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博览史话 > 内容

铁路劳模与老铁路的故事

2008-12-11 来源:义乌新闻网 作者:未知
本文摘要:他指着铁轨已经拆除、只剩砾石的老铁路,眼里很有些不舍,还有一些憧憬,说:听说,这里将要建成一条快速路……
 他指着铁轨已经拆除、只剩砾石的老铁路,眼里很有些不舍,还有一些憧憬,说:听说,这里将要建成一条快速路……

    铁路劳模与老铁路的故事

    但凡一件物事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有太重要的位置以后,就变成了一个坐标系,其他所有的东西呢,都变成了在不同坐标系上跳动的点。
 
    铁路,就是骆介木的坐标系。
 
    1945年,是一个原点。这一年,在乡下做过长工、在杭州城当过学徒的骆介木,来到浙赣铁路,成了钱塘江站的一名扳道员。解放后,骆介木正式成为一名铁路职工,担任车站值班员。1958年12月,骆介木调到了义乌站。
    38年后,1983年的11月,铁道工人骆介木退休了,但他并没有离开铁路——他的家离铁路不到50米,走路不用两分钟,火车轮子滚过铁轨“啃咂啃咂”的声音,火车的呜呜鸣叫声,依然不离不弃地充满着他退休后的生活。就这样,10多年又过去了,铁路陪伴着骆介木一路走到了2007年,这一年他86岁。
    大陈、郑家坞、安华、荷叶塘、牌头、外陈、官塘、义亭……这些地名对骆介木来说,唯一的意义,就是它们曾经是铁路线的站点。随着火车不断的提速,这些小站陆续从一长串的铁路客运站点中退出。最后,铁路改线了,作为曾经的火车站点,它们只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从言谈上来看,骆介木是一个本分平和的人。车站值班员当了38年,每天把一趟趟火车迎来送往,半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让他没时间对重复又重复的工作感到厌烦,临下班的时候,想到行车安全无事故的一天,他的心里就会感到一丝轻松和愉快。车站路上、挨着铁路的一间29平方米的平房,他一住就住了50年,9个儿子陆续出生,纷纷长大离开。周围的房子盖了又盖,满是高楼大厦,骆介木还是住在小平房里天天听着火车的响动,没有大喜,没有大忧。1979年,因为爱岗敬业,因为连续29年10736天行车安全无事故,骆介木被评为浙江省劳模,这或许是他平凡生活中最不平淡的一笔,如今用来纪念这份不平淡的只是家里相框中那一张他胸戴大红花的老照片了。
    关于老铁路的记忆,简直有些寡淡,他几次不好意思地说:“真的没什么特别的。”也是,铁路对于他是这么熟悉、自然而然的存在,就好像,谁又会特别强调今天的空气呼吸起来真是过瘾呢?
    “变化实在是大啊。”骆介木说,当年他来到义乌的时候,车站路周围还什么都没有呢,都是田地,当时的车站也很简陋。
    当时的义乌站虽然和今天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客、货流量都不少,车站有100来名职工。以前车站工作大多靠人工,搬运货物没有任何机器,都是靠工人手抬肩扛的;指挥火车的红黄绿信号灯还是煤油灯,有时候灯不小心灭了,不管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雪,都是扳道员爬到信号台上重新点燃。
    那时侯的人们单纯而工作充满热情,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一颗螺丝钉来看待的——哪里需要就拧到哪里。“当时我们一个班组的员工都说,铁路是祖国的大动脉啊,对国家的繁荣富强十分重要。”这大概是只有小学文化的骆介木所能想出的关于铁路的最美丽的比喻了,铁路工作安全最重要,没什么花哨,行车安全了,大伙儿就感到自豪和开心。
    新客站建成使用后,骆介木在儿子们的陪同下,特意跑去看过。“真大,真漂亮。”虽然很舍不得老火车站,甚至和许多居住在车站路的老铁路职工一样,对新客站搬到那么远有些失落,骆介木还是由衷地表达了对新客站的赞赏。
    刚退休的时候,骆介木不太习惯,好在屋后铁路上的火车还是每天轰轰作响。铁路改线了,夜里忽然变得安静了,他又有些不习惯了。如今,慢慢地,也就好了。今年上半年,铁轨从铁路上拆除了,变成了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砾石路,四周野草丛生,猫狗嬉戏,骆介木才真切地意识到,老铁路真的不见了……
    如今,住在车站路铁路职工宿舍的老人们,每天都会横穿这条没有了铁轨的老铁路,到铁西路铁路职工宿舍那边的老年活动中心消磨时光。
    “听说,这里以后要建成一条快速路!”骆介木站在砾石路上,指着蜿蜒到前方看不见尽头的老铁路说,眼里很有些不舍,还有一些憧憬……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铁路劳模与老铁路的故事

义乌新闻网

 他指着铁轨已经拆除、只剩砾石的老铁路,眼里很有些不舍,还有一些憧憬,说:听说,这里将要建成一条快速路……

    铁路劳模与老铁路的故事

    但凡一件物事在一个人的生活中,占有太重要的位置以后,就变成了一个坐标系,其他所有的东西呢,都变成了在不同坐标系上跳动的点。
 
    铁路,就是骆介木的坐标系。
 
    1945年,是一个原点。这一年,在乡下做过长工、在杭州城当过学徒的骆介木,来到浙赣铁路,成了钱塘江站的一名扳道员。解放后,骆介木正式成为一名铁路职工,担任车站值班员。1958年12月,骆介木调到了义乌站。
    38年后,1983年的11月,铁道工人骆介木退休了,但他并没有离开铁路——他的家离铁路不到50米,走路不用两分钟,火车轮子滚过铁轨“啃咂啃咂”的声音,火车的呜呜鸣叫声,依然不离不弃地充满着他退休后的生活。就这样,10多年又过去了,铁路陪伴着骆介木一路走到了2007年,这一年他86岁。
    大陈、郑家坞、安华、荷叶塘、牌头、外陈、官塘、义亭……这些地名对骆介木来说,唯一的意义,就是它们曾经是铁路线的站点。随着火车不断的提速,这些小站陆续从一长串的铁路客运站点中退出。最后,铁路改线了,作为曾经的火车站点,它们只存于人们的记忆中了。
    从言谈上来看,骆介木是一个本分平和的人。车站值班员当了38年,每天把一趟趟火车迎来送往,半军事化的严格管理,让他没时间对重复又重复的工作感到厌烦,临下班的时候,想到行车安全无事故的一天,他的心里就会感到一丝轻松和愉快。车站路上、挨着铁路的一间29平方米的平房,他一住就住了50年,9个儿子陆续出生,纷纷长大离开。周围的房子盖了又盖,满是高楼大厦,骆介木还是住在小平房里天天听着火车的响动,没有大喜,没有大忧。1979年,因为爱岗敬业,因为连续29年10736天行车安全无事故,骆介木被评为浙江省劳模,这或许是他平凡生活中最不平淡的一笔,如今用来纪念这份不平淡的只是家里相框中那一张他胸戴大红花的老照片了。
    关于老铁路的记忆,简直有些寡淡,他几次不好意思地说:“真的没什么特别的。”也是,铁路对于他是这么熟悉、自然而然的存在,就好像,谁又会特别强调今天的空气呼吸起来真是过瘾呢?
    “变化实在是大啊。”骆介木说,当年他来到义乌的时候,车站路周围还什么都没有呢,都是田地,当时的车站也很简陋。
    当时的义乌站虽然和今天不能相提并论,但是客、货流量都不少,车站有100来名职工。以前车站工作大多靠人工,搬运货物没有任何机器,都是靠工人手抬肩扛的;指挥火车的红黄绿信号灯还是煤油灯,有时候灯不小心灭了,不管刮多大的风、下多大的雨雪,都是扳道员爬到信号台上重新点燃。
    那时侯的人们单纯而工作充满热情,是真的把自己当做一颗螺丝钉来看待的——哪里需要就拧到哪里。“当时我们一个班组的员工都说,铁路是祖国的大动脉啊,对国家的繁荣富强十分重要。”这大概是只有小学文化的骆介木所能想出的关于铁路的最美丽的比喻了,铁路工作安全最重要,没什么花哨,行车安全了,大伙儿就感到自豪和开心。
    新客站建成使用后,骆介木在儿子们的陪同下,特意跑去看过。“真大,真漂亮。”虽然很舍不得老火车站,甚至和许多居住在车站路的老铁路职工一样,对新客站搬到那么远有些失落,骆介木还是由衷地表达了对新客站的赞赏。
    刚退休的时候,骆介木不太习惯,好在屋后铁路上的火车还是每天轰轰作响。铁路改线了,夜里忽然变得安静了,他又有些不习惯了。如今,慢慢地,也就好了。今年上半年,铁轨从铁路上拆除了,变成了一条一眼望不到头的砾石路,四周野草丛生,猫狗嬉戏,骆介木才真切地意识到,老铁路真的不见了……
    如今,住在车站路铁路职工宿舍的老人们,每天都会横穿这条没有了铁轨的老铁路,到铁西路铁路职工宿舍那边的老年活动中心消磨时光。
    “听说,这里以后要建成一条快速路!”骆介木站在砾石路上,指着蜿蜒到前方看不见尽头的老铁路说,眼里很有些不舍,还有一些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