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首页 -> 资讯 > 企业资讯 > 内容

湖南长沙地铁有了本土首个人才培养基地

2010-08-17 来源:红网 作者:未知
本文摘要:2008年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迎来了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地铁的跃进式建设造就了海量的岗位需求,但空位的教育资源配置

 2008年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迎来了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地铁的跃进式建设造就了海量的岗位需求,但空位的教育资源配置与滞后的培养模式,以及地铁岗位自身的专用性。一时之间,地铁人才短缺成为了全国性的职业难题。

  开启地铁时代,提速生活节拍

  据了解: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北京有4条地铁新线陆续开通运营,即2007年开通的5号线(27.6公里)和2008年奥运会前夕开通的10号线(24.59公里)、奥运支线(5.91公里)、机场线(27.76公里)。更大规模的建设也都在积极的进行和筹备当中。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申请,当前处于建设或运营中的城市数量,已经达到25个,而目前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有12个城市的36条线路。据估算,在未来10年内,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每年都将超过1000亿元。

  海量式迸发的城市轨道市场,将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按国际情况,每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配置50至60名工作人员,国内的这一数值更高。因此每开通一条轨道交通线,就将新增1000多个岗位。以北京的地铁为例,2009年年底开通运营的北京4号线全长28公里,员工在1500人左右;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今年即将开通的4条新线达90公里,当前至少需要新增员工3000人。而同样需要新增员工的,还有全国其他20多个城市的近30条地铁线。

  地铁要建,人才难求

  一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势必要有合适充足的人才作为后盾,随着新线的陆续开通,“地铁人才”这个还有些陌生的字眼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据业内人士表示,单是北京,未来几年的地铁从业人员需求就达1万人左右。

  可在我国教育培训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是新兴的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一是数量很少,当前只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以及部分铁道类院校开设,整体的招生规模极为有限。从投资规模、社会影响上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并不输于大铁路,但在人才培养系统上却有天壤之别:大铁路已经形成了由铁道部引导下的教育体系,而城市轨道交通是在各个城市主导下建设与运营,人才培养也以城市为中心呈点状分散;此外,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开设时间普遍不长,在师资、教材、教育模式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大多遵循原大铁路系统的培养模式,难以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人才需求充分对接。

  并且院校也有其难题,一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岗位需要实景教学,资金、场地等相关的投入太大,一套齐全的实训室需要投资数千万甚至过亿元,普通院校难以承担。二是缺乏相应的师资与教材,也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与标准。当前有很多院校都想积极参与,但成熟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建立起来。

  目前在中国,地铁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职业教育和企业内部的培训。很多地方都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可虽然企业和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共同组织一些培训项目可以缓解人才的不足,但是,这种培训周期较长,大多在半年到两年左右,单凭这些培训机构还是无法达到所需的要求。

  地铁人才成长的摇篮

  随着地铁建设快速发展,在政府的支付与指导下,一些高规格的专业培养地铁人才的高等院校也应运而生。而长沙这个兼容并蓄的城市,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打造成为“创业之都”的战略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卢建军、彭芳林等人满怀激情,以不为尊者讳的从容,志愿成为长沙地铁人才培养教育的开拓者;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山外国语进修学院专门增设了工商行政管理(地铁管理与乘务方向)专业,开创了国内第一所专业地铁人才培养的摇篮,使长沙地铁有了本土首个人才培养基地;率先实现了“专业设置与长沙地铁发展直接对接、院校招生与地铁开工同步、学生毕业与地铁运营同期”,实现了职业供给与需求的强强结合。

  据卢建军、彭芳林介绍:学院的工商行政管理(地铁管理与乘务方向)专业采取“学历+技能四年脱产学习”的培养模式,主要掌握地铁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人文管理、国际旅游基本理论与知识,注重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开发培养,包括公关能力、组织能力、涉外经营能力,突出从业道德教育和操守规范的培训养成,为中国的地铁营运提供高素质的管理与乘务人才。

  通过向国家轨道交通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勤勉务实的新生力量,推动中国地铁运营水平的持续提高。也期待着更多像长沙中山外国语进修学院这样高规格的院校涌现为中国的地铁事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让这个新生的“慢”职业能够搭上中国地铁建设的这趟快车!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4-04
出刊日期:2024-04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湖南长沙地铁有了本土首个人才培养基地

红网

 2008年对每个中国人来说都是特别的一年,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城市,北京迎来了一个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地铁的跃进式建设造就了海量的岗位需求,但空位的教育资源配置与滞后的培养模式,以及地铁岗位自身的专用性。一时之间,地铁人才短缺成为了全国性的职业难题。

  开启地铁时代,提速生活节拍

  据了解:随着奥运会的举办,北京有4条地铁新线陆续开通运营,即2007年开通的5号线(27.6公里)和2008年奥运会前夕开通的10号线(24.59公里)、奥运支线(5.91公里)、机场线(27.76公里)。更大规模的建设也都在积极的进行和筹备当中。

  2009年12月,国务院批复了22个城市的轨道交通建设申请,当前处于建设或运营中的城市数量,已经达到25个,而目前正在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有12个城市的36条线路。据估算,在未来10年内,我国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资每年都将超过1000亿元。

  海量式迸发的城市轨道市场,将提供大量的工作岗位。按国际情况,每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需要配置50至60名工作人员,国内的这一数值更高。因此每开通一条轨道交通线,就将新增1000多个岗位。以北京的地铁为例,2009年年底开通运营的北京4号线全长28公里,员工在1500人左右;北京地铁运营公司今年即将开通的4条新线达90公里,当前至少需要新增员工3000人。而同样需要新增员工的,还有全国其他20多个城市的近30条地铁线。

  地铁要建,人才难求

  一个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势必要有合适充足的人才作为后盾,随着新线的陆续开通,“地铁人才”这个还有些陌生的字眼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热点,据业内人士表示,单是北京,未来几年的地铁从业人员需求就达1万人左右。

  可在我国教育培训体系中,城市轨道交通是新兴的专业,开设该专业的院校一是数量很少,当前只有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以及部分铁道类院校开设,整体的招生规模极为有限。从投资规模、社会影响上来说,城市轨道交通并不输于大铁路,但在人才培养系统上却有天壤之别:大铁路已经形成了由铁道部引导下的教育体系,而城市轨道交通是在各个城市主导下建设与运营,人才培养也以城市为中心呈点状分散;此外,城市轨道交通专业开设时间普遍不长,在师资、教材、教育模式以及人才的培养目标上,大多遵循原大铁路系统的培养模式,难以与城市轨道交通的人才需求充分对接。

  并且院校也有其难题,一是城市轨道交通的岗位需要实景教学,资金、场地等相关的投入太大,一套齐全的实训室需要投资数千万甚至过亿元,普通院校难以承担。二是缺乏相应的师资与教材,也没有明确的培养目标与标准。当前有很多院校都想积极参与,但成熟的轨道交通人才培养模式还未建立起来。

  目前在中国,地铁人才的培养主要还是依靠职业教育和企业内部的培训。很多地方都在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可虽然企业和学校或者培训机构共同组织一些培训项目可以缓解人才的不足,但是,这种培训周期较长,大多在半年到两年左右,单凭这些培训机构还是无法达到所需的要求。

  地铁人才成长的摇篮

  随着地铁建设快速发展,在政府的支付与指导下,一些高规格的专业培养地铁人才的高等院校也应运而生。而长沙这个兼容并蓄的城市,具有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打造成为“创业之都”的战略承载着一代人的梦想。从湖南师范大学毕业的卢建军、彭芳林等人满怀激情,以不为尊者讳的从容,志愿成为长沙地铁人才培养教育的开拓者;经过不懈的努力,中山外国语进修学院专门增设了工商行政管理(地铁管理与乘务方向)专业,开创了国内第一所专业地铁人才培养的摇篮,使长沙地铁有了本土首个人才培养基地;率先实现了“专业设置与长沙地铁发展直接对接、院校招生与地铁开工同步、学生毕业与地铁运营同期”,实现了职业供给与需求的强强结合。

  据卢建军、彭芳林介绍:学院的工商行政管理(地铁管理与乘务方向)专业采取“学历+技能四年脱产学习”的培养模式,主要掌握地铁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国际人文管理、国际旅游基本理论与知识,注重人员素质和能力的开发培养,包括公关能力、组织能力、涉外经营能力,突出从业道德教育和操守规范的培训养成,为中国的地铁营运提供高素质的管理与乘务人才。

  通过向国家轨道交通业输送具有创新精神、勤勉务实的新生力量,推动中国地铁运营水平的持续提高。也期待着更多像长沙中山外国语进修学院这样高规格的院校涌现为中国的地铁事业提供更多的人才储备,让这个新生的“慢”职业能够搭上中国地铁建设的这趟快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