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有4个方面主要特点

2008-12-01 来源:中国政府网 作者:未知
本文摘要:2008年11月27日14时,铁道部举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新闻发布会,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计划司司长杨忠民、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出席发布会并接受记者采访。
2008年11月27日14时,铁道部举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新闻发布会,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计划司司长杨忠民、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出席发布会并接受记者采访。

  陆东福:铁道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协调下,结合我国的国情、路情,高度重视综合交通网规划的衔接协调,借鉴发达国家铁路发展的成功经验,综合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各省区市意见建议,对规划调整方案进行了统筹协调、系统优化。今天公布的规划调整方案是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论证、审批过程,汇集了社会各界的意愿智慧,凝聚了铁路专家学者的真知卓见,体现了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

    调整规划以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基础,是2007年中长期综合交通网规划的展开与细化。调整规划明确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的路网结构与布局方案,提出了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规划目标。这次规划调整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发达的快速客运专线网,迅速释放既有线的货运能力,形成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运输格局。

    在原“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基础骨架上,进一步延伸并扩大客运专线覆盖面,加强客运专线之间相互连通和衔接;进一步扩大城际客运系统的组团建设,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际铁路的基础上,加快了长株潭、成渝、中原、武汉、关中、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建设目标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以上,并与既有线提速改造工程相衔接,未来我国将形成连接所有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以上的快速客运网,这将大大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省会城市间总旅行时间节省50%以上。届时,全国中心城市间一小时、二小时交通圈的同城效应将进一步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革,给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区际和西部国土开发性新线建设力度。

    规划调整方案扩大了西部路网规模,对加强区际联系通道,完善东北、西北、西南地区铁路通道,完善中东部路网结构进行了系统强化,规划建设新线由1.6万公里调整为4.1万公里,铁路网覆盖了全国20万人口以上城镇。各区域之间客货运输能力全面提升,特别是为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劳动力转移、脱贫致富提供基础了条件,较好地体现了铁路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特征。

    三、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全力构建煤炭南送东运的多通道运输体系。

    围绕十大煤炭外运基地和新疆地区,对煤运通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强化完善。繁忙干线客货分线后释放的既有线能力主要用于煤炭资源类运输;新增 “三西”地区煤炭由铁路直达中南、华东内陆地区和港口后方通道建设,新增新疆地区煤炭外运通道及集疏运系统,煤运通道运输能力可逐步达到23亿吨以上。

  四、注重科技创新,系统优化,更好地发挥干线与枢纽、移动设备与固定设施的协调、配套的铁路网络优势。

    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统筹利用新线和既有线路资源,我国铁路的复线率、电气化率将分别提高到50%和60%,使铁路网技术结构更趋合理,形成标准统一、设备联动、技术经济、安全可靠的快速客运、重载货运和双层集装箱通道,中国铁路特有的速度、密度、重载运输高效率协调,将在更高水平上得到兼顾发展。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方案有4个方面主要特点

中国政府网

2008年11月27日14时,铁道部举行“中长期铁路网规划调整”新闻发布会,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计划司司长杨忠民、部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出席发布会并接受记者采访。

  陆东福:铁道部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支持协调下,结合我国的国情、路情,高度重视综合交通网规划的衔接协调,借鉴发达国家铁路发展的成功经验,综合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和国家有关部门、各省区市意见建议,对规划调整方案进行了统筹协调、系统优化。今天公布的规划调整方案是经过两年多的研究、论证、审批过程,汇集了社会各界的意愿智慧,凝聚了铁路专家学者的真知卓见,体现了民主科学的决策程序。

    调整规划以2004年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基础,是2007年中长期综合交通网规划的展开与细化。调整规划明确了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的路网结构与布局方案,提出了要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的规划目标。这次规划调整方案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点。

  一、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建设发达的快速客运专线网,迅速释放既有线的货运能力,形成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运输格局。

    在原“四纵四横”客运专线基础骨架上,进一步延伸并扩大客运专线覆盖面,加强客运专线之间相互连通和衔接;进一步扩大城际客运系统的组团建设,在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城际铁路的基础上,加快了长株潭、成渝、中原、武汉、关中、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的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步伐,客运专线及城际铁路建设目标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以上,并与既有线提速改造工程相衔接,未来我国将形成连接所有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以上的快速客运网,这将大大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省会城市间总旅行时间节省50%以上。届时,全国中心城市间一小时、二小时交通圈的同城效应将进一步带来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与思想观念的变革,给和谐社会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二、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区际和西部国土开发性新线建设力度。

    规划调整方案扩大了西部路网规模,对加强区际联系通道,完善东北、西北、西南地区铁路通道,完善中东部路网结构进行了系统强化,规划建设新线由1.6万公里调整为4.1万公里,铁路网覆盖了全国20万人口以上城镇。各区域之间客货运输能力全面提升,特别是为老、少、边、穷地区的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和劳动力转移、脱贫致富提供基础了条件,较好地体现了铁路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公益性特征。

    三、贯彻国家能源战略,全力构建煤炭南送东运的多通道运输体系。

    围绕十大煤炭外运基地和新疆地区,对煤运通道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强化完善。繁忙干线客货分线后释放的既有线能力主要用于煤炭资源类运输;新增 “三西”地区煤炭由铁路直达中南、华东内陆地区和港口后方通道建设,新增新疆地区煤炭外运通道及集疏运系统,煤运通道运输能力可逐步达到23亿吨以上。

  四、注重科技创新,系统优化,更好地发挥干线与枢纽、移动设备与固定设施的协调、配套的铁路网络优势。

    充分运用科技创新成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统筹利用新线和既有线路资源,我国铁路的复线率、电气化率将分别提高到50%和60%,使铁路网技术结构更趋合理,形成标准统一、设备联动、技术经济、安全可靠的快速客运、重载货运和双层集装箱通道,中国铁路特有的速度、密度、重载运输高效率协调,将在更高水平上得到兼顾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