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时代”呼唤“接驳”意识
2009-12-29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未知 浏览次数:“地铁时代”呼啸而来,予地铁以重任,应做足“接驳”文章,不但从线路建设、站点设置等硬件上“接驳”,更在服务管理等软件上“接驳”。昨日,广州地铁5号线滘口至文冲段开通。作为一条贯穿广州东西的大动脉,五号线在荔湾、越秀、天河、黄铺区穿针引线,形成一条1小时可达的快速交通走廊,让广州市“南拓、北优、东进、西联、中调”的城市发展战略如虎添翼。五号线开通后,广州就此形成150公里的地铁线网,位居全国第三。而且,明年广州将陆续建成和开通二号线延长段、三号线北延段、八号线、广佛线和珠江新城集运系统。届时,广州城区将形成超过200公里的地铁线网,跨入东京、首尔等世界地铁发达城市行列。如果说此前地铁1~4号线的开通是广州地铁发展的“量变”累积,那么,承前启后的5号线的开通无疑算得上是一次“质变”,广州真正意义上的“地铁时代”呼啸而来。俗话说“行得快,好世界”,“地铁时代”的来临,最直接的影响就是改善了广州市民的出行模式,与其呼应的是一种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模式和交通文化。比如,北京地铁5号线通车后,“弃车族”甚至成了新流行语,由自驾车而选择公共交通,乃是交通文化的蜕变。
“地铁时代”的来临,不仅赋地铁以荣光,更予地铁以重担。地铁成为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寻求与普通公交车、BRT、楼巴等出行方式无缝对接、科学接驳也就理所当然。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并非地铁一建就万事大吉,交通疏浚分流、管理方法创新、改进服务细节……公共交通服务的深层次追求永无止境。在“地铁时代”,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服务虽千头万绪,但至少应做足“接驳”文章——不仅要有“接驳”举措,更须有“接驳”意识,不但要从线路建设、站点设置等“硬件”上“接驳”,更需要在服务管理等“软件”上“接驳”。
目前来看,五号线的“接驳”举措比比皆是——五号线不仅与其他地铁线路有10个车站换乘,还预留了与佛山、东莞等城市轨道交通线路的连接条件,而且,交通部门将开通包括常规公交、循环中小巴以及BRT公交等在内的116条接驳公交线路。“接驳”意识也可圈可点——部分地铁站设置免费公厕、应市民要求增设动物园站、为满足市民需要加长列车(四车厢改六车厢)提升了运输能力、列车自动调温、列车与站台之间设有防空踏板……这些人性化的服务处处可见 “接驳”的努力。
但是,不足之处也在所难免。五号线和一二号线多在马路两侧各有几个出口规划不同,很多站点出口都在同侧,不是“左撇子”就是“右撇子”;区庄站的两出口位于同侧且相距不到20米;坦尾站、员村站、科韵路站、大沙地站出入口“偏爱”荒凉之地……“接驳”之意,本在提供舒适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总结经验、查漏补缺顺理成章,改进服务管理也必不可少。目前而言,包括地铁在内的公共交通在服务和管理上深入“接驳”尚存空间:比如,科学城、萝岗的十几万居民居住点相对分散,接驳公交有待完善;再如珠江新城的公交线路原本就少,市民到市妇儿医疗中心珠江新城院区等公共机构就缺少公交车直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