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博览史话 > 内容

百年旧影:兴安岭隧道传奇

2008-12-08 来源:人民铁道报 作者:王宝滨
本文摘要:始建于1901年的兴安岭隧道位于哈尔滨铁路局管内滨洲(哈尔滨—满洲里)上行线559公里250米处,这里是逶迤的大兴安岭最高处,海拔973米。兴安岭隧道全长3070米,隧道地质为坚硬的花岗


现在的兴安岭隧道

 
1903年的兴安岭隧道西口

    始建于1901年的兴安岭隧道位于哈尔滨铁路局管内滨洲(哈尔滨—满洲里)上行线559公里250米处,这里是逶迤的大兴安岭最高处,海拔973米。兴安岭隧道全长3070米,隧道地质为坚硬的花岗岩结构,东、西两个隧道口雄伟壮观。开通100多年来,它命运多舛,许多往事颇具传奇色彩。
   
    由于兴安岭地处高寒区,地势险要,隧道的施工环境异常复杂。整个工程除需开凿3000多米长的隧道外,还要在隧道东口至雅鲁河谷间修建一条长约2公里的高路基螺旋线路,这样才能同来自哈尔滨方向的铁路衔接。1901年正式开工后,沙俄首先铺设环形越岭便线,并于当年9月末建成通车。当时的越岭列车每次牵引5节车厢,每昼夜往返三次。沙俄利用这条越岭便线,不仅从哈尔滨运来大批机械和建设物资,还确保了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的全线通车。
   
    当时,全部施工队伍除少数俄国技术人员外,绝大多数是中国工人。由于缺少衬砌隧道的工人,沙俄还特意从意大利招募来500名石匠。施工初期,完全靠人工开凿,掘进速度缓慢。为加快掘进速度,沙俄在兴安岭西坡山顶向下开凿6个竖井,分别向两个方向开凿,凿下来的岩石用马拉绞盘或机械卷扬机吊升至山顶运出。一年后,因施工艰苦,很多意大利石匠弃工回国。1901年9月,沙俄开始使用蒸汽压缩空气凿岩机挖掘,加快了隧道的掘进速度。
   
    1904年初,日俄战争爆发前夕,沙俄军方因急需通过隧道向旅顺前线运送军火物资,督促建设当局立即交付使用。2月10日(日俄战争爆发当日),沙俄军方不顾建设当局的劝阻,在隧道内部尚未完工、特别是隧道东侧螺旋线极不稳固的情况下,冒险放行军用列车,险些造成列车颠覆事故。
   
    1932年11月29日,日军混编第14旅团沿滨洲线向博克图进犯,企图一举穿过兴安岭隧道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东北抗日救国军总司令苏炳文在率部撤入苏联境内前,命少校营长张国政将2节装满石块的车厢隐藏在隧道内,伺机利用隧道下坡道撞击日军追兵。日军占领博克图后,乘装甲列车向兴安岭方向追击。行至隧道东侧螺旋线时,发现线路已被破坏,只得停车抢修线路。这时,埋伏在隧道内的抗日救国军士兵立即将块石车顺坡溜放。2节块石车冲出隧道后,沿螺旋线向日军装甲列车飞奔。为保住装甲列车,日军奋力扒开一节钢轨,疾驰而下的块石车虽未撞上装甲列车,但在脱线时触及地雷,抢修线路的数十名日军全部丧命归天。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2日,苏联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36集团军一部攻占牙克石和免渡河后,沿滨洲线向兴安岭隧道方向火速推进。为阻止苏军进攻,日军在兴安岭隧道内密布地雷和炸药,企图当苏军逼近时实施引爆。但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先占领隧道,使日军这一阴谋没有得逞。苏军上尉叶夫麦诺带领38名工兵,凭借着手电筒的微弱光亮,在漆黑的隧道内排除地雷。经过8小时紧张而艰难的努力,他们排除了1500多颗地雷和大量炸药,使兴安岭隧道安然无恙。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铁路局不断加大对兴安岭隧道的整修和改造,使百年隧道旧貌换新颜。今天,当旅客乘坐滨洲线的列车通过兴安岭隧道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座高标准的现代化铁路隧道,100多年前的旧影早已无迹可寻。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百年旧影:兴安岭隧道传奇

人民铁道报


现在的兴安岭隧道

 
1903年的兴安岭隧道西口

    始建于1901年的兴安岭隧道位于哈尔滨铁路局管内滨洲(哈尔滨—满洲里)上行线559公里250米处,这里是逶迤的大兴安岭最高处,海拔973米。兴安岭隧道全长3070米,隧道地质为坚硬的花岗岩结构,东、西两个隧道口雄伟壮观。开通100多年来,它命运多舛,许多往事颇具传奇色彩。
   
    由于兴安岭地处高寒区,地势险要,隧道的施工环境异常复杂。整个工程除需开凿3000多米长的隧道外,还要在隧道东口至雅鲁河谷间修建一条长约2公里的高路基螺旋线路,这样才能同来自哈尔滨方向的铁路衔接。1901年正式开工后,沙俄首先铺设环形越岭便线,并于当年9月末建成通车。当时的越岭列车每次牵引5节车厢,每昼夜往返三次。沙俄利用这条越岭便线,不仅从哈尔滨运来大批机械和建设物资,还确保了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的全线通车。
   
    当时,全部施工队伍除少数俄国技术人员外,绝大多数是中国工人。由于缺少衬砌隧道的工人,沙俄还特意从意大利招募来500名石匠。施工初期,完全靠人工开凿,掘进速度缓慢。为加快掘进速度,沙俄在兴安岭西坡山顶向下开凿6个竖井,分别向两个方向开凿,凿下来的岩石用马拉绞盘或机械卷扬机吊升至山顶运出。一年后,因施工艰苦,很多意大利石匠弃工回国。1901年9月,沙俄开始使用蒸汽压缩空气凿岩机挖掘,加快了隧道的掘进速度。
   
    1904年初,日俄战争爆发前夕,沙俄军方因急需通过隧道向旅顺前线运送军火物资,督促建设当局立即交付使用。2月10日(日俄战争爆发当日),沙俄军方不顾建设当局的劝阻,在隧道内部尚未完工、特别是隧道东侧螺旋线极不稳固的情况下,冒险放行军用列车,险些造成列车颠覆事故。
   
    1932年11月29日,日军混编第14旅团沿滨洲线向博克图进犯,企图一举穿过兴安岭隧道进入呼伦贝尔草原。东北抗日救国军总司令苏炳文在率部撤入苏联境内前,命少校营长张国政将2节装满石块的车厢隐藏在隧道内,伺机利用隧道下坡道撞击日军追兵。日军占领博克图后,乘装甲列车向兴安岭方向追击。行至隧道东侧螺旋线时,发现线路已被破坏,只得停车抢修线路。这时,埋伏在隧道内的抗日救国军士兵立即将块石车顺坡溜放。2节块石车冲出隧道后,沿螺旋线向日军装甲列车飞奔。为保住装甲列车,日军奋力扒开一节钢轨,疾驰而下的块石车虽未撞上装甲列车,但在脱线时触及地雷,抢修线路的数十名日军全部丧命归天。
   
    1945年8月9日,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8月12日,苏联红军后贝加尔方面军36集团军一部攻占牙克石和免渡河后,沿滨洲线向兴安岭隧道方向火速推进。为阻止苏军进攻,日军在兴安岭隧道内密布地雷和炸药,企图当苏军逼近时实施引爆。但苏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先占领隧道,使日军这一阴谋没有得逞。苏军上尉叶夫麦诺带领38名工兵,凭借着手电筒的微弱光亮,在漆黑的隧道内排除地雷。经过8小时紧张而艰难的努力,他们排除了1500多颗地雷和大量炸药,使兴安岭隧道安然无恙。
   
    新中国成立后,哈尔滨铁路局不断加大对兴安岭隧道的整修和改造,使百年隧道旧貌换新颜。今天,当旅客乘坐滨洲线的列车通过兴安岭隧道时,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一座高标准的现代化铁路隧道,100多年前的旧影早已无迹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