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前沿技术 > 内容

打捆招标 尽快掌握盾构机设计制造技术

2007-04-17 来源:中国工业报 作者:冯宝珊 浏览次数:
本文摘要:《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后,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一员,深感责任在肩。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简称盾构机)及大型施工机械是振兴装备制造业十六个重点领域之一。
《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发布以后,作为装备制造业中的一员,深感责任在肩。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简称盾构机)及大型施工机械是振兴装备制造业十六个重点领域之一。而盾构机是实现掘进、岩渣装运、洞壁支护等一次开挖成洞的最为关键的施工设备,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隧道施工机械。我国从1965年就开始了对盾构机的研制,但是直到目前,行业还处于与外商合作制造为主的发展阶段。

  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修筑地铁隧道和水电站引水隧洞工程施工需求的加大,我国开始大量引进隧道施工成套设备。

        目前已进口90多台掘进机用于上海、北京、广州等地的地铁隧道及越江隧道施工,约进口了2多台硬岩隧道掘进机用于各地引水隧洞、铁路隧道施工。近几年进口的各类盾构机中,逐步开始采用合作制造方式,但大都由外商总承包及技术负责,中方合作厂只承担结构件制造及组装。可想而知,盾构机市场的利润绝大

部分被外商赚取。

  应尽快掌握盾构机集成设计技术

  国内基本建设对盾构机的需求存在着巨大市场,特别是城市地铁普及化的带动,引导着需求量迅速增长。当前,除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六大城市仍将继续扩建地铁外,全国已有10多个大中城市在规划地下轨道交通项目。面对市场需求,各地将地铁项目作为一个筹码,希望能拉住一个外商,增加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许多机械制造企业都在调研论证,准备加入盾构机制造行列,市场出现了无序竞争的苗头。

  同时,外国制造公司也看准了国内如此诱人的商机,他们更是仔细地研究了中国的政策及优势,为了长期占领中国市场,每一个外商都是“一个女儿多门亲事”,名义上是和当地建立合资企业,实质上合资不过是一种形式,就是一个工程公司。这个公司主要是为这台中标的设备服务,中方承担的只是结构件制造、组装、服务。至于这台设备的设计技术、关键零部件、控制系统,中方并不了解,更谈不上掌握。德国海瑞克和广重搞合资,为的是广州地铁项目;又在北京与首钢合资,为的是北京地铁项目……

  其他几个外国公司的做法也是如此。因为他们算了一笔账,一台盾构机全长80~100米,整机总重达400~800吨,整机进口,运输费用太高,而且大量的结构件也没必要从国外运到中国。也就是说,建立一个合资厂既可以享受合资企业的优惠,又能利用中国的原材料和廉价的劳动力;既可以长期占领中国市场,又可以得到丰厚的利润,何乐而不为?

  我曾听说,英吉利海峡隧道工程所需的隧道掘进设备,在招标中一个外国公司中标,但英方的要求是,设备可以用你的,条件就是要教会英国人制造隧道掘进机。资本主义国家都可以做到,我们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就做不到?我们真应该好好深思,市场换技术,能换得来吗?“十一五”期间,我国隧道施工项目盾构机的需求量至少要100台左右。以平均每台500万美元价格计算,购买盾构机就要花费5亿多美元,约合40多亿元人民币。如果“十一五”期间我们不能有效利用市场这个资源,尽快掌握盾构机集成设计技术,那么振兴装备制造业就是一句空话。

  对重点施工设备采购采取打捆招标方式任何一个城市地铁项目、引水工程项目、铁路改扩建项目、都是国家控制的项目。在项目审批过程中,必须对重点施工设备的采购有明确要求。建议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打捆招标、技贸结合的方式,引导著名的国外公司与国内具有资格生产全断面掘进机的企业联合投标,优先选用同意向我方提供核心技术的外国公司的产品。只有这样才能从中得到关键技术,通过实践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真正达到市场换技术的目的。

  现在有一种怪现象,那就是在招标项目中,对招标文件的编制。一份盾构机标书出来,非常明显地看出标书中指的是哪一家公司的产品,就连细小的特殊要求都非常明显,并且在招标说明中明确规定,中标项目中进口件的价值不低于70%。那么另外的30%就是结构件的价值。这样的中标项目,看起来是中方中标,实际上大部分钱全部被外国人赚去了。为什么会这样,细细了解才知道,这是用户的要求。说到用户,大家称其为上帝,对于制造业来讲,不敢违背上帝的要求,只好听任上帝的安排。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哪一天才能够掌握主动权?

  振兴装备制造业是全民族的大事,不光是制造业一方面能够实现的。因此,请用户给装备制造业一个机会。做不好和不用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用是关键。一次做不好,可以在做的过程中改进提高。实现装备制造业振兴和发展的历史重任,无疑要靠装备制造业同行的共同努力、广大用户的积极使用及全国人民对发展民族工业的一致认识共同来完成。创造一个给国产装备机会的氛围,在使用的过程中改进提高,已经成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首要条件。若不用国产装备,制造业就永远没有提高的机会,谈振兴装备制造业也只能是一纸空文。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