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验收委员会:青藏铁路建设环保工作具示范意义
2007-07-17 来源: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作者:未知“青藏铁路建设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工作居国内重点工程建设项目领先水平,具有示范意义。”
日前,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铁道部等部委和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组成的国家验收委员会,对青藏铁路格尔木至拉萨段工程进行了验收,对青藏铁路格拉段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
其中,环保验收调查报告显示,有效保护了野生动物迁徙条件、高寒植被、湿地生态系统、多年冻土环境、江河源水质和铁路两侧的自然景观,实现了工程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
国家验收委员会称,青藏铁路全线建成通车,不仅是中国铁路建设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世界铁路建设史上的一大奇迹。
工程设计规范完善。工程设计符合国家和铁道部颁布的技术标准、设计规范。线路走向和总体布局合理。运输能力适应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路网长远发展需要。地质勘察准确完整,各项技术标准选用适当,全线桥涵、隧道、路基及路基防护、环保设计科学合理。在冻土区确立了主动降温、冷却地基、保护冻土的设计思想,丰富了冻土设计理论,提升了高原冻土铁路设计水平。
工程措施科学合理。在多年冻土区采取的以片石气冷路基、碎石(片石)护坡或护道、通风管、热棒、桥梁跨越特殊不良冻土地段、隧道内铺设保温隔热层等为主体的成套冻土技术措施,保护了冻土环境。开通以来的观测表明,冻土区路基逐步趋于稳定,冻土工程成套技术措施达到了预期效果,绝大多数观测点冻土路基沉降率小于2厘米/年。冻土铁路工程建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技术设备先进适用。在国内首次采用先进的铁路综合移动通信系统(GSM-R)。采用了自主研发的调度集中系统(CTC),实现了远程调度指挥;首次采用了基于GSM-R和GPS卫星定位技术的信号连锁——列控一体化系统;安装了自动道岔融雪装置。首次在高原实现35千伏超长距离供电。牵引动力采用先进的高原大功率内燃机车,旅客列车采用密封性能好、安装供氧设备的高原客车。
卫生保障成效显著。工程建设中建立了覆盖全线、较为完备的卫生保障体系,采取了科学有效的高原病、鼠疫病防治措施。同时,加强现场医疗救治工作,采取送医送药到工地工区,实行应急救治的医疗措施,保证了施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创造了高原大规模工程建设高原病零死亡、鼠疫零传播的奇迹。高原病防治水平居国际领先水平。
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全面达标。环保、水土保持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在我国重大建设项目中首次实行环保监理制度,建立了建设、施工、工程监理、环保监理“四位一体”的环保管理体系。开展水土保持优化设计,加强水土保持管理,成功实施高海拔地区大面积路基边坡植草、弃渣防护、取土场植被恢复等水土保持措施,尽可能减少对原地貌、植被的扰动和破坏,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在铁路建设中首次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
管理达到较高水平。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了质量、工期、投资、卫生安全、环境保护“五大控制目标”体系,实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
工程质量安全可靠。主体工程及轨道结构稳定可靠,特别是开通一年以来冻土区路基稳定,线路平顺,列车运行平稳。
据悉,此次对青藏铁路工程进行的国家验收,范围是青藏铁路格尔木站至拉萨站,全长1142公里;内容包括路基、桥涵、隧道、轨道工程,通信、信号、电力、信息、综合监控系统,机务、车辆、房建、给排水、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劳动卫生保障、消防工程等,以及西宁地区相关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