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贵南高铁穿越九万大山 为毛南族发展带来“加速度”

2023-03-29 来源:央广网
本文摘要:  作为毛南族群众,有幸参与贵南高铁的建设,我感到很开心,也很自豪。等到高铁开通的时候,我要带着我的小孩坐一趟高铁。近日,在广西河...
  “作为毛南族群众,有幸参与贵南高铁的建设,我感到很开心,也很自豪。等到高铁开通的时候,我要带着我的小孩坐一趟高铁。”近日,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九万大山四号隧道施工现场,贵南高铁参建工人谭晓琼说。
 
  贵南高铁早日建成通车,成了毛南族群众的热切期盼。
 
  贵南高铁是国家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扩能中线通路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其中,九万大山四号隧道全长15485米,是贵南高铁广西段最长隧道,也是广西境内最长高铁隧道。
 
 
  返乡参与高铁建设,实现家门口就业
 
  谭晓琼曾在广东的工厂里打工,2020年春节后她应聘到离家不远的贵南高铁拌合站。在建设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贵南高铁项目部的培训下,她很快熟练掌握搅拌机操作技巧,成为5号拌合站的操作手。
 
  “在这里上班,工资比之前在外面打工还要高,每月多了2000多块钱的收入。”谭晓琼表示,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她感到充满干劲。
 
  目前,九万大山四号隧道等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在复垦复绿、洞外附属工程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建设单位从当地招聘了大部分工人,累计招收当地民工3200余人次。同时,施工单位对新招募的工人通过农民工夜校等方式开展岗前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既提高了村民的就业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修建施工便道,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进场初期,利用以前的乡村道路,新建和扩建了共8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便于施工的同时,也打通了交通要道,方便了当地1200户约5500人的出行。”中铁十八局贵南高铁项目部总工韦俊说。
 
  韦俊接受媒体采访(央广网记者罗兰摄)
 
  “贵南高铁建设单位为我们修了通到村门口、家门口的公路,家家户户出行都方便很多。”谭晓琼说。
 
  依托这8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当地建设了120亩的东山村帮扶产业园,主要种植麻竹和旱藕,目前已种植麻竹苗120亩,在麻竹苗间套种旱藕80亩。
 
  为了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建设单位在修建施工便道时,还打通了一条宽4.5米、长220米的东山隧道,直接连通东山村帮扶产业园,大大缩短了帮扶产业园通往外界的距离,减少了农产品运输时间。同时,建设单位在旱藕收获时积极采购,一方面增加了产业园产品的销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职工的餐桌。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当地资源,优先租用地方设备、购买生产物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截至目前,我们采购当地生产生活物资已超过6亿元。”韦俊说。
 
  据了解,根据贵南高铁施工需要,建设单位征用了当地180余亩的旱地和之前无法耕种的山间洼地、荒地等作为施工用地,待工程结束,会做好场地的平整工作。平整的土地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当地村民的耕种条件。
 
  乡村出行更方便,人们生活有奔头
 
  “现在从我们村去一趟南宁至少要转三次车,花费近7个小时才能到达。等贵南高铁开通以后,只要2个多小时就能到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村村民莫仕长说。
 
  莫仕长表示,作为毛南族群众,他很荣幸见证贵南高铁的建设,也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现在,我打算养殖香牛、香猪。高铁的建设,让我对发展家乡的香牛、香猪产业充满信心。我希望我们环江的香牛、香猪、香鸭、香米、香菇等特色产品通过高铁走出去,销往各地,让我们毛南族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莫仕长说。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贵南高铁穿越九万大山 为毛南族发展带来“加速度”

央广网

  “作为毛南族群众,有幸参与贵南高铁的建设,我感到很开心,也很自豪。等到高铁开通的时候,我要带着我的小孩坐一趟高铁。”近日,在广西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九万大山四号隧道施工现场,贵南高铁参建工人谭晓琼说。

 
  贵南高铁早日建成通车,成了毛南族群众的热切期盼。
 
  贵南高铁是国家高质量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扩能中线通路的重点工程,同时也是广西首条时速350公里的高速铁路。其中,九万大山四号隧道全长15485米,是贵南高铁广西段最长隧道,也是广西境内最长高铁隧道。
 
 
  返乡参与高铁建设,实现家门口就业
 
  谭晓琼曾在广东的工厂里打工,2020年春节后她应聘到离家不远的贵南高铁拌合站。在建设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贵南高铁项目部的培训下,她很快熟练掌握搅拌机操作技巧,成为5号拌合站的操作手。
 
  “在这里上班,工资比之前在外面打工还要高,每月多了2000多块钱的收入。”谭晓琼表示,在家门口就业,收入不比在外打工少,还能照顾家里老人和孩子,她感到充满干劲。
 
  目前,九万大山四号隧道等项目已进入收尾阶段,在复垦复绿、洞外附属工程等方面需要大量的施工人员,建设单位从当地招聘了大部分工人,累计招收当地民工3200余人次。同时,施工单位对新招募的工人通过农民工夜校等方式开展岗前安全培训和技能培训,既提高了村民的就业能力,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修建施工便道,助推乡村振兴
 
  “我们进场初期,利用以前的乡村道路,新建和扩建了共8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便于施工的同时,也打通了交通要道,方便了当地1200户约5500人的出行。”中铁十八局贵南高铁项目部总工韦俊说。
 
  韦俊接受媒体采访(央广网记者罗兰摄)
 
  “贵南高铁建设单位为我们修了通到村门口、家门口的公路,家家户户出行都方便很多。”谭晓琼说。
 
  依托这80多公里的施工便道,当地建设了120亩的东山村帮扶产业园,主要种植麻竹和旱藕,目前已种植麻竹苗120亩,在麻竹苗间套种旱藕80亩。
 
  为了助力当地产业发展,建设单位在修建施工便道时,还打通了一条宽4.5米、长220米的东山隧道,直接连通东山村帮扶产业园,大大缩短了帮扶产业园通往外界的距离,减少了农产品运输时间。同时,建设单位在旱藕收获时积极采购,一方面增加了产业园产品的销路,另一方面也丰富了职工的餐桌。
 
  “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我们结合当地资源,优先租用地方设备、购买生产物资,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截至目前,我们采购当地生产生活物资已超过6亿元。”韦俊说。
 
  据了解,根据贵南高铁施工需要,建设单位征用了当地180余亩的旱地和之前无法耕种的山间洼地、荒地等作为施工用地,待工程结束,会做好场地的平整工作。平整的土地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当地村民的耕种条件。
 
  乡村出行更方便,人们生活有奔头
 
  “现在从我们村去一趟南宁至少要转三次车,花费近7个小时才能到达。等贵南高铁开通以后,只要2个多小时就能到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波川村村民莫仕长说。
 
  莫仕长表示,作为毛南族群众,他很荣幸见证贵南高铁的建设,也为家乡的发展感到骄傲。“现在,我打算养殖香牛、香猪。高铁的建设,让我对发展家乡的香牛、香猪产业充满信心。我希望我们环江的香牛、香猪、香鸭、香米、香菇等特色产品通过高铁走出去,销往各地,让我们毛南族群众的生活越过越红火。”莫仕长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