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      English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刘伟栋
1985年出生,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机车乘务员,于2006年至今参加献血和各类志愿服务,参加献血和各类志愿服务7年。

成 果

 
  1.7年来无偿献血32次,折算总量达40800毫升,先后荣获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6-2007年度郑州市无偿献血奖金奖。
 
  2.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刘伟栋充满了赶赴灾区救人的冲动,但要求提出后被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劝阻:没有相应的救援技能和经验,只能为救灾现场添乱。刘伟栋理智地接受了安排,在郑州北站地区参加抗震救援物资的搬运工作。同年,被评为2008年河南省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工作优秀志愿者称号。
 
  3.2008年,刘伟栋又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刘伟栋的献血善举被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民众广泛赞誉。2012年,郑州铁路局13万干部职工投票评选他为“感动郑铁”十大道德模范人物。2013年又被评为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铁道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
 
  4.在工作中,作为一名火车司机,他已实现安全行车1268趟,实现安全走行近45万公里。

专 访

 
  “朱阿姨,您家的亲戚怎么这么多?”2月22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号楼16层29床,护士徐苗一边换着药一边好奇地问着朱玉玲。这些天,因胆管细胞癌住院的朱玉玲气色格外好,微微上翘的嘴角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我们家哪有那么多亲戚,好多都是素不相识的人。可惜我这病,给儿子添了乱喽。”朱玉玲老人悄悄背过脸去,轻轻叹了口气。
 
  朱玉玲是郑州铁路材料总厂的退休职工,他的儿子叫刘伟栋,是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的火车司机。
 
  其实,刘伟栋还有另一个社会身份,他6年献血32次,折算总献血量已达42100毫升,相当于自身的血液换过7次还多,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郑州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坚持参加志愿活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连续参与搬运救灾物资等活动,被河南省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2012年被郑州铁路局评为“道德模范”,在河南省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献血哥”。
 
  自从听说刘妈妈生病住院后,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地过来看望。负责陪护照顾的郑州机务段团员青年志愿者樊志强告诉记者,几天来,自己成了引导员,来探望的人有些是看到郑州铁路局发布的微博特意跑来的,有些是素不相识的无偿献血的爱心人士,有些是社会志愿者,他们自发到病房探望并轮班照顾爱心妈妈,用爱心传递爱心。
 
  河南省血液中心听说刘妈妈住院后,专门组织人员过来探望,送上慰问品。一位献血志愿者也赶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他对刘伟栋说:“在咱们献血圈子里,早就听过你的大名,咱们自己的事千万别客气,大伙都很关心,有什么事你就安排。”
 
  与刘伟栋一同获得“感动郑铁·道德模范”的李小波,得知朱玉玲患病住院的消息后,给领导请了假,从五里堡客车检修基地赶到医院,说自己的年休假还没用上,这次他来照顾。
 
  曾经与刘伟栋一同在郑州北站搬运汶川救灾物资的朱杰,听说朱妈妈的病情后赶往医院探望,并送上花篮。
 
  一位不知名的市民来到病房,硬是塞给刘伟栋五百元钱,“这是一点心意,我专程把儿子也带来,就是告诉他爱是要传递的,好人也要大伙帮。”
 
  据了解,两天来有3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医院探望朱玉玲。在刘伟栋的笔记本上有这么一行字:在爱心传递的世界里,我始终认为自己并不孤独!
 
  火车司机“献血哥”资料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他第30次走进了河南省血液中心。这天,他和众多的志愿者成为了新闻媒体眼中的“献血英雄”。而他,从来没有把自己与“英雄”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虽然在此之前,从他身体内流淌出的热血,可以挽救48位陌生人的生命。他,就是郑州机务段客运车间机车司机刘伟栋,身边的人都亲切的称他“火车司机献血哥”。
 
  短头发、微胖脸、厚嘴唇,小眼镜、青春痘、新胡茬,刘伟栋给人的第一印象,俨然就是一个“邻家男孩”。像千百个河南“老实孩儿”一样,走到人群中毫不起眼信,可就是这个小伙子,从2006年9月到2012年6月,在四年多的时间内,参与无偿献血29次,所献“全血”和“成分血”折算总量达38800毫升,约合48个治疗量。这对于1.73米、体重75公斤的刘伟栋来说,相当于自身的血液换过7次还多。
 
  质疑、怀疑、半信半疑?6本血一样鲜红的“无偿献血证”一字排开后,每本“无偿献血证”的记录页中都密密麻麻,令看过的人不禁肃然起敬。
 
  有句话这样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个人情愿把自己身体内的鲜血无偿贡献出来,又持之以恒而乐此不疲,自然有他自己的动力所在。其实,这个现年27岁的“大车”,受妈妈影响,居然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有献血救人的梦想。刘伟栋的妈妈朱玉玲是个有名的热心肠,不管是同事、朋友还是邻居,谁家有了事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特别是2008年从郑铁材料总厂退休后,“闲人朱大姐”俨然成了所在铁路小区的“志愿者”。就在今年5月份,一位邻居家年轻的夫妇生小孩,因为没有经验而向“朱大姐”求助,朱玉玲就像自己添了孙子一样,在医院整整忙活了一个礼拜,直到一切稳定住才回家休息。刘伟栋和妈妈感情深厚,从小就乐于助人。刘伟栋记得自己小时候,妈妈所在单位组织义务献血,经动员后很多人报名,但真到了抽血的时候,不少男同志却“临阵脱逃”,倒是妈妈她们一帮“娘子军”纷纷挽起胳膊参加献血。刘伟栋在对妈妈的崇敬感增强的同时,也明白了无偿献血治病救人是高尚的行为。
 
  上初中后,偶然见到的一副扑克牌,又进一步增强了刘伟栋参与无偿献血的愿望。那是一幅无偿献血的宣传用扑克,上面有献血的基本知识,还有省血液中心的联系方式。也就是从那副扑克牌,刘伟栋知道了这样一个称号“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从此,成为一名志愿者,成了他坚定的目标。可是,当他按扑克牌上的地址找到献血的地方,却因为年龄小被拒绝了。当时很是沮丧,但他再一次下决心,长大一定要当上志愿者。
 
  中学毕业、参军入伍、技校培训、参加工作,刘伟栋和大多数铁路职工子弟一样,一路走来波澜不惊,但志愿者那个崇高而又坚定的目标愈加清晰明确起来。
 
  2003年到2005年,刘伟栋和同一批的战友在郑州铁路局职工培训中心学习,就在2004年,他自己跑到郑州市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但当时团市委组织志愿者活动绝大多是都是以大中专院校团体为单位,他因为以个人名义注册,一回志愿活动也没有参加过。
 
  2006年,刘伟栋到郑州机务段工作的第二年,终于注册成功,戴上了“中国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卡。2006年9月5日,这位青年的热血第一次被抽出体外,用于治病救人。从那时起,他基本上卡着献血间隔时间的“下限”,每隔28天就去献一次成分血,半年献全血。刘伟栋献血基本上都是选跑车回来歇大班的头一天,退勤家也不会,直接到血液中心采血。再他看来,采全血很简单,5、6分钟搞定,采成分血因为要等血液中的血小板等特定成份分离出之后再输回体内,大约要1、2小时。献血回来再拐回到自己单位,到职工澡堂洗个澡,回家美美睡上一觉。一直以来,刘伟栋对自己安排的献血“交路”很满意。直到2010年年初,因他值乘的机车交路突然紧张,每次出车回郑休息时间大大缩短,才打乱了他的献血计划。
 
  作为“中国红十字志愿者”,刘伟栋属“造血干细胞”服务队成员,当有人问起捐献骨髓的事,他总是很认真的解释说:“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可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用个大针管抽骨髓!其实和采取成分血过程差不多,都是从血液中分离的,只不过我因为从没有配型成功过,至今没有捐献过造血干细胞。”说到这些,小伙子总是有点遗憾。
 
  很长时间以来,刘伟栋献血都是瞒着妈妈。直到有一天妈妈替他收拾东西,发现了一本鲜红的献血证,才知道了这个秘密。“知子莫如母”,朱玉玲深知儿子和自己一样,有一颗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并不反对儿子参与志愿活动,但对这样频繁的鲜血仍有些担心。后来,她通过查阅资料,掌握了更多的献血常识,又看到儿子健康的体魄,才慢慢打消了疑虑。平常,是要一有机会她就为儿子多做点好吃的滋补身体。
 
  刘伟栋身边的朋友对鲜血也不乏不同声音,有人和他谈到频频出现的“血荒”原因,谈到“郭美美”事件,以及献血“损身体”、志愿者献血医院“卖血”等不同声音。对此,刘伟栋坚定地说:“献血对身体无害。体内血液中的成分要新陈代谢,总有一部分细胞要消亡从而产生新细胞,何不分离出去救人呢,还能促进自身机体的活力。”刘伟栋显然对有关献血的科学知识了解充分,并有自己的见解,“担心医院‘卖血’也是多余的,血液要储存、运输、检验、配型都需要费用,输血收费主要是支付这些必要的费用。”
 
  “志愿者”的含义就是不求索取,刘伟栋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他从没有介意过自己的鲜血流进了哪个患者的身体。仅在今年6月4日,他偶然知道用血人竟是自己单位同事的一位长辈。那天,他接受的是“双采”,即一次献出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按有关规定,个人献血只要达到1000个单位就可以享受终身免费用血,刘伟栋献血已经远远超过这个量了,为何还要坚持献血呢?刘伟栋认为,社会需要志愿者。在中华骨髓库没建立的时候,大陆的白血病人要靠台湾的志愿者救助。难道要那样的场景重演吗?
 
  刘伟栋感到欣慰的是,虽然社会上有这样那样的声音,还是有很多人投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尤其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让他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志愿者的价值和力量。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刘伟栋充满了赶赴灾区救人的冲动,但要求提出后被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劝阻:没有相应的救援技能和经验,只能为救灾现场添乱。刘伟栋理智的接受了安排,参加抗震救援物资的搬运工作。
 
  那段时间刘伟栋和志愿者伙伴们非常忙,他跑车凌晨回郑州,退勤后就直接到郑州北站搬运救灾物资,一直干到晚上7、8点,拐到段上洗个澡再回家,不耽误第二天走车。一天,他们6名志愿者,一上午搬了一车皮的矿泉水,中午仅吃了个盒饭,下午接着干。苦、累且无偿,什么原因让志愿者这么有“力量”?刘伟栋说:“灾难到来时,人性的光辉就显现出来了。当时,跟我们一起参与抗震救灾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她是一名退休教授,字写得非常漂亮,负责为捐赠钱物者开收据。年龄最小的是一名小学生,跑前跑后为我们递工具。”提到他的这些“战友”,刘伟栋眼中闪现出崇敬的光芒。“很多开着奔驰、宝马的志愿者和我们一样,顶着烈日搬东西。有个私企老板捐了一汽车物资,卸车后又光着膀子和我们一起干了一天的活。”2008年6月,刘伟栋被河南省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我的朋友基本上都被我拉到志愿者的队伍里了,”刘伟栋谈到这些很有些得意。小马是刚分配到段的大学生,听说刘伟栋的事迹后非常感动,很快就成为了这位“献血哥”的“粉丝”。在和刘伟栋一块参加献血活动时,这位大学生居然还是被称为RH阴性血的“熊猫血”,这让采血的工作人员如获至宝,为小马专门建立了档案,小马承诺只要有需求,随叫随到。“最绝的是我谈了个女朋友,第一次见面居然被我拉着去献血了,她家人知道后狂怒!”当然,也有例外。刘伟栋有个朋友就坚称不献血,说自己用不上。谁知道就那么巧,年纪轻轻的他偏偏就做了个大手术,恰恰输了血。家里人这才想起,要是事前献过血就好了,费用能报销,可临时想献也来不及了。刘伟栋经常拿这个例子来为朋友们作献血宣传。
 
  6年前,刘伟栋的父母离异。家庭风波后,刘伟栋坚定的选择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娘俩同样开朗的性格,让这个单亲家庭显得处处充满阳光。妈妈对刘伟栋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哪怕儿子偶然感冒也一定要亲自陪着去医院。刘伟栋也对妈妈关怀备至,跑车到外地,经常给妈妈带回点当地特色小吃。今年5月份,朱玉玲住院做手术。车队专门安排刘伟栋作为乘务预备人员,使他有机会照顾妈妈,直到一月后妈妈康复出院。
 
  2008年12月,刘伟栋被郑州市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0年,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11年底,郑州机务段举办了“有情郑机”网络征文活动,刘伟栋的事迹被上传到网络后,广大干部职工被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人深深感动了,在最后的评奖环节,刘伟栋以最高票数当选为“最感动人物”。成为全段“明星”的刘伟栋表示,要把自己选定的志愿者事业坚持走下去。

 

相关文章

专  题
 
 
 
封面人物
市场周刊
2023-07
出刊日期:2023-07
出刊周期:每月
总481期
出刊日期:(2014 07 08)
出刊周期:每周
 
 
 
 

刘伟栋

1985年出生,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机车乘务员,于2006年至今参加献血和各类志愿服务,参加献血和各类志愿服务7年。
成 果

 
  1.7年来无偿献血32次,折算总量达40800毫升,先后荣获2008-200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06-2007年度郑州市无偿献血奖金奖。
 
  2.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刘伟栋充满了赶赴灾区救人的冲动,但要求提出后被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劝阻:没有相应的救援技能和经验,只能为救灾现场添乱。刘伟栋理智地接受了安排,在郑州北站地区参加抗震救援物资的搬运工作。同年,被评为2008年河南省红十字会抗震救灾工作优秀志愿者称号。
 
  3.2008年,刘伟栋又申请加入中华骨髓库河南分库,成为一名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刘伟栋的献血善举被媒体报道后,受到社会民众广泛赞誉。2012年,郑州铁路局13万干部职工投票评选他为“感动郑铁”十大道德模范人物。2013年又被评为河南省直“十大道德模范”称号,被授予全国铁道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
 
  4.在工作中,作为一名火车司机,他已实现安全行车1268趟,实现安全走行近45万公里。

专 访

 
  “朱阿姨,您家的亲戚怎么这么多?”2月22日,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号楼16层29床,护士徐苗一边换着药一边好奇地问着朱玉玲。这些天,因胆管细胞癌住院的朱玉玲气色格外好,微微上翘的嘴角充满了幸福的味道。
 
  “我们家哪有那么多亲戚,好多都是素不相识的人。可惜我这病,给儿子添了乱喽。”朱玉玲老人悄悄背过脸去,轻轻叹了口气。
 
  朱玉玲是郑州铁路材料总厂的退休职工,他的儿子叫刘伟栋,是郑州铁路局郑州机务段的火车司机。
 
  其实,刘伟栋还有另一个社会身份,他6年献血32次,折算总献血量已达42100毫升,相当于自身的血液换过7次还多,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郑州市“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坚持参加志愿活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连续参与搬运救灾物资等活动,被河南省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称号,2012年被郑州铁路局评为“道德模范”,在河南省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献血哥”。
 
  自从听说刘妈妈生病住院后,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地过来看望。负责陪护照顾的郑州机务段团员青年志愿者樊志强告诉记者,几天来,自己成了引导员,来探望的人有些是看到郑州铁路局发布的微博特意跑来的,有些是素不相识的无偿献血的爱心人士,有些是社会志愿者,他们自发到病房探望并轮班照顾爱心妈妈,用爱心传递爱心。
 
  河南省血液中心听说刘妈妈住院后,专门组织人员过来探望,送上慰问品。一位献血志愿者也赶到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他对刘伟栋说:“在咱们献血圈子里,早就听过你的大名,咱们自己的事千万别客气,大伙都很关心,有什么事你就安排。”
 
  与刘伟栋一同获得“感动郑铁·道德模范”的李小波,得知朱玉玲患病住院的消息后,给领导请了假,从五里堡客车检修基地赶到医院,说自己的年休假还没用上,这次他来照顾。
 
  曾经与刘伟栋一同在郑州北站搬运汶川救灾物资的朱杰,听说朱妈妈的病情后赶往医院探望,并送上花篮。
 
  一位不知名的市民来到病房,硬是塞给刘伟栋五百元钱,“这是一点心意,我专程把儿子也带来,就是告诉他爱是要传递的,好人也要大伙帮。”
 
  据了解,两天来有30多名社会各界人士前往医院探望朱玉玲。在刘伟栋的笔记本上有这么一行字:在爱心传递的世界里,我始终认为自己并不孤独!
 
  火车司机“献血哥”资料
 
  6月14日是“世界献血者日”,他第30次走进了河南省血液中心。这天,他和众多的志愿者成为了新闻媒体眼中的“献血英雄”。而他,从来没有把自己与“英雄”这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虽然在此之前,从他身体内流淌出的热血,可以挽救48位陌生人的生命。他,就是郑州机务段客运车间机车司机刘伟栋,身边的人都亲切的称他“火车司机献血哥”。
 
  短头发、微胖脸、厚嘴唇,小眼镜、青春痘、新胡茬,刘伟栋给人的第一印象,俨然就是一个“邻家男孩”。像千百个河南“老实孩儿”一样,走到人群中毫不起眼信,可就是这个小伙子,从2006年9月到2012年6月,在四年多的时间内,参与无偿献血29次,所献“全血”和“成分血”折算总量达38800毫升,约合48个治疗量。这对于1.73米、体重75公斤的刘伟栋来说,相当于自身的血液换过7次还多。
 
  质疑、怀疑、半信半疑?6本血一样鲜红的“无偿献血证”一字排开后,每本“无偿献血证”的记录页中都密密麻麻,令看过的人不禁肃然起敬。
 
  有句话这样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一个人情愿把自己身体内的鲜血无偿贡献出来,又持之以恒而乐此不疲,自然有他自己的动力所在。其实,这个现年27岁的“大车”,受妈妈影响,居然在上小学的时候就有献血救人的梦想。刘伟栋的妈妈朱玉玲是个有名的热心肠,不管是同事、朋友还是邻居,谁家有了事都少不了她忙碌的身影。特别是2008年从郑铁材料总厂退休后,“闲人朱大姐”俨然成了所在铁路小区的“志愿者”。就在今年5月份,一位邻居家年轻的夫妇生小孩,因为没有经验而向“朱大姐”求助,朱玉玲就像自己添了孙子一样,在医院整整忙活了一个礼拜,直到一切稳定住才回家休息。刘伟栋和妈妈感情深厚,从小就乐于助人。刘伟栋记得自己小时候,妈妈所在单位组织义务献血,经动员后很多人报名,但真到了抽血的时候,不少男同志却“临阵脱逃”,倒是妈妈她们一帮“娘子军”纷纷挽起胳膊参加献血。刘伟栋在对妈妈的崇敬感增强的同时,也明白了无偿献血治病救人是高尚的行为。
 
  上初中后,偶然见到的一副扑克牌,又进一步增强了刘伟栋参与无偿献血的愿望。那是一幅无偿献血的宣传用扑克,上面有献血的基本知识,还有省血液中心的联系方式。也就是从那副扑克牌,刘伟栋知道了这样一个称号“中国红十字志愿者”。从此,成为一名志愿者,成了他坚定的目标。可是,当他按扑克牌上的地址找到献血的地方,却因为年龄小被拒绝了。当时很是沮丧,但他再一次下决心,长大一定要当上志愿者。
 
  中学毕业、参军入伍、技校培训、参加工作,刘伟栋和大多数铁路职工子弟一样,一路走来波澜不惊,但志愿者那个崇高而又坚定的目标愈加清晰明确起来。
 
  2003年到2005年,刘伟栋和同一批的战友在郑州铁路局职工培训中心学习,就在2004年,他自己跑到郑州市团市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注册成为了一名志愿者。但当时团市委组织志愿者活动绝大多是都是以大中专院校团体为单位,他因为以个人名义注册,一回志愿活动也没有参加过。
 
  2006年,刘伟栋到郑州机务段工作的第二年,终于注册成功,戴上了“中国红十字志愿者”服务卡。2006年9月5日,这位青年的热血第一次被抽出体外,用于治病救人。从那时起,他基本上卡着献血间隔时间的“下限”,每隔28天就去献一次成分血,半年献全血。刘伟栋献血基本上都是选跑车回来歇大班的头一天,退勤家也不会,直接到血液中心采血。再他看来,采全血很简单,5、6分钟搞定,采成分血因为要等血液中的血小板等特定成份分离出之后再输回体内,大约要1、2小时。献血回来再拐回到自己单位,到职工澡堂洗个澡,回家美美睡上一觉。一直以来,刘伟栋对自己安排的献血“交路”很满意。直到2010年年初,因他值乘的机车交路突然紧张,每次出车回郑休息时间大大缩短,才打乱了他的献血计划。
 
  作为“中国红十字志愿者”,刘伟栋属“造血干细胞”服务队成员,当有人问起捐献骨髓的事,他总是很认真的解释说:“造血干细胞的捐献可不是像有人说的那样用个大针管抽骨髓!其实和采取成分血过程差不多,都是从血液中分离的,只不过我因为从没有配型成功过,至今没有捐献过造血干细胞。”说到这些,小伙子总是有点遗憾。
 
  很长时间以来,刘伟栋献血都是瞒着妈妈。直到有一天妈妈替他收拾东西,发现了一本鲜红的献血证,才知道了这个秘密。“知子莫如母”,朱玉玲深知儿子和自己一样,有一颗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并不反对儿子参与志愿活动,但对这样频繁的鲜血仍有些担心。后来,她通过查阅资料,掌握了更多的献血常识,又看到儿子健康的体魄,才慢慢打消了疑虑。平常,是要一有机会她就为儿子多做点好吃的滋补身体。
 
  刘伟栋身边的朋友对鲜血也不乏不同声音,有人和他谈到频频出现的“血荒”原因,谈到“郭美美”事件,以及献血“损身体”、志愿者献血医院“卖血”等不同声音。对此,刘伟栋坚定地说:“献血对身体无害。体内血液中的成分要新陈代谢,总有一部分细胞要消亡从而产生新细胞,何不分离出去救人呢,还能促进自身机体的活力。”刘伟栋显然对有关献血的科学知识了解充分,并有自己的见解,“担心医院‘卖血’也是多余的,血液要储存、运输、检验、配型都需要费用,输血收费主要是支付这些必要的费用。”
 
  “志愿者”的含义就是不求索取,刘伟栋一直坚持着这样的理念,他从没有介意过自己的鲜血流进了哪个患者的身体。仅在今年6月4日,他偶然知道用血人竟是自己单位同事的一位长辈。那天,他接受的是“双采”,即一次献出两个治疗量的血小板。
 
  按有关规定,个人献血只要达到1000个单位就可以享受终身免费用血,刘伟栋献血已经远远超过这个量了,为何还要坚持献血呢?刘伟栋认为,社会需要志愿者。在中华骨髓库没建立的时候,大陆的白血病人要靠台湾的志愿者救助。难道要那样的场景重演吗?
 
  刘伟栋感到欣慰的是,虽然社会上有这样那样的声音,还是有很多人投入到志愿者的队伍中来。尤其是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让他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志愿者的价值和力量。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刘伟栋充满了赶赴灾区救人的冲动,但要求提出后被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劝阻:没有相应的救援技能和经验,只能为救灾现场添乱。刘伟栋理智的接受了安排,参加抗震救援物资的搬运工作。
 
  那段时间刘伟栋和志愿者伙伴们非常忙,他跑车凌晨回郑州,退勤后就直接到郑州北站搬运救灾物资,一直干到晚上7、8点,拐到段上洗个澡再回家,不耽误第二天走车。一天,他们6名志愿者,一上午搬了一车皮的矿泉水,中午仅吃了个盒饭,下午接着干。苦、累且无偿,什么原因让志愿者这么有“力量”?刘伟栋说:“灾难到来时,人性的光辉就显现出来了。当时,跟我们一起参与抗震救灾志愿者中,年龄最大的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她是一名退休教授,字写得非常漂亮,负责为捐赠钱物者开收据。年龄最小的是一名小学生,跑前跑后为我们递工具。”提到他的这些“战友”,刘伟栋眼中闪现出崇敬的光芒。“很多开着奔驰、宝马的志愿者和我们一样,顶着烈日搬东西。有个私企老板捐了一汽车物资,卸车后又光着膀子和我们一起干了一天的活。”2008年6月,刘伟栋被河南省红十字会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
 
  “我的朋友基本上都被我拉到志愿者的队伍里了,”刘伟栋谈到这些很有些得意。小马是刚分配到段的大学生,听说刘伟栋的事迹后非常感动,很快就成为了这位“献血哥”的“粉丝”。在和刘伟栋一块参加献血活动时,这位大学生居然还是被称为RH阴性血的“熊猫血”,这让采血的工作人员如获至宝,为小马专门建立了档案,小马承诺只要有需求,随叫随到。“最绝的是我谈了个女朋友,第一次见面居然被我拉着去献血了,她家人知道后狂怒!”当然,也有例外。刘伟栋有个朋友就坚称不献血,说自己用不上。谁知道就那么巧,年纪轻轻的他偏偏就做了个大手术,恰恰输了血。家里人这才想起,要是事前献过血就好了,费用能报销,可临时想献也来不及了。刘伟栋经常拿这个例子来为朋友们作献血宣传。
 
  6年前,刘伟栋的父母离异。家庭风波后,刘伟栋坚定的选择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娘俩同样开朗的性格,让这个单亲家庭显得处处充满阳光。妈妈对刘伟栋生活照顾的无微不至,哪怕儿子偶然感冒也一定要亲自陪着去医院。刘伟栋也对妈妈关怀备至,跑车到外地,经常给妈妈带回点当地特色小吃。今年5月份,朱玉玲住院做手术。车队专门安排刘伟栋作为乘务预备人员,使他有机会照顾妈妈,直到一月后妈妈康复出院。
 
  2008年12月,刘伟栋被郑州市授予“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0年,被授予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
 
  2011年底,郑州机务段举办了“有情郑机”网络征文活动,刘伟栋的事迹被上传到网络后,广大干部职工被这位貌不惊人的年轻人深深感动了,在最后的评奖环节,刘伟栋以最高票数当选为“最感动人物”。成为全段“明星”的刘伟栋表示,要把自己选定的志愿者事业坚持走下去。

 

上一篇:段学毅
下一篇:窦铁成