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地方国有企业经营业务的转型思考

2024-05-22 来源:中国投资参考
本文摘要:  导读  依据轨交国企的资源禀赋优势,提出企业从单一经济向跨界联动的经营业务转型思路,以期为轨交国企拓宽经营性现金流渠道提供借鉴...
 
  导读
 
  依据轨交国企的资源禀赋优势,提出企业从单一经济向跨界联动的经营业务转型思路,以期为轨交国企拓宽经营性现金流渠道提供借鉴
 
  ●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出行碳交易板块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内外循环双轮驱动
 
  ●推动潜在资源开发,转化无形资产经验成果
 
  ●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轨道上的生活圈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3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全国已有55个城市(含县级市)开通地铁等轨道交通,其中7城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17城超过200公里,然而32个轨道交通地方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轨交国企)公布的2022年年度报告与审计报告显示,仅有5座城市的轨交国企在扣除政府补贴后处于盈利状态。由此可见,各地轨交国企在传统运输业务及经营业务的基础上,亟需拓展现金流收入渠道,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依据轨交国企的资源禀赋优势,提出企业从单一经济向跨界联动的经营业务转型思路,以期为轨交国企拓宽经营性现金流渠道提供借鉴。
 
  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出行碳交易板块
 
  近年来,北京、重庆、深圳等地区已在轨道交通领域开展碳交易工作。重庆轨道集团在“碳惠通”平台参与了轨道交通环线、5号线、10号线CQCER交易工作,累计交易65.7万吨,成交金额超千万元。北京依托高德地图App,发布国内首个MaaS平台整合公交、地铁、骑行、步行、网约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在此平台上建立了碳普惠激励机制,以此为基础高德地图与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1.5万吨碳减排量的交易意向,为高德地图带来收益,也为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新的减排量来源。深圳通与深圳排交所、公交、地铁合作,建设“全民碳路”平台,落地深圳首个绿色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项目,打造了首个碳普惠业务闭环,且深圳通“全民碳路”碳普惠项目作为深圳首个碳普惠交易品种,在深圳排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综上,碳交易已成为轨交国企一笔待开发的“沉睡”财富,国家政策及多地实践经营为各地轨交国企布局相关业务提供了可行性支持。一是轨交国企开展碳交易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碳交易业务板块的开发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描述,是产业焕新的具体表现,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碳普惠”要求的切实行动。二是轨交国企开展碳交易具备政策支持。2023年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联合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4年1月25日,国务院签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推进并规范了我国碳排放权的交易准则。三是北京、深圳、重庆等地皆将轨道交通行业纳入碳交易范围并编制相应的方法学,为各地推进轨道交通碳交易方法学的编制提供了参考。四是轨交国企开展碳交易有利于轨交国企的成果转化,一方面轨交国企近年来大力推进绿智化转型,并逐步推动光伏项目建设,需要将技术成果转变为经济成果;另一方面,各地轨交国企已开发APP线上平台,乘客总量可为轨交国企开展“碳普惠”提供平台依托,可在APP中增设碳普惠板块,提高APP的影响力。五是有利于拓宽轨交国企融资渠道。目前碳普惠金融服务及绿色金融相关产品也在不断推出,绿色低碳项目可用于抵消企业的碳排放和需要缴纳的碳税,并可申请金融机构发放的绿色贷款等,作为轨交国企融资渠道的补充。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内外循环双轮驱动
 
  目前,轨交国企在运营阶段需持续开展运营维保、物业管理等相关业务。同时,伴随近年来的企业混改及PPP项目社会资本的引入,诸多合作伙伴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商业触角也为轨交国企拓展外部市场提供了基础。鉴于上述条件,轨交国企可借势推动内外部市场的资源开发。
 
  对内,一是设立专业化子公司自行消化本行业领域相关业务,形成资金回流并培养专业化队伍。二是充分利用为轨交国企所持楼宇租户资源,提供楼宇增值服务获取服务费用。三是与混改企业及PPP项目公司整合区域内市场,实现统一招商的规模效应,将收益盘子做大,让各个参与方能够在合作互惠中实现共赢。四是拓展产业链资源,通过轨交国企运营阶段维修投入和中修、架大修业务与产业链投资形成联动,形成现金流环式滚动。
 
  对外,一是通过已合作的社会资本开拓走出去市场,依托轨交国企运营经验优势,通过联合体合作模式,参与外阜政企合作项目,利用技术优势输出赚取收益。二是通过产业链合作伙伴开拓走出去市场,利用“联合出海+业务置换”等方式,获取产业链合作企业在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相关业务。三是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寻找优质合作企业和项目,通过“直接投资-资源置换-业务赋能”的方式换取股权和份额,与培育企业和项目共同成长,获取增值收益。
 
  推动潜在资源开发,转化无形资产经验成果
 
  目前,轨交国企比较重视土地、房产、资金等相关显性资源,对于隐性的无形资产开发并未给予同等关注。经梳理,企业品牌与数字资产在当下可作为轨交国企无形资产转化的重要突破口,为轨交国企挖掘潜在资源提供敲门砖。
 
  一是轨交国企品牌价值转化。多数轨交国企可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3A评级的国有企业信用评级在投融资领域本身就是一项金字招牌。诸多民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希望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其股权。因此,轨交国企可利用此品牌优势入股发展潜力强、风险管控好的民营企业,并获得到优质投资项目,挖掘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收益。
 
  二是数据整合经营。轨交国企可系统整理其在地铁建设、运营、经营方面形成大量数据和经验积淀,并应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成果转化。一是利用数据积累成果及所形成的建设、运营、经营经验,为行业内企业开展轨道交通相关业务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将数据作为无形资产直接投资给需要数据支持及场景支持的初创企业或科研院所,通过合作方的成长换取投资回报。三是与已签订战略协议的高校和院所探讨合作,针对其研究需要对比轨道协会或其他数据机构收费标准进行取费。四是投入资金或采取股权合作方式(数据作价入股)寻找大数据管理公司,对所持数据进行大数据化整理,形成数据模块化产品,一方面对外出售,另一方面与其他机构进行数据碰撞,扩大可管理/经营的数据体量。
 
  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轨道上的生活圈
 
  在提升治理现代化方面,轨交国企可依托轨道的运输功能、品牌价值、吸附能力打造以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的多产业组合,打造轨道上的生活圈。
 
  一是品质商品经营+轨道物流。一般而言,运营3条以上轨交国企拥有数千员工,可形成企业开展市场化业务的内部市场。通过集采获取同等质量且更为优惠的生活必须品,鼓励企业员工购买企业销售产品(如工会福利采购),并以企业员工为基础,采用激励方式产生私域范围内的客户裂变,将泛客户流量转变为垂直流量,形成轨交国企经营板块的重要储备。在此基础上,充分开发轨道交通的物流功能,利用段场做仓库,车站做销售点,地铁做运输渠道,骑手做毛细血管铺开市场。一定规模后,链接公交、交通、铁路网络将商品推向全国,与其他城市的产品形成流通与市场交换,甚至通过一带一路通向全球其他国家。上述举措符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整体思路,是对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降低物流成本”的具体落实,同时也会提升人民在轨道圈生活的便捷性和品质感。
 
  二是布局“轨道+多产业链集群”。目前,康养、教育、娱乐等多种业态开始逐步在地铁沿线、站点进行布局,轨交国企可以此为契机,在地铁上盖楼宇等自持物业中引入相关业态,一方面盘活轨交国企的闲置楼宇,另一方面构筑轨道上的多种产业业态链条,形成以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的复合型生态圈组合,提升轨道交通在市民生活中的活力与吸引力。轨交国企将不仅是轨道交通的产业链主,更可成为多产业的链主平台,从而获得跨界经营的经济回报。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轨道交通地方国有企业经营业务的转型思考

中国投资参考

 
  导读
 
  依据轨交国企的资源禀赋优势,提出企业从单一经济向跨界联动的经营业务转型思路,以期为轨交国企拓宽经营性现金流渠道提供借鉴
 
  ●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出行碳交易板块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内外循环双轮驱动
 
  ●推动潜在资源开发,转化无形资产经验成果
 
  ●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轨道上的生活圈
 
  根据交通运输部发布的2023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数据,全国已有55个城市(含县级市)开通地铁等轨道交通,其中7城运营里程超过500公里,17城超过200公里,然而32个轨道交通地方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轨交国企)公布的2022年年度报告与审计报告显示,仅有5座城市的轨交国企在扣除政府补贴后处于盈利状态。由此可见,各地轨交国企在传统运输业务及经营业务的基础上,亟需拓展现金流收入渠道,以确保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此,本文依据轨交国企的资源禀赋优势,提出企业从单一经济向跨界联动的经营业务转型思路,以期为轨交国企拓宽经营性现金流渠道提供借鉴。
 
  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出行碳交易板块
 
  近年来,北京、重庆、深圳等地区已在轨道交通领域开展碳交易工作。重庆轨道集团在“碳惠通”平台参与了轨道交通环线、5号线、10号线CQCER交易工作,累计交易65.7万吨,成交金额超千万元。北京依托高德地图App,发布国内首个MaaS平台整合公交、地铁、骑行、步行、网约车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在此平台上建立了碳普惠激励机制,以此为基础高德地图与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1.5万吨碳减排量的交易意向,为高德地图带来收益,也为碳交易市场提供了新的减排量来源。深圳通与深圳排交所、公交、地铁合作,建设“全民碳路”平台,落地深圳首个绿色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项目,打造了首个碳普惠业务闭环,且深圳通“全民碳路”碳普惠项目作为深圳首个碳普惠交易品种,在深圳排交所成功挂牌上市。
 
  综上,碳交易已成为轨交国企一笔待开发的“沉睡”财富,国家政策及多地实践经营为各地轨交国企布局相关业务提供了可行性支持。一是轨交国企开展碳交易符合国家相关政策,碳交易业务板块的开发符合新质生产力的特征描述,是产业焕新的具体表现,是落实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碳普惠”要求的切实行动。二是轨交国企开展碳交易具备政策支持。2023年10月19日,生态环境部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联合发布了《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办法(试行)》。2024年1月25日,国务院签发《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进一步推进并规范了我国碳排放权的交易准则。三是北京、深圳、重庆等地皆将轨道交通行业纳入碳交易范围并编制相应的方法学,为各地推进轨道交通碳交易方法学的编制提供了参考。四是轨交国企开展碳交易有利于轨交国企的成果转化,一方面轨交国企近年来大力推进绿智化转型,并逐步推动光伏项目建设,需要将技术成果转变为经济成果;另一方面,各地轨交国企已开发APP线上平台,乘客总量可为轨交国企开展“碳普惠”提供平台依托,可在APP中增设碳普惠板块,提高APP的影响力。五是有利于拓宽轨交国企融资渠道。目前碳普惠金融服务及绿色金融相关产品也在不断推出,绿色低碳项目可用于抵消企业的碳排放和需要缴纳的碳税,并可申请金融机构发放的绿色贷款等,作为轨交国企融资渠道的补充。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内外循环双轮驱动
 
  目前,轨交国企在运营阶段需持续开展运营维保、物业管理等相关业务。同时,伴随近年来的企业混改及PPP项目社会资本的引入,诸多合作伙伴分布在全国甚至全球的商业触角也为轨交国企拓展外部市场提供了基础。鉴于上述条件,轨交国企可借势推动内外部市场的资源开发。
 
  对内,一是设立专业化子公司自行消化本行业领域相关业务,形成资金回流并培养专业化队伍。二是充分利用为轨交国企所持楼宇租户资源,提供楼宇增值服务获取服务费用。三是与混改企业及PPP项目公司整合区域内市场,实现统一招商的规模效应,将收益盘子做大,让各个参与方能够在合作互惠中实现共赢。四是拓展产业链资源,通过轨交国企运营阶段维修投入和中修、架大修业务与产业链投资形成联动,形成现金流环式滚动。
 
  对外,一是通过已合作的社会资本开拓走出去市场,依托轨交国企运营经验优势,通过联合体合作模式,参与外阜政企合作项目,利用技术优势输出赚取收益。二是通过产业链合作伙伴开拓走出去市场,利用“联合出海+业务置换”等方式,获取产业链合作企业在其他城市的轨道交通相关业务。三是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寻找优质合作企业和项目,通过“直接投资-资源置换-业务赋能”的方式换取股权和份额,与培育企业和项目共同成长,获取增值收益。
 
  推动潜在资源开发,转化无形资产经验成果
 
  目前,轨交国企比较重视土地、房产、资金等相关显性资源,对于隐性的无形资产开发并未给予同等关注。经梳理,企业品牌与数字资产在当下可作为轨交国企无形资产转化的重要突破口,为轨交国企挖掘潜在资源提供敲门砖。
 
  一是轨交国企品牌价值转化。多数轨交国企可获得较高的信用评级,3A评级的国有企业信用评级在投融资领域本身就是一项金字招牌。诸多民营企业为了能够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可,希望大型国有企业参与其股权。因此,轨交国企可利用此品牌优势入股发展潜力强、风险管控好的民营企业,并获得到优质投资项目,挖掘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收益。
 
  二是数据整合经营。轨交国企可系统整理其在地铁建设、运营、经营方面形成大量数据和经验积淀,并应用大数据思维进行成果转化。一是利用数据积累成果及所形成的建设、运营、经营经验,为行业内企业开展轨道交通相关业务提供咨询服务。二是将数据作为无形资产直接投资给需要数据支持及场景支持的初创企业或科研院所,通过合作方的成长换取投资回报。三是与已签订战略协议的高校和院所探讨合作,针对其研究需要对比轨道协会或其他数据机构收费标准进行取费。四是投入资金或采取股权合作方式(数据作价入股)寻找大数据管理公司,对所持数据进行大数据化整理,形成数据模块化产品,一方面对外出售,另一方面与其他机构进行数据碰撞,扩大可管理/经营的数据体量。
 
  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打造轨道上的生活圈
 
  在提升治理现代化方面,轨交国企可依托轨道的运输功能、品牌价值、吸附能力打造以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的多产业组合,打造轨道上的生活圈。
 
  一是品质商品经营+轨道物流。一般而言,运营3条以上轨交国企拥有数千员工,可形成企业开展市场化业务的内部市场。通过集采获取同等质量且更为优惠的生活必须品,鼓励企业员工购买企业销售产品(如工会福利采购),并以企业员工为基础,采用激励方式产生私域范围内的客户裂变,将泛客户流量转变为垂直流量,形成轨交国企经营板块的重要储备。在此基础上,充分开发轨道交通的物流功能,利用段场做仓库,车站做销售点,地铁做运输渠道,骑手做毛细血管铺开市场。一定规模后,链接公交、交通、铁路网络将商品推向全国,与其他城市的产品形成流通与市场交换,甚至通过一带一路通向全球其他国家。上述举措符合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整体思路,是对中央经济会议提出的“降低物流成本”的具体落实,同时也会提升人民在轨道圈生活的便捷性和品质感。
 
  二是布局“轨道+多产业链集群”。目前,康养、教育、娱乐等多种业态开始逐步在地铁沿线、站点进行布局,轨交国企可以此为契机,在地铁上盖楼宇等自持物业中引入相关业态,一方面盘活轨交国企的闲置楼宇,另一方面构筑轨道上的多种产业业态链条,形成以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为基础的复合型生态圈组合,提升轨道交通在市民生活中的活力与吸引力。轨交国企将不仅是轨道交通的产业链主,更可成为多产业的链主平台,从而获得跨界经营的经济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