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铁五号线站名典故多
2008-08-04 来源:中国铁路之家 作者:未知太平庄站
因临近太平庄村而得站名。很久以前这里只有几户人家,叫小庄。相传清朝时康熙皇帝微服私访路过此地,觉得“小庄”这个名字不够雅致,他见这小小的村落景致幽静,狗不叫,鸡不鸣,炊烟缕缕,一派太平景象,很是高兴,便乘兴赐名“太平庄”,取盛世安宁,天下太平之意。另外一种说法是此地曾有一座太平寺,村名因寺而得。
立水桥站
因临近立水桥而得站名。明代时在清河修了一座木桥,但因车辆多,没多久就被压坏了,于是在原址上重修了一座石桥,用的都是十分坚硬的花岗岩,因坚固的桥墩立于水中,支撑宽阔的桥面,故得名“立水桥”。随后离桥不远的无名小村也被称为立水桥村,以后该村又逐步成为京北的重镇,南北走向的道路也越变越宽,于是将立水桥到安定门的道路称为安立路。而今老的石桥已变成钢筋混凝土大桥,并在其西侧建成了亚洲第一座跨河城市铁路斜拉桥,成为立水桥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立水桥”也不只是一座桥梁的名称,而成为著名的地名。
大羊坊站
这一带元朝时地处元大都安真门(今安贞桥附近)外,是通往关外的交通要道,时常有人从关外赶着羊群来此交易,时间长了便形成一个规模很大的羊交易市场,被称为“大羊坊店”,以后被简称为“大羊坊”。
大屯站
附近有大屯村,作为北京北部的村庄,它最早出现在《日下旧闻考》中。明朝时曾在此地建有大量的粮仓,以囤皇粮,故称“大囤”,俗称“大屯”,形成村落后,称“大屯村”。
和平里北街站
这一带原是元大都城区的北部,明、清、民国时为北京城的外郊区。1954年这一带准备成立两个街道办事处,当时抗美援朝刚刚结束,在北京召开了由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几十个国家参加的“亚太地区和平会议”,其主题就是维护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反对战争,增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为了表达中国人民热爱和平之情,特将这里新成立的两个街道之一命名为“和平里”,另一个命名为渣子坡。1958年两个街道办事处合并,称为“和平里街道办事处”。此后这一带的街道、路面不断增加,逐步由“和平里”衍化出和平街、和平里北街等地名。
雍和宫站
这里是与城铁二号线(环线)的交汇站,临近著名的雍和宫。它原先是清朝康熙皇帝的四子胤禛的官邸,称“雍亲王府”。他继位后,年号“雍正”,其王府被改为行宫,称“雍和宫”。雍正皇帝死后他的儿子乾隆皇帝将该宫改成了喇嘛庙,一是为了给他的父皇超度,让他早日转世。二是广泛吸引蒙、藏地区的宗教信徒,从而达到对这两个区域的安抚目的。
北新桥站
地处繁华的地段,元朝时称兴桥,明朝时叫绒家务角头,清代宣统年间改称北新桥。关于这一地名的来历,还有一个降龙罗汉姚广孝与龙王斗法的故事,那老龙王因斗不过姚广孝,便钻进一口井里,姚广孝追上来就用一条长铁链锁住,接着在井上修了一座桥,把龙王压在了桥下,并说等桥旧了再放他出来。龙王一听挺高兴,心想,桥总是要旧的,于是就耐心等待。谁知姚广孝又给桥起了个名字叫“北新桥”,无论过多长时间,提起这桥,是“新桥”,旧不了,龙王就一直被压在桥下,再也没有出来。
张自忠路站
站所在地原叫铁狮子胡同,1947年为了纪念抗日将领张自忠,将此路改为张自忠路。1940年张自忠将军率领二十九军与进犯湖北襄阳樊城的日军苦战,最后陷入重围,为国捐躯。此街“文革”中曾被改为张思德路和工农兵东大街,1984年恢复原称。
灯市口站
因位于灯市口大街而得站名,这一带因曾是灯市举办地而得名。明时每年的正月初八至十八,在此设灯市,称“上元”放灯节。届时沿街两旁搭起街楼彩棚,各式各样的彩灯挂满街头巷尾,傍晚时分,数不清的灯盏竞相绽放,一派绚丽多彩的景象。曾有“珠缀九微光灿烂,张灯不待月高时”的诗句赞美灯市的景象,由此可以想象出当时的场面是多么的壮观和迷人。
磁器口站
站所在地过去叫蒜市口南街,因此处有两家瓷器店“景德轩”和“精品阁”,而且买卖兴隆,名扬京城,清朝光绪年间便改称瓷器口街。以后陆续又开了几十家瓷器铺,街道两旁还有许多瓷器摊儿,成为名副其实的“瓷器一条街”。因“瓷”和“磁”相通,解放后被命名为磁器口大街。
刘家窑站
早年间附近有不少砖窑瓦场,其中有一家刘家窑,比较知名,一是这刘氏窑祖上三辈儿都是烧窑的,名气大;二是这家窑场烧出的砖瓦成色好,不易碎,所以有不少人慕名而来。后来窑场周围逐渐形成村落,便依窑场之名,得地名刘家窑村。再后来窑场关闭后,便留下许多大水坑和洼地,上个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填平,并开始建设居民区,依然叫刘家窑。
宋家庄站
因临近宋家庄而得站名。过去这里是大片的农田,相传最早来此耕种的是一位姓宋的庄稼人,他带着一家十几口从山东逃荒到此,见这里土地肥沃,便在此以种菜为生。因他种的菜品种多、价格低,又新鲜,不少人来此买菜,逐渐便把这里称为“宋家菜园”。以后来此耕种的人越来越多,并形成村落,被称为宋家庄村
- 上一篇:黑龙江省柴河森林铁路的百年沧桑
- 下一篇:铁路节的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