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区域经济 > 内容

地铁书市缘何未火

2008-09-09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作者:未知 浏览次数:
本文摘要:有书业人士把地铁书市该火不火的原因归咎于国民阅读习惯。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在台湾的地铁上有3/5的人在读报、读书、读刊物,2/5的人在睡觉;在香港有2/5的人在读报读刊,3

据2007年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国运营中的地铁总长度达到1000多公里,仅北京地铁网客运量就达到359.7万人次”。所谓“火车一响,黄金万两”,对苦于渠道之困的中国书业来说,地铁交通本来是一个可善加利用的商机,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多年来地铁书市的市场贡献率很低,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些曾经着力开拓这片沃土的机构,最近也纷纷萌生退意。面对严峻的现实,我们不禁要问,地铁书市到底怎么了?

  有书业人士把地铁书市该火不火的原因归咎于国民阅读习惯。笔者曾经听过这样一个笑话:“在台湾的地铁上有3/5的人在读报、读书、读刊物,2/5的人在睡觉;在香港有2/5的人在读报读刊,3/5的人在睡觉;而在北京有3/5的人在说话,有2/5的人在偷听别人说话。”听来的确令人莞尔,但在笑过以后是否也当反思,怎样才能把潜在的读者变成真正的客户。

  一个地铁乘客从买票进站到上车,其在车站的逗留时间不会超过5分钟,能否在短暂的时间里吸引住乘客的眼球,是保障地铁书市成功生存的关键。然而,现在一些地铁书店的经营手法显然与这一规律背道而驰。比如一些地铁书店建在进站口附近,虽然也很显眼,但对于进站心切的乘客来说,谁也没有心情进店浏览。如果将售书地点放在等车的站台,其效果肯定大为不同。再如,地铁书市既然属于“注意力经济”,必要的宣传不可或缺,然而笔者所见到的一些地铁书店,却少有肯在这方面投入的,有的连招牌都没有,营业人员也很少主动与顾客沟通,颇有计划经济时代“爱买不买”的态度,这又怎能吸引读者光顾呢。

  地铁书店与地上综合书店的不同处在于,经营者实际上面对的是一个分众市场。比如在中央商务区上车的乘客以白领居多,而学校附近的地铁站里则聚集着青年学子。如果对所在站点的实际情况不加考虑,别人卖什么书我也卖什么书,则必然难以满足读者的真实需求,又怎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经营成绩。此外,一些地铁书店所销售的图书既厚且重,开本也嫌过大,读者必须两只手捧着才能阅读,在摇晃的车厢里怎么能站得住呢?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地铁书市当火不火的根源不在读者,而是营销缺位所致。中国的书业人士似乎很羡慕西方国家地铁里无论老幼人手一书的文化风景,如此则更应该退而结网,从细节做起,培养地铁乘客的阅读习惯,开发他们的购书潜能,使地铁书市成为带动中国书业继续前行的“特快列车”。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