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坦赞铁路凝聚中非友谊

2007-09-10 来源:中华铁道网 作者:未知
本文摘要:2006年2月,记者在南非开普敦市采访非洲矿业大会时认识了几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参展商。攀谈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著名的坦赞铁路,言语之间对中国充满了感激和赞美之情。此次在赞

2006年2月,记者在南非开普敦市采访非洲矿业大会时认识了几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参展商。攀谈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著名的坦赞铁路,言语之间对中国充满了感激和赞美之情。此次在赞比亚采访时,发现坦赞铁路在这里也是妇孺皆知,人们提起坦赞铁路就会谈到中国,谈到中国就会提起坦赞铁路。

  如今坦赞铁路近在眼前,记者一拍司机肩膀,去火车站。司机二话没说,驱车便朝200公里外的新卡皮里姆波希飞驰而去。坦赞铁路竣工于1976年,到今年已经31岁了。据了解,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套援外项目之一,整个工程从1968年勘测设计到1976年全部建成移交共用了8年时间。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公里。中国政府为此提供了近10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和近100万吨的设备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约5万人次,其中64名中国人为此献出宝贵生命。

  建成后的坦赞铁路成为连结坦赞两国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为内陆国家赞比亚的铜矿石出口提供了一条新的、安全稳定的出海通道。坦赞铁路从动工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的丰碑。它不仅是一条连接坦赞两国的经济之路,也是连接中非人民深厚感情的友谊之路。

  如今的坦赞铁路是个什么样子呢?两个多小时后,一块写着“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局”的路牌映入眼帘,顺着路牌走不远,坦赞铁路的赞比亚起点,新卡皮里姆波希火车站出现在面前。

  以中国人的标准来看,新卡皮里姆波希只是个中等大小的车站,方方正正的外观既没有非洲特色,也体现不出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但是仔细一看却不难发现,这座车站用料货真价实,建筑质量绝对上乘,虽然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但是并没有明显的老旧痕迹。

  整个候车大厅宽敞明亮,非常干净,几排黄色的塑料座椅整齐的排列着。记者来到站台,看到一片忙碌景象。站台上堆满了各种货物,有来自中国的席梦思床垫,有来自日本的彩电,有来自阿联酋的电脑,许多人穿梭于这些物品之间,不时用手中的纸笔做着记录。仔细一打听,他们都是常年奔波在坦赞两国的跨国商人,坦赞铁路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一辆蓝色的、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列车正停在站台,车厢上的文字说明这是一列国际快车。一位来自欧洲的旅客正在请人帮忙给自己与火车合影留念,车厢里坐着他的家人。

[next]

  记者凑近车窗,发现车厢里面的摆设,包括卧铺和餐车在内,和国内的火车并没有太大区别。火车上的乘客见来了中国人,都热情地挥手致意。一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女士将头探出窗外,热情地告诉我她是个商人,经常乘坐国际列车往返于坦赞两国。记者问她是否知道铁路的建设者是谁,没想到与她同车的另外几名女士抢着说:“当然是中国人。”

  车上的一位赞比亚小伙子见到我是中国人也很兴奋。他说,他经常前往坦桑尼亚做生意,已经是坦赞铁路上的常客。他紧紧握住记者的手,用汉语说了声“谢谢”。记者问是谁告诉他中国人修建了这条铁路,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历史”。听了他的回答记者深有感触,坦赞铁路不正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吗?它的存在时刻都在向非洲人民传达着来自遥远中国的友谊。

  坦赞铁路牢固地镶嵌在非洲大地上,中非友谊也牢固地根植在非洲和中国人民心里。坦赞铁路的存在已经说明了一切,或者说因为坦赞铁路的存在一切都已经不用再说明。

  走出车站,广场上休息的人群纷纷向记者竖起大拇指并发出阵阵欢呼。他们的热情让记者再次体会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不过,据记者了解,坦赞铁路在运营上目前处于困难时期。设备老化、体制不畅、运力不足、成本偏高、效率太低等众多因素使得铁路难以良性运转,在来自公路的竞争面前节节退缩。如何使这条功勋铁路重新焕发生机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坦赞铁路凝聚中非友谊

中华铁道网

2006年2月,记者在南非开普敦市采访非洲矿业大会时认识了几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参展商。攀谈中,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著名的坦赞铁路,言语之间对中国充满了感激和赞美之情。此次在赞比亚采访时,发现坦赞铁路在这里也是妇孺皆知,人们提起坦赞铁路就会谈到中国,谈到中国就会提起坦赞铁路。

  如今坦赞铁路近在眼前,记者一拍司机肩膀,去火车站。司机二话没说,驱车便朝200公里外的新卡皮里姆波希飞驰而去。坦赞铁路竣工于1976年,到今年已经31岁了。据了解,它是我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成套援外项目之一,整个工程从1968年勘测设计到1976年全部建成移交共用了8年时间。

  坦赞铁路东起坦桑尼亚首都、港口城市达累斯萨拉姆,西至赞比亚的新卡皮里姆波希,全长1860公里。中国政府为此提供了近10亿元人民币的无息贷款和近100万吨的设备材料,派遣工程技术人员约5万人次,其中64名中国人为此献出宝贵生命。

  建成后的坦赞铁路成为连结坦赞两国的一条主要交通干线,为内陆国家赞比亚的铜矿石出口提供了一条新的、安全稳定的出海通道。坦赞铁路从动工之日起就注定成为中非关系史上的丰碑。它不仅是一条连接坦赞两国的经济之路,也是连接中非人民深厚感情的友谊之路。

  如今的坦赞铁路是个什么样子呢?两个多小时后,一块写着“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局”的路牌映入眼帘,顺着路牌走不远,坦赞铁路的赞比亚起点,新卡皮里姆波希火车站出现在面前。

  以中国人的标准来看,新卡皮里姆波希只是个中等大小的车站,方方正正的外观既没有非洲特色,也体现不出中国传统的建筑样式。但是仔细一看却不难发现,这座车站用料货真价实,建筑质量绝对上乘,虽然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风雨,但是并没有明显的老旧痕迹。

  整个候车大厅宽敞明亮,非常干净,几排黄色的塑料座椅整齐的排列着。记者来到站台,看到一片忙碌景象。站台上堆满了各种货物,有来自中国的席梦思床垫,有来自日本的彩电,有来自阿联酋的电脑,许多人穿梭于这些物品之间,不时用手中的纸笔做着记录。仔细一打听,他们都是常年奔波在坦赞两国的跨国商人,坦赞铁路就是他们的生命线。

  一辆蓝色的、中国人再熟悉不过的列车正停在站台,车厢上的文字说明这是一列国际快车。一位来自欧洲的旅客正在请人帮忙给自己与火车合影留念,车厢里坐着他的家人。

[next]

  记者凑近车窗,发现车厢里面的摆设,包括卧铺和餐车在内,和国内的火车并没有太大区别。火车上的乘客见来了中国人,都热情地挥手致意。一位来自坦桑尼亚的女士将头探出窗外,热情地告诉我她是个商人,经常乘坐国际列车往返于坦赞两国。记者问她是否知道铁路的建设者是谁,没想到与她同车的另外几名女士抢着说:“当然是中国人。”

  车上的一位赞比亚小伙子见到我是中国人也很兴奋。他说,他经常前往坦桑尼亚做生意,已经是坦赞铁路上的常客。他紧紧握住记者的手,用汉语说了声“谢谢”。记者问是谁告诉他中国人修建了这条铁路,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是历史”。听了他的回答记者深有感触,坦赞铁路不正是一段凝固的历史吗?它的存在时刻都在向非洲人民传达着来自遥远中国的友谊。

  坦赞铁路牢固地镶嵌在非洲大地上,中非友谊也牢固地根植在非洲和中国人民心里。坦赞铁路的存在已经说明了一切,或者说因为坦赞铁路的存在一切都已经不用再说明。

  走出车站,广场上休息的人群纷纷向记者竖起大拇指并发出阵阵欢呼。他们的热情让记者再次体会到了非洲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感情。不过,据记者了解,坦赞铁路在运营上目前处于困难时期。设备老化、体制不畅、运力不足、成本偏高、效率太低等众多因素使得铁路难以良性运转,在来自公路的竞争面前节节退缩。如何使这条功勋铁路重新焕发生机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