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青岛地铁:构建“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主业

2025-01-20 来源:青岛日报
本文摘要:  低空经济作为新交通范畴业态,能够与传统的地面交通、地下轨道交通、海上交通、空中交通等融为一体,共同构建大交通体系,代表着未来交...

 
  低空经济作为新交通范畴业态,能够与传统的地面交通、地下轨道交通、海上交通、空中交通等融为一体,共同构建大交通体系,代表着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全新的消费服务模式,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中国民航局数据预测,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
 
  1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干字当头勇挑大梁青岛走在前”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透露,青岛围绕“10+1”重点产业方向、40个细分赛道,开展产业赛道研究、科技创新引领、成果转化提速、产业融合升级、项目招引突破、企业梯次培育、要素保障支撑七大行动,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低空经济是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
 
  竞逐“天空之城”,挺进万亿赛道,青岛已擘画了未来可期的蓝图。2024年10月发布的《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保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2024年11月27日,由青岛地铁集团发起成立的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成立,标志着低空经济发展步伐全面提速。12月15日,青岛低空快线联航启动并成功实现首飞。从地铁4号线登瀛车辆基地至青岛胶东国际机场,51公里的航程仅需15分钟即可到达,低空直航通行效率相比地面交通提升4倍多,青岛由此也成为北方地区首个开通市内摆渡航线的城市。
 
  2024年12月27日,青岛地铁、通号城交联合青创研投,在崂山区注册成立的三方合资公司——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树立了央地合作新典范。
 
  在低空经济领域大动作频出的背后,是青岛地铁深度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主业融合发展,助力青岛加快打造低空经济生态圈的缩影。
 
  联盟赋能
 
  低空经济插上腾飞之翼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运作模式相近,如航路规划与线网规划、地面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空管平台与线网管控平台、运营管理与运维服务等。以无人机应用为例:地铁车站出入口、场段上盖、TOD开发等覆盖青岛七区一市,具备拓展建设无人机站场和通讯塔台的基础条件,尤其是正在建设的三期场站和TOD开发项目,可以预留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条件。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均在探索“轨道+低空”的融合发展模式。比如,深圳打造了国内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以深圳北站为枢纽,分设城际航线和市内航线。游客可以乘坐地铁到达深圳北站,然后搭乘直升机前往香港、澳门、中山、珠海等多个大湾区城市。以中山为例,飞行仅需25分钟即可到达,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近年来,青岛地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成为近十年全国发展最快的地铁之一,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人才、资源等优势,可为低空经济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安全运营、高效服务等方面提供多方面支撑。
 
  谋定而快动。置身低空经济发展的新风口,青岛地铁迅速响应展开布局,全力推动低空经济及关联产业发展。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张君介绍,青岛地铁将低空经济作为集团主业进行培育,成立了低空经济工作小组,在《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指导下,按照“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主业定期调度。明确机构,顶格推进,在探索两大主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打出一套“组合拳”,促进轨道交通与低空经济“双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比翼齐飞”,努力在青岛发展低空经济征程中“走在前、挑大梁”。
 
  既有前瞻视野,又有务实行动。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的成立,就是青岛地铁以国有平台型企业身份、挺进低空经济新赛道的重要落地成果。
 
  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是由从事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自愿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共有158家成员单位,下设综合规划、航空器制造、应用场景、设施航线、空管智联、商业金融6个专项组,旨在统筹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搭建发展平台,建立协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青岛市低空经济创新突破,加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青岛发展低空经济,拥有优越的基础条件和产业生态,联盟的成立将为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注入新动能。”青岛地铁集团科创中心主任殷险峰表示,作为联盟的理事长单位,青岛地铁将积极发挥平台优势,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学术等多方交流合作平台,深入研究低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最终实现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目的,共同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和生态圈。
 
  以低空快线联航模式为例:该模式由联盟理事长单位——青岛地铁集团牵头,副理事长单位——青岛国际机场集团、云世纪科技和翔龙航空强强联合,共同谋划推动。围绕低空快线联航运营业务,联盟将逐步融合拓展低空旅游、航空救援、低空物流等多元化业务,聚集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互补可持续经营的低空经济生态圈。比如,结合青岛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低空观光旅游项目,让游客从空中俯瞰“山海岛城”美景;在应急救援方面,低空航线除执行常态低空业务外,在接到预警救援任务后,快速响应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先行先试
 
  拓展“地铁+低空”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建设是推动产业发展勃兴的重要支撑。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丰富和创新应用场景是关键环节,也是激发产业活力的核心引擎。近年来,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为主导的低空经济发展迅速,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落地。
 
  “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已经进入场景为王的时代,重点不是看能生产什么产品,而是看低空产品在什么场景下能用起来。”青岛青铁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宏宇介绍,基于这一认知,青岛地铁密切关注各类场景的生成、测试、演化状况。经过前期详细的调研,系统梳理了低空产品在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汇集形成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手册》,手册按照“低空+地铁”“低空+公共服务”“低空+社会市场”三大类梳理,28小类、细化低空应用场景221项。手册已通过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共享给业内的专家、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为政府和行业生态各类主体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结合五大赛道应用场景及业务需求等因素,青岛地铁累计梳理地铁内部场景10类50余项,同步启动地铁保护区无人机巡查业务测试、蓝谷快线高架桥墩支座巡检、列车车底巡视、区间隧道巡检、低空物流等测试工作。
 
  2024年7月,青岛地铁4号线启动“无人机+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慧巡检试点项目,成为国内首批应用此技术的城市之一。该项目以4号线(埠西站-大河东站)区段为试点,覆盖里程范围约20公里,设置3个无人值守机场,按照2次/天的频率开展常态化巡检。通过近5个月的测试,已初步实现了自动识别保护区内勘察钻机、挖掘机、桩机等机械类施工作业,截至目前,累计识别外部作业1400余次。自动识别后,会通过系统平台预警提示,并由地面巡查人员现场核实,确保运营地铁线路不受施工影响,保障地铁安全运营。“随着海量样本的训练、智能算法的优化,传统人工巡检可逐步调整为‘无人机+人工’组合的模式,届时将大幅度提高巡检效率和巡检质量。待三期线路开通运营后,若采用组合巡检模式,预计可减少30%到40%的人工投入。”青岛市地铁规划设计院副总经理赵文强表示。
 
  蓝谷快线被誉为岛城最美地铁线,大部分为高架线路。以往在蓝谷快线高架段声屏障、树木侵限、路基段排水沟等巡检作业中,存在检修盲区,需要检修人员徒步行走、跋山涉水、绕远在周边山路进行检查。部分高架路段离地较高,需要使用登高作业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无人机巡检项目在北九水站至世博园站试点,巡检效率大大提升。在蓝谷快线北九水站,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二中心结构技术岗工作人员程肇龙正坐在监控室内紧盯着屏幕。屏幕上,无人机正在按照规划线路巡检,小到桩基上的一颗螺丝钉,都能通过画面清楚看见是否紧固。“无人机采用4K高清画面,即使白天有车辆运行,也可以正常起飞作业。”程肇龙说,蓝谷快线巡视无人机的正式投用,有效解决了以往纯人工巡检的“痛点”问题。无人机可到达人员难以抵达的位置进行巡查,可对高架段外侧主体结构、声屏障外侧屏体、立柱、螺栓组等配件进行全面巡视,弥补了地面巡视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大的区域覆盖,极大缩短线路巡视周期,且巡检画面实时保存,对重要点位可以反复确认,节省工时,提高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巡检与维护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因重复进入试车线而产生的时间延误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地铁4号线登瀛车辆基地引入了“大力士”无人机,其中一架起运重量为40公斤,另一架为5公斤。当检修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临时或紧急发现异常故障零部件时,将需求详情传达给物资管理人员(物料、备件或工器具等),管理人员将所需物资装载至无人机上,无人机可根据预设的飞行路径精准地将物资运送至检修人员手中。未来,无人机将基于先进的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一个高效的物资运输生态网络,实现物资运输的最优路径规划、快速响应、障碍物自动规避,确保物资能够安全、迅速地送达目的地。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地铁设备维护工作效率,降低物资储备数量,还能提升员工作业安全性。
 
  跳出地铁
 
  加速低空领域投资布局
 
  跳出地铁,加速布局。2024年以来,青岛地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入局者”的身份愈加清晰:
 
  6月17日,装载了1.3吨樱桃的塞斯纳飞机从位于平度市的青岛慈航机场起飞,经过3个半小时飞行,抵达北京密云机场。本次低空物流航线由青岛地铁集团与顺丰集团、慈航机场合作开发,标志着北方区域首条低空物流航线测试工作启动,主要测试低空物流航线运作流程,为常态化运行做准备。后期将陆续开通青岛慈航机场至菏泽牡丹机场的低空物流定期航班。
 
  低空经济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端人才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同时产业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快。发展低空经济,需要结合本地基础条件,找准产业定位,做好长远规划。
 
  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科技公司成立后,将与青岛地铁集团下属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公司一并作为低空经济创新双平台实施主体,全面负责低空经济科研创新工作。聚焦低空飞行管控平台及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青岛市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开发完成低空管控平台系统1.0版本,现正在通号低空空域管控实验室进行系统级成果验证,将围绕该平台推进市级飞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合资公司与崂山区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将打造崂山区低空经济先导示范项目。”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公司总经理代新建表示。
 
  青岛地空产融发展有限公司拟与头部投资机构联合其他产业资本方,共同设立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挥融资平台的产业引育、创新扶持等作用,重点开展轨道交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布局,是青岛率先开展低空经济领域投资的产业基金。该基金将为地铁集团新主业提供资本助力,有助于强化青岛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为青岛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挺进新赛道,开启新未来。青岛地铁将依托自身综合优势,承担起引领方向、协调资源、推动创新的重任,推动上下游产业要素加快集聚,为青岛低空经济加快迈向国内第一方阵贡献力量。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青岛地铁:构建“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主业

青岛日报


 
  低空经济作为新交通范畴业态,能够与传统的地面交通、地下轨道交通、海上交通、空中交通等融为一体,共同构建大交通体系,代表着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和全新的消费服务模式,被视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逐步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中国民航局数据预测,到2025年,这一市场规模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大关。
 
  1月14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干字当头勇挑大梁青岛走在前”主题系列第一场新闻发布会透露,青岛围绕“10+1”重点产业方向、40个细分赛道,开展产业赛道研究、科技创新引领、成果转化提速、产业融合升级、项目招引突破、企业梯次培育、要素保障支撑七大行动,加快构建创新型产业体系。低空经济是突破发展的5个新兴产业之一。
 
  竞逐“天空之城”,挺进万亿赛道,青岛已擘画了未来可期的蓝图。2024年10月发布的《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2026年,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服务保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全市低空经济产业规模突破200亿元,打造立足山东半岛、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低空经济示范区。
 
  2024年11月27日,由青岛地铁集团发起成立的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成立,标志着低空经济发展步伐全面提速。12月15日,青岛低空快线联航启动并成功实现首飞。从地铁4号线登瀛车辆基地至青岛胶东国际机场,51公里的航程仅需15分钟即可到达,低空直航通行效率相比地面交通提升4倍多,青岛由此也成为北方地区首个开通市内摆渡航线的城市。
 
  2024年12月27日,青岛地铁、通号城交联合青创研投,在崂山区注册成立的三方合资公司——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科技有限公司揭牌,树立了央地合作新典范。
 
  在低空经济领域大动作频出的背后,是青岛地铁深度匹配城市发展战略,持续推进“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主业融合发展,助力青岛加快打造低空经济生态圈的缩影。
 
  联盟赋能
 
  低空经济插上腾飞之翼
 
  低空经济基础设施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轨道交通建设运营运作模式相近,如航路规划与线网规划、地面地下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空管平台与线网管控平台、运营管理与运维服务等。以无人机应用为例:地铁车站出入口、场段上盖、TOD开发等覆盖青岛七区一市,具备拓展建设无人机站场和通讯塔台的基础条件,尤其是正在建设的三期场站和TOD开发项目,可以预留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条件。
 
  目前,国内不少城市均在探索“轨道+低空”的融合发展模式。比如,深圳打造了国内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以深圳北站为枢纽,分设城际航线和市内航线。游客可以乘坐地铁到达深圳北站,然后搭乘直升机前往香港、澳门、中山、珠海等多个大湾区城市。以中山为例,飞行仅需25分钟即可到达,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
 
  近年来,青岛地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以绿色低碳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核心,全面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地铁、打造一流城市投资建设运营商,成为近十年全国发展最快的地铁之一,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管理、人才、资源等优势,可为低空经济科学规划、技术创新、安全运营、高效服务等方面提供多方面支撑。
 
  谋定而快动。置身低空经济发展的新风口,青岛地铁迅速响应展开布局,全力推动低空经济及关联产业发展。青岛地铁集团董事长张君介绍,青岛地铁将低空经济作为集团主业进行培育,成立了低空经济工作小组,在《青岛市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指导下,按照“轨道交通+低空经济”双主业定期调度。明确机构,顶格推进,在探索两大主业融合发展的实践中打出一套“组合拳”,促进轨道交通与低空经济“双产业链”协同融合发展“比翼齐飞”,努力在青岛发展低空经济征程中“走在前、挑大梁”。
 
  既有前瞻视野,又有务实行动。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的成立,就是青岛地铁以国有平台型企业身份、挺进低空经济新赛道的重要落地成果。
 
  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是由从事低空经济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和社会团体自愿组织的非营利组织,共有158家成员单位,下设综合规划、航空器制造、应用场景、设施航线、空管智联、商业金融6个专项组,旨在统筹政府、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搭建发展平台,建立协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推动青岛市低空经济创新突破,加速迈入全国第一方阵。
 
  “青岛发展低空经济,拥有优越的基础条件和产业生态,联盟的成立将为低空经济加速起飞注入新动能。”青岛地铁集团科创中心主任殷险峰表示,作为联盟的理事长单位,青岛地铁将积极发挥平台优势,通过搭建政府、企业、学术等多方交流合作平台,深入研究低空经济发展规律,积极拓展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最终实现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行业、服务会员的目的,共同打造具有青岛特色的低空经济产业链和生态圈。
 
  以低空快线联航模式为例:该模式由联盟理事长单位——青岛地铁集团牵头,副理事长单位——青岛国际机场集团、云世纪科技和翔龙航空强强联合,共同谋划推动。围绕低空快线联航运营业务,联盟将逐步融合拓展低空旅游、航空救援、低空物流等多元化业务,聚集形成在时间和空间上互补可持续经营的低空经济生态圈。比如,结合青岛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低空观光旅游项目,让游客从空中俯瞰“山海岛城”美景;在应急救援方面,低空航线除执行常态低空业务外,在接到预警救援任务后,快速响应为救援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先行先试
 
  拓展“地铁+低空”应用场景
 
  应用场景建设是推动产业发展勃兴的重要支撑。竞逐低空经济新赛道,丰富和创新应用场景是关键环节,也是激发产业活力的核心引擎。近年来,以通用航空和无人机为主导的低空经济发展迅速,物流、旅游、农业、消防、巡检等“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落地。
 
  “高质量发展低空经济,已经进入场景为王的时代,重点不是看能生产什么产品,而是看低空产品在什么场景下能用起来。”青岛青铁教育咨询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宏宇介绍,基于这一认知,青岛地铁密切关注各类场景的生成、测试、演化状况。经过前期详细的调研,系统梳理了低空产品在国民经济行业中的具体应用场景,汇集形成了《低空经济应用场景手册》,手册按照“低空+地铁”“低空+公共服务”“低空+社会市场”三大类梳理,28小类、细化低空应用场景221项。手册已通过青岛市低空经济联盟共享给业内的专家、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为政府和行业生态各类主体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结合五大赛道应用场景及业务需求等因素,青岛地铁累计梳理地铁内部场景10类50余项,同步启动地铁保护区无人机巡查业务测试、蓝谷快线高架桥墩支座巡检、列车车底巡视、区间隧道巡检、低空物流等测试工作。
 
  2024年7月,青岛地铁4号线启动“无人机+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智慧巡检试点项目,成为国内首批应用此技术的城市之一。该项目以4号线(埠西站-大河东站)区段为试点,覆盖里程范围约20公里,设置3个无人值守机场,按照2次/天的频率开展常态化巡检。通过近5个月的测试,已初步实现了自动识别保护区内勘察钻机、挖掘机、桩机等机械类施工作业,截至目前,累计识别外部作业1400余次。自动识别后,会通过系统平台预警提示,并由地面巡查人员现场核实,确保运营地铁线路不受施工影响,保障地铁安全运营。“随着海量样本的训练、智能算法的优化,传统人工巡检可逐步调整为‘无人机+人工’组合的模式,届时将大幅度提高巡检效率和巡检质量。待三期线路开通运营后,若采用组合巡检模式,预计可减少30%到40%的人工投入。”青岛市地铁规划设计院副总经理赵文强表示。
 
  蓝谷快线被誉为岛城最美地铁线,大部分为高架线路。以往在蓝谷快线高架段声屏障、树木侵限、路基段排水沟等巡检作业中,存在检修盲区,需要检修人员徒步行走、跋山涉水、绕远在周边山路进行检查。部分高架路段离地较高,需要使用登高作业车,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随着无人机巡检项目在北九水站至世博园站试点,巡检效率大大提升。在蓝谷快线北九水站,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二中心结构技术岗工作人员程肇龙正坐在监控室内紧盯着屏幕。屏幕上,无人机正在按照规划线路巡检,小到桩基上的一颗螺丝钉,都能通过画面清楚看见是否紧固。“无人机采用4K高清画面,即使白天有车辆运行,也可以正常起飞作业。”程肇龙说,蓝谷快线巡视无人机的正式投用,有效解决了以往纯人工巡检的“痛点”问题。无人机可到达人员难以抵达的位置进行巡查,可对高架段外侧主体结构、声屏障外侧屏体、立柱、螺栓组等配件进行全面巡视,弥补了地面巡视的不足,在短时间内实现更大的区域覆盖,极大缩短线路巡视周期,且巡检画面实时保存,对重要点位可以反复确认,节省工时,提高效率。
 
  为进一步提高巡检与维护的工作效率,同时避免因重复进入试车线而产生的时间延误和潜在的安全风险,地铁4号线登瀛车辆基地引入了“大力士”无人机,其中一架起运重量为40公斤,另一架为5公斤。当检修作业人员在执行任务过程中临时或紧急发现异常故障零部件时,将需求详情传达给物资管理人员(物料、备件或工器具等),管理人员将所需物资装载至无人机上,无人机可根据预设的飞行路径精准地将物资运送至检修人员手中。未来,无人机将基于先进的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起一个高效的物资运输生态网络,实现物资运输的最优路径规划、快速响应、障碍物自动规避,确保物资能够安全、迅速地送达目的地。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提升地铁设备维护工作效率,降低物资储备数量,还能提升员工作业安全性。
 
  跳出地铁
 
  加速低空领域投资布局
 
  跳出地铁,加速布局。2024年以来,青岛地铁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入局者”的身份愈加清晰:
 
  6月17日,装载了1.3吨樱桃的塞斯纳飞机从位于平度市的青岛慈航机场起飞,经过3个半小时飞行,抵达北京密云机场。本次低空物流航线由青岛地铁集团与顺丰集团、慈航机场合作开发,标志着北方区域首条低空物流航线测试工作启动,主要测试低空物流航线运作流程,为常态化运行做准备。后期将陆续开通青岛慈航机场至菏泽牡丹机场的低空物流定期航班。
 
  低空经济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高端人才密集型产业,产业发展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同时产业技术和产品更新迭代快。发展低空经济,需要结合本地基础条件,找准产业定位,做好长远规划。
 
  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科技公司成立后,将与青岛地铁集团下属城市轨道交通科技公司一并作为低空经济创新双平台实施主体,全面负责低空经济科研创新工作。聚焦低空飞行管控平台及服务平台,加快推进青岛市低空飞行管理服务中心建设。目前已开发完成低空管控平台系统1.0版本,现正在通号低空空域管控实验室进行系统级成果验证,将围绕该平台推进市级飞行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合资公司与崂山区签订了投资合作协议,将打造崂山区低空经济先导示范项目。”通号青铁低空交通(青岛)公司总经理代新建表示。
 
  青岛地空产融发展有限公司拟与头部投资机构联合其他产业资本方,共同设立1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挥融资平台的产业引育、创新扶持等作用,重点开展轨道交通、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领域的投资布局,是青岛率先开展低空经济领域投资的产业基金。该基金将为地铁集团新主业提供资本助力,有助于强化青岛市在低空经济领域的先发优势,引导更多社会资本为青岛低空经济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动力。
 
  挺进新赛道,开启新未来。青岛地铁将依托自身综合优势,承担起引领方向、协调资源、推动创新的重任,推动上下游产业要素加快集聚,为青岛低空经济加快迈向国内第一方阵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