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运送棉农西行小记

2009-09-02 来源:甘肃新闻网 作者:未知
本文摘要:8月26日上午9时,兰州客运段东仓库内,棉农临客15组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开车前的准备。这趟由陇西开往乌鲁木齐的L117次列车归属兰州客运段上海车队管理,车体是从太原铁路局临时借调的

自8月18日至9月20日,兰州客运段将预计开行58趟棉农临客列车,为保证来自天水、陇西、定西、兰州等市县的农民通过一列列绿色长龙,向西踏上了一条“淘金路”,兰州客运段组建了22个临客乘务组,抽调机关干部担任列车长,并对所有临客列车实行机关科室和车队双包保。

    繁忙的“整备”

    8月26日上午9时,兰州客运段东仓库内,棉农临客15组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开车前的准备。这趟由陇西开往乌鲁木齐的L117次列车归属兰州客运段上海车队管理,车体是从太原铁路局临时借调的,此时车体还没有到达兰州,上海车队两名干部和列车长带领班组人员从仓库领取列车上必备的卧具、方向牌、水壶、垃圾桶、水包以及清扫用具,大家互相帮助,肩扛手提,备品足足装满了6列搬运车。一切准备停当已临近中午。车长才意识到忙碌的大家没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秋老虎”发着雄威,外温高达33ºC度。烈日下大家在耐心等待,车体一直到下午18时才抵达兰州车站。由于车体常年没有运用,从硬座到硬卧17节车厢内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大家按照分工各就各位,清扫,擦抹,清理车厢垃圾,突击卫生。队长、车长、班长、安全员撸起袖子一块干,哪里脏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大家伙一直忙到半夜,一个个土头灰脸,但车厢卫生已经大不一样,焕然一新。从部队复员不久的7号车厢乘务员刘金福风趣地说:棉农是咱家乡人,为让他们能够“淘上金”,再苦再累也值得。

    车厢里的“铁人”

    棉农车上,水是服务的焦点也是难点。每当列车停靠上水站时,乘务员与车站上水工“打好配合”,尽量保证给每一节车厢上满水,上足水。漫漫西行路,运行区间长加之车厢超员,用水量极大。在部分水箱不断告急的情况下,列车长拿出手机与前方上水站提前联络,做好“预告”。一路上,“忙碌”的不仅是列车上的茶炉,还有乘务员,大家一次次提着水壶为旅客送水,在超员30%的车厢里,一趟水送下来,个个汗流浃背,胳膊酸疼,尤其是在供餐时间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来、来、来,水开了,慢点慢点,接八分满,小心烫了手!”茶炉工毕磊和马传波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做着宣传。既是茶炉工又是安全员的他俩跑前跑后,成了列车上的“大忙人”。除了保证开水供应,全列的茶炉他俩要负责,查验车票查堵危险品他俩要协助,安全卡控点他俩要盯牢。27日陇西开车后,天气炎热,车厢温度很高,为了不让旅客中暑,更为了保证棉农自身安全,添乘干部孟春艳、当班列车长刘美兰和毕磊、马传波挤在车厢里,从不吸烟车厢到吃喝拉等注意事项,一节挨着一节,不厌其烦地给棉农讲常识,讲安全,做宣传。8月27日中午开车到28日晚,他们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都没休息,职工们说他们是这列车上的“铁人”。添乘干部孟春艳深有感触的说:“棉农旅客普遍存在怕买不上票、怕上不了车、怕坐过站,上车后不敢多问、听不懂列车广播、不懂安全常识,行李乱堆、吃的东西乱放、垃圾乱扔这些心里特征,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宣传,才能确保他们安全到达目的地。”

    给自己打针的老张

    炊事员老张50多岁,是兰州客运段的一位老厨师。老张跑临客有经验,棉农爱吃什么,喜欢喝什么,他掌握得清清楚楚。后台人员紧张,老张站墩,粢米,炒菜,装盒饭,样样拿得下。晚上老张值夜班,早上早早起来给乘务员熬绿豆汤,接着在后台继续忙碌,汗水把白色的工作服都染成了黄色。段上开行临客人员太紧张,在家休养的老张重新踮起菜刀“冲锋陷阵”。“要不是有病,我还想多干几年。”勤快的老张其实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随身除了带着药以外,还准备了针剂。“一千多号旅客要吃饭,白天太忙了,我在后台一直没出来,药也忘了吃,不打针顶不住了。”晚上,刚刚开完乘务饭的老张一边给自己打胰岛素,一边解释说。这会儿他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

 

[next]

    临客不临时,更不马虎。为了让棉农能够吃得干净,吃得放心,兰州客运段对临客列车各项服务标准的要求与图定列车一样。餐车工作人员从餐料的选购、检验,到烹饪制作,一点也不含糊。他们精切细作,合理搭配,推出了经济实惠的盒饭套餐,还准备了臊子面、凉面、凉皮等可口面食,尽量满足棉农的需要。

    “临时医生”

    陇西籍棉农何金娟和姐姐何金环是第二次乘车到新疆摘棉花,去年她俩合起来挣了五千多块,手里宽裕了。今年她们又踏上了打工路。由于长途劳累,加上体质不好,列车快到鄯善时,何金娟突然晕到在地。值乘列车长听到消息后,立即赶过来。车厢太拥挤,她和乘务员七手八脚地把小何抬到餐车,当起了“临时医生”。列车长一遍遍地用毛巾给病人擦试额头,按摩手脚活络血管,一面打电话请自己当医生的朋友“远程指导”,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小何终于苏醒过来,餐车端来了专门为她准备的饭菜和红糖水。一路上两位车长多次探望。28日晚10点,列车快到乌鲁木齐站时,小何姐俩找到了车长,非要给她鞠个躬。风趣的列车长用家乡话说:“别客气啦,我也是甘肃的,我们是一家人。”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兰州铁路局兰州客运段运送棉农西行小记

甘肃新闻网

自8月18日至9月20日,兰州客运段将预计开行58趟棉农临客列车,为保证来自天水、陇西、定西、兰州等市县的农民通过一列列绿色长龙,向西踏上了一条“淘金路”,兰州客运段组建了22个临客乘务组,抽调机关干部担任列车长,并对所有临客列车实行机关科室和车队双包保。

    繁忙的“整备”

    8月26日上午9时,兰州客运段东仓库内,棉农临客15组人员正在紧张地进行开车前的准备。这趟由陇西开往乌鲁木齐的L117次列车归属兰州客运段上海车队管理,车体是从太原铁路局临时借调的,此时车体还没有到达兰州,上海车队两名干部和列车长带领班组人员从仓库领取列车上必备的卧具、方向牌、水壶、垃圾桶、水包以及清扫用具,大家互相帮助,肩扛手提,备品足足装满了6列搬运车。一切准备停当已临近中午。车长才意识到忙碌的大家没吃一口饭,喝一口水。“秋老虎”发着雄威,外温高达33ºC度。烈日下大家在耐心等待,车体一直到下午18时才抵达兰州车站。由于车体常年没有运用,从硬座到硬卧17节车厢内的卫生状况不尽如人意。大家按照分工各就各位,清扫,擦抹,清理车厢垃圾,突击卫生。队长、车长、班长、安全员撸起袖子一块干,哪里脏他们就出现在哪里,大家伙一直忙到半夜,一个个土头灰脸,但车厢卫生已经大不一样,焕然一新。从部队复员不久的7号车厢乘务员刘金福风趣地说:棉农是咱家乡人,为让他们能够“淘上金”,再苦再累也值得。

    车厢里的“铁人”

    棉农车上,水是服务的焦点也是难点。每当列车停靠上水站时,乘务员与车站上水工“打好配合”,尽量保证给每一节车厢上满水,上足水。漫漫西行路,运行区间长加之车厢超员,用水量极大。在部分水箱不断告急的情况下,列车长拿出手机与前方上水站提前联络,做好“预告”。一路上,“忙碌”的不仅是列车上的茶炉,还有乘务员,大家一次次提着水壶为旅客送水,在超员30%的车厢里,一趟水送下来,个个汗流浃背,胳膊酸疼,尤其是在供餐时间更是忙得不可开交。“来、来、来,水开了,慢点慢点,接八分满,小心烫了手!”茶炉工毕磊和马传波一边维持秩序,一边做着宣传。既是茶炉工又是安全员的他俩跑前跑后,成了列车上的“大忙人”。除了保证开水供应,全列的茶炉他俩要负责,查验车票查堵危险品他俩要协助,安全卡控点他俩要盯牢。27日陇西开车后,天气炎热,车厢温度很高,为了不让旅客中暑,更为了保证棉农自身安全,添乘干部孟春艳、当班列车长刘美兰和毕磊、马传波挤在车厢里,从不吸烟车厢到吃喝拉等注意事项,一节挨着一节,不厌其烦地给棉农讲常识,讲安全,做宣传。8月27日中午开车到28日晚,他们连续工作20多个小时都没休息,职工们说他们是这列车上的“铁人”。添乘干部孟春艳深有感触的说:“棉农旅客普遍存在怕买不上票、怕上不了车、怕坐过站,上车后不敢多问、听不懂列车广播、不懂安全常识,行李乱堆、吃的东西乱放、垃圾乱扔这些心里特征,所以我们必须加大宣传,才能确保他们安全到达目的地。”

    给自己打针的老张

    炊事员老张50多岁,是兰州客运段的一位老厨师。老张跑临客有经验,棉农爱吃什么,喜欢喝什么,他掌握得清清楚楚。后台人员紧张,老张站墩,粢米,炒菜,装盒饭,样样拿得下。晚上老张值夜班,早上早早起来给乘务员熬绿豆汤,接着在后台继续忙碌,汗水把白色的工作服都染成了黄色。段上开行临客人员太紧张,在家休养的老张重新踮起菜刀“冲锋陷阵”。“要不是有病,我还想多干几年。”勤快的老张其实患有比较严重的糖尿病,随身除了带着药以外,还准备了针剂。“一千多号旅客要吃饭,白天太忙了,我在后台一直没出来,药也忘了吃,不打针顶不住了。”晚上,刚刚开完乘务饭的老张一边给自己打胰岛素,一边解释说。这会儿他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

 

[next]

    临客不临时,更不马虎。为了让棉农能够吃得干净,吃得放心,兰州客运段对临客列车各项服务标准的要求与图定列车一样。餐车工作人员从餐料的选购、检验,到烹饪制作,一点也不含糊。他们精切细作,合理搭配,推出了经济实惠的盒饭套餐,还准备了臊子面、凉面、凉皮等可口面食,尽量满足棉农的需要。

    “临时医生”

    陇西籍棉农何金娟和姐姐何金环是第二次乘车到新疆摘棉花,去年她俩合起来挣了五千多块,手里宽裕了。今年她们又踏上了打工路。由于长途劳累,加上体质不好,列车快到鄯善时,何金娟突然晕到在地。值乘列车长听到消息后,立即赶过来。车厢太拥挤,她和乘务员七手八脚地把小何抬到餐车,当起了“临时医生”。列车长一遍遍地用毛巾给病人擦试额头,按摩手脚活络血管,一面打电话请自己当医生的朋友“远程指导”,经过半个多小时的紧急抢救,小何终于苏醒过来,餐车端来了专门为她准备的饭菜和红糖水。一路上两位车长多次探望。28日晚10点,列车快到乌鲁木齐站时,小何姐俩找到了车长,非要给她鞠个躬。风趣的列车长用家乡话说:“别客气啦,我也是甘肃的,我们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