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万铁路绿色与环保解读
2010-12-10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佚名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透露,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10亿多元,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莽莽武陵山,层峦叠翠,文人墨客喻其为世外桃源。宜万铁路在武陵山中穿行,东自宜昌,西达万州,沿途所至与青山绿水和谐共处,绿色、生态、环保的理念得到了充分诠释。
宜万铁路建设指挥部透露,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10亿多元,用于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
凡设计必环保
宜万铁路设计选线时,生态环保是重要因素。
铁四院宜万铁路总体设计负责人胡子平介绍,当初有三大方案供比选,一是沿清江,二是沿长江,三即是现在的修建方案——越岭线路。沿江地带密布着大大小小的滑坡、岩堆等不良地质带,同时如果沿江而建,施工和今后的运营中,将对两江的环境和水土造成严重破坏,越岭线路因此成为首选。“线路设计以环保和节约为主旋律。”胡子平说,初步设计阶段中,即对原设计的41处高填路基、深挖路堑地段的线路方案进行了调整优化,高填方路基调整线位改设桥梁,深挖方路基调整线位改设隧道,大大减少了土建工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佳话传千里。记者采访所到之处,都传诵着为保护中华鲟弃隧改桥的故事。
早前,在宜昌架桥还是掘隧过江的方案选择中,因宜昌江域已有多座跨江大桥,担心影响长江航运,隧道过江曾是工程首选。一次论证会上,有专家指出,隧道施工爆破和运营中带来的震动与噪声,可能惊扰中华鲟的繁殖和洄游。最终,架桥过江被选定。
中铁大桥局一名负责人说,桥下公路两旁是居民区,江里有中华鲟,为减少噪音污染,大桥上还安装了隔音装置。
据了解,宜万铁路一线工程用于环保的专项资金达7.7亿元,占投资额4.94%。
无生态不施工
大支坪隧道入口,记者看到隧道口两侧,有两条水渠从隧道延伸出来,流水汩汩。工程人员说,这可不仅为解决突水问题,还有环境保护的作用。
隧道修建中,最怕遭遇溶腔、暗河、断层,一旦打穿如同爆破一个“地下水库”,风险大,原始生态也随之遭到破坏。
宜万铁路建设中的生态问题,主要是隧道开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其中,隧道涌水治理是建设中的一大难点。地下与地上的水是一个整体,一旦被破坏,将打破整个区域水系的平衡,不仅影响自然环境,还会影响当地的生产生活用水。
铁四院宜万铁路环保总监赵骞锋说,对于溶腔水,不能一放了之,要以堵为主,限量排放,减少隧道施工造成的水资源流失。特别是暗河,可能关联着一个庞大的地下水系,不能直接堵截,而是要加以疏导,让山体的水能通畅地排出来。
宜万铁路发现有岩溶、暗河的隧道中,均修建了导水渠、排水沟。齐岳山隧道还修建了三级隔油池,收集过滤隧道施工中产生的废水等。
中铁十二局负责人介绍,齐岳山隧道施工中,曾遭遇复杂的地下暗河,工程人员数月一筹莫展,当时有一套利用化学聚氨酯凝固水体强行施工的方案,不过很快被否决。化学聚氨酯具有化学危害性,会使水体污染,可能还会导致岩体崩溃、地面坍塌,甚至造成水源减少或枯竭,进而威胁整个水系。
宜万铁路修建以来,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配套建设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并编制了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实施细则,将环保、水保纳入对施工单位的年度考核。
修复自然绿貌
驱车从宜昌至恩施,只见宜万铁路两旁,已完成植被恢复,眼前一片绿色。而铁路两侧山体的加固也基本完成。施工人员介绍,隧道出口、桥梁两侧、铁路护坡,均用铆钉打进山体,以防止山体滑坡,冲击铁路。
“我们希望尽量少破坏地形地貌,路建好了,植被没有遭到破坏。”一名工程人员告诉记者,山区修建铁路特别注重保护生态。绿化带大多种草、灌木以及一些藤本植物,护坡带准备了被动网,下面还修建了排水沟。
赵骞锋介绍,主要采取坡面防蚀和植物措施进行水土保持,种植的大多是本地常见的槐树和狗尾巴草,“它们根系发达、耐寒、生长快”。
工程完工后,大量的弃渣和弃渣场如何处理?据了解,宜万铁路全线有160多个大型弃渣场。
野三关隧道是宜万铁路全线最长的隧道,也是弃渣最多的隧道,共开挖弃渣80万立方米。附近的巴东车站建在峡谷之上,距谷底70多米,全部由野三关隧道的弃渣填埋,不仅减少了弃渣对环境的影响,还解决了车站土方材料。
贺家坪的一个大型弃渣场,如今被客商用来存放烟花爆竹。宜昌榔坪将一个面积约70亩的弃渣场,作为土地复垦示范样板种植果树。
目前,宜万铁路喷播植草319.22万平方米,铺草皮25.61万平方米,植树110.75万棵。同时,沿线160多处弃渣场已完成平整复耕,移交当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