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广告为何敢漠视乘客安全
2009-07-08 来源:新快报 作者:未知广告是现代社会的巫术。尽管它对人的“操纵”被西方理论家揭露得淋漓尽致,但说真的,我们已经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广告的世界的存在。问题在于,在某些空间,广告太多定有隐患。《羊城晚报》报道,最近有不少市民抱怨称地铁内的广告让人“简直看不清指引标识了”。记者调查发现,列车车门玻璃下半部分、车窗玻璃三分之一位置全是贴着可透光广告。广告设计色彩鲜亮,创意新颖,极为抢眼。但要看站名就不太方便,因玻璃上的广告挡去一半视线,影响辨认。
同时,安装在车厢内的紧急报警按钮、紧急对讲按钮、灭火器摆放指示等标识体积小、颜色暗,不容易被留意到。比如二号线屏蔽门上“灯闪铃响勿上下车”的警示很重要,却被大面积的卫生巾广告包围着。车厢内如此,地铁站厅也不例外。在站厅里,成排成排的广告,让人避无可避。乘客找出口很费神,连换乘都要绕来绕去,兜转寻找。在几个客流量较大的换乘站点,广告“海量轰炸”尤为明显。笔者也常乘广州地铁,对市民的抱怨心有戚戚焉,对记者的描述也感同身受。在广告干扰下,有时候我感觉到自己就像一个迷失在地铁里的孩子,一种无助感油然而生。
毫无疑问,在我们花钱享受某些商品和服务时,是必须忍受一些广告骚扰的,因为正是有这些广告才让相关机构得以维持其生存和发展,向我们提供或更好地提供商品和服务。比如看电视,大量的广告已让我们习以为常,虽然的确让人不爽,但我们不会有从此不看了或把电视砸了的想法。而且,非常重要的是,广告只是骚扰我们,最多影响我们所享受的服务质量(比如一集电视剧中间插播几段广告),而不会挤压甚至挤占我们所享受的服务(比如为了播广告把一集电视剧缩水成半集,甚至不播电视剧只播广告)。
故而广州地铁有不少广告是可以理解的——此前人们对它的批评也只是要有美感。但任何东西都要有个度。从地铁承担的功能来说,广告只应是它提供的服务,即保证乘客安全高效地乘车的“副产品”,而不能喧宾夺主。像出口的资讯等被广告挤压导致乘客花费更多时间成本,典型地是对乘客权益的一种损害。而各种安全设施和安全提示被广告包围干扰,问题更为严重,这纯粹是对乘客安全的一种漠视,简直是为了钱拿人的安全开玩笑。
像电视台这样的媒体非常清楚,如果广告严重影响观众对电视剧的欣赏,完全就是一种自杀。所以即使它是强势的一方,也必须考虑观众的情绪而学会自我约束,原因就在于电视行业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但广州地铁属于提供半公共产品的垄断性机构,对于乘客来说乃是绝对的强势,所以在利益驱动下还没有学会自我约束。对此,相关主管部门能否重视重视,监督约束它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