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故频发拷问地铁工程
2007-06-22 来源:《法律与生活》半月刊 作者:佚名专家认为地铁施工出现的事故原因很多,有地质、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原因,而这些应当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地铁“大跃进”的隐忧
2007年5月4日凌晨5时左右,距北京地铁十号线苏州桥段发生坍塌事故仅30余天,这条“多灾多难”的地铁再次发生事故。北京市燕莎桥东北角地下一处直径600毫米的自来水管线断裂,涌出的水迅速淹没了整个燕莎桥路口,造成交通拥堵。据现场抢修人员介绍,初步怀疑事故原因与管线下方的地铁十号线基坑坍塌有关。
其实,从兴建伊始,作为奥运期间主要公共轨道交通的地铁十号线已经发生了六次事故——2005年11月30日、2006年1月3日、2006年2月27日、2006年6月27日、2007年3月28日、2007年5月4日,北京地铁十号线几乎以每间隔三五个月的频率曝出事故。
除了北京外,上海、南京等城市均发生过地铁工程事故。2003年7月,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浦东南路至南浦大桥区间隧道施工时,突然出现渗水。险情导致中山南路的一幢8层楼房裙房坍塌;董家渡外马路段长约30米的防汛墙倒塌;靠近事故现场的20多层的临江花园大楼也出现沉降。
2007年2月5日凌晨6时左右,正在施工的南京地铁二号线出现渗水塌陷,造成天然气管道断裂爆炸。事故导致附近5000多户居民停水、停电、停气,附近的金鹏大厦被爆燃的火苗“袭击”。
“就目前的情况看,全国各大城市希望修建地铁的呼声很高,建设速度势头过猛。”业内人士告诉记者,1969年10月,中国第一条地铁——北京地铁第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以来,我国地铁建设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从全国的范围来看,有地铁运营后希望地铁网络化、正在施工和准备上报立项的城市已经超过了20个。
[next]
虽然在1995年,国务院发布了《暂停审批快速轨道交通项目的通知》,宣布除北京、上海、广州在建地铁项目继续施工外,其余城市一律暂停对外签约和审批立项、开工。但“地铁禁令”并没有打消其他城市对地铁项目的热情。
针对国内大中城市修建地铁的高昂情绪,一位地铁建设专家早在2003年就向人们发出危险信号。该人士说,如果在修建过程中为了赶进度而忽略了安全防范,稍微麻痹大意,就可能酿成大祸。果然,此后地铁施工工地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验证了专家的警告。
地铁事故完全能够避免
“地铁是我的主要交通工具,每天上下班都要乘坐,对地铁的感情比较深;所以很关心新建地铁的情况。可是新建地铁建设过程中频繁发生问题,我不禁考虑以后是否乘坐地铁;我想即使乘坐,也要谨慎乘坐。”一位网友在论坛发的帖子代表了部分市民对地铁频发事故的担心。
对于频发的地铁工程事故,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博士生导师阳军生教授在接受《法律与生活》记者采访时表示,地铁施工出现的事故原因很多,有地质、施工和管理等方面原因,而这些应当是“完全能够避免的”。
在北京十号线苏州街站出口工程发生坍塌后,一位在北京地铁建设系统长期负责城市公共配套建设的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一般(地铁)在施工之前,应该有详细的周边管网情况调查。”他表示,调查的速度,视情况不同会有所区别,一般需要3个月到半年时间。 但这位专家也表示,“我们国家地铁建设通常是为某一件‘大事’修建的,比如奥运会、世博会”,所以,往往在设定工期的时候,不是单纯从建设工作技术要求的角度,而是参照重大活动的日程“倒排”工期,这样自然会造成赶工期的问题。同时,地铁工程还存在层层转包的问题,这些都给地铁工程带来了安全隐患。
对此,隧道及地下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梦恕就曾撰文给地铁热“降温”,他指出城市轨道交通修建从规划、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安装,到调试、运营,是一个庞大、复杂、多专业、多门类的系统顺序整合的过程。所以一条20公里左右的地铁线路,一般建设周期为4~5年,不能太短。同时,新的地铁线路要穿过各条旧线路,新的地铁建设不能影响已有线路的运行,不能造成沿线房屋下沉量过大,不能造成地下各种管线破裂,还不能对现有立交桥的桩基造成很大影响,这都需对正在施工的工程有足够的安全风险评估。
“不合理地赶工期会影响到地铁建设的结构和寿命,也会影响地铁的安全。地铁建设作为百年大计,不能赶工期,不能将不合理的工期作为成绩”。王梦恕直言不讳地指出:“地铁的建设不能在任何一个城市随意进行。”
- 上一篇:小松鼠“大闹”上海地铁二号线 7小时不肯走
- 下一篇:地铁“大停电”40乘客紧急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