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产业人才“订单班”激活地铁高技能人才培养

2024-03-06 来源:齐鲁壹点
本文摘要:  以2019年1月1日济南地铁1号线的正式开通为标志,泉城济南正式进入到了地铁时代。2019年9月28日,济南地铁3号线(一期)提前15个月开通...

 
  以2019年1月1日济南地铁1号线的正式开通为标志,泉城济南正式进入到了“地铁时代”。2019年9月28日,济南地铁3号线(一期)提前15个月开通,千年古城济南切换到了“轨道换乘时代”。作为国内地铁建设的“后起之秀”,济南累计已开通3条地铁运营线,并且自2024年起每年年底至少新开通一条地铁线。现如今,每天有超过780列次列车驰骋在济南的地下钢轨上,“轨道上的济南”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含轨量”十足的摩登都市。近年来,为加速推进济南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最早从2014年起就以“轨道交通产业人才订单生”为抓手精准锚定了一批优质院校,开展产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写好“引育管用”四篇文章,源源不断地为济南轨道交通事业输送了一大批“高技能”“高素养”型大国工匠。
 
  精准“引才”
 
  作为济南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集团践行“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产教融合引才理念,以“订单引才”为媒,搭建起了济南市轨道交通“市域产教融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两个引才生态圈。一是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下单”。集团着眼于济南轨道交通事业“后继有人”这一人才命题,先后与济南市技师学院(原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合作,重点瞄准地铁运营管理、地铁车辆驾驶、机电技术、通信信号、智能控制、车辆检修等产业链急缺人才下单,通过签订“端到端”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引来了轨道交通产业高技能人才的“源头活水”。二是明确“订单人才”的选拔标准。在订单人才的选拔方面,集团坚持梯队化培养,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大学专科(高职)人才—高级技工人才”的雁阵式梯队格局。集团坚持将订单人才的选树统筹于“五个接轨”,即与企业需求接轨、与工作任务接轨、与职业技能接轨、与岗位胜任力接轨、与企业文化接轨,致力于订单化培养一批“政治方向坚定,身心健康向上,专业理论扎实,操作技能娴熟,敬业奉献一流”高技能人才,十年来先后有3000余名订单生入职集团,“开往春天的地铁”成为订单生“才聚泉城”的生动注脚。三是重视“订单人才”的“资历框架”。集团在订单人才的培养方面,始终坚持以“职业胜任力”模型为评价手段,订单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操作技能课、实习实训等培养环节的基础上,还要接受集团、订单院校及外部专业机构组织的“轨道交通职业资格培训”,并获取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真正做到持证上岗、以证辅岗。
 
  协同“育才”
 
  轨道交通订单人才的培育本身就是一个“产学研共同体”协同育人的过程。一是匹配面向订单的“双师型导师”。集团配置了“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两种师资资源,“企业导师”偏向于向订单生传授专业技能、操作技能,为“未来地铁人”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同时兼任“思政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确保青年人才“政治上不偏航,职业上不迷茫”;“校内导师”则侧重于对订单人才开展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专业方面的教育。二是搭设双元制的“第二课堂”。在订单人才的教学组织方面,集团与订单院校以“订单就业协议”为纽带确立契约化合作关系,将订单学员单独组班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植入顶岗实习、跟岗培训、现场教学等“第二课堂”,形成了双元的教学主体(企业与大学)、双元的身份(实习员工与在校学生)、双元的课程(实操教学与理论课程)、双元的学分(企业学分与学校学分)、双元的证书(企业培训合格证书与学校毕业证书),保障了订单人才的“营养均衡”。三是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为了缩短订单人才的成才周期,集团定期与合作院校开展地铁运营、企业文化、设备配置等方面的“专用教材”“校本教材”,在多年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企业导向、轨道特色、交通气派”的订单式教材开发之路。
 
  严格“管才”
 
  一是建立起以“职熵”提升为核心的全过程育人评价体系。“职熵”指的是大学生在职业细分领域的职业状态、职业程度和职业水平。集团通过建立《订单学员录用验收管理办法》,对订单学员的学业成绩、实操技能、身体状况、心理健康、职业资格、考勤纪律、政治思想、岗前培训等开展穿透式全过程检查及验收,每批订单均会淘汰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学生,在“管才”过程中实现了学员职熵的显著跃升。二是将订单学员编入“创新工作室”。集团在地铁运营一线设置了“创新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创新平台,并将订单学员编组其中,用优秀的人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的人,鼓励“大国工匠”团队裂变。集团“张洪强创新工作室”近年来荣获“济南工匠”“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泉城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三是推行“青马小组”计划。“青马小组”不追求规模的“大而全”,而是定位于追求“专精特新”,其小组成员通常以3-5人为主,由党员或资深共青团员任组长,通过将优秀的订单生编入特定的“青马小组”,实现了产教融合育人的目的。
 
  科学“用才”
 
  一是完善订单人才激励机制。近年来,集团探索薪酬体系改革,适当增加绩效工资、精神文明奖、安全奖和其他激励奖项比重,开展“三四五”激励试点,鼓励在地铁运营一线优化编制,“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钱”,激励员工“少吐槽”“多产出”,健全了以正向激励为主、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二是畅通订单生职业发展通道。集团建立“导师带徒”机制,由职业导师对订单人才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指引,基本上打通了不同专业序列青年员工的纵向发展和横向交流任职通道,地铁运营一线青年员工对企业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三是畅通订单员工“吐槽”机制。集团完善员工意见建议收集反馈机制,建立“码上吐槽”二维码,实现第一时间对青年职工反馈问题的落实。在各地铁控制中心、运营班组实施员工情绪管理,订单生情绪低落时可向各级管理者反馈,由专人进行疏导化解。同时,集团实施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广泛开展员工心理援助宣传、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检测与风险筛查、心理援助培训等,引导订单学员形成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济南轨道交通集团:产业人才“订单班”激活地铁高技能人才培养

齐鲁壹点


 
  以2019年1月1日济南地铁1号线的正式开通为标志,泉城济南正式进入到了“地铁时代”。2019年9月28日,济南地铁3号线(一期)提前15个月开通,千年古城济南切换到了“轨道换乘时代”。作为国内地铁建设的“后起之秀”,济南累计已开通3条地铁运营线,并且自2024年起每年年底至少新开通一条地铁线。现如今,每天有超过780列次列车驰骋在济南的地下钢轨上,“轨道上的济南”将越来越成为一个“含轨量”十足的摩登都市。近年来,为加速推进济南轨道交通事业高质量发展,济南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最早从2014年起就以“轨道交通产业人才订单生”为抓手精准锚定了一批优质院校,开展产业人才的“订单式培养”,写好“引育管用”四篇文章,源源不断地为济南轨道交通事业输送了一大批“高技能”“高素养”型大国工匠。
 
  精准“引才”
 
  作为济南市轨道交通产业链的“链主”企业,集团践行“教随产出、产教同行”的产教融合引才理念,以“订单引才”为媒,搭建起了济南市轨道交通“市域产教融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两个引才生态圈。一是围绕“建链延链补链强链”精准“下单”。集团着眼于济南轨道交通事业“后继有人”这一人才命题,先后与济南市技师学院(原济南铁路高级技工学校)、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东职业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开展产教融合合作,重点瞄准地铁运营管理、地铁车辆驾驶、机电技术、通信信号、智能控制、车辆检修等产业链急缺人才下单,通过签订“端到端”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引来了轨道交通产业高技能人才的“源头活水”。二是明确“订单人才”的选拔标准。在订单人才的选拔方面,集团坚持梯队化培养,形成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大学专科(高职)人才—高级技工人才”的雁阵式梯队格局。集团坚持将订单人才的选树统筹于“五个接轨”,即与企业需求接轨、与工作任务接轨、与职业技能接轨、与岗位胜任力接轨、与企业文化接轨,致力于订单化培养一批“政治方向坚定,身心健康向上,专业理论扎实,操作技能娴熟,敬业奉献一流”高技能人才,十年来先后有3000余名订单生入职集团,“开往春天的地铁”成为订单生“才聚泉城”的生动注脚。三是重视“订单人才”的“资历框架”。集团在订单人才的培养方面,始终坚持以“职业胜任力”模型为评价手段,订单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专业理论课、操作技能课、实习实训等培养环节的基础上,还要接受集团、订单院校及外部专业机构组织的“轨道交通职业资格培训”,并获取中级或高级“资格证书”,真正做到持证上岗、以证辅岗。
 
  协同“育才”
 
  轨道交通订单人才的培育本身就是一个“产学研共同体”协同育人的过程。一是匹配面向订单的“双师型导师”。集团配置了“企业导师”和“校内导师”两种师资资源,“企业导师”偏向于向订单生传授专业技能、操作技能,为“未来地铁人”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同时兼任“思政辅导员”“校外辅导员”,对学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等,确保青年人才“政治上不偏航,职业上不迷茫”;“校内导师”则侧重于对订单人才开展核心职业素养、核心职业能力、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证书)等专业方面的教育。二是搭设双元制的“第二课堂”。在订单人才的教学组织方面,集团与订单院校以“订单就业协议”为纽带确立契约化合作关系,将订单学员单独组班教学,并在教学过程中植入顶岗实习、跟岗培训、现场教学等“第二课堂”,形成了双元的教学主体(企业与大学)、双元的身份(实习员工与在校学生)、双元的课程(实操教学与理论课程)、双元的学分(企业学分与学校学分)、双元的证书(企业培训合格证书与学校毕业证书),保障了订单人才的“营养均衡”。三是合作开发“校本教材”。为了缩短订单人才的成才周期,集团定期与合作院校开展地铁运营、企业文化、设备配置等方面的“专用教材”“校本教材”,在多年的实践中走出了一条“企业导向、轨道特色、交通气派”的订单式教材开发之路。
 
  严格“管才”
 
  一是建立起以“职熵”提升为核心的全过程育人评价体系。“职熵”指的是大学生在职业细分领域的职业状态、职业程度和职业水平。集团通过建立《订单学员录用验收管理办法》,对订单学员的学业成绩、实操技能、身体状况、心理健康、职业资格、考勤纪律、政治思想、岗前培训等开展穿透式全过程检查及验收,每批订单均会淘汰一定比例的不合格学生,在“管才”过程中实现了学员职熵的显著跃升。二是将订单学员编入“创新工作室”。集团在地铁运营一线设置了“创新工作室”“创客空间”等创新平台,并将订单学员编组其中,用优秀的人培养和造就更多优秀的人,鼓励“大国工匠”团队裂变。集团“张洪强创新工作室”近年来荣获“济南工匠”“济南市五一劳动奖章”“泉城首席技师”等荣誉称号。三是推行“青马小组”计划。“青马小组”不追求规模的“大而全”,而是定位于追求“专精特新”,其小组成员通常以3-5人为主,由党员或资深共青团员任组长,通过将优秀的订单生编入特定的“青马小组”,实现了产教融合育人的目的。
 
  科学“用才”
 
  一是完善订单人才激励机制。近年来,集团探索薪酬体系改革,适当增加绩效工资、精神文明奖、安全奖和其他激励奖项比重,开展“三四五”激励试点,鼓励在地铁运营一线优化编制,“三个人干五个人的活,拿四个人的钱”,激励员工“少吐槽”“多产出”,健全了以正向激励为主、奖罚分明的激励机制。二是畅通订单生职业发展通道。集团建立“导师带徒”机制,由职业导师对订单人才进行职业发展规划指引,基本上打通了不同专业序列青年员工的纵向发展和横向交流任职通道,地铁运营一线青年员工对企业的接受度和满意度有了显著提升。三是畅通订单员工“吐槽”机制。集团完善员工意见建议收集反馈机制,建立“码上吐槽”二维码,实现第一时间对青年职工反馈问题的落实。在各地铁控制中心、运营班组实施员工情绪管理,订单生情绪低落时可向各级管理者反馈,由专人进行疏导化解。同时,集团实施EAP员工心理援助项目,广泛开展员工心理援助宣传、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检测与风险筛查、心理援助培训等,引导订单学员形成了浓厚的干事创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