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博览史话 > 内容

“小村庄”上的特等站

2008-10-13 来源:人民铁道报 作者:傅洛炜
本文摘要:要了解石家庄站,首先需了解石家庄这座火车“驮来”的城市。 石家庄在20世纪初隶属于河北省获鹿县,是一个只有600口人的小村庄。1907年京汉、正太两条铁路在此交会,使冀中平
 


石家庄站

     要了解石家庄站,首先需了解石家庄这座火车“驮来”的城市。
    石家庄在20世纪初隶属于河北省获鹿县,是一个只有600口人的小村庄。1907年京汉、正太两条铁路在此交会,使冀中平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成为交通要冲并逐步发展成镇,最终发展成为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1925年,休门等村庄划入石家庄管辖,取石家庄、休门两村之名改称石门,1939年正式建立石门市。1947年11月12日,随着解放石家庄的隆隆炮火,石门宣告解放,更名为石家庄市。从此,这座城市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也揭开了石家庄站发展的帷幕。
    石家庄站始建于1903年,京汉铁路修通时曾称为“振头站”,1907年正太线修通后,改称京汉线石家庄站。当时车站设施极其简陋,每天仅开行客车四对,货车开行时多时少,每列仅能牵引七八辆车,每辆车不超过30吨,加之战乱影响,运输能力低下。
    当你走进石家庄站,稍加留意,就能见到两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闻名全国的路章碑和最早的铁路豪华饭店。
    将铁路客货运输和行车运转的章程用碑文的形式公诸于众,可谓是一种创新。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后,正太铁路管理局便在石家庄站特地设立石碑一座,《正太铁路局紧要告白路章摘要》和《行车治安章程》便刻在碑的正面。这就是现坐落在石家庄站软席候车室院内的“正太铁路路章碑”。
    路章碑原址在正太铁路石家庄站外,1991年迁至新址,新建的碑址有四柱方顶碑亭,碑高2.2米,宽0.2米。
    而建于上世纪初期的正太饭店则坐落在石家庄站北侧,采用的是法式二层建筑,造型凝重,布局严谨,工艺精细,整体建筑呈“日”字结构,是石家庄铁路最早,也是石家庄当时最大、最豪华的饭店。1925年,饭店曾经作为石家庄工商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的办公地点,在此组织了6月18日在大石桥广场召开的4000余人参加的“五卅惨案”后援会成立大会及募捐活动。上世纪30年代,正太铁路局将饭店租给商人经营。1947年解放石家庄战役中,这里曾是国民党军队负隅顽抗的核心据点之一。
    1939年日军侵占时期,石太线被改为准轨,京汉线、石太线两路的石家庄站合并,车站的北场扩充为19股道,还新建了西调车场和南货场。1941年石德线修建后,车站又增设了东调车场及北兵营、大兴纱厂、粮库等专用线。
    1945年国民党飞机炸断石太线,并将车站东调车场炸毁,且一直未能修复。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晋察冀解放区铁路局迅速修复了车站和各条线路,至1949年建国时,石家庄站已恢复发展成日办理车数在1200辆左右的客货一等站。
    自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石家庄站进行了一系列扩建改造,相继建成了工业站、北焦站、东货场和上行到达场的部分股道。上世纪60年代,车站相继增修了上行到达场和编发场;70年代修建了直通场兼军列线;1979年建成了规模较大的、具有机械化驼峰设备的纵列式下行编组场,构成了上行、下行、工业站三个系统共八大场区,两个货场,一个客站的大型客货编组站的格局。
    1987年由三个大厅、六个候车室构成、可容纳7000人候车的新客站建成使用,使旅客列车接发能力比以前提高28%,货物列车通过数量增加27%。进入上世纪90年代,铁路部门又对主要场区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占地48.5万平方米的南北两大货场装卸已全部实现机械化。
    目前,石家庄站日均发送旅客量3.5万人次,日均办理车2.3万辆、发送货物1.28万吨。如今,最初由小村庄发展起来的石家庄站主要担负着京广、石德、石太三条干线的旅客输送、货物到发中转任务及列车编解、运行组织工作,拥有9个运转车场、两个货场、一座客站,拥有千余条到发线、接车线、编组线、装卸线、专用线等,已经成为集客运、货运、列车编组为一体的客货综合特等站。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小村庄”上的特等站

人民铁道报

 


石家庄站

     要了解石家庄站,首先需了解石家庄这座火车“驮来”的城市。
    石家庄在20世纪初隶属于河北省获鹿县,是一个只有600口人的小村庄。1907年京汉、正太两条铁路在此交会,使冀中平原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成为交通要冲并逐步发展成镇,最终发展成为华北地区的交通枢纽。1925年,休门等村庄划入石家庄管辖,取石家庄、休门两村之名改称石门,1939年正式建立石门市。1947年11月12日,随着解放石家庄的隆隆炮火,石门宣告解放,更名为石家庄市。从此,这座城市的历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也揭开了石家庄站发展的帷幕。
    石家庄站始建于1903年,京汉铁路修通时曾称为“振头站”,1907年正太线修通后,改称京汉线石家庄站。当时车站设施极其简陋,每天仅开行客车四对,货车开行时多时少,每列仅能牵引七八辆车,每辆车不超过30吨,加之战乱影响,运输能力低下。
    当你走进石家庄站,稍加留意,就能见到两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闻名全国的路章碑和最早的铁路豪华饭店。
    将铁路客货运输和行车运转的章程用碑文的形式公诸于众,可谓是一种创新。1907年正太铁路通车后,正太铁路管理局便在石家庄站特地设立石碑一座,《正太铁路局紧要告白路章摘要》和《行车治安章程》便刻在碑的正面。这就是现坐落在石家庄站软席候车室院内的“正太铁路路章碑”。
    路章碑原址在正太铁路石家庄站外,1991年迁至新址,新建的碑址有四柱方顶碑亭,碑高2.2米,宽0.2米。
    而建于上世纪初期的正太饭店则坐落在石家庄站北侧,采用的是法式二层建筑,造型凝重,布局严谨,工艺精细,整体建筑呈“日”字结构,是石家庄铁路最早,也是石家庄当时最大、最豪华的饭店。1925年,饭店曾经作为石家庄工商各界“五卅惨案”后援会的办公地点,在此组织了6月18日在大石桥广场召开的4000余人参加的“五卅惨案”后援会成立大会及募捐活动。上世纪30年代,正太铁路局将饭店租给商人经营。1947年解放石家庄战役中,这里曾是国民党军队负隅顽抗的核心据点之一。
    1939年日军侵占时期,石太线被改为准轨,京汉线、石太线两路的石家庄站合并,车站的北场扩充为19股道,还新建了西调车场和南货场。1941年石德线修建后,车站又增设了东调车场及北兵营、大兴纱厂、粮库等专用线。
    1945年国民党飞机炸断石太线,并将车站东调车场炸毁,且一直未能修复。1947年11月石家庄解放后,晋察冀解放区铁路局迅速修复了车站和各条线路,至1949年建国时,石家庄站已恢复发展成日办理车数在1200辆左右的客货一等站。
    自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石家庄站进行了一系列扩建改造,相继建成了工业站、北焦站、东货场和上行到达场的部分股道。上世纪60年代,车站相继增修了上行到达场和编发场;70年代修建了直通场兼军列线;1979年建成了规模较大的、具有机械化驼峰设备的纵列式下行编组场,构成了上行、下行、工业站三个系统共八大场区,两个货场,一个客站的大型客货编组站的格局。
    1987年由三个大厅、六个候车室构成、可容纳7000人候车的新客站建成使用,使旅客列车接发能力比以前提高28%,货物列车通过数量增加27%。进入上世纪90年代,铁路部门又对主要场区进行了重大技术改造,占地48.5万平方米的南北两大货场装卸已全部实现机械化。
    目前,石家庄站日均发送旅客量3.5万人次,日均办理车2.3万辆、发送货物1.28万吨。如今,最初由小村庄发展起来的石家庄站主要担负着京广、石德、石太三条干线的旅客输送、货物到发中转任务及列车编解、运行组织工作,拥有9个运转车场、两个货场、一座客站,拥有千余条到发线、接车线、编组线、装卸线、专用线等,已经成为集客运、货运、列车编组为一体的客货综合特等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