设方面,北京地铁在国内率先研究并示范应用北斗、EUHT(5G)等新技术,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项目,发布《首都智慧地铁发展白皮书》,明确了“智慧地铁”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功能规划。采用“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模式,组建技术创新研究院,构建企业创新发展新平台,推进企业发展动力变革,北京地铁创新发展能力跃上新台阶。对于北京地铁的创新,徐会杰如数家珍,在他看来,这些来之不易的创新弥足珍贵,集聚了北京地铁五十余年发展的智慧,也凝结了三万余名地铁人的精神力量。
 
  直面四大挑战坚持战略引领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推动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北京地铁公司的新课题。徐会杰告诉记者:“目前地铁公司‘十四五’规划已经颁布实施,我们对于‘十四五’时期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认真和全面的分析,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首都功能定位对地铁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更大挑战。维护首都安全是第一位的政治责任。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止各类安全风险叠加,坚决防止运营安全事件上升为社会安全和政治安全事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对首都地铁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人民美好出行需求对地铁网络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从“走得了”变为“走得好”。地铁服务还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还未能让市民乐享“轨道上的都市生活”。如何进一步提升地铁服务品质和线网效能,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让乘客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城市生活更有活力、更有温度,建设人民满意地铁,是首都地铁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企业提质增效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地铁线网规模扩大,财政补贴压力增大,地铁公司作为公共服务企业,降本增效势在必行。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统筹联动,实现更大幅度、更可持续的提质增效,是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四个挑战,是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地铁对公司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对标现代化要求,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体制机制,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和运行效率,提高企业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首都地铁进一步创新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北京地铁将如何应对?在记者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时,徐会杰拿出一本厚厚的资料递给记者,这正是他刚刚提到的《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徐会杰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地铁公司将牢牢把握‘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企业定位,恪守‘畅通北京,让首都更美好’的使命,打造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首都地铁,让市民体验到轨道交通出行更舒适、更便捷、更温馨、更安全,吸引更多的通勤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提升轨道交通绿色出行占比,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作出重要贡献。”
 
  为实现‘打造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际最先进水平首都地铁’这一战略目标,地铁公司进一步优化调整业务布局,聚焦主责主业,构建乘客服务与运营、增值服务资源经营和运营支撑三大业务板块,形成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对于北京地铁“十四五”期间的业务布局变化,徐会杰介绍有四个方面,“一是运营服务调整为‘乘客服务与运营服务’,更关注‘乘客’、更关注‘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将‘运营技术创新’纳入‘乘客服务与运营业务’板块,与客运营销服务、路网设备设施维修、电动客车维修形成有机整体,不断强化创新驱动。三是提升增值服务资源经营业务的主业地位,重点要在路网传媒广告、轨道民用通信、文创艺术开发和便民服务四个方面有所作为。四是将原‘关联业务’改称为‘运营支撑业务’,包含‘轨道交通投融资’‘新线拓展业务’‘更新改造工程’和‘轨道交通咨询培训’。”
 
  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围绕“安全服务保障高水平、企业发展高质量、公司治理高效能”等三个方面共设置了35项规划指标。谈到这些指标,徐会杰眼里透露着无比坚毅的目光,记者相信,他对北京地铁未来的发展一定充满了信心。
 
  深化“六型地铁”建设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地铁运行网络
 
  多年来北京地铁持续推进“六型地铁”建设,“六型地铁”俨然已经成为北京地铁首创与独创的发展品牌。如今,北京地铁已站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地铁人将继续披荆斩棘,开创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徐会杰告诉记者:“‘十四五’时期,北京地铁仍将继续深化‘六型地铁’建设,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地铁运行网络。”
 
  第一,突出安全可靠、长治久安,进一步强化安全管控和安全治理,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平安型地铁”。
 
  对于“平安型地铁”建设,徐会杰阐述了三项重点举措。一是要通过文化兴安,共建共治共享地铁平安。近年来,北京地铁持续开展了“平安地铁志愿者”队伍建设,这是北京地铁深化推进安全管理由企业单方面管理向携手各参与主体共同治理转变的重要抓手。对于这支由乘客自愿参与组成的平安地铁志愿者队伍,徐会杰表示出极大的肯定和认同:“目前乘客志愿者累计注册数量超过69万人,在维护首都地铁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十四五’末,志愿者招募数量的目标是达到100万以上。我们要进一步促进和激励志愿者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让志愿者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能显现出来。”二是要通过科技强安,提升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对于科技创新在安全方面的应用,徐会杰有很多成熟的想法:“智慧化建设,智能化应用是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对于保障安全科技创新必不可少。”北京地铁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智能感知分析和安全预测预警,提高车辆、设备设施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应用EUHT(5G)、北斗、空间数字化等技术,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面构建信用+地铁智慧安检新模式,实现安检模式迭代升级;建设高效集约的安全主动防控智能调度指挥平台,实现风险隐患精准识别和主动治理。三是要通过管理固安,用法治力量夯实安全基础。“安全管理容不得丝毫掉以轻心,对内我们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以及网络化应急抢险救援体系,对外还要广泛开展乘客的宣传引导,依法治理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痼疾顽症,积极开展以信用建设和志愿服务为重点的交通文明行动,用法治力量维护地铁运营安全秩序。”
 
  
 
  第二,突出需求导向、改进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性化、多样化服务水平,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人文型地铁”。
 
  “新时代乘客的出行需求,呈现出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等特点”,徐会杰向记者展示了近年来北京地铁开展的乘客需求及满意度调查报告,他认为“十四五”北京地铁的服务应着重强化和发挥轨道交通在引领城市发展、重构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重要作用,推进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一是要继续加强运力精准供给,使出行更舒适。“我们会通过信号系统升级、增购车辆和扩大车辆编组、建设复线等方式,提高瓶颈线路运输能力;通过组织列车双向不平衡运行、多交路套跑等方式,实现运力精准投放,提高车流与客流耦合度;通过跨线运营改造、建设线路间联络线,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提升网络整体运输效能。”二是要加强服务基础建设,使服务更贴心。徐会杰认为,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形象是影响乘客对于北京地铁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必须持续加强员工培训,着重提升服务形象、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此外还将继续研究推进在1号线、2号线等老线增加无障碍设施,实现招援装置等自助智能服务设施在路网车站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三是要推出服务新举措,满足乘客新需求。徐会杰告诉记者:“地铁公司正着力建设智能客服、智能运行平台,将为乘客提供从出门到目的地全时程、从乘车到满足生活需求的全方位出行服务。同时因地制宜布局乘客所需的生活便利服务设施,满足和创造乘客新需求,让市民感受到轨道交通出行即服务。”四是要注重人文关怀,使企业更温馨。徐会杰在向记者讲述自己在北京地铁多年的工作经历时感叹道:“近年来北京地铁路网规模化发展,地铁人为了保障地铁运行安全,服务乘客出行,数十年如一日拼搏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很多员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地铁事业。目前地铁公司员工人数已经超过三万人,我认为,只有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才能形成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合力,员工队伍稳定才能保障企业更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会进一步畅通员工沟通渠道,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让员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让企业成为员工的温暖之家,切实增强全体员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第三,突出提高运力、方便快捷,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绿色出行占比和网络化整体效能,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高效型地铁”。
 
  图片
 
  在访谈过程中,徐会杰多次提到“一网运营”、“四网融合”、“多网融合”发展这些关键词,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举措。一是要持续提高线网运输能力。在运力运量矛盾突出的线段,通过增复线、扩编组、缩间隔、疏堵点等措施,实现网络整体运输能力明显提升;在客流高断面区段形成双复线,减缓瓶颈线段客流压力;在运力供需矛盾突出的线路,深化研究车辆扩编的可行性;在重点换乘等车站增设乘客换乘通道,缓解换乘压力。二是要推动构建快速轨道通勤网。推进既有线提速,进一步挖掘运营组织潜能,缩短站停时间,充分利用既有配线条件开行大站快车等措施,提高地铁既有线旅行速度;在外围线路增设渡线及越行线,加开快速列车,提升多点新城与城市中心之间的地铁旅行速度,缩短乘客地铁出行时间,在30公里圈层范围内形成相对于小汽车出行的速度优势,打造通勤客流快速出行廊道。三是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一网运营”。通过新建联络线、设备改造等方式实现跨线运行,进一步提高线网运行效率;按照“近端停车、远端检修”原则,进一步优化整合全网架修和停车资源,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四是要推进“四网融合”发展。完善线网层级,构建由城轨快线、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四网融合”的快线通勤网络,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融合发展,努力推进实现“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站安检、一码通行”。五是要推进“多网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航空系统的换乘衔接和联乘联运,推进实现一票通行和一站安检;推进地铁与公交、共享单车以及人行步道顺畅衔接,努力解决乘客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
 
  第四,突出低耗环保、节约集约,进一步促进提质增效,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节约型地铁”。
 
  “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记者特别就轨道交通行业在这个领域的突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针对“节约型地铁”建设,徐会杰向记者介绍了北京地铁“节约、高效、共赢”的效益理念,“‘十四五’期间北京地铁将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实现低碳发展、提质增效。一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企业提质增效。通过推进调度监控设备系统集成管控,建设网络化综合决策平台和调度指挥平台,实现调度指挥高效集约。运用在线监测技术,推进车辆设备设施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维修,实现由计划修到预防性状态修的转变,提高维修管理精细化水平,降低维修成本。实施列车监控技防改造,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列车安全管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降低人工成本。信用+地铁智慧安检新模式,提升安检质量和效率,大幅降低安检成本。二是要强化节能减排绿色转型。深化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提升能源绩效水平;推广应用系统化节能环保新技术以及绿色能源新技术,进一步推广LED照明和通风空调节能改造、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车辆设备节能运行模式和太阳能、氢能等绿色能源利用,持续保持能耗指标行业领先水平,助力北京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
 
  第五,突出文明共建、共治法治,进一步提高首都地铁文明法治水平,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法治型地铁”。
 
  “行车有道、做事依规,‘法治型地铁’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法治氛围,”徐会杰提到了依法治线和依法治企两方面重点工作,“一是要依法治线,切实提升运营法治化管理能力。积极开展以信用建设和志愿服务为重点的交通文明行动,深入开展文明乘车、文明乘梯、文明刷卡、文明安检等文明品牌活动,引导广大乘客共建共享地铁文明,打造文明舒心站车环境;充分利用站车资源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进行普法宣传,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依法治企,切实提升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强法治学习教育和培训,营造企业员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统筹推进法务与内控工作;强化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衔接落实的机制,持续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
 
  第六,突出智慧引领、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智慧地铁”建设,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创新型地铁”。
 
  科技彰显出行便利,记者在北京地铁的“十四五”规划中,频频看到智慧地铁建设的有关部署,徐会杰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智慧地铁技术深入研究和有益探索,谈到科技创新,他有着独到的技术见解和前瞻理念,他认为,“十四五”期间,北京地铁必须以技术创新推进管理创新。一是要通过培育和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有力支撑战略发展目标。以智慧地铁示范线建设为契机,推进实现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要完善“政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承担轨道交通领域国家和北京市重大创新项目。二是要以智慧地铁建设为抓手,依托北斗、EUHT(5G)、空间数字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开展下一代地铁新技术研究。“我们要在轨道交通乘客服务、调度运行方式、维修维护、安全及企业治理等4个方面重构运营管理模式,构架智能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新平台,加快推进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实现公司‘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收集、开发和管理,挖掘运营大数据价值,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助力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结语
 
  记者拿着手中这份厚厚的北京地铁“十四五”发展规划,感受到一个承载了五十余年发展历史的企业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更加深信这个充满了创新精神的企业,对未来轨道交通发展将继续迸发出无限的智慧和力量。
 
  在记者采访的整个过程中,徐会杰始终显现出一个资深地铁工作者的严谨和稳重,同时也展现出一个新一代地铁领导者的创新和担当,关于轨道交通的未来,徐会杰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正在迅速并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秉承‘忠诚、担当、联动、创新’的企业精神,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徐会杰

徐会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工学博士,现任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成 果

 
  长期从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项目、基于不同信号制式的轨道交通无感改造成套装备研究与应用、北京地铁网络化运营提质增效工程、轨道交通工程穿越既有桥梁主动支护关键技术及其应用等多项重点工程,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三等奖等多项省部级奖励,发表学术论文10多篇,主编和参编《城市轨道交通设施养护维修技术规范》、《城市轨道交通设施设备分类与代码》等国家、地方标准8部。

专 访

  “天地交而万物通”。城市轨道交通是现代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方向,便捷可达的轨道交通网络,犹如一座城市的血管脉搏,为繁忙的城市生活注入生命与活力。

 
  北京地铁对于大多数生活在首都北京的人来说,并不陌生,这里正是新中国首条地铁的发源地。北京地铁路网的逐步发展是首都城市发展的缩影和见证,也承载了市民对于城市发展的深刻记忆。历经五十余年发展,北京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已达到785公里,早已成为首都百姓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记录和反映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日常,也寄托着人们奔向美好生活的希冀。北京地铁在建设绿色城市、智能城市,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过程中,始终发挥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那么,这一套发达便捷的地下网络体系是如何高效运转的?新时代的北京轨道交通发展面临着怎样的挑战?如何应对?未来又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哪些改变和惊喜呢?带着这些问题,近日,《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记者对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徐会杰进行了一次深度专访。
 
  采访伊始,徐会杰正在阅研一沓厚厚的文件资料,作为在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已经从业二十五年,具有着工学博士和教授级工程师头衔的资深地铁人,徐会杰身上依然充满了严谨谦逊、沉稳睿智的气质,对于北京地铁的发展历程和未来方向,徐会杰有着不同于常人的深刻体会和前瞻理念,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他向记者娓娓道来。
 
  
 
  践行企业使命彰显国企担当
 
  北京地铁五十余年的发展历史,注定要在中国地铁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特别是“十三五”时期,在北京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北京地铁的发展更是展现出惊人的速度和力量,北京地铁人在时光隧道中一路披荆前行,创造出不凡的成就,在实现“国际最先进水平”的目标上更进一步,在国际地铁协会CoMETKPI对标中始终名列前茅。
 
  在向记者介绍北京地铁“十三五”时期的发展成就时,徐会杰言语中充满了地铁人的自豪与自信:“‘畅通北京,让首都更美好’是地铁公司的企业使命,也是三万多名北京地铁人坚守的责任和担当。‘十三五’时期,北京地铁公司所辖16条线路,累计客运量达到142.9亿人次,最高日客运量突破1100万人次,最高年客运量32亿人次,分别比‘十二五’时期提高15%、13%和10%,高水平开通了S1线、8号线三四期、6号线西延、7号线东延、八通线南延、房山线北延等9条新建和延长线路,运营总里程达到525公里,运营规模显著扩大,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企业发展质量效益有较大提升,企业改革取得新的成效,创新发展取得新的突破,党建引领和保障作用有效发挥,为缓解北京交通拥堵、提高绿色出行比例、满足市民出行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北京地铁‘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安全运营是北京地铁永恒的主题。北京地铁路网错综复杂,高效运转最重要的保障是什么?徐会杰始终认为“安全运营”是首要任务,这也是北京地铁多年来坚守“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高城市承载能力”企业定位的关键词之一。近年来徐会杰始终以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安全服务保障能力提升为重点,围绕安全保障体系、安全技术装备、既有线更新改造、网络化安全运营提升等方面,形成了一批国内领先的成果,并成功应用于实践。提到安全,徐会杰的态度十分严肃:“首都地铁的安全运营保障,有着区别于其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特殊重要性。多年来,北京地铁始终坚持‘抓小防大,安全关前移’、‘小故障,大影响’等一系列‘超前防控’的安全管理理念,由‘人、机、环、管’四大要素和‘治、控、救’三道防线组成的矩阵式安全控制体系得到进一步强化,安全服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十三五’时期,我们出色完成了党的十九大、国庆70周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活动服务保障任务,年度两次延误5分钟以上事故间平均车公里最高达到1910万,比‘十二五’末提高397%,北京地铁运营安全可靠度指标持续保持世界领先水平。”
 
 
 
  人民满意是北京地铁永远的追求。在为乘客提供可靠安全运营保障的同时,对于像北京地铁公司这样的大型国有公共服务型企业来说,乘客的满意率也是衡量北京地铁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谈到北京地铁“需求导向、持续改进、首善服务”的服务理念时,徐会杰多次提到“以乘客为中心”的工作理念:“‘十三五’时期,北京地铁在服务管理上已经树立起由‘方便管理’向‘方便乘客’的转变。我们以‘接诉即办’为抓手,将解决乘客诉求融入运营服务管理体系和调度指挥体系,落实‘有一办一,未诉先办,主动治理’,推进整体服务水平提高。我们持续开展了乘客需求调查和满意度调查,同时加大对服务举措的宣传力度,引导乘客共同参与服务建设,多年来,北京地铁乘客满意率始终保持在96%左右。”
 
  创新是北京地铁发展的强劲动力。“十三五”期间,北京地铁在运营管理创新及智慧地铁建设方面开展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在运营管理创新方面,北京地铁在疫情期间创新了网络化运营思路,精准投放运力,采取调整车辆停放布局、列车多交路运行、双向不平衡运行、越行大站快车等多形式组合的方式,分五批次在13条线路实施并固化“超常超强”运营举措,10条线路跑进2分间隔,4条线路达到1分45秒,站外常态限流基本取消,站台滞留完全消除,车厢拥挤明显缓解,乘客出行体验感增强,网络化整体运输效能大幅提升,取得“多快好省”综合成效。在智慧地铁建设方面,北京地铁在国内率先研究并示范应用北斗、EUHT(5G)等新技术,承担国家科技重点研发计划“超大城市轨道交通系统高效运输与安全服务关键技术”项目,发布《首都智慧地铁发展白皮书》,明确了“智慧地铁”建设的顶层设计与功能规划。采用“政用产学研”协同创新研发模式,组建技术创新研究院,构建企业创新发展新平台,推进企业发展动力变革,北京地铁创新发展能力跃上新台阶。对于北京地铁的创新,徐会杰如数家珍,在他看来,这些来之不易的创新弥足珍贵,集聚了北京地铁五十余年发展的智慧,也凝结了三万余名地铁人的精神力量。
 
  直面四大挑战坚持战略引领
 
  当前我国正处在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的关键时期,如何把握机遇、直面挑战,推动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成为了北京地铁公司的新课题。徐会杰告诉记者:“目前地铁公司‘十四五’规划已经颁布实施,我们对于‘十四五’时期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认真和全面的分析,主要面临四大挑战。”
 
  第一个挑战,是首都功能定位对地铁安全保障能力提出更大挑战。维护首都安全是第一位的政治责任。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坚决防止各类安全风险叠加,坚决防止运营安全事件上升为社会安全和政治安全事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安全风险的底线,对首都地铁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战。
 
  第二个挑战,是人民美好出行需求对地铁网络运行效率和服务品质提出更高要求。随着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人民群众出行需求从“走得了”变为“走得好”。地铁服务还不能有效满足人民群众高品质、多样化、个性化出行需求,还未能让市民乐享“轨道上的都市生活”。如何进一步提升地铁服务品质和线网效能,以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让乘客更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城市生活更有活力、更有温度,建设人民满意地铁,是首都地铁面临的新挑战。
 
 
 
  第三个挑战,是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对企业提质增效提出更高要求。随着地铁线网规模扩大,财政补贴压力增大,地铁公司作为公共服务企业,降本增效势在必行。如何践行新发展理念,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统筹联动,实现更大幅度、更可持续的提质增效,是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第四个挑战,是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地铁对公司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更高要求。对标现代化要求,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存在短板和弱项。如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健全市场化经营体制机制,提高企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和运行效率,提高企业重点领域的风险防范能力,推进公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首都地铁进一步创新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
 
  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北京地铁将如何应对?在记者就这个问题进行探讨时,徐会杰拿出一本厚厚的资料递给记者,这正是他刚刚提到的《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徐会杰告诉记者:“‘十四五’期间,地铁公司将牢牢把握‘保障城市运行安全,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企业定位,恪守‘畅通北京,让首都更美好’的使命,打造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首都地铁,让市民体验到轨道交通出行更舒适、更便捷、更温馨、更安全,吸引更多的通勤乘客选择轨道交通出行,提升轨道交通绿色出行占比,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作出重要贡献。”
 
  为实现‘打造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国际最先进水平首都地铁’这一战略目标,地铁公司进一步优化调整业务布局,聚焦主责主业,构建乘客服务与运营、增值服务资源经营和运营支撑三大业务板块,形成高质量协同发展的业务格局。对于北京地铁“十四五”期间的业务布局变化,徐会杰介绍有四个方面,“一是运营服务调整为‘乘客服务与运营服务’,更关注‘乘客’、更关注‘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将‘运营技术创新’纳入‘乘客服务与运营业务’板块,与客运营销服务、路网设备设施维修、电动客车维修形成有机整体,不断强化创新驱动。三是提升增值服务资源经营业务的主业地位,重点要在路网传媒广告、轨道民用通信、文创艺术开发和便民服务四个方面有所作为。四是将原‘关联业务’改称为‘运营支撑业务’,包含‘轨道交通投融资’‘新线拓展业务’‘更新改造工程’和‘轨道交通咨询培训’。”
 
  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围绕“安全服务保障高水平、企业发展高质量、公司治理高效能”等三个方面共设置了35项规划指标。谈到这些指标,徐会杰眼里透露着无比坚毅的目光,记者相信,他对北京地铁未来的发展一定充满了信心。
 
  深化“六型地铁”建设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地铁运行网络
 
  多年来北京地铁持续推进“六型地铁”建设,“六型地铁”俨然已经成为北京地铁首创与独创的发展品牌。如今,北京地铁已站在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上,地铁人将继续披荆斩棘,开创首都地铁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徐会杰告诉记者:“‘十四五’时期,北京地铁仍将继续深化‘六型地铁’建设,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地铁运行网络。”
 
  第一,突出安全可靠、长治久安,进一步强化安全管控和安全治理,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平安型地铁”。
 
  对于“平安型地铁”建设,徐会杰阐述了三项重点举措。一是要通过文化兴安,共建共治共享地铁平安。近年来,北京地铁持续开展了“平安地铁志愿者”队伍建设,这是北京地铁深化推进安全管理由企业单方面管理向携手各参与主体共同治理转变的重要抓手。对于这支由乘客自愿参与组成的平安地铁志愿者队伍,徐会杰表示出极大的肯定和认同:“目前乘客志愿者累计注册数量超过69万人,在维护首都地铁安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十四五’末,志愿者招募数量的目标是达到100万以上。我们要进一步促进和激励志愿者发挥更加突出的作用,让志愿者平时能看得出来,关键时刻能站得出来,危难时刻能显现出来。”二是要通过科技强安,提升安全管理精细化水平。对于科技创新在安全方面的应用,徐会杰有很多成熟的想法:“智慧化建设,智能化应用是未来轨道交通发展的方向,对于保障安全科技创新必不可少。”北京地铁将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强化智能感知分析和安全预测预警,提高车辆、设备设施可靠性和稳定性,同时应用EUHT(5G)、北斗、空间数字化等技术,推进精细化管理;全面构建信用+地铁智慧安检新模式,实现安检模式迭代升级;建设高效集约的安全主动防控智能调度指挥平台,实现风险隐患精准识别和主动治理。三是要通过管理固安,用法治力量夯实安全基础。“安全管理容不得丝毫掉以轻心,对内我们要健全完善规章制度体系、安全风险控制体系以及网络化应急抢险救援体系,对外还要广泛开展乘客的宣传引导,依法治理影响地铁运营安全的痼疾顽症,积极开展以信用建设和志愿服务为重点的交通文明行动,用法治力量维护地铁运营安全秩序。”
 
  
 
  第二,突出需求导向、改进服务,进一步提升人性化、多样化服务水平,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人文型地铁”。
 
  “新时代乘客的出行需求,呈现出高品质、个性化、多元化等特点”,徐会杰向记者展示了近年来北京地铁开展的乘客需求及满意度调查报告,他认为“十四五”北京地铁的服务应着重强化和发挥轨道交通在引领城市发展、重构城市空间布局中的重要作用,推进轨道交通与城市融合发展。一是要继续加强运力精准供给,使出行更舒适。“我们会通过信号系统升级、增购车辆和扩大车辆编组、建设复线等方式,提高瓶颈线路运输能力;通过组织列车双向不平衡运行、多交路套跑等方式,实现运力精准投放,提高车流与客流耦合度;通过跨线运营改造、建设线路间联络线,提高列车运行速度,提升网络整体运输效能。”二是要加强服务基础建设,使服务更贴心。徐会杰认为,工作人员的服务技能和服务形象是影响乘客对于北京地铁服务满意度的关键,必须持续加强员工培训,着重提升服务形象、服务规范和服务技能。此外还将继续研究推进在1号线、2号线等老线增加无障碍设施,实现招援装置等自助智能服务设施在路网车站全覆盖,进一步提升乘客出行体验。三是要推出服务新举措,满足乘客新需求。徐会杰告诉记者:“地铁公司正着力建设智能客服、智能运行平台,将为乘客提供从出门到目的地全时程、从乘车到满足生活需求的全方位出行服务。同时因地制宜布局乘客所需的生活便利服务设施,满足和创造乘客新需求,让市民感受到轨道交通出行即服务。”四是要注重人文关怀,使企业更温馨。徐会杰在向记者讲述自己在北京地铁多年的工作经历时感叹道:“近年来北京地铁路网规模化发展,地铁人为了保障地铁运行安全,服务乘客出行,数十年如一日拼搏奋斗在工作岗位上,很多员工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奉献给了地铁事业。目前地铁公司员工人数已经超过三万人,我认为,只有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高度认同,才能形成与企业共同发展和进步的合力,员工队伍稳定才能保障企业更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会进一步畅通员工沟通渠道,关注员工的身心健康,让员工与企业共享发展成果,让企业成为员工的温暖之家,切实增强全体员工的荣誉感、自豪感和归属感。”
 
  第三,突出提高运力、方便快捷,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绿色出行占比和网络化整体效能,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高效型地铁”。
 
  图片
 
  在访谈过程中,徐会杰多次提到“一网运营”、“四网融合”、“多网融合”发展这些关键词,他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十四五”期间的重点举措。一是要持续提高线网运输能力。在运力运量矛盾突出的线段,通过增复线、扩编组、缩间隔、疏堵点等措施,实现网络整体运输能力明显提升;在客流高断面区段形成双复线,减缓瓶颈线段客流压力;在运力供需矛盾突出的线路,深化研究车辆扩编的可行性;在重点换乘等车站增设乘客换乘通道,缓解换乘压力。二是要推动构建快速轨道通勤网。推进既有线提速,进一步挖掘运营组织潜能,缩短站停时间,充分利用既有配线条件开行大站快车等措施,提高地铁既有线旅行速度;在外围线路增设渡线及越行线,加开快速列车,提升多点新城与城市中心之间的地铁旅行速度,缩短乘客地铁出行时间,在30公里圈层范围内形成相对于小汽车出行的速度优势,打造通勤客流快速出行廊道。三是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一网运营”。通过新建联络线、设备改造等方式实现跨线运行,进一步提高线网运行效率;按照“近端停车、远端检修”原则,进一步优化整合全网架修和停车资源,实现网络化资源共享。四是要推进“四网融合”发展。完善线网层级,构建由城轨快线、市域(郊)铁路、城际铁路和干线铁路“四网融合”的快线通勤网络,加快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市郊铁路融合发展,努力推进实现“一套体系、一网运营、一站安检、一码通行”。五是要推进“多网融合”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轨道交通与铁路、航空系统的换乘衔接和联乘联运,推进实现一票通行和一站安检;推进地铁与公交、共享单车以及人行步道顺畅衔接,努力解决乘客出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构建综合、绿色、安全、智能的立体化现代化城市交通系统。
 
  第四,突出低耗环保、节约集约,进一步促进提质增效,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节约型地铁”。
 
  “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记者特别就轨道交通行业在这个领域的突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针对“节约型地铁”建设,徐会杰向记者介绍了北京地铁“节约、高效、共赢”的效益理念,“‘十四五’期间北京地铁将通过深化改革和科技创新,进一步实现低碳发展、提质增效。一是要通过科技创新实现企业提质增效。通过推进调度监控设备系统集成管控,建设网络化综合决策平台和调度指挥平台,实现调度指挥高效集约。运用在线监测技术,推进车辆设备设施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维修,实现由计划修到预防性状态修的转变,提高维修管理精细化水平,降低维修成本。实施列车监控技防改造,应用智能视频监控技术,实现列车安全管理从人防到技防的转变,降低人工成本。信用+地铁智慧安检新模式,提升安检质量和效率,大幅降低安检成本。二是要强化节能减排绿色转型。深化能源管理体系运行,持续提升能源绩效水平;推广应用系统化节能环保新技术以及绿色能源新技术,进一步推广LED照明和通风空调节能改造、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车辆设备节能运行模式和太阳能、氢能等绿色能源利用,持续保持能耗指标行业领先水平,助力北京率先实现碳中和目标。
 
  第五,突出文明共建、共治法治,进一步提高首都地铁文明法治水平,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法治型地铁”。
 
  “行车有道、做事依规,‘法治型地铁’建设离不开良好的法治氛围,”徐会杰提到了依法治线和依法治企两方面重点工作,“一是要依法治线,切实提升运营法治化管理能力。积极开展以信用建设和志愿服务为重点的交通文明行动,深入开展文明乘车、文明乘梯、文明刷卡、文明安检等文明品牌活动,引导广大乘客共建共享地铁文明,打造文明舒心站车环境;充分利用站车资源和法治宣传教育基地进行普法宣传,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要依法治企,切实提升企业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强法治学习教育和培训,营造企业员工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氛围;统筹推进法务与内控工作;强化规章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有效衔接落实的机制,持续完善企业规章制度体系,强化制度执行的刚性约束。”
 
  第六,突出智慧引领、创新发展,进一步推动“智慧地铁”建设,打造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创新型地铁”。
 
  科技彰显出行便利,记者在北京地铁的“十四五”规划中,频频看到智慧地铁建设的有关部署,徐会杰已经开展了多年的智慧地铁技术深入研究和有益探索,谈到科技创新,他有着独到的技术见解和前瞻理念,他认为,“十四五”期间,北京地铁必须以技术创新推进管理创新。一是要通过培育和构建科技创新生态体系,有力支撑战略发展目标。以智慧地铁示范线建设为契机,推进实现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引领行业的创新发展。要完善“政用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新型协同创新体制机制,积极承担轨道交通领域国家和北京市重大创新项目。二是要以智慧地铁建设为抓手,依托北斗、EUHT(5G)、空间数字化、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开展下一代地铁新技术研究。“我们要在轨道交通乘客服务、调度运行方式、维修维护、安全及企业治理等4个方面重构运营管理模式,构架智能客服、智能运行、智能维护、智能管理新平台,加快推进运营管理和乘客服务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强数据资产管理,实现公司‘数据资产’全生命周期收集、开发和管理,挖掘运营大数据价值,在数字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助力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
 
  结语
 
  记者拿着手中这份厚厚的北京地铁“十四五”发展规划,感受到一个承载了五十余年发展历史的企业厚重的文化底蕴,也更加深信这个充满了创新精神的企业,对未来轨道交通发展将继续迸发出无限的智慧和力量。
 
  在记者采访的整个过程中,徐会杰始终显现出一个资深地铁工作者的严谨和稳重,同时也展现出一个新一代地铁领导者的创新和担当,关于轨道交通的未来,徐会杰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正在迅速并将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对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续秉承‘忠诚、担当、联动、创新’的企业精神,全面、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新时代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勇毅前行,为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上一篇:郜春海
下一篇: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